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雅”模式,打造“红色德育”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红色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2022-11-04 05:34陆国良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红船红色育人

陆国良|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回顾历史,“红船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当前,如何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弘扬“红船精神”,让其渗透到每个学子的血液中,从而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之中,是德育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教育如何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呢?我们都知道,课程是育人的起点。因此,以课程为抓手打造“红色德育”,是弘扬“红船精神”的有效方式。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紧紧围绕“弘扬红船精神,打造红色德育”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有效整合德育资源、归纳德育要素,进行了打造“红色德育”的探索。

一、追根溯源,以“融合”的德育引领课程建设

好的德育应该是“融合”的德育。所谓“融合”的德育,是指外在的精神气质与学校校情学情的有机融合。只有在扎根于本校校情学情的基础上再融合“红船精神”,才能真正让“红船精神”渗透到学生的言行之中。自1995年建校以来,学校就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创新”为校训,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学生文明行为的准则。学校在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人文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并确立了“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具有社会责任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的育人目标。为达成上述育人目标,学校提出了“雅正、雅趣、雅实、雅润”的“四雅”育人品质。雅正品质:学会做人,为行为习惯奠基。雅趣品质:学会生活,为特长发展奠基。雅实品质:学会求知,为终身学习奠基。雅润品质:学会合作,为社会适应奠基。这些培养目标与“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相契合。因此,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及“四雅”品质的培养目标,开发“四雅”模式下的“红色德育”课程。

二、整合资源,构建“红色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在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下,德育特色鲜明,工作扎实有效。在学校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学校开设了“雅正课程、雅趣课程、雅实课程、雅润课程”四大课程模块,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精心设计活动,有序组织实施,构建了“红色德育”课程体系(详见图1)。

图1 “红色德育”课程体系

(一)雅正课程:教学生学会做人,为行为习惯奠基

1.以养成教育为主的德育提升课程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学校以月为单位,结合日常管理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弘扬红船精神”的总体目标,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确定一个小主题,将升旗仪式及班会课统筹规划,先由学校领导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动员,再由每位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落实。从授课计划的制订,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反思,每个步骤都要求班主任详细记录,有章可循,以此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例如,9月的德育主题是革命传统教育,10 月是爱国主义教育,11 月是美德,12月是理想信念教育。

2.以素养教育为主的德育拓展课程

学校学生处围绕学生德行培养“雅正”目标,结合地方统编教材和学校自编教材进行了“红船精神”主题教育。统编教材方面,学校以嘉兴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高中段专题教育教材《红船情·青春志》为主,在班会课上进行教育。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发“红色德育”校本选修课程,如嘉兴市第三批精品课程“高中生道德讲堂”、嘉兴市第四批精品课程“红色研学旅行”、嘉兴市第五批精品课程“高中生成功教育”、嘉兴市第六批精品课程“人生哲学”等,并以选课走班的形式开展教学。

(二)雅趣课程:教学生学会生活,为特长发展奠基

1.开发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

学校原有的文体活动资源虽然丰富,但略显繁杂,有些有重复交叉,有些则没有关联。学校对其进行了精心的筛选与整合,开展了“‘红船精神’进校园”的辩论赛、“红船精神”演讲比赛、校园“十佳红色歌手”、革命教育书画展、元旦文艺会演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文体活动,学生既锻炼了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红船精神”。

2.开发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

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成立了文学社、英语社、街舞社、音乐社、推理社、心理社、爱心社、史学社、天文社、广播站、电视台、cosplay 社、白墙书社、摄影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辩论协会等近20个社团,定期对各社团活动的开展给予指导,并要求社团结合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开展系列活动。例如,校广播站会每月举办一期“‘红船精神’在校园”宣传活动,对校园中涌现出的具有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和教师的事迹进行宣传,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进一步感悟“红船精神”,并将其转为自我行动的力量。学校电视台每季度制作一期“奋斗中的青春”电视节目,展播校内校外的励志事迹。还有白墙书社,以革命传统、“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为创作主题,在学校白墙上绘画,既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又营造了校园“红船精神”宣传的浓厚氛围等。

(三)雅实课程:教学生学会求知,为终身学习奠基

1.构建学科德育课程

德育不仅仅存在于专设的品德课或班会课中,而是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因为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学科内容与方法蕴含着特定的道德价值。任何学科都有其学科价值、学科文化与精神,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产生影响。在政治、历史和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国共产党党史、“红船精神”的渊源与现实价值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文明文化的内涵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化意识和爱国情怀教育……都是不错的选择。

2.加强红船党校的课程建设

党校是弘扬“红船精神”、打造“红色德育”的重要阵地。学校高度重视党、团校建设,在师资上选取校内师德好、钻研深、领悟透的教师,组成“红船精神”讲师团,开设专题党、团课。党、团课每月进行1次,每次有1个鲜明的主题。此外,学校秉持自主教育,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实现“自育,自理,自治”[1]。因此,学校选拔优秀学生组成“红船精神”学生宣讲团,定期为党、团校学生开展主题教育,也要求每个参加党、团校的学生结合听课内容或撰写听课感想,或撰写相关文章并推荐佳作参加各级各类“红船精神”征文活动。

(四)雅润课程:教学生学会共处,为社会适应奠基

1.将生涯规划课程贯穿始终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这种精神的弘扬也可以渗透在学生生涯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从高一到高三,学校对每个学生进行了生涯规划教育。从内容上看,高一结合嘉兴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高中段专题教育教材《红船情 青春志》,主要对学生进行行为的自我认知和学考指导;高二主要为选考指导;高三主要为升学指导和专业选报指导。学校还让学生系统学习由嘉兴市生涯规划课题组编写的《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和《高中生生涯规划体验活动记录册》。指导学生实施生涯规划,引领学生的道德行为,可以使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环境,体会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树立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同时,学校也注重学生身边德育资源的挖掘,如在高一年级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教师会设计一节实践课,让学生采访学校的“红船育人先锋”。通过采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另一方面也都被老师身上的奉献精神所感染。当一个学生不知道你在教育他,就是最好的教育。真正理想的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

2.将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到底

“红船精神”也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好的德育应当在实践中体验,没有实践的体验就谈不上教育。正如教育家李镇西所说:“最有效的教育是把孩子置于一种生活的情境中来教育。”[2]因此,学校向来重视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的观念方法,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资源,调动家庭、社会参与教育,建构开放互动的大德育格局,使实践活动序列化、课程化。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军训、学生警察团实践、社会调查、参观展览、消防演练、社区服务、远足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也都紧紧围绕“红船精神”主题展开。例如,在军训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红歌嘹亮、青春飞扬”的红歌大合唱比赛。在远足实践中,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桐乡市革命英雄纪念馆。在志愿者服务中,学生开展“红船旁的安全小使者”活动等。学生在这些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

三、多维视角,建立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

“四雅”模式下的“红色德育”课程也应当配套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以评价促发展、促进步。在这方面,学校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将学生品德表现分为品德操守、责任义务、行为习惯三个指标,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将每个一级指标细化为四个二级指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对待问题的看法进行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兴趣、动机、情绪进行评价。对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学生递交的论文、调查总结、访谈记录等,分析其学习态度、完成程度和质量以及内容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等进行评价。

(二)评价手段多样化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只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准确、全面地描述与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比如,教师在批阅学生“红船精神”征文时,除了给出一个成绩外,还会写上一段评语,对学生在红船党、团校学习中所显示出来的学习状态、价值趋向、行为选择特点等方面加以点评。

2.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红色德育”课程的考核应该坚持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并重,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对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在过程评价中不断规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固化。

好的德育是融合的教育,是自主的教育,是渗透的教育,是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在上述德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明确育人目标,深挖德育资源,围绕“雅正、雅趣,雅实、雅润”四个模块,精心设计,精准实施,建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德育”课程体系,进而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未来,学校将在德育工作中结合校情,继续弘扬“红船精神”,希冀在打造“红色德育”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红船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红船
雕红船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