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联合TCT 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30 05:36王国荣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阴道镜上皮宫颈

王国荣

(淮滨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信阳 464400)

宫颈癌前病变组织特征不够明显,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也可无特殊改变。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主要是宫颈癌(HPV)慢性感染,发病机制较复杂,好发于25~35 岁女性或HPV 感染者,与性生活不洁和环境因素有关[1]。

早期筛查及诊断手段尚未完全成熟,临床存在部分患者于就诊时已处于宫颈癌中晚期,错失治疗最佳时机[1]。因此,及早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必要。阴道镜是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常用方案,借助阴道镜将患者局部区域放大,仔细观察患者病变区域,可清晰显示宫颈表皮上微小病灶细节,利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2]。但单一使用阴道镜检查不适用阴道出血、狭窄等情况,存在一定误诊风险,需联合其他方案提高诊断准确率。

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图像中结构域较为清晰,细胞结构显示更为直观,可准确辨认上皮异常细胞[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析阴道镜联合T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接诊的高度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2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等明确为宫颈病变;符合阴道镜、TCT 检查要求;患者感知功能正常,可自主表述自身异常。排除标准:存在既往宫颈手术史;先天宫颈功能障碍;存在盆腔化疗史;合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46.28±3.18)岁;病程1-24 m,平均病程(15.38±2.28)m。身体质量指数20-26 kg·m-2,平均(22.7±1.11)kg·m-2。临床主要症状表现:阴道出血52例,阴道排液34 例,无明显症状6 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时,需避开月经期,并于检查前3 d 停止性生活及阴道内用药。

1.2.1 阴道镜检查

采用消毒棉球擦拭患者宫颈内表面及阴道的分泌物,后于宫颈口放置电子阴道镜(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效公司,型号:LJ-6000C 普级型),仔细观察患者病变区域的色泽、形态及血管走向,后于患者宫颈表面涂抹5% 浓度的醋酸液,待3min 左右可见乳白色表皮,点状、镶嵌、多种异样血管以及脑回状改变的异常区域,再涂抹5%复合碘液,出现非典型上皮、角化上皮、化生上皮以及柱状上皮,碘液不着色区为阳性区域。

1.2.2 TCT 检查

于患者宫颈内放置专用的宫颈毛刷,以顺时针方向使用毛刷刷3-5 圈,采集患者宫颈口及宫颈管内脱落上皮细胞,后根据膜式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收集细胞,并制成细胞涂片,对其定位后进行常规染色,于镜下观察后参照系统分类标准[4],主要包括正常范围、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鳞状细胞癌,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病变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1.2.3 病理学检查

根据阴道镜检查结果,取非碘染色病变区域内活性样本,对患者进一步采取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患者组织细胞异型性范围以及病变情况,依次分为正常宫颈、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ⅠN)Ⅰ、CINⅡ、CⅠN Ⅲ、浸润癌,将 CⅠN Ⅰ及以上宫颈病变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1.3 观察指标

宫颈癌前病变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阴道镜联合TCT 在宫颈癌前病变评估结果;阴道镜联合TCT 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75 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 表明一致性差);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92例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宫颈癌前病变79 例,占比85.87%;13 例非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8 例为宫颈息肉,3例为宫颈炎,2 例为宫颈黏膜下肌瘤。

2.2 阴道镜联合TCT 在宫颈癌前病变评估结果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阴道镜联合TCT 在宫颈癌前病变评估的准确度 95.65%(88/92)、灵敏度96.20%(76/79)、阴性预测值80.00%(12/15)均高于阴道镜78.26%(72/92)、78.48%(62/79)、37.04%(10/27)、TCT 81.52%(75/92)、81.01%(64/79)、42.31%(11/26)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联合TCT 在宫颈癌前病变评估的特异度92.31%(12/13)、阳性预测值98.70%(76/77)与阴道镜 76.92%(10/13)、95.38%(62/65)及 TCT 84.62%(11/13)、96.97%(64/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 阴道镜评估宫颈癌前病变结果(n)

2.3 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结果

阴道镜评估宫颈癌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具有较理想的一致性(Kappa=0.705,P<0.05);TCT 评估宫颈癌与病理检测结果具有较理想的一致性(Kappa=0.787,P<0.05);阴道镜联合TCT 与病理检测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32,P<0.05)。

表2 TCT 评估宫颈癌前病变结果(n)

表3 阴道镜联合TCT 检查评估宫颈癌前病变结果(n)

表4 阴道镜联合TCT 检查评估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

3 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经过较长的过程会逐渐演变为癌症,及早做出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并于患者发病早期阶段采取手术治疗,对预防及治疗宫颈癌有着积极作用。但因宫颈癌前病变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且具有一定的误诊及漏诊的风险,进而延误最佳手术时机。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诊断效果较好,但病理学检查对患者宫颈组织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无法作为早期筛查工具[5-6]。因此,需寻找其他方案及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阴道镜检测是借助阴道镜放大患者局部病变区域,明确判断患者病变区域、病变类型,利于及早发现患者异常病变组织。而TCT检查是一种脱落细胞制片检测技术,通过TCT采集的细胞可有效避免细胞样本的重叠,并且图像显示下结构更为清晰,临床可准确辨认异常的上皮细胞,利于临床检出宫颈癌前病变。但单一使用阴道镜检查不适用阴道出血、狭窄等情况,存在一定误诊风险,需联合其他方案提高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阴道镜联合TCT评估宫颈癌前病变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阴道镜、TCT 单独检测,且阴道镜联合TCT 在宫颈癌前病变评估的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提示阴道镜联合T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在于:阴道镜可将患者宫颈及阴道表皮组织在阴道镜下放大十数倍,操作者可更为直观、清晰地观察患者宫颈鳞状组织以及患者上皮情况,后采用醋酸液以及复合碘液实验结果来判断患者宫颈组织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情况[7]。

但阴道镜检查仅可检查宫颈内的病变,对于阴道出血、狭窄等情况并不适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联合其他检测方案提高诊断准确率。而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TCT 检测采用薄层制片来替代传统巴氏涂片,宫颈细胞检测中不会出现细胞堆积的现象,细胞结构显示更为直观,并且组织结构也更为清晰,临床医师可准确辨认上皮异常细胞;并且TCT检测于制片的过程中还可清除患者阴道内血液以及分泌物,进而更为清晰且准确的观察细胞形态学,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宫颈组织的检测结果,还可有效减少TCT检查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8]。可见,阴道镜联合TCT 检查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并且还可减少假阳性率、患者过度治疗等情况,同时阴道镜联合TCT检查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安全可靠,适合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诊断。

综上所述,阴道镜联合T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阴道镜上皮宫颈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阴道镜检查规范化势在必行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真的不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