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11-01 05:43张辉蒋建军姜楠赵志江
中国军转民 2022年15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安全性管理

■ 张辉 蒋建军 姜楠 赵志江

引言

安全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武器装备安全更是关系到战友的生命和战争的胜负。随着武器装备订购任务井喷式增长,安全问题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发生多起严重影响型号科研生产的火工品安全生产事故及型号试验、装备训练过程中装备损毁甚至伤人亡人的安全事故。这既有科研生产任务远超产线负荷的客观因素,也有传统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大工业化制造需要的主观因素,更有装备设计生产过程带入的安全隐患因素。建立安全风险分析和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安全法规制度,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健全事故防范和处置机制,主动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装备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建立大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安全风险分析

通过调研航空、航天、兵器等行业武器装备承研承制单位,梳理出五项安全短板问题:一是党建为安全管理持续赋能不够,以“两弹一星”“严慎细实”“四个特别”为核心价值的武器装备安全发展理念有所弱化。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不足。二是各单位各部门衔接部位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真空地带,全员全系统的安全训练和应急处置演练不够。三是安全管理低水平不高,形成粗放式、被动式、救火式、运动式的管理现状。四是安全管理与科研生产任务融合度差,经常性的安全管理时紧时松,任务紧张时疏忽大意,甚至出现事故预兆熟视无睹,出了问题又束手无策,停产整顿成为唯一手段。五是现场管理和技术活动不到位,科研生产过程中将安全隐患带入产品,导致产品在试制试验或使用维护过程中出现安全性事故。

为此,在“关口前移,系统治理;分级管控,各负其责;突出重点,精准防范;依法严管,科学监管;发动群众,注重经常”的原则下,按照“需求牵引、正向设计、体系融合、主动预防”的要求,在立即整改、逐步整改和纳入建设规划解决三个层次,认真研究制定整治整改措施的基础上,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打破部门壁垒,打通产品上下游界限,融合技术和管理全过程全要素,构建大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性要求,融入到产品实现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各环节,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的机理机制。最终实现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

2 提质增效释放产能,降低安全管理风险

近年来,武器装备建设科研项目多、系统复杂度高,技术难度大,协同开发组织复杂、进度周期时间紧;生产任务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制造过程路线长,配套管控层级多,产线长期超负荷运行,给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大部分企业简单地通过买设备扩场地,以适应研制生产需要,但具有相应能力、知识和技能甚至心理因素的人力资源不足,配套的制度机制和运行环境也运转不畅。

解决办法,首先是树立大工业化制造的理念。武器装备特别是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应该是大工业化生产的产物,离开大工业化制造支撑,武器装备的质量、进度、成本就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安全管理也成为无基之塔。如1908 年至1927 年,福特T 型黑色轿车以通用化零部件、标准化作业实现了大规模流水线装配,开创了大工业化制造时代,不仅仅使生产效率提升10 倍以上,价格从同类汽车的2000美元降至最终的300美元,还极大提升了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是适应外部变化,主动转型。近年来,由订购方主导的变革将迫使各单位不得不正视“千人一弹”与“一人千弹”的大规模制造之间的差距,一是大批量订货。直接冲击各单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阶梯式降价。以最终的大幅降价进一步迫使各单位开始学习从牙缝里扣利润,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出巨大挑战。三是竞争择优。将使各单位走出过去单一来源订购带来的舒适环境,学习在技术、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全面竞争中求生存发展。四是军民融合。在某些领域,类似华为、海尔、格力这样的霸王龙般的竞争对手将会对传统装备承制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这就要求各单位,不仅要追赶工业4.0,建设物联网+智慧研发制造体系,更要补齐工业3.0 甚至2.0 的缺课,在通用化零部件、标准化作业和大规模生产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精益制造的核心理念实现减少浪费、持续改进和准时生产。

再次是挖掘自身潜力,有效释放产能。借鉴航空工业开展的基于MBSE 的系统工程及兵器工业开展的精益研发和精益制造等成熟做法,对现有研产体系进行柔性精益化改造,实现从自动化和信息集成制造,到辅助智能制造及至最终实现智能化制造的转变,大幅提升研发敏捷响应能力和基于制造成熟度的工艺设计能力,建设一套技术先进、运行高效的柔性精益制造系统。

3 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开展风险识别与管控

目前,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各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还是GJB900A 和各型号安全设计准则、安全性大纲等,都对安全工作做出了详尽要求和约束,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这些要求和约束,没有成体系设计,方法工具不够先进,主动预防的能力不足。其次在安全裕度要求上不够科学,在关键工作项目与技术手段上。没有实现对安全风险的闭环控制。

因此,各单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以安全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有效落地为牵引,学习商飞适航管理,商用发动机、汽车行业等有代表性的典型集成管理系统,以及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GJB5000B)、华为IPD 体系、丰田公司精益制造、高铁动车等先进研发制造管理体系,研究建立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需求维”“目标维”“对象维”和“过程维”的安全管理四维空间,构建基于技术平台和运行支持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型。遵循安全管理各项法规制度标准要求,参照工程化设计分析方法和先进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对安全管理的产品实现流程和运行支持管理流程进行再分解和再组合,进行安全管理流程再造。其次在流程梳理再造过程中,按照危害等级、发生频次和检验检测水平,对安全风险进行了识别和管理,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三F法。将常用于产品形成过程的FHA、FTA、FMECA 等方法,运用于安全管理分析,特别是运用FMECA 分析法,能够暴露安全管理存在的缺漏环节,提前发现事故隐患和单点安全风险,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工程经验法。运用萃智(TRIZ)理论,组织专门人员着重收集整理以本单位为重点,包括同行业近年来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和发现整改的各级安全隐患,从中找出科学规律,完善法规制度和设计准则。头脑风暴法。利用安全形势分析会,安全管理评审会等时机,组织安全工作各相关方针对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改进提升工作,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之后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结果进行评估,形成风险识别报告。通过以上三种方法,识别风险源,建立风险管理库。对这些风险源,综合运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不仅要找出问题的原因,更要找出产生问题原因的管理机制,综合运用设计端优化、完善制度规范、细化流程工艺、改进检验手段和增加不同机理机制的检测方法,制定应对措施。

4 发挥持续改进机制,完善装备安全评价准则

安全事故产生的根源一是风险源的存在,二是软硬件(包括产品和运行管理)缺陷,三是人为失误。消除事故隐患,不仅仅要消除风险源,还要从产生事故的软硬件缺陷入手,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进而找出产生事故原因的机理机制,并采取纠正措施。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主要问题是,首先安全管理将过多的责任压在人的因素上,而人的因素是最不可靠也最难以纠治的,常常见到安全问题处理重罚重责之下,问题却屡禁不止,造成安全管理能力低水平重复。其次安全性要求分析、定义、管理缺失,安全性管理和技术活动,分析多于设计、定性多于定量,安全性验证成为没有依据没有数据没有判据的拍脑袋工程,导致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失去了持续改进的机会和能力。

为此,按照系统工程V 型模型,理想的安全管理系统,应该在左侧设计端实现安全要求逐级向下分解落实,右侧验证端逐级向上溯源确认。从管理和技术活动的需求端入手,建立安全性需求管理库,以条目式需求库代替文档说明,避免了安全性要求传递出现理解分歧引起混淆。对应系统级、分系统级以及支持过程类安全性要求,在右侧建立一一对应的验证手段和评价标准,特别是系统级安全性要求在总体实施的验证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生产过程和部队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得以及时反馈到管理体系的设计端,使安全管理真正按照PDCA 循环模式运行,得到持续改进。

5 用好评审工具,重视安全性要求传递

安全作为一项系统性要求,必须逐级落实安全性要求,才能能保证武器装备的最终安全要求,所以安全传递要求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全性要求捕获、分析要全,特别是显性要求外的隐性要求。二是安全性要求,要全面落实到涉及安全工作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以及教育训练、基础建设、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检查与监管、应急处置的方方面面。纵向到底,是要求对主供应商和主供应商的重要次级供应商的安全管理实现穿透。但目前各承制单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比如某型无人机的助推火箭,显性要求是要实现助推末端与无人机的分离,但是隐含其中的隐性要求却是,分离后的助推火箭不能损伤己方人员装备。因为作战环境千变万化,如果没有硬性条令条例支撑,这个隐性要求是非常难实现的。在传统管理理念中,将配套产品的管理聚焦于进度和费用,对质量与安全,没有引起更多重视,实际情况无论是因为承制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引起配套产品无法正常生产,整体进度受到严重干扰,还是由于配套产品的安全性隐患,造成后续工作总体单位承受巨大影响和损失。同时,低成本制造也要求我们必须与少数供应商深度合作,必须将安全管理工作前伸到配套企业和配套产品。参照AS9100 系列标准和GE公司的成熟做法,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实施电子履历。实现产品全链条全过程全寿命的实时记录,为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二是管理控制重要过程参数。对重要二次配套商变化,关重特性参数和特殊过程参数,除了随电子履历一并上报外,还要进行专项审批或报备,特别重要的项目组织专项检查或评审。三是对配套企业科学评价。利用过程控制能力CPK 和关键参数控制图分析等方法,对配套企业进行考核评价,建立核心战略协作、能力扩充协作和补充加工协作三个层次的配套协作关系。

6 用好新时代装备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契机,加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020 年,按照军方以战领建、企业正向研产、多方协调监管、军地一体运行、整体持续改进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装备发展部和国防科工局开展新时代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治于未病”的科学管理体系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各单位建立有质量、安全及环境等若干管理体系;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建议开展三项安全管理建设性工作:

(1)体系融合初步尝试

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化、信息化、自主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按照装备全体系、全系统、全过程、全特性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将9001C 和5000B 进行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持续建设HSE 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各项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建立QHSE 体系。在大安全管理方面重点抓好安全性要求融入业务流程。以预防和管控风险为方法,以工程技术手段为支撑,抓好安全管理体系设计输入端的需求工程,以能力成熟度为体系评价指标,最终实现管理要求向下逐级分解落实、向上逐级溯源确认,共同支撑顶层战略方针目标落实落地,确保协调绿色发展。

(2)借鉴适航管理的成熟做法

适航管理是国家对民用航空器实施以安全性为目的的技术鉴定和监管。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在一定的环境和限制中反映出来的飞行性能、操稳特性、静动强度,以及机械装置、动力装置、机载设备等各系统安全品质的总成。适航是以高度可控的安全运行状态,给予公众高度的安全感,是对技术系统和管理体系的综合要求,是国际通用的最低安全要求。其中成熟的管理程序和做法,例如,流程-模板-检查单的标准工作模式,让地勤和空勤人员在飞行前检查中,能够且必须完全按照规范的标准动作进行操作和记录,没有任何缺漏项的机会,这种标准工作模式,完全可以借鉴用以改进科研生产的安全管理。

(3)完善安全管理设计和验证技术模型建设

基于MBSE 的安全管理系统工程,有利于安全管理的各部门、各层级人员基于唯一模型进行安全管理设计改进,避免“各说各话”,实现“无缝连接”。下一步利用数字孪生、元宇宙等虚拟技术,同步建设、运行虚拟空间安全管理体系,实现零损失、零代价的体系快速迭代和成熟升级。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安全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