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海上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2022-11-01 07:07竭咏松
物流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预置物资运输

竭咏松,王 敏,荀 烨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学员五大队,天津 300161;2.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军用物资配送系,天津 300161)

0 引言

我国领海归属、台湾问题以及南沙群岛主权争议问题由来已久,中国南海在九段线之内有220万km,加之第一岛链与马六甲海峡区域可达500 至600 万km;中国东海方向有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等重要战略目标,这就对我军海上物资保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如何高效开展海上物资保障,成为维护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关键一环。

与平时相比,战时物资保障指挥活动突出以下特征:(1)与作战行动联系密切。物资保障任务中物资筹备、存储、调拨、运输活动与作战任务的方案编制、计划拟定等步骤息息相关,对联合作战指挥的重要决策起到辅助作用。(2)部门协同复杂。战时物资保障指挥活动涉及战区联指中心、军队及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和地方运力调度机构等,关系复杂,协调困难。(3)涉及对象多元。战时保障任务指挥对象涉及各军兵种力量及不同种类物资,建制互不隶属,标准不相统一,机制互不畅通。这就要求构建具有密切协同、权威高效、军地一体特征的指挥体系适应战时海上物资保障活动。

1 海上物资保障现状分析

当前海上物资保障主要有直达配送模式、预置存储模式及伴随保障模式。其中:

直达配送是指陆上物流中心将需求物资运输至部分满足战时特定需求的港口,由部队舰艇、改装民用船舶等送达前线阵地。预置存储分为海上预置与岛礁预置,海上预置是指在补给线较长的情况下,选择大型运输船携带物资在特定航线或地域执行任务;岛礁预置是指在部分选定岛礁上对需求物资进行一定规模的预置存储。伴随保障是指由运输力量组建伴随保障群,对前线阵地、海上预置保障群开展保障活动。

但无论是采取主动性较强的直达配送模式还是被动应对能力较强的预置存储或伴随保障模式,均存在以下问题:

(1)体系融合程度较低。战时海上物资保障活动涉及多方部门,在物资筹措、存储、运输、装卸载等工作过程中都由各专业部门独立负责,物资主管单位负责物流,产生“物资供应千条齐流”的现象,致使体系资源利用率低、保障链路过长、信息整合不够等问题。在保障过程中,各环节相互分离并只注重本级成效,对供应链整体缺乏管控,各级部门缺少对任务完成效能的评价能力,只注重本级事务性工作,缺少对成本效益的评估监管。

(2)计划提报环节冗余。任务部队需求计划层层提报、逐级审核,物资保障逐级调拨、多次转运,涉及上级报备、领导审批、运力调配、途中监管等繁琐程序,物资保障响应周期过长。同时受保障时效性的影响,会导致部队重复提报或超量提报需求计划,产生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供需两侧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加大预置存储难度。

(3)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当前自动化设备应用较少,物资分拣、组配、装卸工作大部分依靠人工作业。在运输过程中,监控系统尚未推广使用,物流信息、环境状态、损耗情况无法精确掌控。同时物资保障过程中信息数据大量且分散,当前尚未建立数据库对物资消耗数量、物资尺寸信息、运输条件、防护要求限制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难以有效利用信息情报对后方预置存储、运输方案拟制提供辅助参考。

(4)军民融合深度不够。军民融合在实际参与物资保障过程中,由于相关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各级部门存有顾虑,遇事“一事一报”,严重影响效率,在民用运力选择、日常训练、民船改装、误工补偿等方面也难以顺利开展工作。并且包装、存储、运输等相关国家军用标准与地方、行业标准缺乏衔接性,军地间不能顺畅流转。

结合保障活动开展实际,下面将从指挥力量建设、保障力量统筹及信息技术应用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2 海上物资保障对策建议

(1)加强指挥力量建设。指挥力量是构成指挥体系的要素,指挥力量建设的目的在于科学规划关系、正确使用力量、发挥最大效能,加强指挥力量建设是建立高效指挥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海上物资保障建设中的重点。必须把握特点、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找准短板弱项,在滚动筹划中建设指挥力量,切实增强指挥体系的综合性、稳定性及灵活性,最终高效完成海上物资保障任务。

一是建立权威指挥机构,提升指挥系统综合性。战时海战场的保障力量是由诸军兵种及地方相关部门组成的一体化多元力量体系,各力量相互配合以达到最大保障能力。所以为更好的解决这一庞大体系中的问题,实现军种互联、军民融合资源统筹使用,必须采用系统的思想,组建权威的指挥机构,达到对各力量一体化指控的目的。同时区分主体职责,明确各部门动用力量权限、执行任务范围、保障辐射区域、边缘处理原则等内容,保证有序指挥、处理迅速;并明确各部分关系,理顺指挥结构、隶属关系,做到配合默契,提高指挥体系效率。

二是应用“指导式”指挥模式,提升指挥系统稳定性。我军传统的指挥模式包括集中指挥、分散指挥、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等方式。在战时条件下开展物资保障指挥活动,可在分散指挥的基础上应用“指导式”指挥模式,即在实施过程中,上级部门采取指导而非直接命令的形式开展指挥活动,在物资筹措储备阶段,只对物资种类数量提出要求,对筹备方法不做硬性规定;在物资运输配送阶段只对地点明确,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即可。采取“指导式”指挥模式可最大程度的发挥各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快速应对突发状况,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化战争保障任务。

三是建立多向信息传输机制,提升指挥系统灵活性。多向信息传输机制是将保障过程中物资数量、状况,物资运输途中情况、进程,前线需求等数据在各级指挥机构间实现传递、应用、辅助的信息应用机制。指挥力量交错复杂,多地分布,如仅使用传统方式按级自上而下传递信息,会让整个体系产生缺乏横向交流、信息闭塞、更新缓慢等现象,严重制约指挥反应速度。所以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即时共享信息数据,实现远程联动。

(2)搞好保障力量统筹。保障力量统筹是对完成海上物资保障任务的参战人员、装备器材及设施设备等在物资保障活动中部署应用。根据作战行动部署、保障力量实际,集约高效统筹各方力量是发挥现有力量应变能力、抢占保障先机、达成作战决心、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措施。需要做好保障力量部署、预置力量发展以及地方力量调用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统一部署保障力量。要逐步建成通达的保障网络,加强岸海衔接能力以及海上中转保障的可持续性。同时开展配套设施建设,首先要完善陆上交通设施,完备公、铁路建设,建立高效运输体系,提升整体流量;其次规划物流节点布局,加强机场、港口、仓库互联互通,按照“存量设施优先”原则统筹规划,对各物流节点进行效能评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完善布局;最后改进装备体系,着眼海上物资保障任务需求,研究多式联运快速装卸器材,并针对民用船只战时征用改装情况,探索优化船舶体系发展,为物资保障融入厚实战力。

二是发展预置保障力量。海上预置保障群以浮动的功能性船只或特定岛屿为基础进行构建,提前预置各类物资,以求用最快速度满足需求。在预置保障群建设过程中,一是要统一部署,循序渐进。海上局势复杂,政治敏感问题多,要统筹考虑多方因素,可从保障点开始,逐步建成保障群。二是要集约高效,机动灵活。船只、岛屿预置存储容量有限,要分析物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达到保障群的最大能力。在预置保障群间要互通有无,加强联系,减少后方频繁补充,实现保障基地前移的效果。

三是调用地方保障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在现代信息化战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军民融合是实现高效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要建立多领域、高技术、深层次的军民融合体系,必须要在体制机制、法制及资源方面开展深度融合。

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务院及军委层面成立专办,负责军民融合整体设计推进,明确管理层级、工作秩序,将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列入地方建设年度目标,并组织定期考评,指导改进;在法制方面,虽然现在具备一定基础,但缺乏成体系的法规制度及配套措施,如《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仅规定指挥体系基本构成,但未对人员、部门职能予以明确,难以具体实施。所以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明确责任、平战转换参与条件及激励惩罚措施,理顺军民融合工作关系,调动各部门参与积极性;在资源方面,要加强军地两用人才、技术、信息的双向交流,推动军民双方成果转化运用,不断开展新技术研发应用;大型设施建设要贯彻国防建设要求,预留军事功能区,真正实现军民融合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3)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有效应用,成为决战决胜的关键因素,同时信息技术作为区分传统仓储与现代仓储的标准,也是驱散“信息迷雾”的关键。在海上物资保障过程中,供需数量、物资状态、运输情况等信息数据繁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流程监控、数据分析作业,可让指控人员对物资保障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提升保障精细化程度,对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保障全程可视。利用条形码、传感器、北斗短波网络构建物资保障信息网。在存储方面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物资质量状态;运输方面跟踪物流位置,分析运输路线情况,解决物资保障中“物在哪,怎么流,几时到”的核心需求。

二是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未来需求可知。针对“牛鞭效应”现象,结合储供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精确测算需求消耗情况,及时调整预置存储数量规模,并结合仿真建模推演修改参数设置,建立动态更新存储机制,降低库存成本。

三是改进加密通信技术,实现军地数据共享可控。军队保密信息的安全防护成为制约军民信息双向流通的瓶颈,可以利用伪码识别、分级授权等加密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达到信息在固定范围流转、出了“安全范围”也无法使用的目的。

3 结语

海上安全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将是下一步后勤力量建设的重点方向。本文针对战时海上物资保障问题,从加强指挥力量建设、搞好保障力量统筹及信息技术有效应用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海上物资保障活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预置物资运输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反预置武器体系、装备与技术发展概述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救援物资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请把手机应用选择权还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