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的应用观察

2022-10-30 05:36王素芳牛亚楠李艳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异体血常规根治术

王素芳 牛亚楠 李艳娜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周口 466600)

肝癌多是指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或肝细胞恶变所致的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生存期短,治愈难的特点,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1]。目前针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肝移植和经皮肝内治疗,其中肝癌根治术为临床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2]。肝脏有两个供血系统,供血非常丰富,而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会导致大量出血,术中、术后需要大量的异体输血来弥补失血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但大量异体输血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危险性,如血库供应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或血液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的感染风险增加及输血过程可能诱发的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它们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预后,降低生存率[3-4]。

因此通过药物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血液输注,降低手术风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十分必要。对此,本研究针对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 例肝癌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肝癌诊断标准[5];均进行肝癌根治术治疗;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治疗方案,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患有其他肺部疾病或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38)。其中研究组女21例,男24例;年龄31~65 岁,平均年龄为52.41±6.53 岁。对照组女18 例,男20 例;年龄35~66 岁,平均年龄为52.03±6.38 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两周口服琥珀酸亚铁(生产厂家:金陵药业股份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 930005;规格:0.1 g),每天300 mg,每天三次,术前连续治疗两周后停止。

1.2.2 观察组

研究组患者手术前两周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厂家:Kyowa Hakko Kirin Co;国药准字:批准文号S20 171018;规格:300 IU·2 mL-1),每周450 IU·kg-1,一周内分3 次皮下注射,术前连续治疗两周后停止。

1.3 观察指标

1.3.1 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

1.3.2 血常规指标

于治疗前(入院时)及治疗2 周后收集所有参与研究者早晨空腹静脉血5 mL,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

1.3.3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血压升高、血管栓塞、过敏等。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影响术中失血量但减少输血量

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1050.68±181.68 mL、术中输血量为925.35±232.05 mL,研究组术中失血量为 1047.65±195.36 mL、术中输血量为608.62±255.61 mL,两组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

2.2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改善血常规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ct、HgB均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5 例,血压升高1 例、血管栓塞0 例、过敏3 例,发生率为13.16%;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共8 例,血压升高2 例、血管栓塞1 例、过敏5 例,发生率为17.78%。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肝癌术后输血患者主要采取异体输血的方式输血,效果良好。但同时异体输血也带来很多风险,如降低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抑制性T 淋巴细胞、抑制性单核细胞活性等,从而导致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升高[6];同时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机体在贫血和缺氧状态下主要由肾脏皮质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它可以刺激骨髓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使成熟红细胞不断释放入外周血以补充需要[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血常规指标上升程度更为显著,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中的红系造血祖细胞,能促进红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提高红细胞膜抗氧化酶,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明显提高Hb、RBC 的含量,从而达到减少输血量的目的。同时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时间长,提高Hct,增加携氧能力,减少输血量,可降低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9,10]。

综上所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血常规指标,降低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异体血常规根治术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血常规解读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