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11-03 03:20杨中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9期
关键词:组间心功能实验组

杨中天

(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高州 525200)

0 引言

通过对临床心力衰竭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老年群体是易发人群,主要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咳嗽等。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种疾病在临床上也逐渐增增多,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容易引发重症心力衰竭现象,甚至还会引发诸如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而比较常见的药物涉及了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通过采用这些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在β受体阻滞剂中,比较常见的是美托洛尔,采用这种药物能够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2]。此外,比较常见的药物还涉及了氢氯噻嗪片和福辛普利钠片,能够满足降压和利尿需求,采用这几种药物治疗呈现出来的效果较佳[3]。但仅采用西药治疗还无法达到高效需求,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中西药联合的方式来提高疗效,进而针对这种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100例,不以科学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有27例男性患者,其余23例为女性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2.5±6.5)岁,本组患者病程集中在2-9年,平均病程(5.5±3.5)年;而在实验组患者中,有26例男性患者,其余2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2.5±5.5)岁,本组患者病程集中在1-12年,平均病程(6.5±5.5)年;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会批准,接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①通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晓研究情况,并同意开展研究,患者年龄均≥60岁;②纳入患者经临床检查,无其他疾病和脏器受损;③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借助2018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诊断,且均符合重症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部分患者中途退出护理研究;②先天性器质性心脏疾病者;③存在过敏迹象者;④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治疗的内容涉及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采取措施来纠正患者的电解紊乱现象和酸碱平衡,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采用治疗措施,比如,调节心血液循环、硝酸酯制剂及利尿剂以及扩张血管等,并针对性指导患者进行训练,保障患者睡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联用中药和西药进行治疗。

对照组:完成常规治疗后,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促使患者每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12.5mg,同时需要严格根据心室率情况控制好患者的服药剂量,每天不可超过50mg此外,还需要联合使用福辛普利钠片跟氢氯噻嗪片,用药方式以口服为主,氢氯噻嗪片每天服用2次,剂量为25mg;福辛普利钠片,用药方式采用口服,每日服用1次,每次用药10mg,若病人血压偏低,则减少剂量至5mg使用;用药4周后,若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可将药物剂量逐渐调整,最大剂量为40mg/d。患者的治疗方式以连续治疗为主,需要治疗4个月。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方式,主要采用的中药以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辩证加减为主,在药物组成中,涵盖人参、附子、黄芪、麦冬、丹参、茯苓、车前子、猪苓、泽泻等中药,根据患者心阳虚衰、水湿痰饮,心脾肾等脏腑盛衰情况辩证用药,患者每天食药1剂,根据临床表现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采用浓煎的方式,在早晚饭前分别服用100mL,患者用药15d后需要停药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嘱咐患者清晨保持空腹,抽取3mL上肢静脉血,采用离心机处理10min,每分钟保持2500转,以此方式来分离血浆,完成分离后放置在(-20℃)冰箱中冻存,通过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对BNP水平进行评价。②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主要涉及了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③对比两组接受治疗后的心电图恢复和心力衰竭消失时间,且关注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④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优质视为显效;完成治疗后临床体征、心功能有所改善,视为有效;如未达到上述要求,且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心功能等指标和接受治疗前差异不明显,甚至有病情加重情况,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对两组患者完成4 个月的治疗后,通过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为(72.00%),明显低于实验组(9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

通过研究发现,在治疗前两组患者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开展4个月的治疗时间后,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s,p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s,pg/m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50)1042.39±171.59961.25±137.982.3610.020实验组(50)1041.28±172.03759.65±93.87 10.1620.000 T 值0.03283.542--P 值0.9740.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F、LVESD及6MWT心功能指标,发现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完成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具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指标 组别/治疗前后 对照组(50) 实验组(50)T 值P 值FVEF(%)治疗前34.68±4.4833.82±4.330.9760.332治疗后40.11±4.17 51.68±4.4513.4150.000 T 6.27320.878--P 0.0000.000--LVEDD(mm)治疗前60.51±5.2161.25±6.17 0.6480.519治疗后55.76±6.07 41.42±5.1512.7380.000 T 4.19917.447--P 0.0000.000--LVESD(mm)治疗前55.69±6.17 56.38±5.090.6090.543治疗后49.18±3.2235.43±5.7914.6750.000 T 6.61419.216--P 0.0000.000--6MWT(m)治疗前322.07±50.31321.61±52.77 0.0450.965治疗后403.79±54.27528.23±44.7512.5090.000 T 7.80921.116--P 0.0000.000--

2.4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恢复、心力衰竭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恢复、心力衰竭消失时间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研究开展过程中,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心电图恢复、心力衰竭消失时间比较及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患者心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心脏瓣膜结构出现严重受损以及心脏肌肉出现严重受损等情况都会引发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而此类患者主要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无力、咳嗽以及水肿等为主,容易对患者的体力造成人比较严重的受限情况,若患者未能及时采用治疗措施,引发为重症心力衰竭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此外,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比较高,尤其比较明显的是老年重症患者,需要及时采取全面、高效和科学的治疗措施,通过采用治疗方式来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5]。在临床治疗中,传统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涉及的治疗方案采用对症治疗原发疾病为主,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患者的心脏血液循环,通过采用利尿药物治疗的方式来满足强心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甚至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这种治疗方式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全面改善患者病情和心功能转规需求,治疗效果很难满足患者需求[6]。因此,在采用常规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借助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是病症高效治疗的关键,可以有效满足心室重构需求,甚至能够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主要属于“胸痹”“痰饮”以及“水肿”等,该病症的发病机制是阳气虚衰和心血瘀阻等,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益气、祛瘀、回阳以及通痹等[7]。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参附汤主要组成部分是附子和人参两味中药,其中,人参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具备强心、和抗疲劳的作用,能够调节物质代谢,而附子功效主要以回阳救逆和温阳逐寒为主,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满足患者对回阳固脱、大补元气的需求。研究发现,附子可以改善心功能,有效缓解心衰竭,对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水平调节有重要作用[8]。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的过程中,相关中药联合运用能够呈现出温化痰饮、温阳化气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对患者的冠脉循环、增加心排血量、扩张血管以及降低心肌氧耗有较大的作用,能够满足患者心衰情况改善需求。因此,在衰竭患者治疗中,借助参附汤与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具有重要改善作用,也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福辛普利钠片而言,该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衰竭患者治疗中有抑制作用,能够满足降压需求,同时降低生左室肥厚概率,逆转左室肥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效果突出,且该药物和β受阻滞剂联合使用具有较强的协调性[9]。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呈现出来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完成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发现该指标第一治疗前,且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此外,在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指标的研究中,采用治疗措施后LVEDD、LVEF、LVESD及6MWT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优异[10]。而在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恢复、心力衰竭消失时间比较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实验组心电图恢复、心力衰竭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两组实验分析中,采用中医药汤剂联合美托洛尔+利尿药+ACEI或ARB的方式来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呈现出来的疗效比较明显。

猜你喜欢
组间心功能实验组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