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讨

2022-11-02 04:45刘笑媚
考试周刊 2022年39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情感

刘笑媚

现代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情感教育属于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它是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实、美好的事件,获得更为积极的内心体验,借此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情感教育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能够让学生拥有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促使他们健全自身的人格,让教育更加人性化。因此,语文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将文章中优美的情感移植到学生的内心之中,让学生能够和文本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让灵魂得到升华,让道德情操变得高尚,让审美趣味得到提高,最终促进他们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化完善,将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 于课程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知识内容

1. 从题目中体会情感

题目是一篇课文的重点,它能够具体地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内核。所以说,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聚焦课文的题目,从课文题目来加以引导,让学生感知题目,从题目中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借此加深他们对文章情感思想的体会。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在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完作者以及文章的基本背景之后,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你们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题目的理解吗?”让学生基于对题目的解析,说出自己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并且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说说“读书”与“报国”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角度着手来谈论自己对题目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自己佩服的学习行为,阐述自己对革命烈士、对军人的看法,实现多个角度从串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去展开文本阅读,感知到周恩来说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个字背后的沉重分量,为周恩来的气节所折服,同时也能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浓厚的爱国情怀,借此便能实现对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读书观,并且在生活中贯彻落实这种情感价值观念。

2. 从内容中体会情感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概括文章内容属于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所以说,教师在执教时,就应该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并且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表达,借此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将情感内化,移植于自身的情感思想中。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标题串联的方式来概括文章中的主要事件,让学生通过自主感知、自主理解及小组探究,总结出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乡下人家的不同画面。比如,以“瓜藤攀檐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月落晚餐图”等来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能够让学生从这些内容的总结与感悟中体会到乡下人家生活的闲适,也体会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而学生在概括了这些主要内容之后,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在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如果没有这一类的生活体验,学生也会对乡下生活拥有一种向往之情,以此为基准点,去展开课后的研学实践。通过这种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概括与表达,能够在理清楚本篇文章基本脉络框架的基础上,与作者感同身受,去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力量,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喜爱之情,以此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以及自然世界的美好,借此激发出对生命与自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3. 从关键句中体会情感

对文章中关键句的理解是解析文章内容的主要手段和方式,特别是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文章中找准关键字,借此来实现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深层解剖。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找准课文中的关键句,对这些关键句进行反复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借此让学生分析整篇文章围绕着关键句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关键词能够表现出作者所要传达的具体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能够切实感知到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借此有针对性地实施情感教育。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这篇课文为了凸显中心,反复出现了一些重点的句子。所以在本篇课文的解析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导入来引导学生解析关键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文章中找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分析它出现了几次。接着,教师可以继续询问学生这一句子反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总结出这句话反复出现的原因,进而体会到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坚定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文章中出现多次,不仅可以让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也能够凸显主人公周恩来的情感与情怀。教师让学生找到这一关键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够让他们从侧面去分析周恩来立下的宏伟志向,感知周恩来身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终身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意义上地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沉重分量。其中不仅涵盖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升华,也涵盖了时代精神的延伸和实践。它不仅激励了那一时代的众多有志青年,也激励着现代人奋发图强。而学生通过对这一关键句的分析,也能够树立起家国情怀,能够像周恩来一样,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以此实现积极情感教育的目的。

4. 从重点语段中体会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会有一些文段能够具体表达出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这些段落,让学生进行前后对比,串联句意,在分析品读重点语段的过程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展开多样化的体会,自主分析,加以感悟,最终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母鸡》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其中五到八自然段就属于文章的重点语段。那么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落的过程中,就要让他们展开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和感悟,品析课文具体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及“辛苦”特点的语句。然后基于这些段落的感悟,迁移至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生活中母亲对自身无微不至的照顾情景,加深学生的感悟,理解文章的关键句段,体会作者所描绘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鸡母亲形象。而这样的鸡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让学生体会到母爱是不分国界和物种的,实现对他们的爱的教育。

(二)教学艺术

1. 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提到了鲁迅先生的课堂之所以吸引学生,最重要的是鲁迅能够饱含自己对内容的情感加以讲述,让整个课堂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所以说,教师要想实现情感教育,就一定要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为学生带来更为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引发思想共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走月亮》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本篇文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月下的美景,能够体会到作者与阿妈的浓浓亲情,体会到作者在月下获得的无限乐趣,最终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那么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要以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去体会到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文字魅力,体会到作者与阿妈走月亮时的恬淡和闲适之情。以这种富有情感力和渲染力的朗读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情智开启,彰显情感表达的主体性,打好情感积累的基础,切实渗透情感教育。

2. 对教学评价做情感性处理

在实施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最喜欢的便是“奖赏”,它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努力、所做的事情的认可和赞美。所以说,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评价做情感性的处理,不能只是专注于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评价,要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个性及思维等多个因素加以关注和评价,让学生的情感更为多元,富有更强的表达力,以此为实施情感教育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荷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针对“荷花”具体描写的句段朗读中,有的学生提出作者对荷花的美的描写不够清晰,这其实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一种质疑观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会给学生更多的表达自我的机会,以至于影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比如:“你真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你对荷花的具体表述吧!”以此让学生彰显自己对荷花的评价和描述。而通过这一环节,其实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能够产生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荷花展开开放性描述,实施“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这也恰恰能够彰显出教学的价值与特色,展现学生对美的独特感悟。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教学评价做情感性的处理,充分彰显自己的教学艺术,让自己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成为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以恰到好处的课堂评价与高效课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释放出来,借此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 于“大语文”实践中积累情感

(一)指导学生在课外文学欣赏中积累情感

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师应该基于“大语文观”的视角,引导学生对课外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切实增强他们对语文中各个情感因素的感悟效力。教师应该根据课内的内容,拓展并延伸至课外,积极开展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与分享交流中,体会到创新和创造阅读的快乐。在文学作品中实现情感的渗透,借此来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达成情感教育的目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完《蟋蟀的住宅》这一篇课文之后,就可以延伸至《昆虫记》的朗读。利用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抽出碎片化的时间展开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达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状态,批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读、所思及所感。而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其实也能够展开多元化的思考,彰显对文本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在两周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将自己在这两周中阅读到的经典片段进行分享。可以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昆虫或者法布尔在描写昆虫过程中的手法技巧,分享一些经典性的语段。在学生分享之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去解析这一本经典读物,给出一些自己所认为的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感悟,引导学生去体会《昆虫记》的精彩之处。比如,法布尔在用语上十分考究,他在实验之前会以一些不确定的语言加以描述,说出自己的实验猜想。

(二)组织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积累情感

“体验”其实是一种高度澄明的心灵境界,它能够让一个人经历悟解、领会、关照和深思的过程,而这也是语文学科价值特色的重要体现方式。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生活的角度加以拓展,让学生体会到自然和人文所带来的美感,让他们基于生活的经验去诠释这种美,以此来达到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讲授完《火烧云》这一篇课文之后,就应该拓展课后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站在操场上,和他们一起观察黄昏的云朵和晚霞,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地回顾课文中的句段描写。比如,文章中写道:“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借助具体的观察来说一说文章中可能说不出来或者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又比如,文章对云朵的变化描写是十分细致和清晰的,那么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说一说云彩的变化过程,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加以联想和想象,渗透动态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大自然为素材,兴趣盎然,展开多元化的描述和表达,以此来彰显语文学科的魅力,形成了“大语文观”。而这一做法遵循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它能够让整个教学更加生活化,能够在实践中传递知识,以体验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和阐述,进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在课外研学活动中积累情感

“大语文教育观”其实就是要拓展语文教育的视域,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让学生之间互相指导,增进他们的情感,同时也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入情入境,深入与文本的对话。所以说,教师可以积极地展开课外研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情感,诠释他们的审美体验,借此实施情感教育。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移步换景”的描写手法。基于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以探寻本地某一建筑物或者景观为主要任务展开研学活动,仿照文章中的游览顺序,自行规划路线,以vlog的形式来记录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并且也要诠释作者移步换景的手法,在vlog视频中彰显作者的游览顺序。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理解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也能够留心观察生活,能够对大自然有一种赞美之情。而学生在积累了情感体验之后,也会将其践行于生活中,会更加留心生活中的景物,实现情感的延伸,凸显情感教育的实践性效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借此彰显语文学科的魅力与特色。对此,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及“大语文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出发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他们的感性思维,让他们和文本内容共情、共鸣、共振,进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