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探究

2022-10-25 00:49徐发霞
成才之路 2022年23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数学素养构建

徐发霞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学习共同体也被称为学习社区,以知识构建与教学策略的设计为主要内容,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其强调成员之间的心理交流,注重发挥群体的动力作用。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 教师可将学习共同体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与教师、家长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和知识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可得到尊重,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一、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1.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理解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是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学习共同体可有效延伸学生的學习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交流、分享与实践等形式,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最终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师生、生生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提出质疑,其也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把具有同一目标以及信仰的人安排在同一个场所内,开展积极的实践活动,以此实现彼此的互相促进。虽然研究者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核心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时要以学生为核心,通过系统的研究,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使其树立数学学习信心。这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借鉴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2.学习共同体的性质理解

从本质上分析,学习共同体与其他学习组织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方式不同,为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有很大差别。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但因内部组织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 这使得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舞台。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积极改变学习方式,以此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共同体还改变了原有的数学教学网络,由以学生个体为教学重心转变为注重学习集体的合作。“想要走得更快,请独行;要想走得更远,请结伴而行”,这是非洲的古谚。因此,为促进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可创建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让学生在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逐步提升数学素养。另外,这样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还可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是基于自愿和学习需要组成团队的,可准确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并充分发展个性。

二、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数学学习特点

学习共同体是把合作、问题、沟通、操作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 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背景进行分析,数学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问题为本位

基于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组织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并将此作为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落实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对此,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设计,确保提出的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遵循民主性的教学原则,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想学习的条件,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质疑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对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并以问题为依据进行积极、主动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可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自主学习、动脑思考、自信自强都有积极影响,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转换自身的教学角度, 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这样,教师可结合当前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小组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和合作沟通,让学生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高效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以自主学习为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开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基础认知。但部分教师对此缺乏正确认知,为教学而教学,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数学课堂过于枯燥,影响到数学课堂质量的提高,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打开学习思路。一味地通过举例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只会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未能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进而影响到理解、吸收效果。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动脑思考,自主探究知识,而不是以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渐渐生成。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教师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并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这样,学生会逐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并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三、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因素

1.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

(1)教師积极提高道德修养。青少年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的道德修养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表率。教师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塑造出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实现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2)教师积极提升人文素养。教师要有使命感、责任心,并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成长为有高尚品德、有正确价值观、有自信的人。这其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另外,教师还要积极自省,在自省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以此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教师还可将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反馈到学习共同体中,供大家讨论,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2.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完全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对相关理论的形成过程,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并缺少与同学的沟通。这种教学形式过于枯燥,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是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个体,因此,教师不要在教学过程中硬性灌输知识,让学生机械地学习,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探索的过程,从而促进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启发与引导,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先学后教”,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积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时,教师可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正确认识学校的数学教育,并积极与教师配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并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延续学校教育,正确开展家庭教育,以此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另外,教师要定期组织家长讲座,在此过程中分析每位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与学校形成合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四、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

1.进行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建立合作意识

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背景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使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建立合作意识,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逐步树立数学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解方程”时,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出问题:“电影院原来有30 排座椅,每排能坐15 人,最近电影院进行了装修,增加座椅,在原基础上加了5 排座椅,那么,扩建后每排比之前多坐多少人,才能保证整个电影院坐满700 人? ”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交流活动。学生经过讨论后,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列出对应的方程式,将扩建后每排坐的人数设为x,对应的方程式为:(30+5)x=700,求出x=20,再列算式20-15=5(人),最终得出答案为5人。还有的小组决定用另一种思路解题,将电影院每排增加的人数设为未知数, 并列出对应的方程式:(30+5)×(x+15)=700,直接求出x=5。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下, 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探索能力得到有效拓展、提升。结合计算后的结果,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法不如第二种方法简单。对此,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列出的方程式不一样, 但是结果相同呢? ”学生又开始了激烈的讨论,纷纷在学习共同体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猜想,并选取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学习体会、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明显增强,数学素养明显提高。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共同体可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树立学习信心,形成合作意识。

2.注重课堂互动,提升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数学素养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对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创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数学素养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互动环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几分之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含义,教师要合理设计该项学习内容, 先以二分之一作为教学切入点。首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引导学生将纸对折,一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半放置不管。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认识到二分之一的含义,课堂学习难度也随之下降。然后,教师让学生将放置不管的那一半纸再对折,并将对折的一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此让学生理解四分之一的概念。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折纸,让学生分别用长方形纸、正方形纸折叠,巩固对四分之一的认识。经过讨论,有的学生用长方形纸叠出四个小长方形, 有的学生用正方形纸叠出四个小正方形,还有的学生竟然叠出了四个三角形,然后再分别为其中的一个图形涂色, 以此认识四分之一的概念。可见, 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以小组学习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这可让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究的同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处于发育中,数学知识基础也不同,因此,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果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微课等,以此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为学生出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体,让学生对长方体的表面积形成基本认知,进而根据所学内容计算对应的表面积。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 教师还可开展专项训练,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在因材施教中让学生实现思维的扩展。

4.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教师可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心理状态以及个人能力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对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教师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心理感受,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并能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

五、结语

学习共同体是多个个体之间的共同合作学习,其以问题为本位,以自主学习为目标,通过沟通、交流、分享等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其不断激发潜能,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并逐步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数学素养构建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