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补脾汤联合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10-25 07:57刘小燕易雪童勇光江西省黎川县中医医院江西抚州3446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炎性氧化应激三联

刘小燕,易雪,童勇光(江西省黎川县中医医院,江西 抚州 344600)

胃溃疡(GU)为消化性溃疡常见类型之一,症状多以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疼痛为主,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引发胃穿孔、胃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进展为胃癌[1]。目前,药物是临床治疗该病首选方案,其中三联疗法使用率较高,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药物依赖、久用耐药现象,且多数患者治疗后易复发,整体治疗效果有限[2]。故需与其他方案联用,以增强临床疗效,改善GU患者预后。中医将GU归为“胃脘痛”范畴,病位在胃,涉及情志、饮食、外邪、肝脾等因素,胃失和降、胃气阻滞而发病,故治疗应以疏肝和胃、健脾益气为原则[3]。温胃补脾汤由党参、黄芪、半夏等多种中药组成,其具有健脾和胃、甘温补中之效。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温胃补脾汤联合三联疗法对GU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GU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女14例,男30例,年龄36-65岁,平均(43.28±3.15)岁,病程1.3-8年,平均(4.22±1.35)年。观察组女16例,男28例,年龄36-66岁,平均(43.35±3.21)岁,病程1.3-9年,平均(4.37±1.40)年。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上述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符合西医GU相关诊断标准[4],中医辨证分型为[5]脾胃虚寒型,主症:胃胀,反酸,胃痛;次症:肢冷畏寒,大便溏薄,倦态乏力,神疲懒言;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沉细。

1.3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内镜检查确诊;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年龄>18岁;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组前一个月出现并发症而实施手术者;备孕期、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伴恶性肿瘤者。

1.4方法 对照组予以三联疗法治疗,其中克拉霉素(规格:0.5g)0.5g/次,2次/d;兰索拉唑(规格:30mg)30mg/次,1次/d;阿莫西林(规格:按C16H19N3O5S计0.25g)0.25g/次,3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用温胃补脾汤治疗,组方如下:木香、茯苓、白芍、厚朴、甘草、延胡索各6g,党参15g,法半夏、桂枝、黄芪各9g。随症加减:兼瘀血者加红花、桃仁;胃阴不足、胃脘隐痛者加沙参、麦冬;反酸者加浙贝母、海螵蛸。加水煎煮,取汁400mL,分早晚温服。两组均治疗8周。

1.5疗效评价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胃镜下溃疡面愈合,证候积分下降≥95%为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显著缓解,胃镜下溃疡消失,但仍有炎症,证候积分下降≥70%为显效;症状、体征有好转,胃镜下溃疡面积缩小≥50%,证候积分下降≥30%为有效;症状、体征未改善或恶化,胃镜下溃疡面积缩小<50%,证候积分下降<30%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清晨空腹6mL静脉血,离心10min后取血清,并置于-20℃低温环境中备测。①氧化应激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②炎症因子:用ELISA监测两组炎症因子表达,包括白介素-10(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氧化应激指标 治疗后,两组GSH-PX、SOD水平均升高,MDA水平均下降,且较对照组,观察组上述水平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P<0.05。

?

2.3炎症因子 治疗后,两组IL-10、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较对照组,观察组上述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ng/L)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P<0.05。

?

3 讨论

GU为消化科常见慢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发病机制,多认为其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中,Hp为主要诱因,其不但会损害胃黏膜,且会加速胃酸分泌,继而加重GU[6]。目前,临床治疗GU多以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为主。该方法可快速改善症状、加速溃疡愈合,但长期用药多数患者易产生药物抵抗,影响治疗效果[7]。

中医认为,GU病变在胃,但与脾、肝密切相关,饮食所伤、劳倦过度、素体不足、情志内伤等均可伤及脾阳,引发脾胃虚弱,而胃主降,脾主升,脾胃虚弱则运化水谷无力,中阳不足,升降失和,寒凝经脉则中焦失养,继而引发疼痛[8]。故治疗应以疏肝和胃、健脾益气为基础。温胃补脾汤方中木香可和胃健脾、行气止痛、助消化;茯苓可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白芍可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厚朴可宽中、下气、消食、健脾;延胡索可止痛、活血、行气;党参可生津养血、补中益气;法半夏可行气开脾、解痉止痛;桂枝可助阳化气、温通经脉;黄芪可活血通脉、温中补气、健脾养胃,甘草可补益脾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达健脾和胃、甘温补中之功。现代药理证实[9-10],黄芪有效成分可加速疮面结痂,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加速表皮细胞修复,继而促进溃疡愈合;甘草有效成分可通过阻断前列腺素E2合成及中性粒细胞游离,清除氧自由基、减弱毛细血管通透性而起到抗炎作用;木香有效成分可抑制乙醇或盐酸引发的GU,且可保护胃黏膜,加速胃肠蠕动。

研究表明[11-12],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是GU发生、发展的主要基质,GSH-PX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同时可加速过氧化氢分解,避免过氧化物损害细胞膜;MDA可促使生命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交联聚合,加重膜损伤,且具有细胞毒性,其水平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损害程度;SOD有抗氧化作用,其可抑制和防御各种自由基损害,且可加快氧自由基清除,保护胃黏膜;IL-10作为抗炎因子,其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抑制促炎因子活性和分泌,且可拮抗TNF-α等炎性因子表达;IL-6可活化、诱导内皮细胞,促使中性粒细胞趋化,刺激其分泌更多炎症介质;TNF-α为促炎因子,其诱发炎症的同时亦可加速血管凝血酶形成,引发微血栓,损伤黏膜局部血液循环,继而加剧胃黏膜损害。因此,调节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是加速溃疡修复,促进疾病转归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GSH-PX、SOD水平高,MDA、IL-10、IL-6、TNF-α水平低,提示温胃补脾汤联合三联疗法应用于GU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氧化应激状态,调节炎性因子表达。究其原因可能与温胃补脾汤有抗炎、调节免疫、抗细胞氧化等作用有关,且与三联疗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促进受损黏膜修复,进而加速溃疡愈合。

综上所述,温胃补脾汤与三联疗法联用可提高GU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氧化应激状态,调节炎性因子表达。

猜你喜欢
炎性氧化应激三联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小陷胸汤加味与三联疗法联合在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铅诱发机体氧化应激效应的研究进展
基于“肠外翻—心肌细胞”联用模型的益气活血方药效学作用评价及机制探讨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