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赛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技战术评价指标

2022-11-01 09:01赖惠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技战术排球指标体系

赖惠文

(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1、排球项目特征

1.1、专项机能特征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实际上3种供能系统是同时工作的,为了长时间维持有机体工作的能力,需要动用3大供能系统,同时也需要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能源支持。保证一定强度工作的前提是ATP的稳定,除自身含量外还需要合成速率的稳定;但由于身体特殊的内环境状态,会在工作的某一时刻合成速率下降,代谢率下降造成不能维持原有下ATP的生成,以及身体内乳酸暂时堆积而等生理原因和未知的心理原因甚至外部环境状态等众多因素的出现,最终造成有机体的疲劳。

有机体在进行活动中,需要身体内部能源物质进行能量的供应,以此来保证有机体能够持续的输出。ATP-CP系统是高能化合物,其在骨骼肌中的含量几乎不会因后天因素而发生变化,该系统可以直接向身体供能,所持续的时间仅能维持6s左右;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机体会利用糖酵解系统进行分解供能,但在此期间会产生乳酸,这是导致身体产生疲劳的原因;糖酵解供能时间在2min左右,也仅能维持较短时间的运动。乳酸的最终分解需要通过有氧氧化代谢。在氧供符合当下需求的情况下,机体会通过分解糖、脂肪、蛋白质从而产生大量ATP供身体维持运动强度的需求。

1.2、排球专项形态特征

观察国外优秀排球运动员,体型上大致是按照室内排球的标准,身高较高,臂展较长,下肢轻快且体型匀称。身高在排球项目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在网上的争夺、拦网以及进行攻击时能否打出超手球等。臂展长体现在防守中,对于垫调球、擦网球等有着特殊的优势。身材匀称保证了在沙地这种不稳定的条件下能够有稳定的压力,不至于出现重心失衡等大的失误。我国对于排球运动员的挑选则更具特色,并非高大运动员才能够在排球比赛中占尽优势,相对小巧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更具有灵活的打法;可以利用时间差、空间差来给对方施压;而在跑位击球时,敏捷的身手会更利于组织战术的实施,给对手意想不到的打击,利用一寸短一寸险的方式赢得比赛。

1.3、排球专项素质特征

传统身体素质分类的通识是从体能而来,体能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再进行分类又分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分析排球项目特征将从这几类入手;至于为何如此分类等相关问题非本研究的重点,因此将不在文中进行赘述。

(1)力量。

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共通点,研究者会默认为弹跳能力即力量。不论是从传统观点来看还是新的角度来看,对于排球而言力量则还需要有上肢以及核心区来体现。因此排球运动员的力量特征,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上肢力量的体现大部分在于比赛场中对于球的把控能力。根据录像中的不完全统计,场均进攻次数防守队员40次左右、另一位进攻队员150次左右,进攻队员拦网次数可高达110次,进攻队员的垫球次数接近70次、防守队员的点球次数接近100上下。每一次的触球都必须要有上肢的运动,在一场比赛中攻防转换非常之快,在不断重复动作的前提下,还需要保证球离手后的稳定以及是否传球到位等,甚至包括了快攻、打点等战术的实施,都需要具备超强的上肢力量能力来运行。

力量是运动中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但力量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果运动员需要一定的绝对力量,那在非平衡状态下的相对力量也占领着一席之地。因此无论是上肢、下肢还是核心区的力量,对运动员而言都不可忽视,而且贯穿整个训练过程。

(2)速度。

速度的研究范畴更为多样化,除在场地中组织进攻防守等移动速度的研究外,还包括在攻防过程中运动员随机应变甚至提前预判的反应速度以及在击球过程中的动作速度。如果说移动速度需要靠素质及相关指标来进行体现的话,那么动作速度则需要技术相关指标来进行体现。排球的基本技术有发球、传球、垫球、扣球和拦网,虽然这些指标可以进行量化,但仅针对于一般运动员是有效的,而高水平运动员需要根据临场发挥时某一动作所带来的效果或者是否合理经济且实用来评价。这些技术的体现需要利用运动学和动力学来进行针对性分析,其中包含了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等拆分开进行分析。

移动速度的测量相对动作速度则较为简易。据观察比赛录像得知排球运动员在移动过程中,每一次加速持续时间约7s左右,每一个攻防回合需要移动3-4次,期间绝大部分运动员的每次移动保持在15m左右。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运动员需要具备非常高的短时加速能力;且在机能上要有很好的无氧供能来作为支撑。针对此特性,衍生出来的派生指标包括沙地8×8×8移动,15×4往返跑,沙地多方向移动等。也有许多在训练过程中手段与方法,如,在实际训练中,利用排球的场地在起始端和结束端分别设立标记,让运动员在1min之内尽可能多的进行往返;还有利用步伐在场地上进行短距离冲刺等训练手法,这些手段均符合排球短反复移动的特征,在实际中也可以对其加以变换,以应对比赛场上突发情况。

(3)灵敏。

灵敏和平衡一样,属于在运动中能够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训练大纲中,给出的灵敏测试是反复横跨20s和单摇跳绳30s。参考测试指标即可发现,灵敏的表现需要整个有机体的参与,不光需要反应速度,还需要手眼协调、手脚协调等全身共同工作才可运行。在众多排球的研究中描述灵敏素质前一般会添加“速度”二字,即速度灵敏性。顾名思义,灵敏并不能完全割裂出来进行分析。在训练中,灵敏性练习一定会放到训练的最开始,那时的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一些快速反应类的练习中能够保持比较快速稳定的动作应答。在变化多端的比赛场上,需要运动员在艰难的条件下立刻做出反应,如何应对来球,以何种姿势,将球送到什么位置等这些场上突变,具有高度灵敏能力的运动员则会在其中体现出其优越性。

2、技战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要素

2.1、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无论是从指标的初选复选,还是整个完整技战术的指标体系,都需要对技战术、排球项目、运动员特点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充足的前期调查;通过以上研究才能对该项目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可以找到其中问题的本质和制胜规律,力求组成的指标体系能够与专项完美贴合,通过对专家、教练员以及文献等较为全面的调查,才可能合理地建立预期指标体系。

(2)客观性原则。

客观即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保证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充分地反映出该运动项目的特点。在指标的敏感度上能够体现排球专项的本质,以及能够切实地反映出运动员专项移动技战术的实际水平;使整个体系具备科学依据和理论的可靠性。这样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才具备可信度和有效性。

(3)全面性原则。

在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全方面考考虑排球专项移动技战术的特点,挑选出敏感度极高的指标,最终构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尽管所要考量的方面有很多,但也不能照单全收,这样会严重影响体系的可靠性,因此必须要优中选优;而且还需要考虑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困难程度,尽可能面面俱到,保证整个体系具备系统性。

(4)可代表性原则。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家和教练员实际上在训练的方向和内容的把控中具有一定的权威,还有对于理论上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统计学等的学习;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精确。通过对专家和一线、二线教练员的交流和调查,尽可能避免了所选指标功能的单一性,且保证了对排球专项移动技战术的代表性。

(5)可操作性原则。

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所选取的指标几乎为教育学测量手段;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评价的步骤,也可以在今后不断地进行量化,形成演变趋势甚至预测。在具有一般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可重复性,通过不断地实践来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和优化,这样才能保证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充分体现了专项特点,能够全面地观察运动员专项移动技战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可避免的问题。

2.2、构建基本要素

(1)指标。

体系的建立必定需要不同维度的指标来进行组合,指标的确立必然以达到评价目的为基准。评价指标实际上是由定义概念向操作概念转换的具体的手段体现。单一的指标实则不存在任何具体的意义,但多维度不同类型的指标综合在一起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体现出其优越性;这种优越性的体现则必须要严格符合评价对象以及评价目的,才能为后续的评价标准奠定良好的地基。

(2)权重。

通过主观意见以及客观算法筛选出合理的指标后,需要根据每一项指标所涉及的维度以及在该项目中的贡献程度做一个客观地赋值,以此来让评价指标的每一部分更加精确严谨。被选中的每一项指标都应该有其对应的权重比例,且所有权重比例的总和应该为1。通过对权重的分析,也可以在评价中明确某一部分对于该专项而言的重要程度,以及今后在训练中需要加强训练的地方作为参考。保证了重点和两点的区别,区分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标准。

对于所收集到的数据只有进行了相对应的评价,才能对整个体系的合理程度以及运动员所处的水平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标准是评估的尺度,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符合绝大多数运动员的实际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评定的失真,除不能达到合理评价的目的外,得到的结果还会影响教练员的判断和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动力,因此需要保证严谨科学的制定评价标准。

3、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技战术评价指标的构建

本文对于进攻技战术评价指标,是通过查阅体育技能和排球技战术能力评价等相关文献进行构建的,通过总结归纳研究排球技战术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奠定评价体系的基础理论。在确定大纲的指标依据之后,通过大量的文献搜集和整理,分析归纳,将总结的信息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得到了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位置运动员的技战术主攻和接应、副攻、二传。

3.1、主攻、接应

表1

3.2、副攻

表2

3.3、二传

表3

4、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技战术评价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建立以后需要对体系进行评价标准的构建,否则建立体系则毫无意义。在评价后需要有正向的反馈才能够对今后的训练进行调整和控制。

4.1、单项指标评分标准

以发球、扣球、拦网、一传、防守、调整球为指标,如表1所示,呈现上述几项指标评分情况。

表4 发球、扣球、拦网、一传、防守、调整球指标评分情况

4.2、评分标准

尽管所得数据可以显示每一项指标对应的要求,但由于6项指标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专项耐力测试体系;因此需要根据前文的因子分析中的指标贡献率计算出每一项指标加权后的评分;根据百分位数法相关规则,找到 90%,75%,25%,10%的对应成绩,从中得到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技战术评价单项指标的评级标准。

表5 不同位置男子运动员的技战术评价单项指标

表6 不同位置女子运动员的技战术评价单项指标

5、总结

国内的学者对排球运动员技战术的评价指标的研究之多,所以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对排球运动员技战术的评价指标,总结罗列出重复度指标最多的评价指标。指标的得出是按照排球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大多数都是前人研究总结出来并通过验证的,评价指标的构建旨在为教练员选材和比赛时能快速通过指标进行人员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技战术排球指标体系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