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辉煌十年——科技篇

2022-11-03 09:16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船舶经济贸易 2022年10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集装箱船船舶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成就一:设计开发技术

这十年,中国船舶工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海事组织有关新规范,以及船舶设计向大型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安全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国家科技政策重点支持下,船舶设计技术、关键制造技术和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船舶大型化成效显著

2014年1月8日,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10000 TEU集装箱船“中海之春”号交付。

2018年,20000 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首制船“中远海运·金牛座”号交付。

2020年,全球第一艘23000 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达飞雅克·萨德”号交付。

2022年,全球最大24000 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长益”号交付。

2、自主设计软件加快推出

这十年,中国船舶工业大力发展自主软件系统,重视船舶性能和结构的综合优化设计、计算流体力学(CDF)方法的推广、船舶结构直接设计计算法发展等,整体设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2012年和2017年,船舶产品三维设计软件(SPD)4.0和5.0版本相继推出,其中,SPD 5.0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

2018年,三维船舶工程计算软件系统(COMPASS 3D)发布。该系统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缩短设计和审图周期。

2019年,全球首座数值水池系统发布。该系统能够以网络云服务形式和单机版形式为船舶行业提供多种船舶及海洋装备主要流体动力性能虚拟试验。

3、绿色船舶技术快速发展

这十年,中国船舶工业主动对标绿色船舶技术相关国际规则规范标准,绿色船舶技术与世界保持同步,各类技术迅速投入应用,有力提升了我国船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016年3月,“中远腾飞”号汽车滚装船完成143.1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工作,成为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采用光伏离/并网技术的太阳能船舶。

2018年,全球首艘安装风帆装置的30.8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凯力”号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翼型风帆研发、设计、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

2022年1月,中国承接2艘“氨燃料预留”21万吨散货船建造订单。该船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Ⅲ排放标准及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指标第三阶段(Phase Ⅲ)的要求,未来可配置2个3000立方米氨燃料储罐,实现全航程“零碳”运行。

2022年6月28日,全球首艘苏伊士型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油船交付。目前我国已实现LNG燃料动力船舶批量接单,新承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占比超过40%。

2022年6月,我国建造的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4.99万吨化学品/成品油船交付。该船配备了世界领先的甲醇双燃料动力系统,最高可减少75%的碳排放、15%的氮排放和99%的硫及颗粒物排放。

2022年10月,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投入运营。该船以集装箱式电池作为动力源,以磷酸铁锂电池为能源载体,在艉部装配3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高箱大小的船舶动力电池集装箱,采用“即插即拔”式换电模式,换电时间仅需20分钟,航行全程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4、智能船舶研发大步前进

智能船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等显著特点,是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

2017年12月,我国首艘智能散货船“大智”号交付。该船是全球首艘通过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也是第一艘按照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建造的智能船舶。

2018年11月,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明远”号交付。该船通过构建服务智能系统的全船网络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了辅助自动驾驶、综合能效管理、设备运维、船岸一体通信、货物液化监测等五大智能功能,是全球第一艘获得DNV船级社智能船符号的船舶。

2019年5月,我国建造的13500 TEU集装箱船“中远海运·荷花”号交付。该船实现了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和智能平台目标,并获得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附加标志和全球首张船舶网络安全证书。

2019年6月,全球首艘30.8万吨超大型智能原油船“凯征”号交付。该船通过构建服务智能系统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船舶航行辅助自动驾驶、智能液货管理、综合能效管理、设备运行维护、船岸一体通信五大智能功能。

2022年4月,中国首艘自主航行300TEU集装箱船“智飞”号正式交付运营。该船运营标志着我国在船舶智能航行研发与应用领域处于全球前列。

成就二:制造技术和工艺

1、精度控制技术

2012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的数字化船台项目取得进展,在船台搭载定位测量技术方面建立了船舶在船台建造定位的全船坐标系,确立了使用全站仪测量定位基准点,为实现精度造船提供了技术保障。

2、快速搭载技术

2013年12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实现散货船舱口围舱口盖一体化首次吊装,标志着中国造船企业在散货船建造中首次实现了舱口围舱口盖一体化的成功整吊。

2017年,扬子鑫福造船采取两艘整船加两艘半船的建造方式建造40万吨大型矿砂船,创造了1个船坞同时建造4艘40万吨大型矿砂船的纪录。

3、智能制造技术

这十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骨干造船企业开展了智能化转型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5年7月,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制造智能车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船舶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该车间相继投产型钢、条材、先行小组立、小组立焊接生产线等4条机器人生产线,并改造了多条半自动流水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高2—4倍。

2016年,沪东中华开始建造中国首个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分段建造数字化车间。

2016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连船舶重工船舶分段制造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2018年,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船重工管子加工无人生产线开始试运行。

成就三:标准化及知识产权

这十年,中国船舶工业加快了标准化建设步伐,形成国家标准、船舶工业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标准体系,充分利用标准化的效能逐步提升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1、船舶工业标准不断完善

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发布《船舶设计单位设计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船舶修理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船舶配套(协作)企业质量管理要求(GB∕T37305-2019)》《船舶生产企业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GB/T37818-2019)》等国家标准。这些新的评价标准的颁布,对船舶工业进行行业自律、诚信经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快推动中国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CB/T3000-2019)》《船舶建造技术水平评估方法(CB/T4335-2019)》。修订后的评估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地反映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战略、产业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要求,能更好地评估和指导中国船舶工业提升船舶建造技术水平。

2017年4月,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标准化分会成立。2018年7月,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第一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截至2022年10月,中国船舶工业共发布7批62项团体标准。

3、智能制造技术

2012年—2021年,船舶工业年专利申请量从4338项增长到74600项,年均增长37.2%。

成就四:国家级奖项

2012—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屡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工业大奖等国家级奖励,体现了国家对船舶工业发展的肯定和鼓励。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集装箱船船舶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船舶救助的影响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上海市标协船委会举办《船舶工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综述》专题技术报告会
世界最大级别集装箱船“宇宙号”
山东出台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路线图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截至201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