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饮酒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双刃剑效应: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

2022-11-05 01:01郁林瀚段锦云钟建安
应用心理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饮酒个体资源

郁林瀚 段锦云 钟建安*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28;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长久以来,关于员工喝酒到底会“误事”还是能“成事”,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饮酒行为是被社会赞许的。比如,在实践中,一些领导将“能喝”视作判断下属“有能力”,“豪爽”的依据(强舸,2019)。因此,在现实职场中,很多人认为善于饮酒对工作绩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亦有大量研究证实,摄入酒精可能会带来多重危害。比如,过度饮酒会严重损害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任务绩效(Crossland,Kneller,&Wilcock,2016)。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有人认为员工饮酒会“误事”。

综合上述两点来看,员工饮酒行为对于其工作绩效可能存在双刃剑的效应。相关的经济调研数据也表明,相较于不饮酒或者酗酒的人来说,适度饮酒者反倒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薪酬(Barrett,2002)。因此,饮酒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机制与调节因素。然而,当前缺少研究对此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这不利于我们深入理解职场饮酒这一常见的现象与问题。因此,本文拟通过整合既有相关文献,结合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COR,Hobfoll,1989),希望解决以下关键问题:首先,总结饮酒行为对于员工绩效的物质(条件)与建设、能量以及社会支持资源的影响路径;其次,归纳当前研究中,饮酒行为对员工绩效关系的调节因素,如文化、个体特征等;最后,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框架,以现有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为基础,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1 概念界定

饮酒行为(alcohol consumption)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一般是指个体摄入含酒精的饮 料 (Bacharach,Bamberger,& Biron,2010)。员工饮酒,顾名思义就是具有职场身份的员工个体进行的饮酒行为。当前的研究在探索员工饮酒行为时,很少区分公务饮酒和私人饮酒等饮酒目的,而是更多关注饮酒行为的频率和饮酒摄入量对工作结果变量的影响(Bacharach et al.,2010)。

个体工作绩效(job performance)的定义较为复杂,早期研究一般只将与组织任务具有紧密联系的生产指标视作个体绩效;后来的研究则采用了较为综合的观点,认为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态度与适应性皆属于绩效范畴(陈猛,卞冉,王丽娜,车宏生,林绚晖,2012)。在具体分类上,不同学者又持有不同的观点,较为经典的二分法是将个体绩效区分为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 与 周 边 绩 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其中,任务绩效是职务要求内的核心生产活动,也是工作绩效评估的基准;而周边绩效则包括人际能力、关系能力以及助人动机等,能够对任务绩效和组织绩效起到促进作用(Van Scotter & Motowidlo,1996)。在本文中,我们顺应了相关的研究趋势,采取了对于绩效概念界定的综合观点,并采用经典的二分绩效方法,以此来更加综合清晰地总结饮酒行为对于个体绩效的影响。

2 员工饮酒对工作绩效的双面影响

资源保存理论的核心观点是(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COR),个体具有努力获取、保持、培育和保护其所珍视的资源的倾向,从而适应环境,维持生存的需要,并对资源种类进行了初步划分(Hobfoll,1989)。在其基础上,ten Brummelhuis 和Bakker(2012)又根据来源及稳定性的二维框架,将资源细分为物质/条件资源(如婚姻)、建设性资源(如知识、健康)、社会支持资源(如情感、尊重等)以及能量资源(如心情、体力等)。基于上述相关文献,本文计划从物质与建设资源、社会支持资源和能量资源三个角度来总结推导员工饮酒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2.1 物质(条件)与建设资源层面的影响机制

在ten Brummelhuis 和Bakker(2012)的理论框架中,物质(条件)与建设资源均是较为稳定的资源,区别在于物质(条件)资源来源于情境,而建设资源来自于个体。有较为充分的证据表明,员工饮酒行为会影响个体的建设性资源,特别是健康资源。《柳叶刀》刊登的大样本研究数据表明,酒精摄入可能根本没有安全剂量,长期少量饮酒都可能带来脏器损害,提高患癌风险(GBD 2016 Alcohol Collaborators,2018)。其他研究也发现,长期摄入酒精,会器质性影响脑神经系统,阻碍额叶、颞叶、扣带回等多个脑区的功能实现(王嘉莉等,2019)。在行为倾向方面,长期酗酒会导致心理理论水平下降(李新宇,张亚萍,刘楷文,陈建勇,2021),进而导致个体的总体智力水平不断退化。除此以外,饮酒行为还会降低美国大学生的职业信息搜寻能力,降低其被雇佣的概率(Bamberger et al.,2018)。同时,员工的饮酒行为会增强工作家庭之间的冲突(Liu,Bamberger,Wang,Shi,&Bacharach,2020),激化家庭矛盾(Wichaidit & Assanangkornchai,2020)。

相关研究还表明,充足的健康资源与家庭资源可以跨过工作/生活边界,对于员工的长期与短期个体绩效产生显著影响(e.g. Calderwood et al.,2021;Greenhaus &Powell,2006)。缺乏健康资源与家庭资源的个体,更难以在工作场所中表现出促进导向,进而周边绩效较差(McClean,Yim,Courtright,&Dunford,2021)。同时,饮酒也与员工的睡眠质量和出勤水平密切相关,进而直接影响核心绩效(Bacharach et al.,2010)。可见,在物质(条件)与建设资源层面,饮酒对于工作绩效主要起负面作用。

2.2 能量资源的影响机制

能量资源是一种短暂的个体资源,它主要包括情绪、体力、注意力等因素(ten Brummelhuis&Bakker,2012)。医学证据认为,长期摄入酒精会增加负向情绪的产生,并导致情绪障碍(马瑞晨等,2019)。在注意力方面,酒精作为一种精神活性物质,会抑制个体的执行与认知功能,使得个体仅能注意到环境中最直接的线索,并产生极端化的行为(Steele&Josephs,1990)。由于积极的情绪体验直接促进任务绩效的提高(Duan,Peluso,Yu,& Pilati,2021;Peng,Schaubroeck,Chong,& Li,2019),而较强的注意和控制能力则与职场中的安全绩效紧密相连(潘爱玲,胥遥山,李永娟,2017)。因此,员工饮酒行为可以从能量资源途径负面影响个体的任务与周边绩效。

虽然长期饮酒被证实与负面情绪和更差注意力的发生有关,但在短期内,饮酒可能是缓解压力的有力工具。紧张缓解理论(Tension Reduction Theory)认为,当人们暴露于压力源,或者直接感受到压力与紧张时,饮酒可以缓解压力(Wang,Liu,Zhan,&Shi,2010)。实证数据也证实,家庭工作之间的冲突、工作时间紧迫等压力源都会导致员工的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工作后的“借酒 消 愁”(Butler,Dodge,& Faurote,2010;Wang et al.,2010)。除了直接带来压力镇静作用外,饮酒行为还可提供工作解脱的感受。在情绪劳动等消耗资源的工作活动后,饮酒有助于员工将身心从工作压力中脱离出来(Grandey,Frone,Melloy,& Sayre,2019)。从这个角度看,员工短暂的饮酒放松可以帮助员工获得能量资源,因此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积极预测个体的核心与周边绩效。

2.3 社会支持资源层面的影响机制

社会支持资源是来自于情境的稳定资源,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议、尊重等人际关系因素(ten Brummelhuis&Bakker,2012)。基于当前研究,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饮酒及其附属的“敬酒”“干杯”等表现形式,其价值主要体现为:(a)信号传递功能。无论是东西方何种文化,饮酒行为都具有人际信号的作用。因此,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员工时常通过参与“敬酒”来表达对领导、客户、资深员工的尊敬与认可,进而推进双方的关系(Hao & Young,2000)。(b)工作激励作用。在讲求“差序格局”的中国组织情境中(李锐,凌文辁,柳士顺,2012),员工参与有核心圈层成员的“酒局”被视作一种重要褒奖,对其未来绩效、晋升与成果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地位者也常通过饮酒行为来奖励、拉拢低地位者(强舸,2019)。(c)人际润滑作用。由于酒精能即时产生生化反应,负面影响个体的认知控制能力等执行功能(Steele&Josephs,1990)。因此相比于正式的场合,酒后进行谈判与沟通往往能更加直率与随性,从而更有利于达成一致,进而积极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

当然,饮酒对于社会支持资源并不只具有积极作用。如前所述,长期来看,员工的饮酒行为会导致工作家庭之间的矛盾(Liu et al.,2020;Wichaidit & Assanangkornchai,2020),同时它也会减少员工所受到的总体社会支持(朱晓颖,张雨晨,陈旭,2020)。此外,饮酒规范还可能会恶化该名员工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从而负面影响个体的工作投入和绩效,导致员工的离职等后果(Kwan,Chen,Hu,& Li,2021;Liu et al.,2020)。因此,员工饮酒也可能负面影响人际资源的获得与保存,从而负面影响员工的周边关系和任务绩效。

3 员工饮酒对工作绩效影响的调节变量——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推论

3.1 资源阵列—个体其他资源的调节作用

Hobfoll(2011)的研究对资源保存理论进行了拓展,提出了资源阵列(resource caravans)的概念。该理念认为,个体资源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其他资源组成一个集合而共同存在。因此,个体的其他资源特征也可能发挥着支持、保护或减损、破坏的作用(Hobfoll,2011),进而调节着员工饮酒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有人可以“千杯不醉”,而有人仅喝一点酒就出现醉酒情况;有人滴酒不沾,而有人嗜酒如命。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对酒精的耐受具有个体差异性,而这种差异可能具有遗传性,也可能与后天的社会事件有关(Cleveland et al.,2018)。

除此以外,性别因素也可能影响了员工饮酒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由于饮酒往往与男性气质、支配力等感受紧密相连(佐斌等,2021),因此女性员工的饮酒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可能不如男性明显。同时,个体对于“酒桌”文化的适应和学习能力也具有差异,那些掌握高水平政治技能的员工,通过饮酒获得个人资源的可能性也更高(Klotz&Veiga,2018)。

3.2 饮酒价值的特异性—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

Halbesleben et al.(2014)认为个体对于各类资源的价值存在主观建构,某些可能在别人眼中有价值的事物,对于个体期望实现的目标没有帮助,那么这一事物就不会被视作有价值的资源。

在不同的行业或组织文化中,饮酒行为的价值评定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那些缺乏正式组织信息的组织中(如政府),鼓励饮酒较容易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因为此时饮酒行为作为资源工具的作用很强(强舸,2019)。与此同时,在一些强调男性气质组织文化的组织,如军队、警察等,饮酒作为男性气质的一种外在表现(佐斌等,2021),可能给员工个体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4 未来研究展望

4.1 探索饮酒行为的概念分类与场景影响

目前组织管理研究中,对于饮酒行为的研究往往只关注饮酒频率与数量,而对于饮酒行为的具体形式、内在动因与发生背景却分析较少。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主性需求,并将其践行于工作领域(Van den Broeck,Ferris,Chang,&Rosen,2016)。因此,或许可以按对饮酒行为的控制程度将员工的饮酒行为区分为自主型与被动型两种。前者代表员工对饮酒行为的场所、目的、行为规范与参与人员有较高的控制力,后者则表示员工只能被动地参与酒局。也可基于不同资源目的,如工作资源恢复目的及人际资源获取目的来细分员工的饮酒动机。通过这种细分并发展相应的测量工具,研究者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员工饮酒对于绩效影响的边界条件及内在机制,并提出规制策略。

除了饮酒之外,与饮酒行为相关的概念,如“拒酒”“劝酒”等行为也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进行概念区分。在人际交往情境中,一次饮酒动作的发生可能伴随着多人之间的语言与情感互动,以及不同的人际信号与关系构建解读。这些微观的人际互动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4.2 拓展文化因素与饮酒行为之间的联系

从当前研究来看,饮酒行为的人际含义与文化紧密相连。随着时代变迁,职场中对于工作价值的代际差异正在不断扩大,个体主义、自我独特性需求正在不断上升(黄梓航等,2018)。在工作价值方面,有研究发现,年轻员工更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更看重工作本身带来的具有个体主义特色的成就感、自我表达、意义感(Zhao,2018)。因此,依赖于高权力距离文化,对身体健康具有损害的“酒”文化可能正在发生深刻的演变。许多90 后,00 后群体不再愿意通过饮酒来获得工作资源。有研究表明,当饮酒规范存在不同观点时,企业导师制的质量会被这些观点差异所影响(Kwan et al.,2021)。因此,对于饮酒规范的代际差异可能调节饮酒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4.3 结合资源保存理论研究的趋势进行拓展

资源保存理论在组织行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引用与认可,但它所具有的一些问题也受到学者诟病(Hobfoll,Halbesleben,Neveu,&Westman,2018)。首先,对于资源的定义范围与具体维度,目前仍然有许多争议(Halbesleben et al.,2014)。当前研究的主流趋势是加强对“资源”的操作化测量,比如使用如ten Brummelhuis 和Bakker(2012)总结的具体资源类型进行测量与分析。针对员工饮酒研究来说,目前对能量资源(如情绪、注意力等)的路径探索较多,而对更加稳定、来源于情境的资源种类(如社会网络、帮助)等资源探索较少,值得后续研究跟进。其次,将饮酒研究与资源螺旋现象进行联系。资源保存理论认为资源损耗与资源获得均具有螺旋效应,而当前的许多研究都在关注资源损耗与资源获得的动态平衡问题(Kronenwett & Rigotti,2019)。由于饮酒行为兼具资源获得与资源损耗的特点,因此通过员工饮酒行为,来检验个体资源的损耗与获得螺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总之,员工饮酒对绩效指标的双刃影响,使得其成为检验资源保存理论及其推论的一个有益窗口,对于该理论的应用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饮酒个体资源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资源回收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与猫狗共饮酒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