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透药配合穴位敷贴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2-10-27 02:41余知依侯静许媛杨瑞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透药胃肠功能定向

★ 余知依 侯静 许媛 杨瑞(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 南昌 330006)

机械通气是ICU患者常用抢救手段,可有效改善通气质量,挽救患者生命,但长时间机械通气易引起不同程度胃肠功能障碍(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GID),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1-2]。临床多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改善肠道灌注等措施促进胃肠蠕动,但难以从根本上纠正GID。中医认为,GID属于“伤寒”“温病”等范畴,且中医在GID患者中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并积累较多宝贵经验。中医定向透药与穴位敷贴均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具有简、便、廉、效等特点,可发挥药物与穴位刺激的协同作用,且药物无需经胃肠代谢,刺激性小[3-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定向透药配合穴位敷贴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GID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伴GID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1.58±3.49)岁;患者分类,呼吸衰竭15例、心力衰竭7例、脑血管意外13例、其他5例。观察A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56±3.45)岁;患者分类,呼吸衰竭14例、心力衰竭8例、脑血管意外12例、其他6例。观察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1.61±3.48)岁;患者分类,呼吸衰竭15例、心力衰竭9例、脑血管意外11例、其他5例。3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胃肠功能障碍评分高于1分;(2)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得分高于15分,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高于1分;(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伴有胃肠道疾病或外科急腹症;(2)入组前已使用胃复安等药物。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疾病宣教、心理辅导等常规干预措施,在入院12~24 h内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液,遵照医嘱进行抗感染、补液、保护脏器等对症干预;期间观察患者腹泻、排便及胃潴留等情况,3 d以上未排便则开塞露通便;胃潴留大于200~500 mL,腹内压高于10 mm Hg者,则停止肠内营养液输入,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遵医嘱每日静脉推注奥美拉唑80 mg;每次胃管注入胃复安10 mg,1日3次。

观察A组:中医定向透药干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将特制药贴(含大黄、木香、桃仁、赤芍、牵牛子等药物)贴于两侧足三里穴,药贴上固定电极,调整参数,持续干预30 min,1日2次。

观察B组:在观察A组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干预。穴位敷贴中药配方:乌药、槟榔、生大黄各9 g,小茴香8 g,枳实、玄明粉各10 g,冰片3 g。将配方药物研磨成粉,以15 mL姜汁调和,做成直径1 cm丸状。清洁足三里后,用3M敷贴将1粒药丸固定于该穴,持续敷贴8 h,1日1次。

3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营养指标:干预前及干预7 d后,采集3组患者静脉血3 mL,以全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清白蛋白含量、氮平衡、总蛋白水平。(2)胃肠道不耐受情况发生率:记录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等发生情况。(3)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记录3组患者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恢复进食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营养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B组、观察A组白蛋白、氮平衡、总蛋白等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营养指标比较(,n=40)

表1 3组营养指标比较(,n=4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观察A组比较,#P<0.05。

组别 白蛋白/(g·L-1) 氮平衡/(g·d-1) 总蛋白/(g·L-1)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 A 组 22.33±2.46 36.14±3.08* 0.45±0.12 4.15±0.76* 52.11±4.23 64.33±4.75*观察 B 组 22.35±2.45 39.85±3.16*# 0.46±0.11 4.89±0.84*# 52.13±4.25 68.79±4.89*#对照组 22.38±2.48 31.25±3.02 0.47±0.13 3.35±0.65 52.15±4.28 60.31±4.69

2.2 3组胃肠道不耐受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耐受情况15例,发生率为37.50%;观察A组患者发生胃肠不耐受情况7例,发生率为17.50%;观察B组患者发生胃肠不耐受情况4例,发生率为10.00%,观察B组、观察A组胃肠道不耐受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2、4.013,P<0.05)。

2.3 3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B组、观察A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及恢复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短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40) d

表2 3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40) 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观察A组比较,#P<0.05。

组别 肛门排气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 恢复进食时间观察A组 2.19±0.25* 3.15±0.34* 6.08±1.05*观察B 组 1.68±0.22*# 2.04±0.28*# 5.11±0.58*#对照组 2.71±0.34 4.15±0.47 7.33±1.12

3 讨论

胃肠道为机体重要消化器官,而ICU机械通气患者常出现GID,导致肠道菌群和内毒素易位进入血液系统,增大多器官功能障碍风险。同时GID对肠道营养吸收也造成较大影响,可造成ICU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进而延缓机体康复[5-7]。目前,临床常规干预措施多以早期肠内营养、抗感染等为主,并依据患者腹胀、腹泻等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常规措施整体干预效果有限,部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缓慢,不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中医认为,GID多因机体正气不足,营卫不固,难以抵抗外邪,以致毒邪内蕴,引起毒热、痰浊阻滞经络,内外之毒相互搏结,促使肠道壅滞、传导失司、腑气不通,故而发病。中医定向透药为透皮给药技术,通过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可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推动力,以加快药物渗入体内,并靶向作用患处,且仪器可产生一定热效应,利于扩张局部微小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本研究特制药贴内的大黄能清热泻火、泻下攻积;木香能行气止痛、调中宣滞;桃仁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赤芍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牵牛子能杀虫攻积、泻水通便。穴位敷贴刺激足三里,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协同药效利于快速改善胃肠病证,减轻GID病情。本研究中,观察B组、观察A组干预后白蛋白、氮平衡、总蛋白等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A组胃肠道不耐受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A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及恢复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短于观察A组,表明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穴位敷贴可加快ICU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且利于减少胃肠不耐受现象。分析其原因如下:穴位敷贴是一种融经络、药物、穴位为一体的复合性干预手段。本研究中敷贴药物中的乌药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小茴香能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枳实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玄明粉能泻热通便、消积和胃;冰片可清热止痛、开窍醒神;槟榔能下气、行水、杀虫、破结;生大黄能泻下攻积、活血祛瘀、清热泻火,诸药合用可理气和胃、温肾散寒、破气消积。协同足三里穴位作用,可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泻、便秘等胃肠不耐受症状发生,进而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好转[8]。中医定向透药配合穴位敷贴可协同增效,增强穴位刺激效果,加快药效吸收,以进一步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增强胃肠功能,以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机体营养指标。

综上所述,中医定向透药配合穴位敷贴可增强ICU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加快恢复进食、排气、排便,并减少胃肠不耐受情况,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猜你喜欢
透药胃肠功能定向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Meta分析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对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干预观察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