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的叙事艺术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造性运用

2022-10-31 04:45胡艺华
理论月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总书记政治思想

□胡艺华,徐 峰

(1.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2.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3.河南农业大学 党委学工部,河南 郑州 450002)

一般来说,故事比理论更能吸引人、打动人、说服人、感召人,而有内涵、有品位、有温度的经典故事甚至会远播千万里、流传千百年。因此,人们常常通过故事来传承传统、传播思想、传递深意、传道育人。在人类思想史上,讲述故事是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实现远大抱负、践行教育使命的共同手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过硬本领。翻开我们党的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不难发现,人民领袖和思想政治教育名家都喜欢讲故事,也善于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高手,在带头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故事来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阐释中国道理、彰显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智慧方面,创造了很多经典范例。他通过讲故事,把高度抽象的理论变成感人至深的事例,把深刻系统的思想变成生动鲜活的范例,从而实现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故事,集哲学高度、历史厚度、生活深度、国际广度、教育力度、科学精度、情感温度、艺术浓度和鲜明态度于一体,既有震古烁今、连通中外、顶天立地的大格局,又有感天动地、励志暖心、润物无声的深情怀,还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脉相承的厚底蕴,更有启迪思想、高扬理想、点亮梦想的高境界,既发掘了精彩故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又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动人魅力和人文情感,从而书写了新时代以最美故事传道育人、培根铸魂的新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高度赞誉,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成功典范。

一、叙事艺术:故事叙述与个体认同的内在统一

叙事艺术是叙述故事的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指通过叙述的方式来艺术化地呈现一个带有寓意的故事。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录和传递,往往包含着具体的人、事以及一定的情节,蕴含着时代意蕴和生活哲理,承载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从哲学的层面来讲,世界在时空上具有永恒的持续性和无限的广延性,但是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实践的过程是具体的,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如何在价值逻辑和现实生活中把握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在大千世界和历史长河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是亘古不变的历史难题,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回答的“现实之问”。与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同,讲故事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界限,使生命个体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历史叙事中,得以实现与社会的同频共振、与世界的交汇融通、与道德先贤和时代英雄的心灵对话,从而引导人们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体会、情感体验和思想体悟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上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故事体现了宏大叙事与个体认同的内在统一,这恰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在追求。

(一)故事是事、理、情的交融

从故事中,我们知晓了历史的风云和窗外的世界,懂得了很多浅显的生活道理和深刻的理论观点,还培植了丰富多彩而又深沉持久的情感,滋养了健康、纯真、美好的心灵。可以说,故事就是我们实现道德养成、人格完善的重要精神养料。故事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人,为人们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成为新时代具有独特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在于其体现了事、理、情的交融。

1.故事以叙事吸引人。故事是对历史活动的书写和记录,一般具有完整的演进过程、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切实的情节场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活动轨迹和行为范式有很大差异,但这种差异性中又包含着某种相似性和融通性。故事作为一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叙事,正是通过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情节,向人们展示世间百态,展现过往的人们所生活的真实场景和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让人们从中既找到自己的影子,又看到别样的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彩故事是不可多得的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2.故事以道理教育人。故事不是一种简单随意的历史记录,而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历史叙事,是一种经过了艺术加工的文学体裁。故事里的人和事往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生活道理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反复的检验,又在历史的传承、时代的传播、大众的传唱中被融入了新的内涵。这种价值观念和生活道理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阐释和传播的道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在表现形式上更为通俗、直白、生动,能够以轻松愉快而又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精神引领,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故事以情感打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灵性、情感最丰富的生命体,情感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情感体验在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而故事内在地包含、高度地浓缩了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的强烈、复杂、深沉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向受众传递出真挚的情感,使人们获得丰富而又独特的情感体验,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这种情感上的互动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故事是真、善、美的统一

精彩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更是我们党百年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讲好、讲实、讲活精彩故事,能够向人们传递历史知识和社会常识,有助于人们历史思维和历史自觉的形成,有利于拓展人的视野、提升人的境界、开阔人的胸襟、打开人的格局、丰富人的内涵、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灵魂、涵养人的品格。故事具有这样的强大功能和突出价值,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内容的典型性、情节的生动性、情感的丰富性和话语的通俗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真、善、美的统一。

1.故事示人以真。故事深藏在历史和现实的深处,来源于人们的实践和生活,虽然经过了长时间、大范围、多渠道的传播,甚至加入了一些文学处理和艺术加工,但这并不会遮蔽故事本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精彩的故事一定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独特的时代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总是以最原初、最本真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向人们展现真实的历史和现实。

2.故事教人以善。故事以写人为重,但并不是为写人而写人;以叙事为主,但并不是为叙事而叙事。在具体的人和事的背后,是对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阐释,是对时代精神和文化力量的弘扬,是对情怀风范和人格品质的推崇。这就使我们在听完故事之后,会不由自主地把世界上的人和事区分为是与非、正与反、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从总体上讲,那些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故事,都贯穿着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都是为了劝人向善。

3.故事给人以美。精彩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平淡无奇的轻描淡写,也不是空洞无物的简单拼凑,更不是虚张声势的胡编乱造。故事所表达的主题给人以深沉的思想之美,故事所阐释的道理给人以厚重的文化之美,故事所描绘的典型人物给人以至纯的人性之美,故事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给人以真实的生活之美,故事所使用的话语表达给人以简洁的质朴之美。以精彩故事来传道育人、培根铸魂,为思想政治教育赋予了美学意蕴。

二、习近平的叙事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是善讲精彩故事的大家,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各个平台和国内多个场合,面对不同国别、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群体,生动讲述了一系列思想精深、内容精彩、情感真挚、语言精妙的经典故事,通过故事阐释了国家的改革发展之道、民族的复兴自强之道、社会的和谐共赢之道、文化的传承创新之道、个人的修身齐家之道,传递出他的家国情怀、人民情结和民族情感。

(一)以广为传诵的故事来阐释大道理、传递家国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在语重心长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往往会在关键环节以十分自然的方式讲述精彩纷呈、广为传诵的故事,给受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故事能够打动人、说服人,不仅是因为故事中包含着引人入胜的情节,还因为故事中蕴含着质朴的情感,贯穿着深刻的哲理。他正是通过这些来自生活而且广为传诵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深刻的大道理,坚定有力地传递了深厚的家国情,起到了启迪人心的教育效果。

1.从历史深处挖掘经典故事。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经典故事。这些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并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历史深处挖掘经典故事,在重要场合深情讲述,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故事背后厚重的历史美感和深沉的教育力量。比如,2012 年5 月16 日,他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讲述了初唐名臣裴矩的故事,以此告诫领导干部要敢于讲真话、乐于听真话;2012年9月1日,他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到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故事,以此勉励领导干部勤学苦读;2015 年12 月28 至29 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讲述了“康熙不取灵芝”的故事,以此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务实、扎实、求实。

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以高度的历史自觉,从党史、国史中挖掘红色经典故事来传道育人。比如,他在重要场合多次讲述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故事,也多次提及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的故事,以此教导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默默奉献;2011年11月16日,他在中央党校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讲述了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故事,以此告诫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2012 年11 月29 日,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之后又在多个场合提及这个故事,其中那一句意味深长、内涵丰富的话语“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带给了人们诸多反思,使人们在与先贤的心灵对话中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从而增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016年10月21日,他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生动而又深情地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暖心故事,以此阐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揭示党群、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2.从现实生活中采集感人故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涌现出爱国爱党、可敬可爱、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的甚至发生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故事,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典型事迹,充满了时代气息、本土色彩,具有亲近感和可信度。与传统历史故事相比较,这些故事更鲜活、更生动、更接地气、更能走进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先进典型,把真实感人的故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发挥时代楷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比如,在2019 年新年贺词中,他提到了“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守岛卫国32 年的王继才,以及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他又讲述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其中包括深藏功名、一辈子初心不改的老英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第一书记”黄文秀,四川木里为救火而捐躯的三十一名勇士,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等。这些真实感人的英雄故事,能够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向英雄人物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一些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红色故事,并多次在重要场合饱含深情地讲述。比如,开国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夫人龚全珍,无怨无悔地跟随甘祖昌将军回到江西农村,一辈子扎根在革命老区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3 年她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2013 年9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亲切地尊称她为“老阿姨”,并在会上讲述了她的事迹,向她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之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讲述这位“老阿姨”的感人故事,以此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使广大党员干部在重温红色故事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二)以亲身经历的故事来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

故事要打动人,情感尤为重要。以第三人称来讲述别人的故事,只要讲得精彩,当然也能打动人,但如果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更能讲出其中的生动情节、讲透其中的深刻道理、讲活其中的切身体验、讲深其中的真实情感,因而对受众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冲击力和说服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所得中提炼出一个个平凡质朴、生动鲜活、真实感人的故事。他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拉近了自己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心灵距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和理念,精准地传递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1.化深刻记忆为精彩故事。故事往往是与记忆联系在一起的,真正打动、感染他人的故事,首先一定是打动、感染自己的故事。如果一个故事连自己都不能打动,那么无论用多么高超的艺术来表达,也很难打动受众。习近平总书记勤于搜集故事,更善于把自己铭刻于心的记忆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精彩故事。比如,他曾讲述小时候母亲带自己买关于岳飞的小人书的情景,深情而生动地回忆了感受,特别提到了他与母亲关于岳母刺字这个经典故事的一段对话。这个经典故事在中国流传久远,可以说家喻户晓,而习近平总书记凭借自己的经历,把这个老故事讲出了新意蕴,把经典故事讲得更加鲜活传神,把其中的深刻道理讲得更加直观透彻,使受众对精忠报国的时代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2.以切身感悟讲生动故事。讲故事的方式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不仅仅在于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还在于其中所倾注的讲述者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后者赋予了故事以温度和温情,使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变得更具灵性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自己丰富多彩的过往岁月中选取素材,把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和体悟融入精彩的故事当中,用真挚的情感来讲述精彩故事。比如,2013年5月4日,他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讲述了自己在农村插队时一边放羊、一边看书的故事;2014 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述了自己当年“30里借书,30 里讨书”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来自他的亲身经历,饱含着他的切身感悟,以真人真事、真情实意深深打动了广大青年,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求知上进。

三、叙事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如果说真理是正确的内容,那么故事就是恰当的形式。理论内容决定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必须为理论内容服务。恰当的表现形式能够为正确的理论内容提鲜增色,使正确的理论内容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更容易走向大众、深入人心。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一个好故事胜过一打大道理,真理借助于故事的表现形式和话语载体,可以更加鲜活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讲好中国故事、讲活英雄故事、讲实青春故事,为我们在新时代探索以故事传道释理、传情塑魂,以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一)汲取以故事释理传情的独特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释理传情、传道育人,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一个成功典范。他正确把握了内容与形式、传统与现实、叙事与体验、情感与理论等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展现了独特的教育智慧。

1.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深深扎根于人民,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收集鲜活素材,挖掘经典案例,提炼精彩故事。他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深厚情怀、思维方式、话语体系,生动讲述了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用故事来阐释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大逻辑,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大智慧。

2.讲活英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人民群众与时代英雄的内在联系,营造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氛围,在各个场合讲述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的磅礴伟力。

3.讲实青春故事。为了使党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对青年的关怀、教育和引领。他主动深入广大青年之中,了解青年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特点,积极回应青年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关切,把自己在青年时期的心路历程与当代中国青年的生活状况有机联系起来,把那些充满了青春气息、闪烁着时代光辉的精彩故事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以此来诠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成才之道,传递出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

(二)探索以故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方略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重点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着力破解的难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示范引领,为我们在新时代探索以故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行动指南。对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用好、用精、用活故事资源,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略。

1.选取感人故事。从历史到现实,从外来到本土,从宏大到微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意蕴和表现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够简单地挪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流程中来。要想真正发挥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时代中国的国情为依据,以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对各种故事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从中精选出那些最具时代价值、典型意义、精神力量的感人故事。

2.采用深情话语。相对于抽象高深的理论,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大众性和通俗性。受众要听懂故事并不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讲故事只简单直白地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就可以了。相反,讲故事必须要讲艺术,要把故事讲到位、讲精彩、讲出实效,除了要讲清情节,讲明人物形象,更要讲透故事中的真挚情感。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要在精准把握故事情节、领会故事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受众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深入挖掘故事的情感因素,用饱含深情的话语来讲述故事,从而使受众产生情感认同。

3.阐释深刻道理。讲故事的根本要领在于以故事来释道、明道、传道。故事是载体,道理才是内核,讲故事只是一种手段,传道育人才是根本目的。如果讲故事只停留在叙事和传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这个论断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真正打动人、说服人的并不只是故事的生动情节和鲜明形象,还有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基于此,我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道与术、神与形、理与情的关系,要把深刻的道理贯穿于生动的故事中,要精准把握、透彻剖析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借助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引导受众更好地接受、认同、践行深刻道理。

四、结语

故事是在社会历史活动和人们现实实践中孕育而成的,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种简单而生动的文字记忆或口头描述,侧重于以写实性、还原性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现某一个生活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其内在的前因后果。它往往承载并传递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受众的思想形成、性格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是一种特殊而难得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大量底蕴深厚的历史故事,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奋发图强的创新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鲜活故事,如何把这些经典而隽永的故事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时空、全链条之中,并有效转化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从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开展系统性研究,深入挖掘、科学提炼、精准阐释、切实发挥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中的重大课题。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把以经典故事为核心素材的叙事艺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资源、新素材、新方法,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研究、高质量发展、系统性创新、全方位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引领和有效的实践示范。

立足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着眼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使命,我们要把握新时代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论需求,坚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信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汲取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叙事艺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独特智慧,深入挖掘各种经典故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而为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展新的方法路径,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总书记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时局图
办公室政治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