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8例的临床研究

2022-10-25 07:57卫洁天津市河东区二号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108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汤剂骨性关节炎

卫洁(天津市河东区二号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10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往往伴有软骨下骨质增生,很容易导致滑膜肥厚、软骨退行性变化或关节边缘骨刺等症状发生,进而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畸形、疼痛难忍、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2]。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理疗、药物治疗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等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疗效,但均无法实现切实有效的治疗目标,且相关治疗方案在临床长期使用中也存在治疗效果逐渐下降、不良反应较多、耐药性等问题,无法切实有效的根治患者的病痛[3-5]。祖国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认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不断增多,众多医师采用汤剂、针刺、艾灸、推拿和中药外敷等中医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并在临床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且副作用低的治疗选择[6-9]。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温针灸和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天津市河东区二号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8例进行研究,采用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天津市河东区二号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接诊的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0-11];②患者年龄均不超过70岁;③患者的神志清醒,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膝骨关节病者;②就诊前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激素治疗者;③严重脏器疾病者;④严重精神障碍者;⑤病历资料不全者。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8.20±7.53)岁;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6.43±3.37)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7.90±7.23)岁;病程0.8-14年,平均病程(6.51±3.13)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自拟中药汤剂组方为肉桂3g、炙甘草10g、山楂10g、木瓜10g、防己10g、威灵仙10g、川芎10g、淫羊藿10g、秦艽10g、怀牛膝10个、细辛3g、当归10g、杜仲15g、鸡内金15g、独活15g、桑寄生20g、鸡血藤30g。服用方法:1剂/d,水煎后取汤汁300ml,早晚各1次温服,连续服用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温针灸取足三里、内膝眼、犊鼻、阳陵泉、梁丘、血海等穴位。患者取坐位,先采用酒精对穴位皮肤进行清洁、消毒,然后采用0.25mm×40mm毫针,刺入穴位1.0寸,行针手法为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然后采用分段清艾条2cm×2cm套在针尾并点燃进行温针灸,每个穴位一壮。1次/d,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标准进行效果判定。共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级。显效:膝关节处的疼痛、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障碍完全消除;有效:膝关节处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关节功能障碍轻微受限;无效:患者膝关节临床症状及功能障碍均未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越好。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骨关节功能情况。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对患者关节炎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指标包括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难度等,共24项,总计0-96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恢复状况越好。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AIMS2-SF)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⑤对比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实施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84%(45/4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为(5.12±1.6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67±2.37)分(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s,分)

?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骨关节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OMAC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指数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WOMAC指数为(48.75±7.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2.38±8.74)分(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指数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指数对比(±s,分)

?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IMS2-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IMS2-SF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AIMS2-SF评分为(23.77±3.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53±4.13)分(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IMS2-SF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IMS2-SF评分对比(±s,分)

?

2.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12]。目前,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仍然未能完全确定,一般是认为膝关节软骨产生退行性病变,并使骨质、滑膜、关节囊和关节等结构发生无菌性炎症,最终导致患者膝骨关节功能发生紊乱[13]。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易被患者所忽视。而后期确诊时病情已经加重甚至恶化,临床主要症状有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会致使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逐渐丧失,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4]。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周期一般都特别长,且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对患者的健康生活产生严重负面效用。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15]。据统计,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30%-50%的老年人在X光片下显现出带有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尤其是中老年肥胖妇女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6]。目前,西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一般是抗炎和缓解疼痛为主,主要以帮助患者延缓病情发展、减轻关节疼痛等为目标。但长期服用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耐药性,无法长期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缺乏能起到关键治疗作用的治疗方法[17]。如何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减轻患者及家属痛苦,成为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祖国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属“鹤膝风”“骨痹”范畴[18-19]。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先天不足或后天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所伤等原因造成,致使患者骨骼关节生理性衰退、出现筋骨松动脆弱等症,继而导致关节软骨出现退变,最终引发膝骨性关节炎[20-21]。因此,祖国医学认为,肝肾亏虚、血气瘀滞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病机[22-23]。同时,肝肾亏虚能进一步导致患者血气瘀滞,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使患者膝关节骨骼筋膜长期处于失养的状态,进而引发膝关节发生病变[24-25]。此外,膝关节遭受外伤也会导致累及患者的脉络,造成血溢脉外、阻塞经络等问题[26]。外伤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和疗养,症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同样会造成患者出现膝骨性关节炎病症的发生。因此,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应当以强筋健骨、通筋活络、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相应中医疗法为主,能从根本上改善膝关节部位的气血运行状况,使膝关节软骨和相关组织得到正常滋养和治疗,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预后效果[27]。

温针灸是一种将艾灸与穴位针刺相结合的中医疗法,具有良好的散寒祛湿、温经活络、活血止痛等功效[28]。灸疗可以通过温热效应激发神经系统的机能,并与针刺结合,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代谢和神经营养,从而消退无菌性炎症反应[29]。通过针刺膝眼穴,达到散风寒、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通过针灸梁丘、鹤顶穴,可以达到通络止痛的功效;针灸阳陵泉和血海穴,能够达到健脾祛湿、强筋健骨的功效;针灸足三里穴则有治疗下肢不遂麻痹的功效;而针灸太溪穴则能够达到补益肝肾的功效。温针灸以上诸穴,可共同达到补益肝肾、驱寒散湿、通经活络、强筋健骨的功效,从而实现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温针灸能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加强膝关节血流供应,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分泌并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30-31]。本研究中所自拟的中药汤剂中鸡内金和山楂具有补血生津的功效,当归、川芎和鸡血藤等有活血补气之功效,细辛、肉桂、淫羊藿则有温阳补气的功效,木瓜、防己和独活等则有通痹止疼、驱寒祛湿的功效,杜仲、桑寄生和怀牛膝则能够强筋壮骨、补肝益肾。诸药合用,是强筋健骨、活血通痹、调补气血的良方,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着良好效果。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联合温针灸,针药合用,充分发挥针药的协同治疗作用,通经活络、补益肝肾、驱寒散湿、强筋健骨的功效将会更加明显,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有着更加显著的疗效。

本次研究中,选用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汤剂能有效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为(5.12±1.6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67±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汤剂能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症状。观察组患者的WOMAC指数和AIMS2-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汤剂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表明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着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与唐波[32]、孙剑[3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采用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指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汤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效果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中药加糖不科学
服用汤剂有讲究
成骨细胞在骨性关节中发挥的作用
跑步易患关节炎
不穿秋裤就会得关节炎?你会犯这个常识错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