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写作型文本的读写资源开发与运用

2022-10-27 01:27河南张金红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笔者小说文本

◎河南/张金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注重引导学生专研文本,加深理解、体验、实践,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多次强调“阅读”和“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主体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挖掘和转化阅读材料,不断地内化文本,引导学生向纵深处思考。笔者调研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重技巧,轻感受;重活动,轻体验;重讲解,轻建构。分析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开发有效的读写资源,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根据文本的特质,王荣生老师将其分为: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所谓的“写作型文本”是指聚焦文本写作资源,有效挖掘文本写作的示范功能,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文本。由于认知水平和阅读经验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文本定位可能存在不同。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聚焦文本特质,立足写作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写作型文本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两个方面,具体阐释“写作型文本”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基于写作型文本特质,开发写作资源

在写作型文本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每一篇作品的特质,挖掘文本中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甚至语言个性表达的特点,寻求写作的内在规律,从而由点带面地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见解。

紧扣单篇文本特质,运用文体思维,开发写作资源。依据文本体式进行文本解读,是把握阅读的基本规则,也是深度解读文本的王道。每篇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裁、体制、样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紧扣这一点挖掘写作资源,从而提炼出写作的内在规律。部编版教材编写的文体特征并不是特别鲜明,教师在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文体导向意识,引导学生紧扣文体特点,领悟写作的技法。比如,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了《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三篇小说,旨在让学生领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揭示社会和个人的生活状态。如果将这三篇小说作为“写作型”文本进行讲解,教师需要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解读的同时准确把握三篇小说各自的写作特色,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找出每一篇小说的个性特征,挖掘出写作素材。比如,学习鲁迅的《故乡》一文时,笔者可以聚焦人物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梳理出文本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从而形成“人物个性表达”的写作任务。学生会发现:小说中重点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文中对这两个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多次。其中,五处写“少年闰土”,六处写“成年闰土”,五处写“杨二嫂”。同时,在人物语言描写中,作者巧用特殊词语、特殊句式展现同一个人物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

由此,教师可以巧设读写支架,让学生体悟“人物描写”的方法。笔者设计了以下读写支架:(1)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称代词。标注出语句中的人称代词,将其删去,体悟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无变化。(2)挖掘灵动有趣的标点符号。标注文本中带有感叹号和问号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赏析“杨二嫂”的形象特征。

由此,学生借助阅读支架,进行对比赏析,体悟出“人称代词”和“标点”对人物性格塑造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以下读写任务:借助人称代词和标点符号续写宏儿和水生长大后见面的情景,要求600字左右。

二、巧用单元任务,挖掘写作任务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为主线,穿插“活动·探究”的单元学习任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语、写作任务,有效地将“读”与“文”连接起来,强化了读写的融合。

首先,依据单元导语,确定写作任务。写作型文本典型的特征是文本整体或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指导功能。在写作型文本教学中,先以“读”为始,逐步梳理出阅读的要素,进而从“单篇”到“多篇”整合出写作的任务。比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共有六个单元,分别设立了不同的学习主题。教师需要依据单元的导语明确各单元的写作任务。第一单元主题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选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散文,教师可以聚焦单元导语,引导学生完成“写景词语生动,富有情感”的写作目标。笔者执教的时候,要求学生寻找《济南的冬天》《春》以及《雨的四季》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尝试从景物选择、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情感抒发四个方面,比较赏析、总结归纳得出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聚焦三篇文本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赏析其表达效果,学会仿写。具体写作任务如下:抓住身边的自然美景,试着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编辑“自然写在大地上的诗”的诗集。有的学生形成了以下片段:

红枫叶如只只蝴蝶,在空中起舞;黄果子如个个孩童,在树上嬉戏。路边的粉红樱花三五成群,远看似绯红的星云醉了吐出了一片酒气……这就是美丽的秋姑娘的画卷。

其次,依据单元写作任务,确定写作型文本读写任务。部编版教材包含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三个板块,形成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在写作型文本教学中,需要以单元写作任务为导向,有效设计单篇写作型文本的读写任务。比如,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的三篇小说为例。第四单元写作板块要求学生走进小说天地,学会缩写。教师可以依据本单元的核心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研读单篇小说,从而开展缩写练习活动。笔者要求学生研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以“自我成长”为主题,学会转化视角叙写故事,并且创建人物词汇库,缩写小说。

三、互联群文文本,运用写作元素

注重互联文本读写情境的设置,有效进行写作实践。真实有效的读写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写作的空间,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比如,学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散步》一文,可以借助史铁生的其他相关文本(《我与地坛》《合欢树》等)设计以下读写情境:

学校将要举行“阅读经典亲近大师”的读书活动。初二年级学生将要以史铁生先生的散文作品经典文本阅读,请你选取相关文本,朗读其中经典的片段,并且以“生命伟大”为主题,写一个脚本。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以《散步》为写作型文本,紧紧抓住一个“变”字,多角度进行写作训练。据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个性化写作训练:尝试换一个标题——从文本的主题、人物、线索替换标题;尝试换一个视角——试着运用不同的视角叙述故事,如母亲的视角、妻子的视角、儿子的视角等;尝试换一种语言——将文本含蓄的语言变成直白的语言,将句式整齐的语言变成句式错杂的语句;尝试换一种体裁——试着将散文转写为课本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发利用好文本的写作资源,并且最大化地发挥出文本的写作功能,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双提升。

猜你喜欢
笔者小说文本
叁见影(微篇小说)
遛弯儿(微篇小说)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