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诉求、窘境与路径

2022-11-04 08:01李艳茹杨志强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科素养

李艳茹,杨志强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019)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基础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更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中小学体育教师虽然作为教师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久以来相对于文化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处于薄弱环节,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以及国人对体育教师的刻板印象,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强化师资建设中的一个难点。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迫切需要破除旧观念、树立新目标、结合新思想、实现新跨越,使其明晰角色定位、躬行从教使命,提高价值自觉,从而充分发挥以体育人的独特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的时代诉求

迈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加快促进体育发展的步伐和决心始终没有停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目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体教融合的新举措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足以说明体育在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而学校体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之一。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重在“强师”。

然而,如何“强师”,新时代新的政策背景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思想上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能力上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让体育课堂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并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师德风范,引导学生“以德为先”,且要不断发展专业素养,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扎实推进学校体育的育人工作。

2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窘境

2.1 外部生存环境的影响

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是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追根溯源,则是要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来引领青少年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体育在中小学校中学科地位并不高,应试教育下的升学压力,导致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都聚焦于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体育学科相对来说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即便是有着“中考体育”的加持,也难以避免体育学科被“边缘化”的窘境。加之,受我国传统文化“重文轻武”和极少数体育教师个体越轨行为的影响,体育教师群体在社会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成为“弱势群体”。

刻板印象是指公众对于特定人群以及人员所持有的带有偏见以及较为固定的看法。一直以来公众常拿“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等言语来调侃体育教师,言下之意,就是认为体育教师群体文化素养较低,尽管精力旺盛、身体健硕但头脑“欠发达”。导致大众对体育教师群体的消极认知原因复杂多样,从外在因素讲,在我国传统伦理秩序中一直奉行“劳心”与“劳力”二元道德分层模式,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受传统文化影响,体育教师自然也被归类为“劳力者”的范畴,加之体育学科在中小学长期不受重视,导致社会对体育教师岗位的不认同感愈演愈烈。从内在因素讲,体育教师群体经常被少数越轨个体代表,且一些新闻媒体对优秀体育教师的事迹宣传力度不到位,反而为了流量和点击量,对极个别“典型案例”采用“艺术化”“标题党”等手段,矮化、丑化体育教师形象,加之当下处于信息碎片化时代,公众极其容易被不全面、内在逻辑不完整的碎片化信息误导,加深了公众对体育教师群体的偏见。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性文件对学校体育及体育教师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地位待遇,真正让体育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短期内体育的学科地位以及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快速提升,从而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相对较低。

体育教师在中小学校里是一个“累群体”,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较大,除了日常的体育教学任务,一般还需要担负课间操的组织、校园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和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任务等,甚至有的体育教师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学校行政工作。尽管《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福利待遇问题,但“体育教师的一节课等于文化课教师的半节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而体育教师对学校这种违规的“潜规则”,基本上是选择沉默,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然而,当付出与回报无法呈现对等比例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师群体的心理平衡,降低体育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同和热爱,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2.2 内部主体因素的影响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仅需要量的增加,质的提升也同样重要。近年来,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以及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出了诸多要求,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下滑仍未有明显改善。再者,受信息技术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体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使体育教师也必须“被动式”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新时代,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政策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要求,提升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自我提升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何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换言之,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使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自我发展、融入社会所必需的一系列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态度的集合。体育教师作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者,应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通过体育实践课或理论课这一完美媒介,教好学生运动技能、健康常识,并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课。然而,当前中小学校园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是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不足,对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的目标含糊不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一味地要求学生去“低级重复”,对体育理论的研习不足且缺乏对运动技能教学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缺少良好的运动体验,从而导致其“不喜欢体育课”。这与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大相径庭,最终导致新时代中小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教师的价值自觉是指教师作为独特的价值主体在价值上的自我觉醒,即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在与外部社会及内部自我的交流对话中,对自我作为价值存在的定位,包括对“我是谁”“我为什么而存在”“教师意味着什么”等价值问题的思考,而体育教师的价值自觉也当属其中,但是由于体育学科在中小学相对于其他文化学科,长期不受重视,体育教师群体被边缘化,加之生存压力、理念更迭、主体性迷失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使部分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观出现扭曲,对自身的价值意识陷入迷惘,导致其教学态度敷衍,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服务意识淡薄,甚至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一个课堂两个球,教师学生全自由”的“放羊式”的授课方式,如此一来,便会陷入恶性循环,使体育教师的价值立场愈发不坚定,从而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推进。

3 新时代强化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的现实路径

3.1 师风师德是根本前提: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师风师德建设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风师德。中小学生身处发育期,身体和心理的逐渐成熟,更容易被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者之一,其师风师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发展。体育教师更是如此,只有具备良好的师风师德,才能将“以体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底。而良好的师德应具备以下3个方面。一是要有正确的政治品德。一名体育教师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坚定的信仰者,始终作为党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忠实践行者,通过自身的学识经验,来点燃学生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二是要有高尚的公民品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个人细节,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言传身教,杜绝出言不逊、懒散怠懈等不良行为,要带头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体育精神,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锤炼品格。三是要有优良的职业品德。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石路。好的体育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身体发育状况,去制定标准不同的教学计划,真正践行体育人的根本职责,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堂课,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玩得好、学得快、练得勤”。体育教师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政治、公民和职业品德,并将以体育人理念和专业素养有机结合,才能以德施教,真正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新人。

3.2 专业素养是重中之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需“双管齐下”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针对性提升和标准化考核评价,首先要明晰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短板是什么。毛振明等人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得出体育教师素养短板分为“先天性短板”和“后天性短板”。简而概之,就是将体育教师的素养短板按照其自身所处的不同的2个阶段划分开来,先天性短板是体育教师入职前就已存在的,而后天短板则是在职体育教师主体因素造成的。因此,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要优化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推进普通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作为体育教师教育的“神经中枢”,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国多数普通高校体育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仍十分滞后,存着明显的弊端,课程体系陈旧,课程内容过于泛且杂,缺乏时代性,造成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效果与时代需求匹配度出现裂痕。迈入新时代,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下,体育教师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师教育政策开始迈入资格认证阶段,逐渐从追求数量、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因此,普通高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应顺应教育改革浪潮,结合时代特点,实现高等教师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的真正融合,以适应我国全面深化新时代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诉求。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建立选优机制。当前在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在职进修、教学研究会议、自我评价与反思等,尽管搭乘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使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途径得到了一定的扩宽,但不同途径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交叉影响。因此,中小学校应根据体育教师自身发展需求,通过与高校、体育社会组织等搭建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建立“选优机制”,首先,通过标准化考核机制,定期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诊断性评价,并选出“校园年度体育教学人物”,在评选优秀教师、晋升职称时对其优先推荐;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推进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深入各地级市、县级市,推进参与人员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同行竞赛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设计、革新教学理念。

3.3 政策保障为发力点:以法律和伦理协同,提升体育教师地位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及我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影响下,体育教师被归为“劳力者”范畴,加之个别体育教师的越轨行为,使公众对体育教师地位出现了认同危机,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被迫身处“塔底”,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弱势群体。

只有通过法律和伦理协同的手段来破除压在体育教师身上不平等的观念和制度,才能帮助其摆脱“污名化”,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一方面,要运用伦理和强化外部支持的手段,突出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扭转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首先,要发起体育文化再启蒙,提升普通公众对体育教育事业的认知。徐正旭等人认为,由于体育文化启蒙不彻底,除了社会精英,多数人对体育的认知是模糊的,体育理念并没有深入日常生活,体育价值并未得到全社会认可,矮化丑化体育教师就成为可能。换言之,公众对体育教师地位的认同危机,源于对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师育人价值的不甚了解。因此,应通过凝聚社会、政府、学校的多方合力、唤醒公众的健康意识,培养公众的健身习惯,从而使公众了解并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认可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其次,要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正向导向,借助新闻头条、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宣传体育教师的先进事迹,为其树立正面形象,获得公众认同,提升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体育教师薪酬地位。首先,要深化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遵循文件中对于体育教师工作量及福利待遇的标准的要求,保证体育教师的“同工同酬”。其次,要加强中小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工作,重点对体育场地器材达标率、师资配备及待遇、学校体育锻炼的氛围等方面进行评估监测,为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提供保障。

4 结 语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分支,承担着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引路人。迈入新时代,推进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支爱国爱党、专业素养过硬、育人水平高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落实“以体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此,在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改革过程中,一是要优化外部生存环境,以法律法规政策为根本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体育教师发展平台、健全评价体系;以尊师重道为主要方向,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让体育学科真正做到“有位有为”。二是要激发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以育人能力为基础,使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强化自身专业素养,真正做到忠于职、精于业、践于行。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架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学科新书导览】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