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市场发展SWOT分析研究

2022-10-28 06:16赵凌剑唐怡伟欧阳文哲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练员双减机构

赵凌剑,刘 伟,唐怡伟,欧阳文哲

2021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方针是:实行全面压缩学习时间,减少课时,减轻课后的学习压力,给他们充分的发展个人的学习兴趣,并对学校以外的体育、艺术等进行管理。

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各种学科类文化培训减少,培训市场出现大量空缺,人们对于非学科类培训需求不断提高,体育培训作为非学科类培训的关键组成部分,报名人数大幅增多,部分学科类投资主体也纷纷涌入体育培训市场,体育培训市场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基于此为我们研究体育培训市场在此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带来巨大的便利。纵观我国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培训资质良莠不齐,教育被逐利性资本“裹挟”的现象普遍存在[1]。本研究以“双减”政策为背景,通过SWOT详细分析体育培训市场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探析体育培训市场有序扩容的方向,以期为体育培训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参考和建议。图1所示为“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市场发展SWOT分析框架。

图1 “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市场发展SWOT分析框架

1 “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市场发展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体育培训的全面性

体育培训与学科类培训不同,不仅仅只是作为青少年学生的课后培训班而存在,青少年在参与课外体育培训时所学习到的不只是单一的技术或者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在体育培训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时常会发生变化——“竞争对手”、“小老师”、“团队同伴”等等,因此体育培训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培养人。伴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时代,国家愈加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不管是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是培养青少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健全的审美情趣等,体育培训都可以真正做到以体育德、以体育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育培训作为学校体育以外的重要体育学习途径,在具备体育的各种独特功能的同时,与学校体育相辅相成为国家培养各式各样的体育后备人才,形成浓厚的社会体育氛围,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优质条件。

1.1.2 培训市场的扩张性

当下,体育教育与培训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根据近六年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显示,2015年——2017年体育教育与培训产业总产出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在2018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其增加值达到了14.1%,直至2020年体育教育与培训总产出达2023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7.4%,是体育产业中第三大组成部分。2020年多项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制造的增速呈现负值,然而体育教育与培训的增加值增速仍然达到5.7%,是体育产业中为数不多呈现正向增长的产业项目。纵观我国近五年的体育培训企业的发展情况,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其一,2016年全年体育企业注册量达到3.20万家,同比增长52.3%;其二,2020年体育培训企业的发展再次迎来高峰,全年企业注册量达到6.90万家,同比增长64.2%。2021年,我国体育培训企业数量依然延续2020的上升趋势,达到38.80万家,说明我国体育培训企业数量正在持续扩张,继“双减”政策出台至2021年底,体育培训相关企业增加2.10万家,增幅与往年同期相比更为明显[2]。

表1 体育教育与培训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

1.1.3 消费群体的倾向性

体育培训消费对象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市场的发展与构建,“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培训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伴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学科类培训消减甚至消失,非学科类培训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体育培训由于其多样性与娱乐性的特点,相比其他非学科类培训来说更能吸引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学生,尤其当体育培训帮助青少年群体养成长期锻炼的体育习惯以后,未来可以不断的产生新增量。更重要的是,由于《“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科目纳入中考等政策利好,家长和青少年学生都对体育培训愈加重视,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于是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构成了一个对体育培训需求最大的相对稳定的消费市场。

1.2 劣势

1.2.1 行业标准问题:监管主体多元,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体育培训市场整体治理较为松散,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单项体育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等多个部门、协会都参与到体育培训市场的监管中,形成了多元主体交叉治理体育培训市场的局面,但各个监管主体对于体育培训市场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其治理边界混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各有主张、束手束脚,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培训机构的体育培训标准高低不一,对于“双减”等各类政策的落实程度也参差不齐,导致整个体育培训行业鱼龙混杂。

监管机制缺位造成了行业标准的匮乏,主要表现在培训收费、教练员资质审核、培训机构资质审核三大方面。其一,收费标准不一,同样的体育培训项目在不同培训机构收费标准不同,部分以牟利为主的培训机构胡乱收费,各种服装费、演出费等等以远高于市场标准收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其二,教练员资质审核不严谨,体育培训机构课程时间通常安排在周末和假期,导致全职教练员严重不足,通常聘用在校大学生作为兼职教练员,然而兼职教练员流动性大其资质审核并不严格,无证上岗或以单一体育与健康教师资格证书上岗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三,培训机构资质审核不严谨,目前,一般的运动训练单位只要到地方工商、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办理营业执照即可开展教育训练,尤其在部分中小城市,通常只要满足“学生、教练、场地”三个条件就能够组织体育培训,很多初次参与体育培训的青少年学生无法准确的分辨体育培训机构的优劣,在选择较差培训机构后甚至失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造成了很多体育人才的流失,严重阻碍了体育培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钢筋笼的牢固性,技术人员应利用加强筋进行定位,使其成型均匀分布于截面中,并利用点焊成型的方法进行分节预制,保证单节的长度小于10m。钢筋的尺寸一般固定,下料时会出现长度不一的问题,且相邻主筋错开长度应不小于35d。因此在制作钢筋半成品后,审查人员应成批进行验收,并整齐堆放验收合格的钢筋笼,以免影响其他正常的施工工序。对于不合格产品应返工修补,之后再次审查,直至合格。除此之外,施工期间还应利用吊车下方钢筋笼,并利用分节安装的方法进行单面焊接,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垫块。

1.2.2 教学质量问题:市场无序化扩张,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当下体育培训市场的准入门槛低市场秩序混乱,特别是“双减”政策的推出,青少年学生对于体育培训需求增多,使体育培训市场进一步扩大,吸引了更多投资者涌入体育培训市场甚至很多学科类培训转型体育培训,导致体育培训机构泛滥、市场无序化扩张,培训机构泛滥对应的是教练员短缺,因此,一些培训机构在招募教练员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职业素质,入门标准较低,致使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精神,消费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又忽视了对于他们终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培训以班级教学为主,部分以牟利为主的培训机构一个班级甚至多达三十余人,教练员精力有限无暇照顾到全部学员,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过多的学员迫使培训课的教学内容精简化,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很多学生因此失去参与体育培训的兴趣,严重破坏了体育培训消费群体的积极性。

1.2.3 培训服务问题: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增长的需求

当前体育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仍然停留在单一的技术技能教学阶段,没有充分的发挥出体育的特有功能,只注重青少年的体质与技能培训而忽视了以体育促进德育、美育的要求。“双减”政策的推出是为了减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体育培训传统的“教会、学会”的教学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变相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忽视了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学生在学校要经历文化课的学习、考试,在参与校外体育培训后却也要参与体育培训项目的学习考试,这显然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因此体育培训市场的培训服务亟待改进,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技能、体质的培训。

1.2.4 场地器材问题:人均场地不足,设施器材老化

体育培训市场发展的最基础依托就是场地器材,就像教学水平再高的足球教练员也很难在水泥地上训练出一名一级足球运动员。与学科类培训相比,体育培训项目的场地器材等要求更多成本更高,很多中小型体育培训机构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训练场地狭窄单一与招生人数完全不匹配,学生人均活动场地小,甚至在暑期培训高峰期间单个场馆多个班级同时上课,不仅教练教学难,而且学生练习活动也难。同时部分很早以前开设体育培训的机构,其教学器材老化严重,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以跆拳道培训机构为例:部分中小型跆拳道培训机构的脚靶、沙袋由于长期使用已经掉皮、软化仍然没有更换过,同时在实战训练时护具、护腿等需要学生轮换使用,做不到人手一套,新学生仍然沿用这些老旧器材无法得到一个良好的运动体验,对于学生后续体育兴趣的培养造成较大的影响。

1.3 机遇

1.3.1 政策机遇:以“双减”促“双增”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推出后,教育部在10月紧接着提出:为确保“双减”政策的落地应着力做好“双增”工作,教育部明确了体育培训不在野双减冶范围内而是将其作为“双增”的主要内容,“双增”政策一方面指增加学生参加体育、艺术、运动的机会,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时间。“双减”是“双增”的前提,“双减”政策对课后培训服务提出新要求新标准,“双增”政策则聚焦立德树人初心对青少年学生的课后活动指出了明确方向,“双减”和“双增”的目标是全面推进青少年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体育美育的形式来推动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双减”与“双增”两相结合保证了体育培训市场快速发展的可能性,严格了体育培训市场发展的规范性,为体育培训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标准和空间,促进体育培训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伴随“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科类培训机构减少或直接向非学科类培训转型,例如2021年6月,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龙头企业新东方,完成了对冰上运动培训和美育教育机构万域芳菲的千万级A轮融资[3],原属于学科类培训的市场份额出现大量空缺,这一空缺只能由非学科类培训来填补,体育培训作为非学科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对体育培训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研究数据表明,每名学生每年在体育培训上的花费为2000~8000元,此外还需购置服装、体育用品等配套设施,年均体育消费约为1万元[4]。“双减”落地之后,学科类培训减负,对于学科类培训的费用闲置,伴随家长和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这部分费用更有可能投入到体育培训中以满足扩容的体育需求。

1.3.3 融合机遇:中考体育权重增多,体育培训进校园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对中考体育的测试内容、方法、分值增加提出新要求,自此以来各个省份城市积极响应,将中考体育分数从30分到50分、70分、100分不等,中考体育权重占比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中考体育权重的增多衍生出庞大的体育培训消费群体,原来不运动、少运动的学生不得不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因此体育培训获得了和学校体育初步融合的机会。

随着“双减”的落实,学校明确了要确保课外工作的时间,改善课外服务的品质,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课外教育,制订课外服务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提升课外服务的吸引力;指出可以适当引入课外活动的非学科培训组织,为青年运动训练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校外体育培训与学校体育形成关联,一方面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与到体育培训中,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体育培训的培训空间,不再局限于校外和假期,而是可以真正的走入学校,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了体育培训的适普性,为体育培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4 挑战

1.4.1 要素资源方面存在壁垒

教练员、场馆设施与资金投入是体育培训高质量开展的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资源,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当下,这三大要素仍然是限制体育培训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场馆设施开放方面存在壁垒,到2021年末,我国拥有397.14万个场馆,平均每人只有2.41平方米。在全国范围内,体育教学和军事设施占据了60%的面积,但对社会开放的比例只有29.2%。可供体育培训机构租聘的场地少,需要依靠体育培训机构自主建设场地,增加了其投资成本阻碍了体育培训的开展。其次,教练员不足,同行业之间存在交流壁垒,体育培训行业的教练员多是兼职教练员,这一部分教练员流动性大,往往在同一机构教学一段时间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兼职教练员与体育培训机构或同一机构其他教练员之间交流较少,同时体育培训机构往往也不愿意在兼职教练员身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源,造成体育培训机构和兼职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壁垒,影响体育培训可持续发展。最后,资金投入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市场监管机制,当下体育培训产业存在低门槛、低成本现象,开设体育培训机构只需要“教练——场地”的概念深入人心,造成了低成本高回报的假象,体育培训产业以私人投资为主,同行业之间也多是私人体育培训企业的竞争,造成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

1.4.2 消费群体低龄化

体育培训的培训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这一群体,“双减”政策也主要针对青少年学生实施。一方面,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与疫情的常态化冲击,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这类观念并不符合体育培训的初衷,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度期待也超出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自父母家庭的这一因素造成了体育培训市场的低龄化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市场上涌现出大批培训机构,这部分机构缺少严格的市场监管机制,出于牟利的目的,这批机构对于学员的招收年龄不做限制,一些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孩也招收进班,对于这部分小孩来说过早的接触偏向专业化的体育培训对于其未来的身心发展并不一定是有利的。体育培训消费群体的过度低龄化,对于体育培训行业的长远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1.4.3 体育培训同质化

根据《2021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体育场地以篮球场、乒乓球场最多,当前体育培训市场的培训项目也多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大众体育项目为主,其他如击剑、射箭、冰雪运动等小众体育项目涉及人员少,普及程度低。伴随“双减”政策落地,体育培训市场增设更多的也是篮球、乒乓球等这一类运作机制成熟的体育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的同类型体育培训开展,但其培训方式缺乏创新性,仍然运用常规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复制教学,例如:篮球与羽毛球,在跑动练习时都采用冲刺跑、折返跑、滑步跑,同质化严重没有突出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这意味着教学的低质量和培训的单一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体育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

1.4.4 行业竞争内卷化

2021年,我国体育培训企业数量依然延续2020年的上升趋势,达到38.8万家,说明我国体育培训企业数量正在持续扩张,继“双减”政策出台至2021年底,体育培训相关企业增加2.1万家,增幅与往年同期相比更为明显[2]。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体育培训行业,行业竞争“内卷化”逐渐严重,部分体育培训机构为竞争市场份额,通过降低培训收费标准、降低场地设施成本、夸大营销自身品牌等各种手段竞争市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体育培训市场的扩大也造成了教练员的严重不足,导致教练员的入职门槛进一步降低,特别在假期班开设时期,体育培训机构常常需要聘用在校大学生兼职教练员,兼职教练员存在流动性大、专业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对于体育培训行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2 “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2.1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限制体育培训市场的无序扩张

体育管理部门、单项体育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等多个部门、协会都参与了体育培训市场的监管与治理,是体育培训市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利益相关体。首先,这些利益相关体需要协同合作,严格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共同制定一个符合各方利益诉求的规定标准,对体育培训市场做出统一的要求,包括收费标准、教练员上岗所需证件、体育培训项目考级考证方法、场地器材标准等等,都需要由各方主体制定标准共同监管,协同治理体育培训市场乱收费、低门槛的市场乱象。其次,制定严格的体育培训市场入门准则,严管对新开设体育培训机构的申请审批工作,对新开设机构更应严格要求,将行业规则标准化、系统化,限制体育培训市场的无序扩张。

2.2 加强与学校体育融合,扩大体育培训空间

“双减”政策第二十五条规定,课外辅导无法完全适应某些特定的需求,如果有兴趣的专业,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入特长课外辅导。通过这一政策将校外体育培训与学校体育联系起来,体育培训市场从校外延伸到校内,拓宽了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展空间,同时可以从学校层面增加对体育培训市场的监管机制,使体育培训市场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为其他体育培训机构树立行业标杆,促进体育培训市场的良性竞争。校外体育培训应当结合学校体育课程,构建完整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形成独特的体育培训教学模式,在更好的满足青少年学生课后体育运动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体育培训市场的长远发展。同时通过与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合作,体育培训的教练员可以与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既可以丰富教练员本身的体育素养,还可以优化体育培训市场的师资力量。

2.3 推动资源要素流通,打破行业壁垒

体育培训市场的三大资源要素:人力、场地、经济是体育培训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推动体育培训市场这三大资源要素的流通,可以有效遏制体育培训市场的竞争乱象,促进体育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人力资源方面,不仅需要培养优秀教练员,同时更要吸纳培养管理型人才,“教学——管理”双线发展可以更好的促进体育培训市场发展,同时可以打破“禁止体育教师从事校外体育培训工作”的政策界限,让体育教师在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参与校外体育培训工作,体育教师是综合教学素养更全面的人力资源,加强体育培训市场人力资源与体育教师的沟通交流可以有效增强体育培训市场的人力资源素养。其次,场地资源方面,学校体育场地、政府机关体育场地等在假期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政府方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打破场地限制壁垒,让闲置场地得到有效利用,加强体育场地要素流通,降低体育培训市场的场地运营成本。最后,经济资源方面,政府应通过政策积极引导鼓励投资者加大对体育培训市场的投资力度,完善体育培训市场的资金链体系,还可以为体育培训市场构建资金流通平台,为不同体育培训机构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打造联合体育培训的品牌效应,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资源流通和体育培训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2.4 提升培训质量,满足青少年的多元化体育需求

伴随“双减”政策落地,当下体育培训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体质健康需要,因此提升体育培训质量迫在眉睫。首先,体育培训应该在原有的技能、体质培训的基础上以青少年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导向,将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严格按照年龄段、技术水平高低、参与培训目的等进行分班教学,针对不同的班级教练员应按照需求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防止“想到哪,教到哪”的情况,并且在学生“教会,学会”的基础上督促学生“勤练,常赛”,丰富体育培训内容。其次,培训机构也应针对不同班级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对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和体质的提升进行系统的考核检测,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于进度落后的学生及时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或变换教学内容,真切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参与体育培训后都可以满足自身的期待与需求。最后,体育培训机构需要考虑自身的场地设施,计算培训学生的人均场地使用标准,协调培训时间,控制招生人数,保证课程教学时每个学生可以充分的使用训练场地,提升学生参与培训的体验,提高体育培训质量。

3 结语

实施“双减”,使青少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参加体育运动,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青少年学生对于体育培训的需求骤然提高,然而体育培训市场仍然存在资源要素壁垒、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培训市场无序扩张等现象。在政府引导下,以“双减”政策为核心的一系列举措,对于体育培训市场来说既是快速发展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未来,市场外部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和政府监控从宏观上调控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方向,市场内部需要严格治理市场竞争乱象,提升体育培训服务质量,只有做到内部、外部“两手抓”体育培训市场才能抓住这次机遇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练员双减机构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