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种植牙对根尖周炎拔牙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2-10-30 05:36王茜原辉婷刘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根尖周炎吸收量患牙

王茜 原辉婷 刘燕

(郑州植得口腔医院种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根尖周炎(Periapical Periodontitis,PP)是由于根管细菌及有毒物质作用于根尖周组织而引发的一种口腔疾病[1-2]。早期急性根尖周炎患牙表现为轻度自发痛,症状较明显;随着炎症加重可持续发展成慢性根尖周炎,此时根管治疗已经无法保存患牙,应及时拔除牙齿,行种植体修复。然而PP 患牙根尖常存在炎症,为了不影响种植效果,以往多采用拔牙后择期种植牙,但择期种植容易产生牙槽骨吸收甚至缺损,不利于患牙恢复[2-3]。有研究表明,拔牙后同期种植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能有效避免牙槽骨吸收,且不易受到炎症因素影响,能确保种植牙植入稳定性[4]。因此本文旨在分析PP拔牙患者不同时期种植牙对患者咀嚼功能、种植成功率及骨吸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收治的125 例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1 例和观察组64 例。其中对照组女29 例,男32 例,平均年龄43.65±15.23 岁;观察组女31例,男33 例,平均年龄43.89±15.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临床相关资料完整,耐受性较好者;符合PP诊断标准[5];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牙根长度不够、牙周情况较差者;合并其他器官并发症者;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全身感染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者。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拔牙后择期种植牙手术,在拔牙术前实施杀菌、消炎等常规牙周处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拔牙术前麻醉手术区域牙龈组织,分离牙龈,挺松患牙,牙槽窝清理,彻底搔刮干净肉芽组织,修复牙周组织,冲洗拔牙窝骨面。3-6 个月后根据患者牙周恢复状况,行ITI 人工牙种植术,种植体顶部在牙槽嵴顶下方1 mm 处,将冠柱扭出,将封闭螺丝旋入,手动复位牙龈,缝合伤口。给予止痛(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和消炎(头孢曲松钠)药物,连续使用1 星期。

观察组采取拔牙后同期种植牙手术,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同样给予患牙拔除手术治疗,清理完成后无需间隔时间,直接准备牙床并植入种植体,具体操作方法同上述对照组,术后连续1 星期止痛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咀嚼功能恢复情况

采取以往研究科室自制量表对治疗前、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的咀嚼功能进行评分[6]。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对比两组咀嚼功能恢复情况。

1.3.2 种植成功率

种植牙成功标准分为成功、基本成功和不成功三项内容[7]。成功为牙齿整齐,无松动、无脓液溢出,咀嚼功能良好;基本成功为牙齿轻微松动,脓液较少溢出,但咀嚼功能欠佳;不成功为牙齿松动明显,脓液溢出较多,咀嚼功能不理想。成功率=(成功+基本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1.3.3 骨吸收量

成功种植体的探诊深度一般在2-4 mm,当探针深度大于5 mm 时,则提示种植体周围有炎症的一个信号。探诊深度与边缘骨垂直距离的平均差为1.2-1.4 mm;而对于ITI 种植体,探针尖止于牙槽骨的冠方1.17 mm。根据此标准进行种植体的直径、长度及骨吸收量的比较[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该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咀嚼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且观察组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表1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注:两组间比较,*P<0.05;同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的种植牙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种植后成功16 例(26.23%),基本成功20 例(32.79%),不成功25 例(40.98%),种植成功率为59.02%.

观察组种植后成功27 例(42.19%),基本成功31 例(48.44%),不成功6 例(9.38%),种植成功率为90.63%;观察组治疗后种植牙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的骨吸收量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种植直径、长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种植体直径、长度和骨吸收水平比较()

表2 两组种植体直径、长度和骨吸收水平比较()

注:两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牙齿根尖的骨面通常会有一层细菌生物膜,该生物膜经常诱发根尖周炎,治疗不及时常需拔牙,但拔牙后容易出现牙槽骨吸收,使得牙槽嵴高度大幅降低,冠根比例不协调,进而提升种植手术难度。同期种植牙的优点为:减少手术次数、防止牙槽骨吸收、缩短治疗时间,还可适当保存牙龈组织天然形态,更有利于冠修复后牙龈部分的美学效果,主要适用于单根牙,如前牙或前磨牙,为了有效的保存牙槽骨,防止大量吸收,应考虑做同期种植[9]。已有研究报道,后牙拔除后采用同期种植并取得了预期良好效果,但这种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预期今后的美学修复效果,具体如何解决还需要进一步探索[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96.15%)种植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说明采取拔牙后同期种植牙手术有利于恢复牙齿和口腔功能,恢复咀嚼功能,提高咀嚼效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另一方面,观察组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种植直径、长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取拔牙后同期种植牙手术有利于种植体维持正常直径及长度,方便预后。间接证明了同期种植相比择期种植减少了治疗成本、降低了手术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更有利于保存拔牙窝周围骨组织,且可达到和择期种植相近甚至更优的美观程度和治疗效果,是一种更为优越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PP 患者拔牙后行同期种植比择期种植的治疗效果更好、优势更多,更利于增强咀嚼功能,保障种植成功率,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根尖周炎吸收量患牙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氮肥对棉花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影响的Meta分析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维他派克斯糊剂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严重根尖周炎伴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一次性和多次根管治疗对根尖周炎的疗效对比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充骨缺损对根尖切除术疗效影响的回顾分析
预成纤维桩修复改善患牙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分析研究
采取根管填充氢氧化钙糊剂+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
牙冠过短或缺损达龈下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