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乐府批评与乐府选录的变迁

2022-10-31 04:45□陈
理论月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陆机乐府

□陈 璐

(南京晓庄学院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陆机乐府成就较高,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今研究多关注陆机乐府的内容、特征、渊源、影响等。如陈冰指出,陆机“引赋入乐府,在传统乐府诗的内容形式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诗艺原则,即增加乐府诗的状物功能,使诗人可以更自由地逞弄文才辞采,从而进入相对自由的创作状态”,即陆机乐府以赋为诗,促进了乐府诗的写作技巧。孙明君认为,“陆机把文士乐府引入到士族文人乐府的苑囿之中。陆机用乐府记录和再现了贵族们的物质生活,表现出具有士族特色的功业追求”,即陆机乐府具有士族特征,再现士族生活和功业追求。刘铸、刘艳指出,陆机乐府“由弘扬‘女德’到赏悦‘女色’,对传统文人的政教理念既有承继,又有疏离,进而影响了齐梁时期的艳情诗创作”,即陆机乐府表达女性书写,改变传统儒家观念,对齐梁文学有一定影响。以上研究重在陆机乐府本身,尚未梳理陆机乐府的批评历程,笔者对此略做考察。

一、晋唐陆机乐府乖调说与总集的选录

(一)南北朝声律论下的陆机乐府乖调说

南北朝时期,陆机乐府因不合声律,有乖调之称。如刘勰认为,“观高祖之咏大风,孝武之叹来迟,歌童被声,莫敢不协;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称乖调,盖未思也”。刘勰崇尚自然声律,反对时人观点,认为陆机乐府合律,批评乖调之说。在此之前,沈约提出四声八病,已认为陆机不识音律。他说,“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闇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去之弥远”。陆机诗歌只是偶然合律,并未发现四声规律。即以四声为准,陆机乐府并不合律,与刘勰所说乖调一致。钟嵘则说,“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批评沈约不敬前达,赞赏陆机体贰之才。钟嵘认为前人早已发现四声之论,只是没有形之理论。可见,由于永明声律论的发现,陆机乐府不合四声之论,被视为乖调的典型代表,引起时人争论,其关键在于是自然声律还是人为声律。从自然声律来说,陆机乐府不算乖调,但以人为声律来说,陆机乐府多有不合。究其原因,陆机乐府继承建安乐府精神,以乐府旧题抒写个人情感,有明显的文人化倾向,已经摆脱了音乐束缚,因此钟嵘认为陆机乐府合律。从永明声律论来看,陆机乐府多不合诗律,因此沈约认为陆机乐府乖调。可见,乖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乐府不能用于歌唱;二是指不合永明声律论。黄侃指出,“盖诗与乐府者,自其本言之,竟无区别,凡诗无不可歌,则统谓之乐府可也;自其末言之,则惟尝被管弦者谓之乐,其未诏伶人者,远之若曹陆依拟古题之乐府,近之若唐人自撰新题之乐府,皆当归之于诗,不宜与乐府淆溷也”。即陆机乐府不可歌,没有披之管弦,应该称诗而非乐府。若以乐府标准来看,陆机乐府确为乖调,但若以诗歌标准来看,陆机乐府不能称为乖调。从当时选本来看,萧统《文选》专设乐府类,收录9位诗人,其中班婕妤1首、曹操2首、曹丕2首、曹植4首、石崇1首、陆机17首、谢灵运1首、鲍照8 首、谢朓1 首,陆机乐府数量最多,可见萧统对陆机乐府的重视。

(二)唐代史书的兴盛与陆机乐府题解

唐代社会文化繁荣,史书修撰兴盛,当时官修、私修的史书很多,房玄龄《晋书》单独为陆机设传,唐太宗亲撰《陆机传论》,赞陆机为“百代文宗”,陆机乐府得到具体阐释,代表者是《文选》李善注和五臣注。具体来说,李善重在考证词句渊源,五臣偏于讲解诗歌大意,两者互为补充,解析陆机乐府渊源、内容。以题解为例,李善征引古代典籍,或指出陆机模拟对象,如《古猛虎行》《古君子行》《古豫章行》;或提出陆机乐府别名,如《苦寒行》为《北上行》;或揭示陆机乐府渊源,如《悲哉行》为魏明帝作;或解释乐府题目含义,如《吴趋行》《日出东南隅行》引崔豹《古今注》,《塘上行》引《歌录》。五臣则解析陆机乐府含义,展现陆机乐府内容,可分为七个方面。一是表明高洁人格,如《猛虎行》义不苟容、《君子行》抗其志节;二是叙述从军之苦,如《从军行》苦天下征伐、《苦寒行》叙行军之苦;三是表达思乡之情,如《门有车马客行》思念故乡、《悲哉行》感物忧思;四是描写风土人情,如《齐讴行》讴歌国风、《吴趋行》歌其土风;五是揭示世路险难,如《长安有狭斜行》言世路险狭、《长歌行》言世事难料;六是慨叹时光流逝,如《短歌行》叹时光飞逝、《前缓声歌》冀命长缓;七是描写女子情态,如《日出东南隅行》写罗敷容貌、《塘上行》言妇人失宠。而陆机出身吴郡陆氏,祖父功勋卓著,但遭国破家亡,被迫入洛求仕,受北方名士歧视,仕途坎坷不平,因此陆机有思念故乡之情、世路艰难之感,甚至有妇人失宠之怨、义不苟容之志。同时,五臣还比较陆机乐府异同,如指出《君子行》劝人抗其志节,《君子有所思行》思念古代贤哲,两诗因题目相近而易混淆。当内容相同时,五臣多以“前有此篇,其意略相似”“前有是篇,其意相类”“前有此词,意旨相类”等,取得前后呼应的效果。可见,陆机乐府文辞优美,寓意深刻,非简单的模拟之作,如《猛虎行》体现贞亮之节,《门有车马客行》表达羁旅之思,《短歌行》抒发功名之志,皆是陆机在洛的亲身体验。

此时期,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溯源陆机乐府本义,揭示陆机乐府特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出拟作本义,揭示题目渊源。如评《升天行》“曹植‘日月何肯留’、鲍照‘家世宅关辅’。曹植又有《飞龙》《仙人》《上仙录》与《神游》《五游》《远游》《龙欲升天》等七篇。如陆士衡《缓声歌》,皆伤人世不永,俗情险艰,当求神仙翱翔六合之外。其词盖出楚歌《远游篇》也”。即陆机《缓声歌》同于《升天行》,出于屈原《远游》,与曹植渊源深厚。二是批评陆机变古,比较其中异同。如评陆机《长歌行》“不与古文和”,评《陌上桑》“与古调始同而末异”,批评陆机改变古辞,失却应有之义。如评《君子有所思行》曰:“陆机‘命驾登北山’、鲍照‘西山登雀台’、沈约‘晨策终南首’,其旨言雕室丽色,不足为久欢,宴安鸩毒,满盈所宜敬忌,与《君子行》异也。”《君子行》旨在远离嫌疑,《君子有所思行》改为敬忌满盈,皆儒家应有之义,此处乃警醒后生,不可断题取义。吴兢选陆机、鲍照、沈约三人,内容主旨一致,可见承袭关系。三是辨析俗说谬误,表明个人观点。如评《楚妃叹》“陆士衡《吴趋行》云:‘楚妃且勿叹。’明非近题也。非关晋曲明矣。”前《吴趋行》已举陆机诗作,由于首句是楚妃叹,故加以辨析。后面说非近题,即《楚妃叹》以首句命名,但非写楚妃叹,末句得出结论,与晋曲无关。可以推测,时人因陆机首句是“楚妃且勿叹”,认为题目是《楚妃叹》,实则是《吴趋行》,古曲已有,非属于晋曲。与《文选》相比,萧统选录17 首,吴兢选录12 首,未选《君子行》《从军行》《苦寒行》《饮马长城窟行》《门有车马客行》《长安有狭斜行》,但多出《百年歌》,即吴兢认为以上12 首艺术性较高,《百年歌》有一定开创性。吴兢对陆机乐府有褒有贬,褒在创新体制,贬在不遵古调,溯源陆机乐府题目,开陆机专体批评的先声。

二、宋元陆机乐府词句考证与情感体认

(一)宋代出版业的繁荣与陆机乐府的考证、保存

宋代以文治国,阅读之风盛行,士大夫文化水平较高,加上科技发达,出版业比较繁荣,“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朝野,其所制作、讲说、记述、赋咏,动成卷帙,累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可谓图书出版的黄金时期。正是此一时期,出现了首部陆机文集《晋二俊文集》,考证、保存陆机乐府成为重点。陆机乐府得到专题解析,选录范围有所扩大,代表者是郭茂倩《乐府诗集》。郭氏广引乐府典籍,考证乐府源流,解析陆机乐府含义,可分为以下三方面。第一,详述乐府史料来源,辨别陆机题解内容。如《陌上桑》,郭茂倩引《古今乐录》《古今注》《乐府古题要解》,指出《陌上桑》别名是《日出东南隅行》《艳歌罗敷行》,现今陆机集就有两种名称。再如《长歌行》,郭茂倩根据古诗、六朝诗,指出“按古诗云‘长歌正激烈’,魏武帝《燕歌行》云‘短歌微吟不能长’,晋傅玄《艳歌行》云‘咄来长歌续短歌’,然则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唐李贺有《长歌续短歌》,盖出于此”。即《长歌行》非指寿命,而是歌声,并举部分诗句为证,指出陆机对李贺的影响。之前,吴兢指出陆机《长歌行》言人运短促,与古文和,但并未做详细分析,而郭氏进行细致考证,指出陆机与古文不合。第二,构建古代乐府谱系,凸显陆机乐府地位。如《猛虎行》,郭氏引《古猛虎行》、曹叡《双桐》、陆机《猛虎行》,指出后世《双桐生空井》出于此,可见陆机远承古辞,近承曹叡,并影响于后世。再如《前缓声歌》,郭氏首列陆机作,次列谢惠连作,指出《缓歌行》出于此,凸显陆机开创之功。《独寒吟》,吴兢只列陆机《独寒吟》,郭茂倩补充陶弘景《寒夜怨》、萧纲《独处愁》,承袭之迹显然。即陆机乐府既能在前代乐府基础上创新,也有自己创作的新题。第三,引用前人乐府诗句,肯定陆机乐府贡献。如《苦哉远征人》引陆机、颜延之《从军行》,并指出《苦哉行》《远征行》皆出于此,即陆机开创此题,颜延之受到影响。再如《鞠歌行》引陆机诗序,解释此题含义,可见陆机诗序的重要性。从选录数量来看,郭茂倩选录陆机乐府35 首,多于萧统《文选》、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所录,包括相和歌辞、清商曲辞、杂曲歌辞,陆机主要的乐府作品得以呈现,其中部分作品首次出现,如《秋胡行》《陇西行》《饮酒乐》等,为陆机文集的编撰奠定了基础。

(二)元代士人隐逸心态与陆机乐府羁旅之思的揭示

降至元代,科举被废止数十年,士人仕进无路,沉于社会底层,多居无定所,漂泊天涯,士人心态发生变化,常怀隐逸之心与羁旅之思,除少数仕于朝堂,绝大部分都是隐士,或仕而后隐,或隐而后仕,或终身不仕,从政热情大为减退。而陆机由吴入洛,背井离乡,乐府多表思乡之情,与元代士人心态相近,引起元代论者的共鸣,代表者是刘履《选诗补注》。相比《文选》所录17 首,刘履仅选其中8 首,选录标准更为严格,阐释更为细致。首先,刘履遵循儒家诗教观理念,选陆机乐府中有曲折致趣者,摈弃辞藻艳丽者。如评《饮马长城窟行》,“此篇在士衡乐府中词平理顺,而不失忠义之节,较之演义所取《从军》《苦寒》《日出东南隅行》及《前缓声歌》等篇,徒以辞藻艳丽而无曲折致趣者,则有间矣”。不论是形式上的词平理顺,还是内容上的忠义之节,均符合儒家诗教观,与《文选》重辞藻标准有异,强调诗歌的意趣、结构之美。此诗写为国征战而不受赏赐,表达诗人报国之心,故刘履认为陆机有忠义之节。再如评《塘上行》,“此篇岂亦宫中妃嫔之流,有衰老而失宠者,故为托江蓠为喻以讽其主焉。或曰此士衡虑已之词,然不可考其何为也。且言智能倾愚,衰当避妍,固天道之常,故于身退有不足惜,但惧谗邪如苍蝇之能变白黑者,乘间而进有以惑乱于君耳,其忠爱之诚见于词者如此,则庶几能感悟之云”。此诗原写甄皇后失宠,行于塘上而歌,陆机以此为虑已之词,刘履认为表现陆机忠爱之诚,存有讽谏之意。但陆机赴洛仕晋,乃不得已之举,并无明显的忠君思想,刘履强为阐释,体现出明显的儒家立场。其次,刘履善于体认陆机羁旅心态,揭示陆机乐府情感。如评《门有车马客行》,“凡旅寓之士,闻有客自故乡来者,其趋迎感泣访旧恻怆之情,岂得自已。况士衡祖父世为将相,着大勋于江表,及已亦尝领父兵为牙门将,今乃世殊事异,远离邦族,且闻故都丘荒,而先垄久不归省,所以推验天道,慨思平生,尤不能不为之悲伤也”。刘履指出陆机祖父功业卓著,今乃背井离乡,不能归省,故为之悲伤,揭示了陆机的内心情感。的确,陆机赴洛求仕有振兴家族的愿望,但远在异乡,颇有思乡之情,当有人从故乡来,势必引起陆机的无限感慨,展现出因功业无成而不能回乡之悲。

再次,刘履补充乐府旧说,指出写作动机。如评《长安有狭斜行》曰:

士衡在京洛,见世道险狭邪僻,而豪俊之士竞相奔趋,自谓得志莫觉其非,故托岐路为喻而赋此以讽焉。首言车服之华丽,气势之骄暴,已足彰其失矣。复谓我本倦游之客,易于止托,况多豪彦旧亲,承以美言,谆谆劝诱如此,是岂不知岐路可以追及于人哉。然既投足于正涂,而意象已定,不可改矣。盖穷达之分虽殊,而其理则一,犹四时寒暑各异,而一气流行,不必一一相循,且将遂我所适,而要子于同归之津可也。此不特辞其所劝,而所以警之者亦深矣,但意圆而语滞,旧说不能尽通尔。

刘履通过逐句阐释,将各句联成一体,揭示内容、风格特征。据五臣注,旧说只是言世路险狭邪僻,正直之士无所措手足,未能解释议论部分,刘履对此进行补充,使得诗意连贯,指出此诗是讽刺京都豪俊之士,反映出西晋奢靡之风,继承了建安乐府以旧题写时事的优良传统。从体例上看,刘履先总评诗歌用意,再进行逐句解释,最后评价风格特征,突破了李善、五臣注偏词意一端的范畴,构成较为完整的阐释体系。再如评《豫章行》,“士衡以兄弟将有远行,因伤别而赋此,且言人寿无几,徂年促迫则已无如之何,况复以兹离别而怀苦心耶?然有远大之节者,其系于物必浅,而近情之人,能不深有所累乎?故于其行但祝以善自保养,虽形影隔绝,惟当继以音问可也”。五臣认为此诗是叙人代苦辛,刘履指出兄弟离别,说明写作背景,苦心之词便可解。刘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揣摩陆机赴洛心态,然后解释诗中字句,将其与陆机生平联系。刘履为凸显陆机忠义之节,往往以陆机生平为依据,揭示陆机乐府含义。

此外,左克明《古乐府》选录陆机乐府18首,与萧统《文选》所录相当,但没有《苦寒行》《饮马长城窟行》《齐讴行》《吴趋行》,多出《鞠歌行》《董逃行》《东武吟行》《班婕妤》,即左克明不录描写战争、风俗的乐府,重视表现日常生活的乐府,且以上乐府均为单独选录,意在肯定陆机的开创性。从类别上来说,陆机乐府分布在相和歌辞、杂曲歌辞,没有清商曲辞,不及郭茂倩所录之全。而“该书虽以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底本’增删而成,但左克明的编撰思想与对乐府诗之分类,却与郭茂倩及其《乐府诗集》完全不同。《古乐府》具有‘务溯其源’‘所重在于古题古词’‘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等特点”,即左克明重视乐府古辞,重在选录与古辞渊源较深的作品,而陆机有不少新题乐府,属于变体拟作,如上所举《苦寒行》《饮马长城窟行》,古诗言征战之苦,陆诗表忠义之节;《齐讴行》《吴趋行》为陆机自创新题,皆不合左氏选录标准,选录数量自然少于郭氏所录。

三、明清乐府评点、诗教传统与陆机乐府批评

(一)明代评点之风与陆机乐府情感、结构的分析

评点最早出现在南宋,至明代评点之风兴盛,明代选本对陆机乐府进行阐释,重在情感、结构的分析。如孙鑛《孙月峰先生评文选》分析陆机乐府特点,凸显陆机乐府地位。首先,指出陆机乐府渊源,揭示结构特点。如评《短歌行》“清徹雅俊,酷似魏文”,认为此诗清新典雅,风格与曹丕乐府相近。评《豫章行》“取对好,炼事入妙……此句法乃谢客所祖”。评《从军行》“层层铺叙去,甚有次第……着实苦撰,正为颜延年所祖”。赞赏陆机炼事入妙、铺叙有序,为谢灵运、颜延之所取法。即陆机乐府上承建安,下开元嘉,其特点是叙述层层递进,善于用典对偶,风格典雅清新。其次,分析陆机乐府语言风格,比较其与原作优劣。如评《猛虎行》“起语奇陗,六字甚是矫健”,《君子有所思行》“微有藻饰,然却不填塞铺,缀以真气贯之,故亦自豪畅”。即陆机乐府用语矫健、风格豪畅,突破原作窠臼。在此之前,陆机诗歌以绮靡著称,少有论者以矫健、豪畅评之,而孙鑛论诗提倡精腴简奥,注重发掘陆机乐府的风骨。当然,孙鑛也批评陆机乐府锤炼不足、气骨较弱,无流动之趣。如评《门有车马客行》“收语处,炼得欠浓劲,便味减”,《长安有狭斜行》“第尚未锤炼入妙,觉微率意”,即陆机乐府炼语不佳,有轻率之嫌。评《日出东南隅行》“第陈思骨力健,此则专以绮靡胜。虽气格稍让,然无妨并美”,《前缓声歌》“亦华亦雄,第只是填铺腴满,无流动之致”。即陆机乐府绮靡有余而气骨不足,缺乏流动之趣。孙鑛评点注重作品反复锤炼,讲究作文之法,既看到陆机乐府语言精练、结构细密的优点,也指出其辞藻繁缛、骨气孱弱的缺点。

此时期,梅鼎祚《古乐苑》指出陆机乐府谬误,凸显陆机乐府影响。如评《吴趋行》“乐府不载名氏,次陆机,后六朝诗汇遂作机诗。按此格调必非晋人,姑从附入”,《还台乐》“一作陆机,题云《饮酒乐》。《乐苑》曰:‘《饮酒乐》,商调曲也。’按此格调陆琼为是”。梅氏指出《吴趋行》因陆机诗作在后故被误解,《还台乐》别名《饮酒乐》属于商调曲,非陆机乐府曲调范围。梅鼎祚以格调论诗,据此判断陆机乐府真伪,指出《吴趋行》格调非晋人、《还台乐》格调为陆琼,廓清了陆机乐府的面目。梅鼎祚还指出后世作家对陆机乐府的模拟,辨析原作与拟作的区别。如评《从军行》“王褒有《远征人》出此”,《塘上行》“沈约有《江蓠生幽渚》出此”,《青青河畔草》“萧诠《阿那当轩织》出此,然彼但咏织妇耳”,可见陆机对王褒、沈约、萧诠的影响,萧诠拟作只咏织女,遵循古诗内容,创新性不如陆机。当然,梅鼎祚对陆机乐府也有所批评,如评《百年歌》“陆机作十年为一章,共十章。言句汛滥无可采”,指出陆机乐府体例,批评语句繁多,体现西晋绮靡诗风。从选录数量看,梅鼎祚将陆机乐府归入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两类,共选38 首,多于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体现出求全的特点。

此外,许学夷讨论陆机乐府乖调,肯定陆机乐府地位。他说“士衡、明远乐府诸篇,虽借古题而实自成体,则又非拟古类也”,认为陆机乐府虽模拟古题,但能够自成一体,不属于拟古范畴。在此之前,陆机乐府被认为模拟古乐府,常用来比较两者优劣,但多是原作高于拟作,以致陆机乐府批评较多,许氏提出陆机乐府非为拟古,实则抬高了陆机乐府的地位。在乐府乖调上,许学夷同意沈约的观点,他说“士衡乐府五言,体制声调与子建相类,而俳偶雕刻,愈失其体,时称‘曹陆为乖调’是也。昭明录子建、士衡而多遗汉人乐府,似不能知”,指出陆机乐府俳偶雕刻,未能遵循古诗体例,故为乐府乖调。当然,乐府乖调是指陆机乐府不合音律,并非涉及体例问题,许氏只是认为陆机乐府不如古诗浑厚。方锡球指出:“许学夷论诗评诗,以‘体制为先’,其论体制,张扬汉、魏、盛唐。而对六朝诗歌,许学夷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以为可在‘宪章汉魏’的同时,‘取材六朝’。”许学夷赞赏张扬汉魏诗歌精神的六朝诗歌,认为陆机乐府摆脱音乐束缚,失去了汉乐府的歌诗特征。

(二)清代诗教传统与陆机乐府雅正的强调

有清一代,学术崇尚经世致用,儒家诗教观复归,论诗主张温柔敦厚,而陆机出身吴郡陆氏,以儒家为立身之本,与西晋玄谈者有异,论者多从诗教观念出发,发掘陆机乐府的儒家内涵。如王夫之《古诗评选》高度赞赏陆机乐府,肯定其雅正追求。他评《短歌行》:

乐府之长,大端有二:一则悲壮奥发,一则旖旎柔入。曹氏父子各至其一,遂以狎主齐盟。平原别构一体,务从雅正。使被之管弦,恐益魏文之卧耳。顾其回翔不迫,优余不俭,于以涵泳志气,亦可为功。”

王夫之指出陆机在建安乐府悲壮、旖旎之外,别构雅正一体,其特点是回翔不迫,可以反复涵泳。评《塘上行》“敛括悠适,不但末视陈王,且于甄后始制,增其风度矣。”即陆机《塘上行》胜过曹植,更具风度。这里“敛括悠适”与“回翔不迫,优余不俭”意思相近,指陆机乐府文气舒缓。评《豫章行》“修辞雅适,承授之间尤多曲理。谢客文心,此开之始矣。”《悲哉行》“音响节族,全为谢客开先。”即陆机乐府在修辞、音韵、结构等方面为谢灵运所继承。在乐府谱系中,曹植、陆机、谢灵运一脉相承,共同开创了六朝乐府的兴盛局面。此外,王夫之认为陆机乐府追求雅正,风格蕴藉,符合儒家温柔敦厚之旨。如评《吴趋行》“为体虽纤俗,而居然蕴藉,不似《子夜》《读曲》等篇,一色佻薄,殆不复有诗理。”王夫之批评《子夜》《读曲》等民间乐府佻薄,没有诗的理趣,称赞陆机乐府蕴藉,肯定陆机儒家思想。从选录数量看,王夫之选陆机乐府6 首,多于曹植2 首、谢灵运4 首,比《文选》《乐府诗集》等所录少。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选录陆机乐府27 首,重在分析艺术手法。首先,认为陆机乐府工于起调,理、情、景三者交融。如评《董逃行》“发端悠然,颇擅秀致”,《饮马长城窟行》“凡诗语理至到者,情亦至到,便成名言,不可易,但贵炼令圆耳”,《悲哉行》“述景流宕,景中有情,得兴体”,即陆机乐府理至、景至、情至,三者互相交融,叙述流宕,得古诗兴体之法。其次,认为陆机乐府语言秀逸,情感切至。如评《门有车马客行》“自述感怀,情切,故语益佳”,《齐讴行》“忽入牛山往事,作翻新语,正是感伤代谢,远情低徊,凄其感人”,即陆机乐府自抒己怀,情感低徊,注入个人切身体验,抒写乡土之思。陈祚明论诗“强调以情为本,推崇《子夜歌》‘爱则真爱、怨则真怨’,毫无矫饰之迹,直接吸收了明公安、竟陵派‘崇情’的诗学观念。然而,一方面陈祚明崇情,并没有忽视诗歌形式的审美属性,而主张情辞并重,与竟陵派‘崇情刊辞’的褊狭的诗学观念有本质区别”,陈祚明赞赏陆机乐府的感怀之作,重视起句的安排,认为其情景交融,继承比兴传统。尤其是陆机乐府中的乡土之思,反映陆机入洛心态,可谓“毫无矫饰之迹”。当然,陆机部分乐府诗未能以情为主,被陈祚明评为平弱。如评《君子行》“颇嫌平率矣”,《塘上行》“平调,故无疵累,亦无警句”,即陆机乐府缺乏警句,过于平率。正如他评《短歌行》“有亮音而无雄气,有调节而无变响,士衡诗大抵如此”。陆机乐府追求雅正,陈祚明不满于此,认为要突破常规,才能打动人心。陈祚明既肯定陆机乐府语言精练、起调不凡,也批评其过于雅正、比较平弱。

清代诗坛重视考据与学问,出现了寓批评于考证的著作,代表者是何焯《文选》评点,何焯赞赏陆机乐府沉着痛快,能够比肩曹植、王粲。他说:“陆士衡乐府,数诗沉着痛快,可以直追曹、王。颜延年专写仿其典丽,则偶人而已。”批评颜延之模仿辞藻,未能得陆机乐府的沉着,只得典丽而已。从其评语来看,沉着是指内容深切,如评《君子行》“较之古词尤为深切”,指出陆机乐府内容的创新。相比而言,古诗语言质朴、情感自然;陆诗语言华美、情感浓烈。同时,何焯将陆机乐府与古辞作比,揭示陆机乐府结构特点。如评《猛虎行》“起手反古词之意,宋人翻案实祖述于此”,即陆机乐府善于翻案,可见构思苦心。何焯还考证陆机乐府,指出前人注释谬误。如评《悲哉行》“缘情绮丽,斯为不负。此入洛之后,为北士所轻而赋”,即此诗风格绮靡,是陆机入洛后所作,反映出陆机仕晋心态。而何焯评点特点是“在篇章旨意阐发考索时喜好索求微言大义,包括对全篇、各章、各节和一些语句含义的探究”,此诗写游春引起的思乡之情,何焯认为写于北士所轻之时,陆机作为亡国之余,入洛后受北方名士歧视,确是陆机思乡的原因。评《吴趋行》“世罗犹言世变也。吕向注以为举手下罗天下英贤而用之,亦非也”,指出五臣注错误,解释语句本义。何焯认为陆机乐府构思奇特,内容深切,风格沉着,但辞藻绮丽,受洛下文风影响。

此时期,方廷珪《昭明文选集成》分析陆机乐府结构,指导作文之法。如评《猛虎行》“陆诗极曲折,极深厚,中多微词,细味之方见”,《从军行》“曲尽征戍之苦,清刻疎爽,已为谢玄晖诸家导其先路。篇中俱以南北分顶,前用开写,后方合写,古体格律之严如是”,方氏认为陆机乐府用意曲折,格律严谨,结构前后开合,浑然一体,对谢朓诸家产生了影响。同时,他还指出陆机乐府诗法之妙,赞赏其文字之真、抒议之正。如评《日出东南隅行》:

古人作诗,有从题中取出意义者,有从篇中取出意义者。如上纪行诸诗,则皆取诸题中,题中无可取,自当从篇中取出。此诗下半俱照佳人一何繁句,血脉神气,便自联络一篇。学诗者当知此法,余可类推。

方氏指出陆机乐府题中、篇中取义之法,为学诗者提供参考。即先在题中取义,再于篇中取义,使得诗气顺畅,点出作诗之法。评《门有车马客行》“文字惟真故妙,闻故乡人至而喜,问及故乡事而悲,因自伤其离乡之久,情景俱真”,认为陆机文字真而情景妙,展现出思乡之情。陆机离吴入洛,乡土之思甚浓,故于诗中倾吐。陆机乐府讲究切题,结构精妙,用意曲折,情感真挚,特别是故乡之思,能够打动人心。而对于前人的注释,方廷珪也进行了考证。如评《豫章行》“按篇中注解自明,旧注作叙人代辛苦之意,殊欠解。当是与弟士龙别也”,认为此诗不仅写人代辛苦,而且是陆机与弟分别所作,落实到具体情景。方廷珪揭示了陆机乐府结构之巧、用意之深,虽批评陆诗过于铺陈,缺乏意味,但肯定其在后世的影响。

降至晚清,国家战乱频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沈曾植认为陆机乐府实为咏怀,凸显其忧患之言。如评《君子行》“士衡天资燮友,短于刚制,以系柅之徇,涉比匪之途,心迹相违,进退皆罪,平生多忧患之言,处处足与此相发也”,指出陆机十分重视友情,但性格比较刚烈,以致仕途坎坷。史载陆机性格豪迈,豪强为之忌惮,与北方名士格格不入,以致最终受卢志谗毁而死,此诗写君子防嫌,与其性格不无关系。从评语来看,沈氏善于从陆机生平解读,多用“入洛之感”“去国之感”等词,将陆机乐府与之比附,挖掘深层含义,如认为《从军行》悼念在吴部曲,《齐讴行》为齐王攸所作,皆发前人所未发。沈曾植论诗遵循儒家诗教精神,提倡“雅人深致”,“承续《诗经》变风变雅诗人的传统,凭以良史的精神,做到‘书法不隐’‘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本着道义原则和道德勇气,直面现实人生,关心时势、反映时势,在熔铸凝练诗歌思想生命的同时,又不废诗艺之精、诗情之美、诗才之丰”。因此沈氏从陆机生平入手,揭示陆机乐府的忧患之思,实则与晚清动荡的社会状况有关。沈曾植还比较陆机与庾信乐府,指出两人异同。如评《苦寒行》“入洛之感,以近情托深感,庾开府‘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正与此同”,《塘上行》“士衡情怀,与子山同,处身则远逊,一静一躁之判也。庾本儒家,陆世将帅,其志业盖本不同”,陆机由吴入洛,庾信由梁入周,均是背井离乡,情感比较相近,但人生追求不同,有静躁之别,故乐府风格迥异。陆机经历国破家亡之痛,其乐府的忧患之思较为隐晦,只有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才能显现。

总之,南北朝时期,诗歌崇尚华美,陆机地位较高,被视为“太康之英”,萧统《文选》选录17 首,数量居于各家之首,奠定了陆机乐府的经典地位。降至唐代,陆机地位不断上升,被唐太宗诩为“百代文宗”,类书如《艺文类聚》选录28首,扩大了陆机乐府的影响。同时,史书修撰兴盛,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选录12 首,以史学眼光进行解题溯源,开陆机乐府专体批评的先声。宋代诗歌崇尚平淡质实,陆机地位开始下降,但宋代崇文之风盛行,出版业比较繁荣,陆机乐府得到较为全面的保存、整理,如郭茂倩《乐府诗集》选录35首,远超《文选》所录17首,为陆机文集的编撰奠定了基础。降至元代,科举不振,文人仕进无门,诗歌多抒隐逸、羁旅之思,与陆机切身经历契合,着重阐发陆机思乡之情。从选录数量看,左克明《古乐府》选录18首,刘履《选诗补注》选录8 首,主要选录陆机乐府中有家国之思的作品。明代乐府评点兴起,复古思潮盛行,整理六朝文集成为风尚,明人尽可能搜集陆机作品,如梅鼎祚《古乐苑》选录38首,基本厘清了陆机乐府的数量。降至清代,儒家诗教观复归,重在选录陆机乐府中词平理顺者,如王夫之《古诗评选》选录6 首,凸显陆机乐府的雅正追求;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选录27 首,探讨陆机乐府的艺术手法。可以说,历代选本对陆机乐府的选录有较为明显的变迁过程,反映了时代思潮、批评理念、选录标准的变化。

猜你喜欢
陆机乐府
陆机,仕与隐的纠结
黄耳传书
乐府—清平调之二
“百代文宗”陆机的官场劫
乐府古辞游仙诗形成原因研究
古辞游仙诗的价值及影响
汉武帝立乐府之辨
诗人陆机:天生贵族难自弃
陆机,放不下出身的“包袱”
汉代乐府咏史诗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