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促进体操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04 07:29王少峰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教后备进校园

王少峰

(安康学院体育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体操是教育部确定的七大进校园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人生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校园体操是培养学生平衡、柔韧与灵活等基本运动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载体,亦是国家扩大体操参与人口和培养体操后备人才亟须建设的基础工程。然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和肥胖率居高不下,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校园体操(竞技体操基础动作)发展停滞,体操师资和场地是制约竞技体操在我国中小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十几年持续短缺,目前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学校体育政策的出台,说明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越来越重视。这些学校体育政策的出台,以及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和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持续短缺问题为竞技体操(以下简称体操)体教融合提供了政策基础和实践土壤,本文旨在探讨体教融合背景下体操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实施路径。

1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

1.1 校园体操教学内容减少

尽管体操项目是教育部确定的七大进校园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但是校园体操发展较好的是基础体操中的队列队形、徒手体操以及大众健美操、啦啦操等内容,竞技体操在学校发展基本停滞。1982年颁布的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去掉了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和双杠项目的内容,取消了将体操作为必测项目。随后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仅在运动技能领域对体操教材内容以水平目标提出 了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硬性”规定。随着政策对学校体操教学内容的减少以及要求的降低,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体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地位显著下降,被严重“边缘化”,现在已经很难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看到体操内容。政策对校园体操教学内容的减少以及要求的降低是学校体操发展停滞、后退的关键因素之一。校园体操教学内容的减少同时也体现在体操教学课时压缩、内容减少等方面。

1.2 校园体操场地设施短缺

场地设施是体操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体操场地器材和师资是制约体操在我国中小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在校园里,单杠、双杠、跳箱等体操器材设施非常少见。有研究显示,各中小学体操设施中唯一达标的设施是垫子,覆盖率占68%,而彩带、单杠、双杠、鞍马等器械达标率仅在28%左右。这是因为体操对场地空间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在室内场地,活动范围受到了限制;另外体操设施价钱比较昂贵,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舍弃。体操场地设施具有资金投入大、场地要求高、专门器械和辅助器械种类繁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体操场地设施的这些特点也是导致校园内体操场地设施短缺的重要原因。

1.3 校园体操师资数量较少

体操项目特点决定了要成为体操教师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合格的体操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体操技术动作水平、能讲解会示范、了解体操技术动作学习的规律,还需掌握保护方法,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安全事故。由于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关于体操教学的内容较少,教学过程中安全性要求较高,很多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常会减少或者取消体操教学,长时间以来中小学对体操师资需求不大,导致中小学体操教师缺少的局面。更为严重的是高校内体操师资也到了青黄不接的程度。高校引进体操教师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具备研究生学历,还要求达到国家二级或者国家一级体操运动员水平,由于目前我国校园体操发展停滞,高校每年培养体操方面的后备师资较少,使高校培养体操后备人才陷入了恶性循环。

1.4 校园体操赛事开展举办较少

我国每年举办的青少年(运动员)赛事也仅有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和全国少儿体操锦标赛。长时间以来我国面向校园学生的体操赛事较少,在幼儿和青少年体操比赛方面,仅有部分省份和地区针对3~12岁儿童开展快乐体操比赛。中学生和大学生的体操赛事同样也很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高校之间甚至没有体操比赛,只有个别院校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体操通级比赛,没有形成稳定的竞赛周期和竞赛规模。直到2017年在武汉体育学院举办了全国首届体育院校体操锦标赛以后,在湖北省、广东省、河南省等地开始陆续举办各自省份的大学生体操赛事,目前,广东省面向大学生已经举办了4届院校体操锦标赛,全国也仅有广东省的大学生体操赛事形成了一定的参赛规模和稳定的竞赛周期。

2 体教融合促进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

2.1 以高校为突破口,通过开展体操比赛培养体操师资、裁判员等体操后备人才

高校具有定向培养人才的功能,我国体育类高校和部分高校的体育相关专业开设有体操课程。所以我国高校达到了开展体操比赛的基础条件,即有一定数量必修体操课程的大学生(参赛队员),一定规模的体操教学、训练和比赛场地,一定数量的体操教师(教练员)和体操裁判员。以高校为突破口,对学习体操课程的大学生开展体操比赛,以体操比赛为手段促进高校体操活动的开展,大学生通过比赛获取体操运动员和裁判员等级。高校培养的这些体操后备人才可作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园体操师资、教练员和裁判员的重要来源。

2.2 体操相关政策与理论知识进校园

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破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政策壁垒问题,以促进体育领域与普通学校、社会和市场等领域相互融合,以互补短板、精准培育的理念拓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制定校园体操相关政策文件,正确看待校园体育运动中的常见伤害事故,厘清参与体育活动的责任和义务,校园体育教学中需要出现一些有难度、有挑战度的教学内容,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同时,体操教学内容不能缺失。传播体操理论知识,使教师、家长、青少年能够正确看待体操所具备的独特育人功能,如山羊、跳马、跳箱等助跑后支撑跳跃练习可以培养青少年勇敢、果断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意志,体操运动中常用的保护与帮助练习方法对青少年的合作精神、担当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单杠、双杆、平衡木等器械体操练习可以磨炼青少年的意志、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因此体操学习不仅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有提升的作用,对青少年人格的养成也有良好的作用。通过体操理论知识的宣传,改变教师、青少年及家长对练习体操的偏见,使青少年科学认识体操锻炼带来的益处,为营造良好的体操锻炼氛围铺垫理论基础。

2.3 体操教学内容进校园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军事器械体操作为必修科目“回归”新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这对体操回归校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形态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视力不良问题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下降,因此我国青少年体质长期下降得不到有效解决以及体操后备人才匮乏的现状都迫切需要体操尽快回归校园,体操课程内容高要求回归学校体育。体教融合科学定位体操在中小学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全新的《中国体操项目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精选体操课程内容,并将其具体化和具体规定到各学习水平段,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内容参考,注重低龄学段敏感期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发展青少年的平衡、灵敏、协调等基本运动能力。青少年掌握基本的体操技能,才可能形成终身受益的体操运动习惯,青少年享受体操带来的乐趣,才能够参与体操竞赛,在体操竞赛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4 体操器材设施进校园

体操器材设施是青少年进行体操学习、训练、竞赛的基础保障,让之前从校园逐渐消失的体操器械设施重新回到校园是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我国体操后备人才的必经途径。教育、体育部门应有计划地推进体操器材设施进校园,提升体操器材设施的使用效益,补齐校园体操器材设施,让单杠、双杠、山羊、跳箱、体操垫等锻炼价值高、功能性全的体操器材回归校园,充分发挥体操器材设施的健身作用。体操项目具备特有的育人功能,体操练习对青少年的力量(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校园体操器材设施的功能,能有效改变校园内“小胖墩”“小豆芽”现象突出的问题。体操器材设施重新进入校园、面向全体青少年,使更多的青少年从体操锻炼中获益,提高体操参与者的人口基数从而提升我国体操后备人才的数量。

2.5 体操师资进校园

体教融合增加校园体操的师资力量,学校层面通过引进专项体操教师来增加体操师资,或定期选派本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体操专项技能培训,使原有的体育教师可以胜任体操教学和体操训练。地方教育局等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聘任体操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或体操教师,定期对所管辖学校进行体操教学,通过“区聘校用”的方式来缓解校园内体操师资紧缺的问题。体育部门的资源应向学校进一步开放,地方体育局等体育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体操教练员、运动员走进校园,面对面地给青少年进行体操公开课教学,通过专家进校园送教的形式使青少年学习到专业的体操内容。学校和地方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联动发力,多种举措促进体操师资进校园,以提升校园内体操师资的科学服务水平。

2.6 体操比赛进校园

为更好地实施体教融合,推广普及体操项目,发挥体操项目作为国际基础大项的作用,2021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了《中国体操项目等级规定动作及评分标准》。2021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发布全新的《体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相关体操比赛文件的完善,为校园体操比赛的举办提供了竞赛内容和竞赛规则的依据,为校园体操运动员等级的评定提供了标准。大范围地举办校园体操赛事,使学校可以围绕体操项目进行“教会、勤练、常赛”,组建体操运动队,广泛开展不同级别的校园体操比赛,加强体操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完善校园体操赛事体系,规范落实体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将体操运动员数量变化纳入体育、教育部门考核指标。将体操等级规定动作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体育中考、高考选项,营造良好的校园体操学习、训练、竞赛氛围,有效促进校园体操活动的开展,促进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

3 结 语

体教融合促进体操后备人才培养面向的对象是全体青少年,重点人群是校园里的学生,如何促进体操在校园里良性发展是培养体操后备人才的难点问题。面对当前校园里面体操教学内容、场地器材、师资等缺失缺少的问题,应自上而下、以高校为突破口向社会培养输出体操师资和裁判员,这些都迫切需要校园体操相关政策的支持,使体操教学内容回归校园,回归校园竞赛体系和考核体系,尽快解决校园体操设施和师资不足的问题,广泛地举办学生体操比赛,使校园体操发挥最大价值解决学生体质面临的突出问题,扩大体操后备人群的厚度。

猜你喜欢
体教后备进校园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