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方式探讨

2022-11-02 08:24陈秀琴
考试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创造力创造性

陈秀琴

21世纪,人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创新时代,而在国际竞争舞台中创造性人才也成为体现各国竞争软实力的基础。因此,新世纪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急需召唤大量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创新型人才的供给和培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入源源不断活力的重要基础,而教育作为民族发展的根本,是培育创造性人才的主要渠道。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这两个方面。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工作中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因素种类众多,例如,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受教育的环境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激发和培养,就是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掌握的基础知识学会认知新事物的新方法。由此可见,创造能力的培育,其实就是思维主体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创造能力具有独特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能够使学生在打破常规认知的基础上有独属于自身特色的新颖思维方式,而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也成为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概述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而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推动社会持续性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对创造力的定义,其实就是根据针对性的目标和任务,运用自身所有的已知条件以及相关信息开展主观能动性的思维活动,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研究产生在某种领域独特且新颖的价值成果。素质教育推行和改革的重点,其实就是要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同时,在教育工作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教育工作始终围绕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培育。因此,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阶段中,如何能够利用有限的数学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性的个性和品质也是摆在每一位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创造力,其实就是指学生产生新思想,并且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学生在完成某项创造性活动或某项创造性任务中所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创造力与一般的能力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在于创造力的独特性以及新颖性。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也意味着创造力其实就是无定向、无束缚的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条件探索未知的一种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说法,人的发散性思维表现为外在行为特征时就代表了个人已经具备了创造的能力。而发现心理思维在指导人的外部行为过程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人类思维具有变通性。人类的思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成长阅历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不同随机应变,人类的思维能力也不容易受到心理定势思维的干扰,因此,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人类通常能够产生超常的构想并且提出创新性的观念。第二,人类思维具有流畅性。人类在面对某一项未知事物时其思维活动是非常迅速地,能够在一瞬间产生出多种思想观念。第三,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性。创造性思维体现在人类对事物具备不同寻常的认知和见解方面。除此之外,聚合性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所谓聚合思维,其实就是指利用已有的原理、规律以及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的方向,能够为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思路。而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且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不仅需要发散性思维,同时,也需要聚合思维的帮助,任何成功的创造性发现都是两种思维能力相互结合的成果。

而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因素众多,这其中包括了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习热情、认知方式以及周边所处的教育环境等,但其中,创造能力以及创造人格是影响学生创造性培育最为重要的因素。创造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某一项事物的创造思维以及创造想象的水平和空间,例如学生在探究以及发现时间的问题过程中的敏锐性,或是学生对实践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以及直觉思维。除此之外,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联想的能力、预测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关系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水平。而学生的创造人格包括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学生个人是否勤奋、学生的信心、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影响以及制约创造力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还是外在因素进行分析,教育工作者无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启迪和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最为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潜能。

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指导学生对实践生活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眼睛所观察到的信息也是人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观察到的信息数据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探索的大门。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洞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可以说,如果人类没有观察就不会形成对世界万物的总结和归纳,更不会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逐渐培养的,而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首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前,必须给予学生明确的观察目标和观察任务,告诉学生观察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以及观察的要求,才能知道学生的观察行为。其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生的实践观察活动中进行及时的指导。例如,教育工作者应该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有顺序、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在观察结束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观察的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单纯地采用口述的方式很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对实践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观察。第四,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成长规律,并且找准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入点,以此来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圆”这节课程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细线作为教学工具,然后在细线的两端分别系上一个圆球,通过甩动其中一个圆球使细线和另一端圆球在旋转的过程中构成一个圆形。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并且对学生进行提问:“小球和细线在被甩动的过程中一端固定不动,而另一端旋转一周后就形成了圆。那么同学们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发现了什么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球和细线始终是围绕着另外一个圆球作为中心而旋转的,通过快速的旋转仿佛构成了无数条细线,通过这些细线的连接就构成了平面几何图形——圆。而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学生所看到的现象,其实就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理论和内涵,并且在这一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将圆的定义渗透在内,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了定点距离相等条件下点的轨迹。

(二)通过鼓励学生寻找差异,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求异思维其实就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身和基础。敢于突破固有的、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够实现对同一个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一旦学生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将会具有较强的流通性、变通性以及创造性,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其他方式。求异思维,其实就是指学生在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解题方法出发不断寻找别人没有发现的解题诀窍,敢于假设别人没有想到的解题思维。而求异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联想能力,需要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敢于假设,并且对面前的数学解题方式产生怀疑,只有通过这种联想和假设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地追求新知,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从全新的视角体现出解题的独特性,并且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课堂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使学生敢于对面前的问题解法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产生的创新欲望。

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这节课程时,有一道练习题目中给出了这样的条件:“修路工程队需要修一条全长3600米的公路,在前4天的时间里,修路工程队已经修完了整条道路的1/6,按照这样的工程速度剩下的工程还需要几天能够完成?”这个数学问题其实是与实践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却能够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探讨出不同的解题方式。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看,思维能力较为活跃的同学可能会将题目中的条件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在不考虑公路全长为3600米这个具体条件的状态下,将公路的全长看做单位“1”,在此基础上得到解题方式:1/4÷(1/6÷4)-4,最终得到答案为5天。然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可能会从别的角度想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例如,如果前4天的工程量为总长度的1/6,那么就可以将全工程量看做7,从而列出解题式7/4÷1/6-4=5,最终得出答案。由此可见,针对同一道数学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就能够获得不同的解题方案。而求异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不同解题方案的过程中寻找最佳及便捷的解题方法,因此,求异思维的激发有利于班级中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能够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想象力是思维探索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一双翅膀,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翱翔在思维的世界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其实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我们所学的知识并不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却可以超越知识包罗万象。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想象,就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解题的入口,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育和引导并不是让学生无止境、无范围的胡思乱想,在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学课程中的想象引导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第一,想象能力往往是知识之间的跨越性连接,因此,想象力的实现,必须要确保学生具备丰富的数学解题经验以及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作为引导学生想象能力的基础支持条件。第二,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需要学生能够迅速摆脱问题表象所带来的干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培育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能够摆脱表面,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课堂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的解题技能,同时,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作为数学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创造力的培养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以及解题经验的前提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引导和启迪性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解题灵感、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打开创造和想象的大门,在有限的数学课堂实践中灵活地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创造力创造性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