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心肌酶变化影响的研究

2022-10-26 11:59姜萌彭海英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疗养心肌官兵

姜萌 彭海英

作者单位:116013 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

高原地区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逐渐稀薄,氧气含量随之降低。为了适应高原氧含量降低,机体会出现心率上升、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和心脏功能异常等应激反应[1]。人体中各种血清酶的生化检查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通过测定血清中酶含量可以反映各疾病的发生发展程度。而高原官兵从平原进驻高原,为适应高原特殊环境,心脏机能发生一系列改变,表现为心肌各项酶指标的改变,有文献记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YO)是心肌发生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并对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有重要作用[2];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α- 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在心脏功能受损及心肌梗死时活性升高[3]。我国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为保护领土完整,高原官兵担负边陲巡逻、执勤、处理突发事件和防卫作战等重要任务。在驻训高原期间,机体的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高原官兵的作业能力,时刻关注他们的健康情况,了解高原环境和康复疗养对驻训高原官兵身体情况的影响,对巩固国防力量和保打赢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探讨康复疗养对高原驻训官兵心肌酶各项指标的影响,旨在提高疗养服务质量,为制定康复疗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6月赴大连康复疗养中心疗养的某部队高原官兵共29例为研究对象,均驻训于平均海拔4 000 m高原,驻训时间为30 d,疗养周期为1个月,平均年龄(24.5±4.2)岁,设置为高原组。同时收集驻地为平原,同时期来大连康复疗养中心疗养的非高原官兵29例,疗养周期同样为1个月,平均年龄(25.3±3.7)岁,设置为对照组。两组官兵均为男性,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高原组官兵在进入高原前体检均身体健康;对照组官兵均无心脑血管、肝、肾、脾、肺等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高血脂患者;高血压患者。

1.3 检查方法 对高原组和对照组在疗养开始前1 d和疗养开始后20 d分别进行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检验。进行检验前要求全部被检者禁食空腹至少8 h以上,检查前避免情绪紧张和高负荷运动。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检测,静脉采血于真空促凝管内,室温静置后进行离心,取血清,使用罗氏702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盒采用仪器配套试剂盒,检测于3 h内完成。心肌酶谱中各指标检测前均进行了室内质量控制,结果均在可控范围,结果可信。

1.4 疗养方法

1.4.1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1次/d,105 min/次,疗养期间共进行3次。治疗期间采取坐位,过程为:加压15 min,吸氧60 min,休息5 min,减压25 min。

1.4.2 自然因子疗法 每周安排1~2次环境良好的自然景观进行日光浴,0.5 d/次;大连自然条件良好,负氧离子含量较高,每周安排4~5次负氧离子治疗,30~60 min/次,增加疗养员机体的氧含量;定期组织疗养员进行自然景观游览,帮助疗养员放松心情。

1.4.3 饮食疗法 由专门营养师为脱高原适应阶段的官兵提供科学健康饮食。

1.4.4 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每周对常见的高原病、急救技术等保健知识及锻炼方法进行宣教,提高疗养员自我防治能力。疗养期间注重疗养员的心理干预,安排心理测评及有针对性的疏导性谈话,对有睡眠障碍的官兵进行睡眠治疗。

1.4.5 文化娱乐活动 适量体育锻炼、借阅书籍、茶艺和电影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同时对样本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官兵疗养前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含量比较 疗养前,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K-MB、LDH、MYO、cTnT 和α-HBDH 的 含 量均升高。其中LDH和α-HBDH的含量升高且差异有 高 度 统 计 学 意 义(P<0.01);CK-MB、MYO 和cTnT的含量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官兵疗养前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含量的比较(±s)

表1 两组官兵疗养前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含量的比较(±s)

注: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LDH=乳酸脱氢酶,MYO=肌红蛋白,cTnT=心肌肌钙蛋白T,α-HBDH=α- 羟丁酸脱氢酶;下同。

组别 例数 CK-MB(U/L) LDH(U/L) MYO(ng/mL) cTnT(μg/L) α-HBDH(U/L)高原组 29 12.500±3.751 154.134±19.593 25.895±4.122 0.007±0.002 125.036±15.598对照组 29 10.353±2.113 61.532±21.635 19.450±0.243 0.004±0.002 65.133±14.379 t值 2.54 29.33 6.113 2.896 38.25 P值 <0.05 <0.01 <0.05 <0.05 <0.01?

2.2 高原组疗养前后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含量比较 与疗养前比较,疗养后血清CK-MB、LDH、MYO、cTnT和α-HBDH的含量均下降。其中血清LDH的含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YO和cTnT的含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K-MB和α-HBDH 的含量下降,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高原组疗养前后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含量的比较(±s)

表2 高原组疗养前后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含量的比较(±s)

时间 例数 CK-MB(U/L) LDH(U/L) MYO(ng/mL) cTnT(μg/L) α-HBDH(U/L)疗养前 29 12.500±3.751 154.134±19.593 25.895±4.122 0.007±0.002 125.036±15.598疗养后 29 11.00 2±1.753 14 1.240 5.893±17.390 22.674±2.513 0.005±0.002 112.250±12.382 t值 1.666 1.113 2.533 3.397 P值 <0.01 0.101 <0.05 <0.05 <0.01

2.3 两组官兵疗养后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疗养后,高原组血清CK-MB、LDH、MYO、cTnT和α-HBDH 的含量均比对照组含量高。其中LDH和α-HBDH的含量升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K-MB、MYO的含量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的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官兵疗养后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含量的比较(±s)

表3 两组官兵疗养后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含量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CK-MB(U/L) LDH(U/L) MYO(ng/mL) cTnT(μg/L) α-HBDH(U/L)高原组 29 11.002±1.753 145.893±17.390 22.674±2.513 0.005±0.002 112.250±12.382对照组 29 10.101±2.553 62.322±22.035 18.935±0.301 0.004±0.003 64.015±15.012 t值 2.90 28.22 5.785 0.896 39.51 P值 <0.05 <0.01 <0.05 0.205 <0.01

3 讨论

高原地区具有地势高、地形复杂、气压低、含氧量低、辐射高等特点,我们通常将海拔高度超过3 000 m称之为医学高原,当人类进入此环境中时机体会因环境的改变产生一系列的功能改变,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4]。随着对高原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高原驻训官兵的健康问题成为了保障官兵健康医务工作的关注重点。当官兵进驻高原后,由于缺氧,机体为了获得更多氧气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加快心率、增快呼吸频率,致使心肌细胞脆性增加,心肌细胞中含有多种特异性的酶类,当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会致使大量心肌细胞内的特异性酶释放进入血液,结果表现为血清CK-MB、LDH、MYO、cTnT和α-HBDH的含量升高。当驻训于高原的官兵进入平原时,大气压和氧分压增加,机体为了消除对高原环境的适应,随之又发生系列改变,心率开始下降,心肌细胞的通透性也随之降低,血液中特异性的心肌酶随之代谢,表现为心肌酶各指标不同程度的下降。

有研究[5]表示无论是低氧还是低压低氧的条件下,如果人类进行体力劳动或者是运动后,心脏功能都会比在正常氧分压和正常氧含量的情况下变化得更明显。还有研究[6-7]显示高原地区海拔高度升高的同时,温度降低,机体为了抵御寒冷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在温度降低时,皮肤感受寒冷后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内脏血管收缩动脉压升高,两者同时作用也加重了心脏的负荷[8-9],导致心肌酶相关指标含量升高。当高原人群进入平原后,随着氧分压和温度的上升,机体通过心率降低、呼吸频率下降等反应以适应新环境[10]。

心脏作为机体重要功能器官,含有多种特异性酶,其中MYO、LDH和α-HBDH应用于心肌细胞损害的判断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可;而心肌细胞中CK-MB的含量远高于其他组织,当血清CK-MB的含量升高时,对心肌细胞损害的诊断有重大价值;不同于上述几种蛋白,肌钙蛋白是心肌特有的酶类,当心脏功能受损心肌细胞出现异常时,肌钙蛋白能准确做出精确判断[11]。

本研究发现,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K-M、LDH、MYO、cTnT 和α-HBDH 的 含 量 均 升高。其中LDH和α-HBDH的含量升高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K-MB、MYO和cTnT的含量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以证明了高原驻训的官兵相比于驻地在平原的官兵,心脏负荷增加,表现形式为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含量升高,符合高原人群心脏功能特点,与上述研究相符。大连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疗养因子,包括优良的空气、美丽的海滨、茂密的森林、丰富的负氧离子和良好的温泉矿物资源[12],非常有利于高原官兵进行高原脱习服的疗养。由于高压氧治疗对从高原进入平原的人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3],本次疗养还特意在疗养初期设定了高压氧的治疗(1次/d,105 min/次),通过合适浓度的高压氧治疗可以尽快帮助高原官兵改善机体缺氧的状态,减轻心脏负荷,使官兵尽早恢复身体机能。同时此次疗养还设计了景观治疗、日光和负氧离子疗法,定期组织官兵与大自然接触,通过接触这些疗养因子,让其与机体能相互作用,有助于缓解机体缺氧状态,增加机体微循环,帮助官兵尽快适应平原环境。表2发现,与疗养前比较,高原官兵在疗养后血清CK-MB、LDH、MYO、cTnT和α-HBDH的含量均出现下降。其中血清LDH的含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YO和cTnT的含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K-MB和α-HBDH的含量下降,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疗养后,高原组血清CK-MB、LDH、MYO、cTnT和α-HBDH的含量均比对照组含量高。其中LDH和α-HBDH的含量升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K-MB、MYO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的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养前,29例高原官兵中有3例出现心电图异常,经过此次高压氧和自然因子等针对性治疗后,全部官兵血清心肌酶谱中的各项相关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心脏功能得到改善。综上所述,在海拔的升高、氧分压的下降和温度降低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了驻训高原的官兵们心脏功能的改变,从而使心肌酶的各项指标出现升高。但经过20 d康复疗养后,官兵们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的心脏功能有着积极影响,但由于高原官兵进入平原时间较短且疗养时间有限,部分指标与平原官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文献记载[14],高原适应者在返回平原后120 d,LDH及CK-MB等心肌酶相关指标下降至平原对照组相当的水平,说明康复疗养虽对高原官兵心脏的恢复有积极作用,但恢复至正常水平需要更长时间的调整休养。

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军事意义,越来越多的官兵开始进驻高原,为了可以在高原这种特殊环境中保持应有的战斗力,我们必须对高原环境及进驻高原官兵返回平原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做深入研究。目前研究[15]认为高原对心脏功能和心肌细胞有一定影响,同时处于高原的被研究者心脏功能发生的变化也跟紫外线、日常作业量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心脏功能障碍。我们认为,当高原人群返回平原后,环境的大气压和氧含量升高,机体供氧充足,心脏负荷减小,原本因为高原环境升高的血清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出现下降,心脏功能得到改善。

心脏作为我们机体的重要脏器,研究了解高原环境及康复疗养对其的作用,可以为进一步加强高原官兵的保障能力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研究进一步总结更多的经验和方法。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高原官兵在高原低氧环境和康复疗养过程中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代谢的变化规律,知道了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心脏功能的影响。我们可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调整高原官兵的康复疗养方案,了解官兵机体器官功能的变化和心理需求,对高原环境和脱高原内容进行宣讲,有目的性的开展疗养工作,充分发挥疗养保障效能[15],但因为本次研究官兵数量较少,样本量范围有限,对数据的精准性和普遍性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在日后研究中,还需增加样本量、扩大研究范围、收集更多样本数据,以求得到更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结论,为高原官兵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疗养方案,提高疗养保障能力水平,彰显“保健康就是保打赢”的使命任务。

猜你喜欢
疗养心肌官兵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心肌桥是什么病?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吉林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休假疗养
藏在心里的“桥”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
我军干部疗养工作的现状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