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留隍古街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2022-11-01 07:19詹栩曼陈莹邱春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用字标牌古街

詹栩曼,陈莹,邱春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 510420)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指的是公共领域内以标牌为载体的可视性文本。由Landry 和Bourhis 于1997年率先提出并使用该概念:“某个地区或特定区域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是由出现在该地区或城市的一切街道、 地名等标识牌和广告商铺招牌以及公共路牌等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的。”[1]自该概念提出后,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相关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目前,国内对于语言景观的相关理论介绍及发展的研究较多[2],但对于实证性的语言景观研究还比较少。通过对某一地区语言景观进行实证性调查研究,有利于探析当地独具特色的社会语言生态以及背后蕴含的当地语言活力、身份认同等问题。丰顺县留隍镇是一个潮客交界地带的小镇,潮客两个族群互相交流融合,该文将以留隍古街街道两侧的语言标牌作为调查对象,立足于2001年起施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分析留隍古街语言景观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1 研究方法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被贬为潮州通判的陈尧佐在其《戮鳄鱼文·并序》中记载:“余郡之境上,地日万江,村曰硫黄。”留隍镇,古称万江、硫黄,隶属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地处丰顺县东北部,位于韩江中下游,潮汕与梅州之间。潮汕和客家两大民系杂居,几百年来,由于通婚、通商、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频繁交往,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不断碰出火花,形成了一种具有“半山客”特色的潮客文化。

留隍集镇形成于宋代,地理位置优越,有“汕头口,留隍喉”之说[3]。至清初已成为韩江中下游比较繁荣的小商埠。新中国成立后,留隍集市建设步伐加快,成为丰顺、大埔、饶平、潮州三县一市交会的商品集散地,成为粤东地区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的新兴城镇。

该研究调查地点为留隍镇中心的著名景点——留隍古街。古街自宫汶头始,至李厝埕尾,两边坐落着各类店铺,中间形成了一条整齐美观、和谐统一的骑楼街,是潮客贸易交流史的见证地点。政府目前也正在对这条古旧街道进行改造修缮,总投资达1 800万元。我们以留隍古街上各类商铺招牌、广告牌、路牌等典型语言标牌作为调查对象,共拍摄照片84张,以频次、百分比为主要参数对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当地的语言规范程度、语言服务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社会变迁等问题。

2 留隍古街的语言景观

2.1 语符类型及语符搭配

店铺或商店名称的构成元素主要是平面的线性排列书写符号,与具有视觉和听觉的电视广告及视频类的传播方式不同,它仅能通过视觉传递信息,“更加决定了店名在向消费者传递信号时需要预测消费者的读店心理和对商品的诉求重点,通过店名的语符组合、设计等方式达到信息传递目的,其中语符构成要素排列次序、颜色、大小、高低等方面的差别就是商家通过视觉凸显店名关键信息的一种手段”[4]。

该次所收集对象的语符组成如表1 所示,可见留隍古街当地的语言标牌以“纯汉字”为主,占比为88.1%,仅出现几例英文与汉语字符组合,并无其他外语字符,故可以看出汉语字符占有绝对优势,为当地语言标牌的优势语码,具有信息传递的关键作用[5]。作为我国的法定通用文字,汉字可与不同的方言语音相挂钩,当地民众能用当地方言读音读出商店标牌,不影响信息传递。

表1 留隍古街语言标牌语符使用情况

当地使用汉字与英文搭配或汉字与英文、 拼音搭配的语言标牌中,5 例为英文商标标注,1 例为店名对应英译,可见当地商店名中英文语符大多仅做商标标注而未起到关键信息传递作用,如图1 所示中商标语符的排列,英文字符多出现在中文字符的下方或后方起配注作用,更加证实这一点[6]。另有一例招牌“阿Q 女”,英文语符的排列与中文语符大小一致,但没有起到关键信息传递作用,故判断其使用目的在于新颖化商店名以吸引消费者。

图1 带有英文的两例标牌

通过对当地语言标牌中语符的搭配和设计的观察,可见当地虽为丰顺、大埔、饶平、潮州三县一市交会的商品集散地,但是受国际化影响的程度很低,对外交流并不丰富,对外开放水平仍处在较低水平。

2.2 字词特征——用字的简与繁

在当地的语言标牌中,有36 个调查对象使用繁体字(如表2 所示)总结了繁体字在当地语言标牌中的使用情况。

表2 留隍古街语言标牌中繁体字使用情况

在标牌、 广告牌中使用繁体字,主要有审美心理、民族情感、书法艺术等原因,也可能与人们盲目崇拜、求新立异、附庸风雅等心理因素有关[7]。留隍镇古街的标牌中使用繁体字占本次调查标牌的42.85%,接近一半,繁体字大部分集中在“住宅名元素”中,其他类型标牌所占次数不多。我们认为,留隍古街使用带繁体字语言标牌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点。

一是审美心理的影响。当地使用繁体字的语言标牌中住宅名占比将近三分之二,体现住宅主人在住宅命名上追求复古风雅的审美情趣; 而商店命名中的“”“茶莊”“茶葉”等也体现商店主人有意追求古朴的心理。

二是地域情感的影响。当地地名留隍旧写法中“留”字带左耳旁“阝”,南宋末代皇帝赵昺曾避祸于万江庙,当地百姓遂将万江镇改名为留皇镇,又恐元朝皇帝介意便把“留皇”二字加上左耳旁。因“留”字旧写为当地人所造,字典和输入法中皆无此字,加之汉字规范的推行,后来多写作“留隍”。在留隍古街的调查对象中有6 处带有“阝留隍”字样,如“阝留隍供销社生资门市” “阝留隍镇潮樂社”,甚至镇上也可见以用旧法书写“留隍”地名的路标和公共场所招牌。可见,虽然当地顺应汉字规范的推广,但是当地政府和居民仍然保留着“留隍”地名的旧写法,体现当地人民对家乡的地域认同感和历史传承感。

2.3 语音特征

商店名的语音特征是否方便记忆会影响其对信息的传递,而这与其音节的数量、韵律相关。本文对留隍古街的所有商店名进行音节数量统计,标牌中语言带有英文字符且英文字符附属于商标中文名的,则不计入字符统计中,如“FUGUINIAO 富贵鸟”仅记为三音节,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符号则按字符作为统计音节。留隍古街两侧商店名音节统计情况(如表3 所示)。

由表3 可见,留隍古街商店名音节数量集中在4~6 个音节,共占了所搜集语料的68.2%,其中四个音节占比最大,达到29.6%,并且以四音节为中心向两端递减。这种分布规律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与标牌语言的经济性、 地区性和习用性以及人的心理认知规律相关。一般而言,三音节以下的店名易造成信息量不足,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其经营范围的判断。但该地仍出现了单音节店名——“”“粿”。这体现了潮客方言中保留了古汉语单音节词的特点,言简意赅地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同时,“粿”作为客家和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客家地区原称呼其为“粄”,此处却用潮汕地区常用的“粿”字,凸显当地潮客文化交融的鲜明特点及潮汕文化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4~6 个音节基本囊括了商店的属名、 业名和通名,例如,“伟业画框”“金荣鑫烟酒店”,体现了经济性及习用性特点。从人们的心理认知规律角度,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7±2 个组块,五六个音节较方便记忆,七个音节以上的除非是专门的部门或为了强调其特色,不然只会增加记忆负担,不利于传播,甚至可能被忽略关键信息,为方便记忆一般会被缩减至三至六音节,如“家纺自由人服饰”和“阝留隍供销社百货第一门市”,当地一般缩减为“自由人”“百货门市”进行记忆和传播。

表3 留隍古街商店招牌音节数量情况

2.4 不规范现象多为谐音宣传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当地语言标牌中有4 处出现了语言不规范使用现象,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语言不规范现象为商店招牌命名中的谐音错误,如“衣然美丽”“金萍果”“足购美丽”,从修辞角度来看,该类招牌在命名过程中运用了谐音法,即借助音同、音近的语音特点以强化表达效果,改变人们熟知的事名、物名或是短语中的个别语素。运用谐音命名的商店名不符合语法,但可以显现新意,打破人们的常规认知经验,让消费者增加记忆点。

另外一类语言不规范现象为广告牌中的方言词——“豆干浮油”,该广告语中“浮” 为潮汕方言(音:[pu5]葡),意为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煮沸的油里弄熟,即“炸”。这一词对于潮汕人而言很熟悉,直接用于商店广告牌中能够拉近商家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给人一种熟悉和亲切感。

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谐音字虽然因为其修辞效果而在商店招牌、 广告中具有方便传播记忆的特点,但是这一类型实际上为汉字不规范使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规定:“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可见,在招牌、 广告中使用谐音字和方言词实属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为[9]。

对于出现以上两种标牌语中的不规范使用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是当地居民对于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意识淡薄,《通用语言文字法》 早在2001年施行,但当地居民却不甚了解,可见当地语言文字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有待加强。二是商家为吸引眼球和招徕消费者,特意在招牌、广告牌中使用谐音字、方言词以显新颖。招牌和广告用字是社会用语用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规范的语言用字现象存在一定危害:(1)有损我国规范用字的使用,不利于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推行;(2)影响该地区的语言文明形象,可能会给人一种欠缺规范和低水平的印象;(3)在招牌、广告牌中使用谐音字和方言词实际上是在公众场合宣传了错误字形,容易误导初学汉字的青少年儿童和规范汉字辨别能力不高的人[10]。

3 结语

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实践,不是简单、静态的语言使用现象,而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象征符号,不仅反映了地方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贯彻情况,更反映出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如文明程度、开放程度等。通过对留隍古街语言景观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地语言标牌保留了一定的方言特色和地域特色,作为一个潮客交融的特色小镇,留隍古街的招牌中含有的“茶”“粿”体现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同时语言标牌中方言词的使用也可见当地方言特色和当地民众对方言的认同感。但通过对语言标牌语符构成的研究,可见当地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在语言政策贯彻方面,该地语言标牌大部分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但是在商店招牌、广告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进一步加强规范。

近几年来,政府对于留隍经济、文化的重视不断加深,且留隍本身具有相当优越的地理位置,相信未来在多方的努力下,留隍这样一个潮客文化交融的小镇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留隍古街也会迎来新一轮的繁荣。

猜你喜欢
用字标牌古街
秦汉简帛文献用字计量研究及 相关工具书设计*
容易混淆的词语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标牌如画
首届“古街杯”网络楹联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