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因素分析

2022-10-30 05:36王亚飞冯鹏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肝性脑病乙型肝炎

王亚飞 冯鹏远

(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内二科,河南 舞钢 462500)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复杂,各种并发症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影响患者预后。由于细菌感染、药物以及重叠其他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会迅速出现急性恶化状态,并最终有一部分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伤,多种代谢功能异常、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1]。ACLF 是肝功能衰竭中常见类型,是指各种急性损伤因素作用下,肝功能相对稳定的慢性肝病患者迅速恶化的肝衰竭综合征。ACLF 可引发严重肝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功能严重障碍,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急性病因和慢性原发性肝病是ACLF 发病的必备条件,急性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发病机制复杂。因此,早期寻找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 的影响因素,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避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CLF 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ACLF 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方案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选取2016 年3 月-2020 年8 月本院收治的75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说明书。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年更新版)》[4]中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且腹部B 超、病原学检查确诊;全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等原因导致的肝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患有精神疾病者;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或存在明显出血倾向者;认知功能障碍,无法维持正常交流者;符合入选标准,但因个人原因未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1.2.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CLF 判断标准及分组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CLF 判断标准[5]为患者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出现急性、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上限10 倍或每日上升≥17.1 μmol•L-1;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40%,并排除其他原因;有失代偿性腹水。根据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ACLF,将发生ACLF 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ACLF 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2.2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收集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男、女)、年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程、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水(有、无,腹腔内液体量超过200ml 判断为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是、否,经内镜检查确诊,患者出现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是、否,血浆中任一电解质数量改变时,即出现电解质紊乱)、饮酒史(有、无,每日饮白酒量在100-250 g,酒龄10 y 以上)、肝性脑病(是、否)、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

1.2.3 相关临床指标检测

患者入院当天,采集空腹静脉血10 mL,3000 rpm,离心10 min 后,取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型号:7060型)检测患者AST、ALT、TBIL、ALB 水平。

1.3 观察指标

(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CLF 发生情况;(2)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基线资料比较;(3)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ACLF 的单因素分析;(4)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ACLF 的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 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CLF 发生情况

75 例乙型肝硬化患者发生ACLF24 例,占32.00%;未发生ACLF51 例,占68.00%。

2.2 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程、基础疾病、腹水、电解质紊乱、AST、ALT、TBIL、ALB 无明显差异(P>0.05);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对比(P<0.05)。见表1。

2.3 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表1 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CLF 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经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药物应用不规范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 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自变量说明

2.4 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CLF 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将经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的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将表3 中比较结果放宽至P<0.2,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 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4。

表3 单项回归分析结果

表4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复杂,在细菌感染、药物以及重叠其他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会迅速出现急性恶化状态,并最终有一部分患者发生ACLF,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伤,多种代谢功能异常、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1-3]。本研究中75 例乙型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24例,占32.00%,可见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 的比例较高,临床需加以重视,明确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及早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占比显著高于未发生组。进一步经单项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是导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 的影响因素。究其原因:①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患者肝功能恶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增加,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若上消化道出血病情持续进展,会导致肝脏解毒作用降低,导致有毒物质不断堆积,最终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肝功能的衰竭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免疫机制障碍,增加ACLF发生风险[1-3]。对此,临床可将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列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CLF 的高危人群,早期给予止血措施。②长期饮酒患者,酒精会影响肝脏内脂肪酸的分解;影响肝脏运输脂肪酸的能力。此外,酒精还可能会增加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活性,导致肝细胞大量摄取脂肪。患者长期饮酒,肝脏内会大量堆积脂肪,最终形成脂肪肝,加重肝功能损伤,增加ACLF 发生风险。对此,临床医护人员可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并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③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严重病变,肝脏功能下降,引发神经系统代谢异常,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程度,增加ACLF发生风险。临床可基于肝性脑病类型、诱因设计治疗方案,指导患者休息,定期复查肝功能。此外,李晨[6]等研究显示,AST 低、细菌感染同样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CLF 的相关影响因素,但本研究结果显示AST比较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本研究选取样本量相对较少,以及纳入对象存在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CLF 受上消化道出血、饮酒史、肝性脑病的影响。临床可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及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CLF 风险。

猜你喜欢
肝性脑病乙型肝炎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肝硬化病人怎么防止肝性脑病?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