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路径研究

2022-11-01 09:01张硕牛莉莉张炜婧张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赛事赛事

张硕牛莉莉张炜婧张城

(1.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前言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青少年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既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同时也要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还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中有人认为这是我们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体育可能过时了,学校体育不再只是活动身体的观念,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和常赛。柳鸣毅等指出,赛事是检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成果的杠杆,它的杠杆功能会对青少年体育后备的人才培养、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学校体育工作质量、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类赛事未能形成有效的体育赛事体制、机制以及组织方式,许多青少年表示没有参加过班级或校内外举办的体育比赛。因此,体教融合中体育的育人目的便无法真正得以实现。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才能真正凸显青少年体育赛事参与、教育、竞技的本质。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路径。

1.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教育部官方网站、百度学术,各学校官方网站查阅文献,收集关于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体教融合的相关文献为支撑,为本文的研究设计和构想作参考。

(2)访谈法。

为充分了解专家学者们和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对体育赛事的关注,本研究将访谈教育部和体育部的相关领导和老师,了解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弊端,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并进行归纳总结。

(3)个案法。

通过日韩等成功案例,攻破我国体育赛事体系壁垒。

(4)逻辑分析法。

在阅读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体育赛事举办情况,充分利用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现状进行充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由于我国的管理职能的影响,不同层次的体育、教育部门都建立起自己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系统。主要分为两条战线,分别是体育部门主管的全国青年体育赛事体系和教育部门主管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如图1)。

图1 中国青少年赛事体系示意图

(1)体育部门主办的体育赛事。

由图可知,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的部门有:竞技体育司和青少年体育司,竞技体育司主要负责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竞技司举办的全国青年运动会代表着国家青少年的最高水平,青少年体育司举办的是青少年综合性体育竞赛,其主要职责是鼓励青少年业余比赛的训练的积极开展。体育部门所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活动例如各单项系列锦标赛、U型比赛以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等工作,其最终目标是培养本项目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教育部门主办的体育赛事。

教育部主要负责的部门有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和大学生运动会),学生体协各个单项协会需要负责全国学生各单项体育赛事。教育部举办的比赛管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堂氛围、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增加学生的乐趣,推动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既能做到发掘和培育高质量的体育人才,也能增加对一般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2、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中存在的问题

(1)两部门之间指导思想的差异。

从赛事目标可看出,教育部门主办的比赛针对在学校接受业余训练的青少年,更多是为了促进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如果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过程中达到该项目的成绩要求,获得一定的运动成绩,可以实现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运动员等级标准,符合升学加分等政策。而体育部门所举办的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更多地是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通过参加比赛而被层级选拔。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导致两部门之间目标定位的差异。

(2)赛事项目设置的问题。

由项目的组织可知,体育部门举办的赛事项目更多,奥运会、青奥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以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都有反映,但是教育部主办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主要是在学校体育中开展较广泛的项目。

(3)参赛对象资格限制。

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的资格限制也是一个矛盾点所在,体育部门所举办的体育赛事主要针对的参赛对象是各个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职业体育学校、业余体育学校的学生,以及挂靠在体育俱乐部的一些专业或业余体育训练队运动员等,若想参加青少年运动会,运动员需要在代表地区体育局统一注册办理。但教育部门所举办的体育赛事是面向普通学生的,参与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学生运动员必须是具有代表区域中某一所普通中、小学,职业高中或高等院校等的全日制在校生学籍的学生,已经变更成为体工队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动员不再具有报名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的资格;曾经有参加过体育竞技司所举办的全国各单项系列锦标赛、传统项目学校比赛等比赛的运动员也不具有报名参加中学组和大学甲组的比赛的资格。所有想报名参加教育部门主办的全国学生体育赛事运动员,报名前必须在学校体育竞赛注册管理系统进行运动员网上注册。且两战线上的运动员年龄组别设置也有很大不同,体育部门主办的U系列赛事为适应国际和后备人才的需要,年龄划分较为清晰,而教育部主办的青少年赛事,主要根据学段进行划分。

2.3、体教融合背景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的路径

(1)确定赛事的目标与价值。

加强体教融合,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制度的目标定位,发挥价值导向作用。这就更需要体教融合后,青少年体育赛事制度为推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助力,在青少年时期参加各项体育比赛,不但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亦可以强身健体、结交朋友。同时,还解决了青少年的体育后备人才的问题。

(2)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实现体育行业协会脱钩改革,攻破赛事融合的壁垒,使赛事走向平衡、充足、多元化、多样化。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促使青少年体育赛事进一步向社会化、市场化、层次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全国体育行业协会脱钩改革,体育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实施《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在青少年体育需求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充分改善青少年体育赛事资源的不平衡、不充足,积极落实体育、教育、社会等相互融合、分级、分层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制度,让赛事回归“参与是目的,竞技是平台,教育是手段”,积极打造引领型、精英型、大众型分层分级体育赛事。

按照国务院行业协会脱钩工作方案,至2020年底各单项运动协会皆要完成行业协会脱钩。目前,日本、韩国等都是通过足球协会来推动青少年的足球发展,《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是管理全国中、小学生体育竞赛的唯一合法组织。这一文件表明了单个运动协会和体育产业协会对青少年体育赛事设计、组织、审批、认证、管理、监督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3)整合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打造符合一体化设计理念的青少年体育赛事。

国家将全国青年运动会与全国学生运动会整合成了国家青年的运动会,其实就是对体育和教育部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但是,要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就需要见到这场比赛的真正需求。各区域的体育部门要经过举办体育竞赛,来促进普通学校积极开办业余体育训练运动队。一方面,普通的中、小学的学生参加高水平体育赛事能够推动业余体育训练运动队建设,推动普通学校办业余体育训练的运动队,比如,很多省份的体校和学校合作办学;另一方面,丰富的高校体育比赛可以促进业余体育训练队的体育特长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政策。而教育部门则想通过体育部门手中的运动员审批权,给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以升学照顾,帮助提高升学率,因此要充分考虑双方诉求。

因此做到统一参赛的资格注册、统筹运动等级认证、共享奖励政策激励。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进行分组设置、项目设置,根据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学校教育规律,制定比赛规程、安排比赛场地、设置比赛时间,采取学校内部之间比赛,各个学校之间比赛,跨区域之间比赛,在假期时举办全国性的比赛。

体教融合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将推动形成体育、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多元投入的赛事模式。应积极打造引领型、精英型、大众型青少年体育赛事,引领型赛事意在整合资源、体系统一、创新赛事,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精英型赛事的举办意在解决青少体育赛事规模萎缩、层级不清晰、关注度低的问题,对于一般学校,积极推进学校内部、各个学校之间、各区域之间和全国性的赛事,积极建设四级联赛的学生赛事体系。大众型赛事意在满足大多数青少年的不同体育需求。

3、结语

由于指导思想、参赛项目、参赛资格、参赛对象的限制,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二者结合的小、初、高、大学相连接的青少年赛事体系,和较为统一的训练体系以及统一的运动等级标准制度。赛事层次制度的不明确,使得我国许多青少年体育赛事规模越办越小,赛事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体育赛事市场化、产业化动力不足。以前的教体结合期间,青少年体育赛事的目标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并没有发挥“参与、教育、竞技”的本质。因此多目标、多元化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整合赛事资源,固定赛事价值和目标,统一参赛的资格注册、统筹运动等级认证、共享奖励政策,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的分组设置、项目设置等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政策上要做到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促进青少年体育赛事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层次化。实现全国体育产业协会脱钩改革,积极贯彻体育与教育、体育与社会等的有机结合,构建分级、分层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回到“参与是目的,竞技是平台,教育是手段”的最初体育赛事本质。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赛事赛事
本月赛事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畅聊体育赛事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