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日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2022-11-04 13:14顾珂嘉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男女日语

顾珂嘉 闫 倩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社会性,应从语言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语言本身存在方式的角度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语言中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日语作为一种性别差异明显的语言,从日语语言的角度考察性别差异,可以了解日本社会中男女不同的说话方式及语言表达,以及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的高低。对于这种语言上的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做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

二、日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在日语中,根据说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区等的不同而区别使用的词语叫作位相语,即社会差异导致不同的语言形式。日语中存在的许多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便属于位相语的一种,并且在具体使用中存在明显的区别。从日语的语音语调、文字词汇和语言特色上,都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说话人的性别。

1.语音语调

在语音方面,由于生理上的差异,男女在发音、音色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男性声带振动的振幅小,所以声音听起来低沉浑厚,而女性声带振动的振幅大,所以声音往往高亢尖细。另外,在非正式场合,日本的男性和女性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同的语音变体。男性常把あ段、お段假名变成え段假名,例如将「やばい」(不妙的)发成「やべえ」,「かたい」发成「かてえ」,「すごい」(厉害的)发成「すげえ」,「おもしろい」(有趣的)发成「おもしれえ」;女性则常脱落辅音音节,发生拨音或促音变,「わからない」(不知道)发成「わかんない」,「あたたかい」(暖和的)发成「あったかい」,「している」(知道)发成「してる」。在语调方面,女性在说话时语调变化丰富,感情色彩更加浓厚,而且句末倾向于使用升调,以不确定的语气来征求同意,促使对方回答。如「いいお天気だね」(天气真好)。而男性在句末处则更倾向于使用降调,以命令式的表达达到强调自我的目的,所以语气显得比较强烈。如「だめだ。そんなの」(那样不行)。

2.文字词汇

(1)人称词

首先,关于第一人称代词,一般情况下男女均可使用「わたし」(我)这种说法,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中,还可以用表示自谦的「わたくし」,这种说法比较严肃、认真。男性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有「おれ」、「ぼく」、「わし」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出男子气概。而女性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有「あたし」、「あたくし」、「うち」等,能够表现出女性的娇柔委婉、礼貌客气。其次,日语中尽量避免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但仍有多种表达,「あなた」(你)是最普通的说法。如男性经常使用「おまえ」、「きみ」、「てめえ」、「きさま」,显得比较粗俗、自大。而女性经常使用「あなた」、「あんた」、「おたく」等词。妻子可以称呼丈夫为「あなた」,「あんた」则是由「あなた」音节脱落而成。最后,日语的第三人称代词,除了最常见的同时也是男女共用的「さん/さま/くん/ちゃん」这些接尾词之外,指代那个人时,男性可能会说「そいつ/こいつ/あいつ」、「やつ」,而女性则会说「あの方/この方」,相对男性比较随便的说法,女性的表达更为含蓄。

(2)终助词

日语的终助词也是男女有别的,通过句末表达也可以判断出说话人的性别。终助词一般是接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强调、感叹、命令、判断、疑问等语气。比如,通过以下对话我们能够立即分辨出说话人的性别。―冗談じゃないわ。この寒いのに。―温水だから平気だよ。―水着持ってないもの。―買えばいい。―いやよ、プールなんて。较之男性使用的终助词「だ」、「だぜ」、「ぜ」、「ぞ」、「さ」、「な」、「だろ」、「だぞ」、「だよな」,女性往往会使用「わ」、「よ」、「ね」、「の」、「ねえ」、「でしょ」、「こと」、「もの」等终助词。一般来说,男性使用的终助词表示强烈的主张、判断或确认,包含吩咐、命令、警告的语气,有一种强势的感觉。因为男性在和关系好的朋友交流时,使用这种粗俗的表达,更能够体现出其关系的亲密,从而增强同伴意识,拉进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而女性所使用的终助词判断语气较弱,显得柔和委婉、亲切可爱。即便是面对熟悉的人,通过使用这种不确定的表达,能够调和与对方的关系,引起对方的共鸣。

(3)感叹词

在日语中,男女在感叹的使用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常用「はあ」、「おい」、「やあ」、「ほう」等语感强烈的感叹词,女性常用「あら」、「まあ」、「おや」等语感柔和的感叹词。另外,男性在生气或不满时会自然地说出「あほ」、「ちくしょう」、「くそ」、「ぶっ壊す」这样粗鲁且带有侮辱性的话语,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女性从小被教育不要让感情外露,学会隐忍,而且要说话温柔委婉,所以女性不会使用这些不雅的词语,取而代之使用的是「いやだ」、「そんな」、「ちょっと」这种中性的表达。

3.语言特色

日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也体现在语言特色之中。第一,在说话语气上,男性倾向于命令、断定的口吻,说话简单直接,明确自己的愿望。而女性则谈吐温柔、委婉,表达含蓄暧昧,多为营造和谐的气氛。第二,在句子结构上,男性多用倒装句,以突出强调说话的重点,以主张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与此相对比女性常用省略句,窥探出日本人的性别意识和价值取向,通过暧昧委婉的表达来避免语言中的矛盾和冲突。第三,在敬语使用上,女性常用郑重语和尊敬语,借此表现出自身的恭敬、柔和的姿态,虽然男性也使用敬语,但仅限于一些特殊场合,才对长辈、上司等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使用。

三、日语表现出的性别差异

语言、性别和社会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到语言中,在与语言紧密相连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语言。涉及性别差异的日语语言的一些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的社会现实,表明日本人对男女性的不同评价和看法。有助于理解日本人的性别意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引出值得我们思考的有关性别的社会问题。

1.社会上的职业称谓

语言有标记和无标记之分,无标记是指语言中常见的,一般来说不言自明的,有标记是指需要特别说明的。许多职业称谓会涉及有标记和无标记这一问题,当提及某一职业时往往会加上性别的区分。比如“机长”一般多为男性,所以不必说“男机长”,所以是无标记的。大多数的职业,特别是政治、军事、交通等行业一般默认为男性,当女性进入这些行业时需要特别说明,所以是有标记的。和汉语相似,日语往往在职业称谓前加上「女」、「女子」、「女性」、「婦」、「女流」这些字眼来区分性别。例如,「ドクター」、「外科医」、「医師」通常指代男性,「女医」指女医生,「女優」指女演员;「女子アナ」指女播音员;「女性社員」指女职员;与男警察的「警官」相对,女警察用「婦警」;与男作家的「作家」相对,女性作家用「女流作家」。这些职业称谓体现出社会上男性占据优势地位,女性处于较弱的地位,社会总是习惯性以男性为第一视点描述,在前面加“女”字来强调女性的性别,除了传递出客观的信息之外,仿佛有一种质疑女性工作能力的意味。

2.家庭中的称呼用语

日本夫妻之间的称呼除了常见的「夫」、「妻」,日本人在向他人提到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时,妻子会用「主人」、「旦那」来称呼自己的丈夫,因为日本男性作为一家之主,在家庭当中占据支配地位,女性听从其吩咐,维护其颜面,所以用敬称来称呼自己的丈夫。与此相对,丈夫会用「家内」、「女房」来称呼自己的妻子,看起来像是妻子要待在家里,负责家务、伺候丈夫的样子,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男は仕事、女は家事」“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价值观。夫妻之间的称呼中体现了日本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责任。

日语中对家庭成员的称呼跟汉语相同,「夫婦」「父母」「子女」「兄弟姉妹」这些词的语序都是先男后女,先描述男性再另外附加上女性。另外,日语中指代兄弟姐妹时,可以将姐妹二字省去,「兄弟」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兄弟和姐妹两层意思。语言本身不会造成性别歧视,以上这些词都是长期的社会文化所造成的既定结果,但是反观这些词语多多少少能看出人类社会是以男性为核心的,存在着对男性偏袒和对女性不公的现象。

3.历史上的俗语谚语

日语中不乏能够体现出性别差异的俗语谚语。比如「男は松、女は藤」(男人是松树,女人是藤蔓),意味着男性要顶天立地,女性则依附于男性而生存,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所处的不同地位。「男は度胸、女は愛嬌」(男要勇,女要娇)这一谚语是日本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各自品质的不同要求,作为男性应当勇敢坚强,有男子汉气概,作为女性应当品德贤淑、性情温柔。

日语中有很多对女性批评、对男性赞扬的表达。提起女性,如有「女三人寄れば姦しい」(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女人聚在一起就会大吵大闹,非常聒噪。「女の知恵は鼻の先」(妇人之见),形容女性没有智慧,见识短浅,「女子と小人は養い難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认为女子心胸狭窄,很难相处,这些都是对女性的轻视和负面评价。而对于男性的描绘,如「男は裸百貫」(男人白手起家)形容男性积金累玉,建立财富,「藁で束ねても男は男」(男人穷也有穷的尊严)肯定男人个人的价值,不容小觑,「男子の一言、金鉄の如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些都是对男性的积极和正面评价。而对女性好的评价,会用男性来比喻,「男勝り」(巾帼不让须眉),「男顔負け」(谁说女子不如男);对男性不好的评价,则会用女性来比喻,「女の腐ったよう」(没出息的男人)形容男人不争气,做事优柔寡断,「女に負けてななふぐり」(男人娘娘腔),要求男性要有阳刚之气,由此得知日本社会观念中对不同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对男性更多的是赞美和褒扬,对女性更多的是偏见和歧视。

四、日语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以上对日语语言的使用和表现出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列举和说明,之所有这样的语言活动和语言表现,是因为语言受到人类个体、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探究导致日语语言中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总的来说,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

1.生理原因——与生俱来的先天因素

由于生物的本能,男女在身体构造上存在先天不同。第一,男女的性染色体不同。人体中一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也就是男女都相同,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这对性别的划分起到决定作用。性染色体使得男女性体内分泌的雄性和雌性激素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男女在性格方面有所不同,男性做事比较勇敢、坚决,思考问题也偏于理性,女性则更加温柔、细心,考虑问题偏于感性,这些性格同时也体现在语言表达上。第二,男女的发音器官具有不同特点,男性声带长且厚,女性声带短且薄,这造成了男性和女性语音语调的不同。第三,有研究表明,在说话时男性和女性大脑的活跃范围不同,男性单侧大脑活跃,而女性左右半脑都很活跃,所以女性表达出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不论语种和人种,这些都是导致语言性别差异的生理原因。

2.心理原因——现代社会的性别意识

语言不仅是社会的产物,同时还受到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影响。首先,社会心理对于性别差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日本人的性别意识中,人们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印象,正如前文提到的「男は度胸、女は愛嬌」所说那样,男人要有男子汉气概,女性要有女性独特的柔美气质,这些是在人们的社会观念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人们将这种社会心理融入自己的意识当中,导致他们在心理上认为男性就该粗犷、坚定,女性就该柔弱、委婉,进而表现在语言上。其次,日本人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会影响其性别意识。日本的孩子从小就会被父母教育要做到「男らしい」或者「女らしい」,这促进了孩子的自我性别认同,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父母和周围其他人的言语和行为,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共同的性别意识。

3.历史原因——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

中国的儒家思想提倡“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规范女性的言语和行为,以维护封建阶级统治,其中就包含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日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尤其是在江户时代,朱子理学在日本备受推崇,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渗透到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当时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制定了严密的“士农工商”社会等级制度,武士阶层拥有很强的势力。武士采取世袭制,家中无男丁的话便由女婿、养子、侄子等男性继承家门,同为武家出身的女儿却不能成为武士,且在出生时身份地位就比男性要差,这可以说也是男尊女卑思想的体现。在男尊女卑的思想的影响下,室町时代,宫中高级女官创造出了隐语「女房詞」,原本是指女性的生理现象等,为回避给人带来的不清洁的感觉而使用的一种含蓄而委婉的表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以往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

4.社会原因——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

日本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男女的社会分工便有很大的不同。明治政府更是制定过“男主外,女主内”的分业原则,长此以往,这种观念深入人心。男性在社会体系当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家庭经济的来源,掌握一定的支配权,所以在语言上占有优势,所以会提出很多要求,讲话语气也比较生硬,还有很多粗俗的表达。女性处于从属地位,依赖于男性而生存,其言语行为也是受到种种限制。在社会交际中,女性应该表现出顺从、恭敬的姿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是含蓄委婉、优雅柔和,富有情感色彩,追求女性气质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与男性的和谐相处,这也更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必然会导致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现象。

结语

本文从日语使用中的语音语调、文字词汇和语言特色,分析了男女性用语的不同特征,从日语表现出的职业称谓、称呼用语和俗语谚语,探讨了日本社会对男女性的不同评价。语言与社会,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语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社会的发展又不断影响着语言的变化。作为日语学习者,在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男女性用语的同时,也要学会借助语言分析其中体现的社会现象,更多地认识和了解日本社会文化。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男女日语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赢在耐心
男女有别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