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评估

2022-10-30 05:36郭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肠梗阻根治术结肠癌

郭洁

(南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河南 南阳 473000)

结肠癌是我国较为多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且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结肠癌的发病及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同时,约有20%的结肠癌患者可同时伴有肠梗阻,其中绝大多数为左半结肠癌患者,对于此种情况,临床上常需给予及时的处理[1]。结肠癌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其具体操作为肿瘤切除肠道I 期吻合或结肠造口行II 期吻合,但此类患者多伴有贫血等情况,因此盲目手术又可显著增加手术风险,最终影响患者预后[1,2]。另外,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一直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近年来结肠内支架置入逐渐被应用于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中,此操作可作为术前的过渡治疗且被多个研究证实可有效降低肠造口率等诸多并发症,同时可显著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3]。然而,鉴于针对结肠内支架置入序贯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预后研究较少,至此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用上述手术进行术前过渡治疗仍有异议[4]。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此类患者术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90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经相关诊断标准诊断为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4];具备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肠坏死或肠穿孔者。

所有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50)。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 例,女12 例;年龄52~65 岁,平均年龄57.9±6.1 岁;体力状态评分:0 级2 例、I 级4 例、II 级12 例、III 级18 例、IV 级4 例、V 级0 例;术后病理分期:IIA 期1 例,IIB 期2 例、IIC 期5 例、IIIA 期12 例、IIIB 期18 例及IIIC 期2 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29 kg•m-2,平均BMI 23.1±3.5 kg•m-2。研究组患者男32 例,女18 例;年龄49~68 岁,平均年龄59.3±6.6 岁;体力状态评分:0 级1 例、I 级5 例、II 级16 例、III 级25 例、IV 级3 例、V 级0 例;术后病理分期:IIA 期1 例,IIB 期3 例、IIC 期7 例、IIIA 期15 例、IIIB 期21 例及IIIC 期3 例;BMI 21~28.6 kg•m-2,平均BMI 22.9±3.2 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先行术前准备,24 h 内实施急诊开腹结肠癌根治切除术,肠管采用I 期吻合或近端造口。

研究组采用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急诊经肠镜行结肠腔内支架置入术,置入成功同时缓解梗阻后,对患者积极处理相应基础疾病,及时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待患者贫血和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得到纠正后,先对患者进行肿瘤术前分期精准评估,再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切除术,肠管采用I期吻合或近端造口。

所有术后病理为Ⅱ期及以上患者均给予化疗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5]

对患者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价:临床症状彻底消除、完全消失,视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减轻,但尚未完全消退,视为有效;临床症状加重或无任何改变,视为无效。其中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总体疗效。

1.3.2 围术期相关指标

对患者围术期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造口率。

1.3.3 肿瘤相关指标

于手术前后分别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3000 rpm 离心10 min 后,分离上层血清,使用罗氏E60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照说明进行规范操作,检测所选研究对象血清肿瘤相关指标的含量,包括CEA 与CA199。

1.3.4 预后差异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一年的预后情况,包括总生存率和复发率。生存率=总生存人数/总人数;复发率=复发人数/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提高疗效

术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及造口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淋巴结清扫数目则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3 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降低肿瘤相关指标表达

术前,研究组肿瘤相关指标CA199 水平为15.5+2.0 kU·L-1,CEA 水平为11.8+2.4 μg ·L-1;对照组的CA199水平为15.7+2.2 kU·L-1,CEA水平为11.5+2.0 μg ·L-1;两组CA199 和CEA 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w,研究组CA199 水平为 4.3+1.1 kU·L-1,CEA 水平为3.6+1.5 μg ·L-1;对照组的CA199 水平为7.7+1.3 kU·L-1,CEA 水平为6.5+1.9 μg ·L-1;两组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2.4 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改善预后

术后1 y,研究组的总生存率为92.0%,对照组为7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为6.0%,对照组为22.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结肠癌是比较多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数据显示约8~29%的结肠癌患者伴有急性肠梗阻,而此类梗阻多为闭袢性梗阻,肠腔中存在大量粪便,同时厌氧菌繁殖及肠道细菌异位使得梗阻近端肠腔过度扩张且肠壁水肿,进而可引发肠壁缺血[1-3]。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常给予急诊手术治疗为主,但急诊手术处理非常困难,且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1-4]。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行分期手术,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同时行二次手术对患者再次打击,因而远期效果并不佳。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支架置入可为后续腹腔镜手术创造有利条件[6]。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采用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先行结肠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缓解患者的梗阻状况,从而为起后续腹腔镜手术创造条件,而后续腹腔镜根治术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优势巨大,不仅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手术视野更好,更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的围术期指标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表明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另外术前两组的肿瘤相关指标CA199 及CEA 比较无差异,而术后1 w 两组的上述两个肿瘤相关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表明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肿瘤负荷。究其原因可能为支架置入术后的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的急诊开腹手术对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及淋巴结的清扫更为彻底。术后一年,术后1 y,研究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最终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梗阻根治术结肠癌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胃肠激素的影响研究
助“癌”为虐的细菌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