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2022-10-30 05:36连红宇李浩李宪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射频

连红宇 李浩 李宪军

(1.驻马店广济医院疼痛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2.驻马店广济医院超声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C7 至C8 颈交感神经和T1 胸交感神经节融合共同形成星状神经节系,其为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更年期女性[1]。交感神经型颈椎的致病因素较多,主要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节段性不稳有关。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睡眠欠佳、记忆力衰退或眼胀、视力变化、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治疗[1]。目前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药物、理疗、推拿或者颈椎牵引,星状神经节阻滞等,但效果并不理想,疗程长且针对性较差,远期效果差[2]。脉冲射频是神经调节技术,以42℃以下的脉冲电流运用在靶点神经,可避免低于温度毁损的依赖,防止神经损伤的发生。星状神经节高电压脉冲调节治疗是新型治疗方案,由于星状神经节纤维广泛分布于机体,同时其又归属于交感神经系统,对其进行连续脉冲射频治疗可发挥一定的效果,但具体的治疗效果仍有待考究[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通过。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6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现代颈椎病学》[4]中关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且经过MRI 和CT 明确诊断,患者和家属均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由心源性或者眼源性引起发的交感神经损伤;为严重椎管狭窄;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配合治疗;临床资料不完整。依照治疗的方案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2),实验组男性12 例,女性 18 例;年龄43-73 岁;平均年龄(59.88±5.47)岁;病程 1-4 y,平均病程(2.98±0.57)y。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9.73±5.56)岁;病程1-4 y,平均病程(2.95±0.61)y,两组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颈椎牵引治疗:患者采用端坐位,头部用枕骨下颌吊带固定,颈椎向前倾15°,最初的牵引力为体重20%;后续根据患者自身承受能力进行调整,每日1 次,每次20 min。颈椎矫正:患者取俯卧位,通过纵向和横向按压棘突活动椎间关节,患者换至仰卧位,为其开始分离牵引、侧屈、侧伸和旋转摆动,每日1 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4 w。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治疗。患者采用平卧位,肩下放置薄枕头,常规消毒,明确标记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平面横突。选用佳能APLIO 500 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以及配套的12 MHz 探头,并将其放在第六颈椎加压将颈动脉推至另一侧,使第六颈椎横突暴露。以北琪公司的R 2000 D1 型射频控温热凝器,操作仪器为脉冲射频模式,其温度、电压、频率分别为42℃、60 V,80 V,90 V 和2 Hz,每次连续进行120 s。每周1 次,持续治疗4w。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参考《现代颈椎病学》中疗效标准,痊愈:患者头晕、耳鸣、颈项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睡眠完全改善,视野模糊感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睡眠明显改善,对生活未造成影响;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睡眠有所改善,对生活造成轻微影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睡眠未见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椎动脉血流指标

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LOGIQ F8 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详细记录患者的动脉收缩血流峰值(Peak value of arterial systolic blood flow,PS)、动脉血管内径(Arterial diameter,D)、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Arterial end 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ED)、每分钟血流量(Blood flow per minute,FV)。

1.3.3 交感神经症状

采用上海长征医院的交感型颈椎病症状评分法,对患者症状所发生的频率给予相应的分值,最常见的包括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以四级评分法进行评价。耳鸣、视力模糊、心慌、心动过速和记忆力消退等,以3 级评分法。胃肠道不适、出汗和面红等比较少见,存在记1 分,不存在记0 分,总分0-6 分为轻度,>6 分且≤14 分为中度,>14,且<20 分为重度[5]。

1.3.4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总共10分,无痛记0 分,>0 分且<3 分为轻度疼痛,≥3 分且<7 分极为中度疼痛,≥7 分为重度疼痛[1]。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均较高,得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8.75%(22/32)相比,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27/30)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治疗改善椎动脉血流

治疗前两组的PS、D、ED、FV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椎动脉血流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的椎动脉血流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 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治疗改善交感神经症状和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交感神经症状和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交感神经症状和疼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交感神经症状和疼痛程度评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交感神经症状和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3 两组的交感神经症状和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交感神经型颈椎的致病因素较多,主要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节段性不稳有关[1]。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式包括推拿、针灸和药物等,但效果均不理想。本次研究为此展开讨论,以为临床上交感神经型颈椎的治疗提供参考[1-2]。脉冲射频是神经调节技术,以42℃以下的脉冲电流运用在靶点神经,可避免低于温度毁损的依赖,还能够防止神经损伤的发生。在超声的引导下能够使其更为准确,避免出现神经性损伤,血管损伤等[3]。研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1]。本次研究采用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星状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脉冲射频所发出的电流仅持续20 ms,间歇期为480 ms,期间的热量有足够时间扩散到周围组织,靶点的温度低于42℃,不会引起周围组织变形,安全性高[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PS、D、ED、FV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星状神经节脉冲射频调节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究其原因是因为脉冲射频调节的温热效应能够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供氧,促进局部血流动力学[1-2]。脉冲射频能够促进包括热休克蛋白70 的神经细胞修复,该蛋白能够发挥抗氧化、抑制炎性因子和恢复免疫反应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脉冲射频调节术的效果。交感神经型颈椎的疼痛是患者常见的症状,脉冲射频热凝可在组织范围内形成蛋白凝固灶,能够抑制痛觉信号的传递。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疼痛程度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脉冲式射频电流能够对感觉神经三磷酸腺苷的代谢和离子通道功能造成影响,连续性的阻碍C 纤维兴奋性的输入,进而阻断疼痛的传导。

综上所述,星状神经节脉冲高电压射频调节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效果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和临床症状,并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星状神经节射频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一株鹅星状病毒变异毒株的基因组特征与致病性分析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白狐源星状病毒RdRp基因的鉴定及遗传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