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理念下的变废为宝学科实践活动

2022-10-27 00:14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小学吴锦莲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垃圾桶分类垃圾

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小学 吴锦莲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在全球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设计思维方法由五个步骤组成,即同理—定义—创造—原型—测试。教学实施大概经历五个阶段:知识整理,观察和调研,设计和建模,展示和交流,总结反馈。学科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拓展和补充,引导学生经历从课内活动到生活实践,由方法的习得到生活的应用,从内化到外显的学习过程,亲身感受和体验,亲身经历与实践,课外活动促进课内学习效率提升。我们融入设计思维理念,注重思考教与学方法的变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经历解决问题的实践学习过程,逐步形成自主建构、动态生成和实践探究的意识,形成综合能力。

一、主题阐释

“变废为宝有妙招”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绿色生活每一天》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本课题目隐含两个素养培养点,一是“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并学会节约资源。二是“有妙招”,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课前对学生调研,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的意义,逐步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物品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

二、活动流程

(一)活动建构

基于设计思维的“变废为宝”活动建构流程(见图1),其中包括课外实践和课内学习实践。

(二)具体实施

步骤1:知识整理。

活动1:生活垃圾知多少。

学生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垃圾,了解到垃圾来源于我们每天的生产与生活。在课堂上将所有小组学生课前统计的家庭产生垃圾的数量合计起来,得到全班一天的家庭垃圾总量。以每个家庭产生量为标准,推算出一个小区每天的垃圾产生总量,同时拓展到一个城市一天产生的垃圾总量,如果全国的垃圾堆在一起,会堆出无数座垃圾山。挤占空间、污染环境、危害人们健康,进而使学生感受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必要性。

图1 基于设计思维的“变废为宝”活动建构流程

活动2:垃圾分类。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知道不同地区垃圾分类的异同。在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垃圾实物卡片进行分类,重点明确易错垃圾对应的类型,知道如何正确垃圾分类。

活动3:探讨小区居民垃圾分类问题的解决措施。

学生在课前调查人们投放垃圾的情况,统计能自觉分类的人数占比情况。在课堂上以照片和图表的形式呈现小区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垃圾分类数据,汇报自己看到的现象。通过小组交流,大家进一步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从居民的环境意识、社区管理、设施设备等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

步骤2:观察和调研。

活动1:用思维导图进行周末倒垃圾活动策划。引导学生对参与的人员、时间、地点、活动过程、活动准备等综合考虑之后,进行完整的活动策划方案。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周密设计活动的能力。

活动2: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家庭倒垃圾活动,按活动方案把垃圾进行收集,并扔到垃圾桶。同时,对各自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进行称重,并记录在学习单上。倒垃圾的同时观察垃圾分类标志,了解垃圾桶的摆放情况。

活动3:调查车站、公园、社区的垃圾桶设施情况,并拍照记录,填写调查记录单。调查居民丢弃、堆放生活垃圾及投放垃圾的情况、分类情况,填写调查报告。寻找身边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设施设备等。

步骤3:设计和建模。

活动1:实践活动。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垃圾进行分类,积极主动整理废纸箱、玻璃瓶,或者家里的废旧塑料日常用品。凡是能对废旧物品进行清洁处理的学生,根据处理情况及物品的大小和价值,及时表扬并给予不同的奖励。

活动2:课堂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变废为宝创意设计”。这个环节也是学生的创意设计构思阶段,这个阶段的思考更侧重于学生的原创性,关系到最终“产品”是否有价值。方案构思也是设计思维的重要环节,意义重大。课堂上,通过进行讨论展开“头脑风暴”,鼓励学生自由畅想、思维碰撞、相互启发,提出尽可能多的创意和制作方案。学生通过直观设计把想法“拿出来”,进行可视化表达。

活动3:专业垃圾桶的设计。结合课前对垃圾桶观察的具体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自己认为更适合分类的垃圾桶,提出改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具体建议。讨论之后,学生纷纷行动起来,进行垃圾桶及垃圾运输设施的创意设计。

活动4:课后创意实践。学生根据废旧物品的材质,思考怎样可以多次利用或进行创意加工后变成新的物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作品,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创作较复杂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鼓励没有作品的学生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的创作。

步骤4:展示和交流。

活动:产品推介会。学生自行组建公司,设计制作自己的“环保产品”。学生既是生产厂商,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介绍和展示;同时,大家也是消费者代表,要对各“公司”的产品进行评价。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各“公司”展示介绍自己的产品,在这个环节中,观众可以提问、互动。其次,展示各“公司”产品的环保效果。具体规则:展示作品使用原材料,以及新产品的实际功能,讨论分析各产品效果好与不好的可能原因。最后,对各“公司”的产品以及团队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这一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的社会情境,让学生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参与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作为一个产品提供者和消费者两种不同心理角色,能多视角进行评价,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理解自己和他人价值观的相同或不同。

步骤5:总结反馈。

通过对“变废为宝”的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发现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垃圾处理了解不够深入。之前,我们带学生考察了垃圾填埋场。学生了解了垃圾作业的现状及垃圾填埋的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后期,还会联系新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学校附近的一个新建的垃圾处理厂刚刚投入使用,据专业人士介绍,能实现区域生活垃圾100%资源化。

三、学科实践活动中融入设计思维的启示与思考

(一)设计思维下学科实践活动有更清晰的思考路径

本次学科实践活动,基于设计思维实施教学,我们既关注了教材的“点”,也关注了学生的“需”,在“点”与“需”中找到关系并建构起关联,不断激活学生的自我动能,实现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的效能叠加。在清晰的路径下实践探索,提高了学生对“变废为宝”实践活动的整体认识,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同时让环保意识在“知识整理+观察调研+积极行动”的链条中持续生长。

(二)设计思维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融入设计思维的学科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教育场所,在活动中不仅要有效与教材连接,还要发现生活中潜在的各种问题,不受定式影响,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设计思维的引领下,通过学习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改变,让学生的思维从“无”到“有”,再到“丰富”。

当然,如何把设计思维理念更好地融入学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是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对于学科实践活动本身,如何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或者从创新的角度开辟出新课程,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垃圾桶分类垃圾
垃圾去哪了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