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云南省麻风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分析

2022-10-25 07:58税铁军何乔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麻风麻风病患病率

熊 立 陈 薇 何 珺 税铁军 何乔晶 查 舜

1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麻风病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22;2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云南文山,663000

为有效控制麻风的流行,消除麻风危害,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云南省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实施期间麻风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县级或以上麻风防治专业人员填写的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的麻风患者个案资料,防治工作资料来源于《规划》终期评估相关资料等。

2 方法和指标

2.1 方法

2.1.1 个案资料 对于县级麻风防治专业人员上报的每一例麻风患者个案资料由省级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符合国家麻风的诊断、分型、畸残分级等各项标准才作为研究对象。

2.1.2 评估方法 采取省级制定统一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评估标准,县级自查,州市级现场复核,省级抽查复核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2.1.3 判定标准 麻风的诊断、分型、畸残分级、儿童病例等判定标准根据《麻风病诊断》(WS291-2018)[1]执行。

2.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均数和率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指标

2.2.1 主要流行病学指标 发现率、患病率、2级畸残率、型比、性别比、儿童比等指标定义详见麻风病防治手册[2,3]。

2.2.2 发现方式 自报和报病定义为被动发现;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团体检查、线索调查、普查和综合性医院就诊检查等定义为主动发现[2,3]。

3 结果

3.1 患者发现情况 2011-2020年,云南省共发现麻风患者2003例,其中新发1907例,复发96例。新发患者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发现数最多为2011年(283例,占14.84%),最少为2020年(119例,占6.24%),见图1、表1。

图1 2011-2020年患者发现数变化趋势图

3.2 发现率和患病率 2011-2020年,发现率和患病率均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χ2=125.58,χ2=1346.11,P<0.05),发现率从最高2011年的0.61/105下降到2020年的0.25/105,下降了59.02%。患病率从最高2011年的2.72/105下降到2020年的0.62/105,下降了77.21%,见表1。

表1 2011-2020年主要流行指标比较表

3.3 新发患者性别比 男1279例,女628例,男∶女=2.03∶1。

3.4 新发患者型比 多菌型1266例,少菌型641例,多菌型∶少菌型=1.98∶1。

3.5 新发患者发现方式 主动发现1342例,占70.37%,被动发现565例,占29.63%。其中,皮肤科就诊发现723例,占37.91%;线索调查发现293例,占15.36%;自报290例,占15.21%;报病发现275例,占14.42%;接触者检查发现237例,占12.43%;疫点调查发现55例,占2.88%;普查发现27例,占1.42%;团体检查发现7例,占0.37%。

3.6 新发患者传染来源 家内感染689例,占36.13%;家外感染264例,占13.84%;传染源不明954例,占50.03%。

3.7 儿童比 全省共报告发现14岁以下儿童麻风患者52例,占患者总数的2.73%。儿童比下降趋势不显著(χ2=2.88,P=0.09),最高为2012年4.35%,最低为2020年0.84%。见表1。

3.8 新发患者2级畸残比 新发患者中2级畸残343例,总2级畸残比17.99%,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χ2=40.78,P<0.05),最低年份2020年(10.08%)比最高年份2011年(29.33%)下降了19个百分点,见表1、图2。

图2 2011-2020年新发患者2级畸残比变化趋势图

3.9 新发患者确诊时年龄 新发患者中最大年龄87岁,最小4岁,平均41岁。

3.10 患者联合化疗期间新发生2级畸残比 2009-2018年全省共发现新发麻风患者2445例,治疗开始后两年内新发生2级畸残4例,新发生2级畸残比0.16%。

3.11 核心知识知晓率 2020年,云南省公众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91.39%,比2015年(79.01%)提高了12个百分点。密切接触者麻风核心知识知晓率97.23%,比2015年(91.72%)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

3.12 2011-2020年与2001-2010年的主要流行指标比较 以10年为一个阶段,对确诊时平均年龄、2级畸残比、儿童比、平均发现率、平均患病率5个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诊时平均年龄明显上升,2级畸残比、平均发现率、平均患病率3个指标明显下降,儿童比下降不明显,见表2。

表2 2011-2020年与2001-2010年主要流行指标比较表

4 讨论

2011-2020年,云南省麻风患病率、发现率均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P<0.05);2020年全省只有57个县报告发现麻风患者,比2010年减少30个;有116个县(市、区)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标准,比2010年增加了61个。2011-2020年与2001-2010年主要流行指标相比,确诊时平均年龄明显上升,平均发现率、患病率和2级畸残比明显下降(P<0.05)。说明10年间,云南省麻风防治成效显著。麻风防治受社会经济发展、卫生习惯和社会重大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发展对麻风防治的影响特别重要[5-8]。云南省麻风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与近10年中央和省级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每年均在1000万元以上),以及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保的普及,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的增长等因素密不可分。

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比是患者早期发现工作的一个敏感指标,2011-2020年,云南省新发患者2级畸残比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P<0.05),2020年下降至10.08%,明显低于全国水平20.03%[9]。主要是因为近10年间,云南省开展了大量的主动发现工作,比如消除麻风运动,治愈存活者及家属体检,重点疫村普查,线索调查,综合性医院皮肤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培训,健康教育等,确保了患者早期发现措施的落实[10]。

2011-2020年,以皮科就诊发现患者为主(37.91%),说明开展可疑症状监测,以及对综合性医院皮肤科医生、乡镇卫生院防保医生和门诊医生、村医的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随着麻风流行程度的不断下降,新发患者数的不断减少,对皮肤科和乡村医生的培训,以及开展可疑症状监测仍然是工作重点,这对促进麻风患者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11,12]。另外,自报和报病两种方式发现患者占29.63%,说明媒体和学校等宣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疫点调查、普查和团体体检发现患者数相对较少,但开展的工作量也相对少一些,对疫情相对较重的县,开展重点疫村普查等工作仍然必要。

麻风发病存在家族集聚性和遗传易感性,国内研究也证实了麻风易感基因的存在[13-15]。2011-2020年,新发患者中家内感染占36.13%,说明患者家属体检是防治工作重点之一。但是,家属体检发现患者只占12.43%,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属体检只体检了与所有现症患者及治愈存活者在同一个户口簿中的家属,二是外出务工的家属较多,有部分家属没有现场体检到。而有直系血缘关系者也是家庭发病的高发人群[16,17],今后需进一步扩大体检范围至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家属,提高家属体检工作质量。

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仍然有13个县(市、区)未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标准,说明云南省的麻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另外,2011-2020年云南省共报告14岁以下儿童患者52例,占总患者数的2.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9],而且2001-2020年差异不显著,主要集中在少数县。儿童比是麻风流行程度的敏感指标,说明少部分县流行形势还不容乐观。下一步需继续落实早期发现措施,坚持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早期发现患者,降低2级畸残比,减轻社会负担。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可疑症状监测、重点疫村普查、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检查、治愈存活者复查等,加大早期发现工作力度。

猜你喜欢
麻风麻风病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浅谈麻风病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消除麻风在行动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
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人员对麻风病的知信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