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2-10-31 12:08张东艳郝爱萍史海琴孙琴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太极心肌梗死常规

张东艳 郝爱萍 史海琴 孙琴

(1.山西省汾阳医院影像科导管室,山西 吕梁 032200)

(2.山西省汾阳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 吕梁 032200)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主要治疗手段,可通过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1]。但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术后为患者进行早期心脏康复锻炼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是指依据患者临床实际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路径,然后按照路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锻炼的一种护理方法[2]。本研究选取本院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早期路径心脏康复进行干预,旨在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常规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9.71±5.03)岁;观察组男25 例、女24 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9.01±5.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检测可确诊为心肌梗死;符合PCI手术指征,均已进行PCI手术治疗;意识清醒,可正常配合护理工作。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患有视听及语言功能障碍;依从性差;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疾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规范用药,告知其合理运动方法,实施常规健康宣教,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控制饮食,避免摄入大量钠盐和油脂,合理控制体重。叮嘱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出现心绞痛症状及时服药。保持心情舒畅,缓解内心压力。

观察组进行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制定护理路径。科室护士长带领两名主管护师通过查看患者病历资料、与患者深入沟通等方式了解患者目前病情恢复情况、疾病认知度、心脏康复知晓度等内容,然后依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术后护理路径。

(2)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实施,采用太极球康复训练,太极球用树胶制作而成。①住院期间。术后2 d开始指导患者从床上被动运动逐步过渡至坐位肢体锻炼、床旁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依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此期间患者康复锻炼时均需进行心电及血压监护,以锻炼时患者心率增加20次/min为宜,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锻炼,若患者锻炼期间出现胸闷、心率异常加快时应立即停止训练。②Ⅰ期运动康复训练。术后2~7 d指导患者进行太极球康复训练,太极球共分为八式,患者全程调整为坐位:a.太极起式。患者盘腿而坐,食指、拇指对接保持手心向上,深吸一口气向上提起双手,举至头顶,保持食指向上且对拉拔长。缓缓呼气同时沉肩坠肘,双手屈曲缓慢落下放于两胯旁边,气沉丹田。重复上述操作3次。b.抱月式。以水中包月的姿态将太极球抱起,运起臂力由丹田开始,向外按照上-中-下顺序对太极球进行推收动作。c.提钟式。左手、右手分别置于球的上下方,按照提钟姿势,提起球置于胸前右侧45°,保持10 s左右,双手交换将球再次提起到胸前左侧45°。d.上架式。双手手心朝下拿住太极球,举至胸口位置快速向上方推出,随后收回,一个来回为1次,共训练10次。e.串腕式。将太极球放在床上,双手手腕绕球正转3次,再反转3次,为一组动作,共进行10组训练。f.拐线式。双手抱球在胸前位置,按照倒八字顺序完成拐线运动。g.朝阳式。肘部屈曲120°朝上,一只手将太极球托住,维持1 min,换另一手托球,每次训练交换5次。h.收式。指导患者头部微微上仰,眼部微闭,采用鼻吸嘴呼的方式,让自身意识渐渐恢复平静。每式重复6次,每式之间间隔10 s,给患者留一定的休息时间。③出院后1个月。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每天坚持适度运动,最低30 min/d,室内或室外运动皆可,如瑜伽、体操、游泳、散步等,以动作舒缓、强度适中运动为主,避免做重劳力工作和高强度锻炼。a.运动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训练为辅。推荐游泳、自行车、散步等有效训练,推荐弹力带、哑铃等抗阻训练。b.运动强度,无论哪种训练方式,其强度都需将靶心率静息心率30次作为最大临界值,当检测到静息心率超过30时,立即停止训练并休息;有氧训练强度将无氧阈值作为起步值,最大运动当量不能超过70%;抗阻训练的最大反复次数负重不得超过80%。c.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有氧训练可以延长为半小时,抗阻训练缩短为5 min。在运动期间患者需佩戴体征监测手表,发现心率异常立即停止训练。d.运动方式,首先进行身体拉伸、关节活动进行热身。其次有氧运动、柔韧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互配合,循序渐进的推动患者运动。最后进行放松运动,如静息打坐、冥想训练等。

(3)锻炼时需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同时需在朋友及家属陪同下进行康复锻炼。发放《心肌梗死康复指导手册》,叮嘱患者注意饮食,每日营养均衡,提高身体免疫力,为康复锻炼提供充沛精力。护理人员每两周与患者电话沟通一次,随访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询问其在锻炼时是否有身体不适现象,了解其锻炼内容、时间及频次,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相应的处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机体功能状态。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两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五项,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机体功能状态越好。进行科学心脏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掌握科学锻炼方法。运动耐量:干预前后在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下为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6 MWT),依据患者步行距离判断患者运动耐量。(2)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干预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发生率。(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值经线性转化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两组心肺功能统计及评估。包括BNP、LVEF、VO2max、AT、O2pules、最大运动时间指标。(5)护理满意度评估,自拟调查问卷,分别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随访工作、整体工作素养进行打分,按照0~10分评估标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耐量及机体功能状态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6 MWT距离较常规组远,SAQ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耐量及机体功能状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运动耐量及机体功能状态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组别 例数6 MWT(m)SAQ(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9 316.40±13.59 437.65±21.60a 57.45±4.26 78.65±5.03a常规组 49 320.86±14.08 375.59±19.62a 58.32±4.58 71.16±4.72a t值 1.595 14.887 0.974 7.601 P值 0.114 <0.001 0.333 <0.001

2.2 两组患者MACE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MACE发生率6.12%低于常规组20.41%,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CE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9 72.59±4.38 82.06±5.29a常规组 49 73.61±4.87 77.45±4.43a t值 1.090 4.677 P值 0.278 <0.001

2.4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

两组BNP、LVEF、VO2max、AT、O2pules、最大运动时间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 <0.05

分组BNP(ng/L)LVEF(%)VO2 max(mL/min/kg)AT(mL/min/kg)O2 pules(mL/次)最大运动时间(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n=49)48.45±2.14 61.26±2.14 a 36.16±1.34 52.36±2.14 a 18.12±1.21 19.36±0.85 a 13.25±0.85 15.12±0.88 a 9.45±0.67 10.32±0.63 a 545.21±12.14 563.25±15.24 a观察组(n=49)48.44±2.12 64.12±3.27 a 36.15±1.32 54.28±4.15 a 18.11±1.19 21.12±1.85 a 13.24±0.84 16.56±0.75 a 9.44±0.65 11.68±0.71 a 545.20±12.13 578.67±16.24 a t值 0.023 5.123 0.037 2.878 0.041 6.051 0.059 8.718 0.075 10.029 0.004 4.847 P值 0.982 0.000 0.970 0.005 0.967 0.000 0.953 0.000 0.940 0.000 0.997 0.000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估比较

两组满意度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估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估比较(±s,分)

分组 例数 护理态度 护理技能 随访工作 整体工作素养常规组 49 7.12±0.65 7.25±0.76 7.16±0.76 7.45±0.45观察组 49 8.32±0.85 8.41±0.90 8.36±0.95 8.13±0.85 t值 7.850 6.893 6.905 4.94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心肌梗死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且病情复杂多变,极易引发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4]。随着医疗技术发展,PCI手术成为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据相关研究指出,术后予以患者适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脏恢复情况,提高手术效果[5]。

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是以运动锻炼为基础,帮助患者改善不良行为,强化心脏功能,提高患者二级预防能力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马晶茹等[6]学者曾将早期心脏康复干预应用于疾病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中,结果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本研究将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应用于本院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发现,患者运动耐量、机体功能状态明显改善,随访1年后,其MACE发生率较常规组降低(P<0.05)。分析原因如下:本研究护理中护理人员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个月两个路径入手对患者实施护理计划,在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贴身陪伴患者锻炼,同时还进行实时心电及血压监护,能科学依据患者生理指标实施合理锻炼,加速患者心脏康复,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7-8]。在出院后1个月期间,主要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主,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依据自身耐量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主要进行动作舒缓的有氧运动,同时护理人员还定期进行电话监督、指导,经过患者长期坚持,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耐量,降低其MACE发生风险[9-10]。另外,在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幅度更大,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病情改善,MACE减少等原因有关[11-12]。

本研究还显示,两组BNP、LVEF、VO2max、AT、O2pules、最大运动时间指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可见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同时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体验。分析原因:本次引进太极球康复训练,充分锻炼患者的上肢功能,太极八式的实施,循序渐进的增强患者心脏功能,促使其快速恢复,改善梗死症状[13-14]。除术后2~7 d的太极球训练,出院后还给予患者有氧训练、抗阻训练、柔韧度训练,配合心率监测,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实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进一步提升患者心肺能力。此外,多方面的康复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以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一方面能增强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其机体功能状态,另一方面能减少MACE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

护理满意度,同时快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太极心肌梗死常规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常规之外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太极马扎(三)
破常规 获巧解
太极Ⅱ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