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评论如何守正创新
——从 《北京日报》评论专栏“长安观察”说起

2022-11-05 02:01郑宇飞
今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北京日报党报舆论

郑宇飞

(北京日报社,北京 100000)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党报评论更是舆论场主流声音的集中代表,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引导舆论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进入全媒体时代,时事热点繁多,观点更加多元,新闻反转不断,舆论场中亟需辩证思维与理性声音来分辨是非、疏导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单靠一篇或是几篇评论只能“解渴”一时。从具体实践来看,只有充分理解新闻评论在全媒体时代展现出来的特殊性质,跟上技术的进步、受众素养的提升,才能让党报评论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本文将以 《北京日报》的评论专栏“长安观察”为考据,探究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如何守正创新,在泛滥的信息、纷杂的舆论中发挥更广泛的影响。

一、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的基础优势

(一)媒体实力决定了权威性与影响力基础

党报媒体从属于党的宣传部门,在解读政府颁发的政策文件、重大公共危机与国际事件方面,具有一手资源的优势。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党报打造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评论人才,外加对历史新闻素材及各类数据的深厚储备,能够对社会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刻分析,进而为受众提供指导性意见。

随着受众信息获取渠道的不断增加,信息过载会令受众陷入困顿、难辨真相,当问题具有模糊性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还是去传统党报媒体寻求答案。这不仅体现了受众对党报媒体的信任,也是党报媒体公共权威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无形资产。党报在重大事件宣发行为中形成良好信誉,自身的公信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巩固,决定了其在关键时刻定分止争的独特效能。

(二)受众趋于理性,舆论空间正能量凸显

在互联网成为信息主要渠道的初期,受众被认为是被动、消极、非理性接收信息的。近年来,随着移动传媒的迅速发展,CNNIC第48次 《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1.6%,受众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之间的信息差正在不断消弭。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与眼界视野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着眼舆论场,虽然网络空间不乏极端声音,也不乏恶意引导,但从整体来看,多数受众对热点信息的非理性“站队”越来越少,更多时候愿意等待真相的到来。整个舆论环境虽然纷繁复杂,更有激烈争辩,但正向力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于党媒党报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时代,与国家同频共振,为群众积极发声,必将收获更多信任,获得更多受众。

二、理性认知党报评论的现实缺失

(一)品牌缺失导致声音有锐度但缺乏厚度

信息可以是独家的,但观点却是多元的。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行业也进入了品牌竞争激烈的时代。各类平台不断涌现,任何传播主体都可以建立公众号、短视频账号、微博等,形成自己的媒体矩阵。特别是一些自媒体,由于制约较少,擅于迎合受众情绪,传播效果反而更好,并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受众群体。传统媒体虽然占据了一定的资源优势,以各类独家新闻报道提升了整体品牌效应,但评论专栏作为媒体单位的从属部门,构建自己品牌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一般而言,发生热点新闻时,党媒会发表权威评论为事件定性、为主流意见发声,单篇文章冠以整个媒体之名,能够迅速引发反响,却往往因为缺乏评论导致品牌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比如,针对2021年文娱圈整顿的报道,很多主流媒体虽然也积极发声,但社交平台中的自媒体账号的话语更为“辛辣”,在舆论场中的传播度反而更高。此外,在个别情况下,党媒的一词一句还容易被错误解读。

(二)守旧问题消解了评论的传播效能

地方党报新闻评论自身性质决定了受众群体具有特殊性,公务员、机关干部等都是党报新闻评论的主要受众群体。对大众来说,尤其是年轻受众,他们不仅有各种接收信息的渠道,还有自己的文化“圈子”,个体之间互相表达与倾听成为一种常态。此外,由于个人职业、年龄和生活阅历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下,除非是思辨性、复杂度极强的问题,一般事件可以不依赖于传统媒体所提供的观点。目前,部分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正逐步进行转型融合发展。

三、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的建设之路

(一)增强渠道建设,扩大品牌效应

网络环境下,背后原因尚不明朗、最终趋势无法确定的事件常常会成为舆论风暴中心。在新闻事件随时随地发布、细节不断更新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信息解释的主导权就会旁落。过去,部分党报评论出于新闻原则和习惯,在事实基本确定后仍反应滞后,在本该引导舆论的重要关头缺位、失语。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及时扭转思维,以技术和形式为内容赋能,形成评论规模,扩大品牌效应,为受众及时解疑释惑。

作为 《北京日报》的评论专栏,“长安观察”以报纸为基础阵地,设立了“七日谈”版面,每周刊发两版:在北京日报客户端、京报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门户网站上开设了专栏或建立了账号;结合全媒体传播趋势,开辟了“快评”“新闻我来说”等重要新媒体板块。“快评”以300字左右的微型评论为主,对那些亟需澄清解读的社会热点进行评论,充分发挥了“短平快”优势。例如,《严禁电动自行车“上楼”!安全线就是生命线》《“片酬1.6亿”是真是假必须有个说法》《请给救援让路!灾区不是网红打卡地》等文章,以“短”见长,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迅速传播主要观点,在舆论场上占据高位;“新闻我来说”则与其他部门合作,以短视频方式让评论员的情绪态度直接传达给受众,起到了更好地渲染氛围的作用。“新闻我来说”自2020年3月18日开播以来,截至2021年9月15日,全网总阅读量达12.6亿次,其中,微博话题#新闻我来说#阅读量高达1亿,抖音快手总阅读量8.8亿,传播效果显著。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的阅读习惯不断改变,未来可以尝试开辟更多渠道,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眼下,一些传统媒体将视线完全聚焦在网络平台,出现了不管选题重要与否、新闻新鲜与否、形式合适与否,凡事必要上网评论的现象,对传统阵地开始“放养”,这是不可取的。必须认清,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迭代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根据渠道特点,做适合的评论产品,才是理性发展之路。

(二)深耕本土资源,扩大选题视野

在媒介产品多元化的今天,选择什么事件、问题和现象作为评论的切入口,奠定了整个评论矩阵的基调,也直接影响了受众群体类型与舆论引导的方向。作为地方党报,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未来的发展潜力。地方党报媒体在本地的资源,尤其是对专业领域、基本民情和政策发展的优势,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这也决定了其成为本地市民最信赖的信息渠道。但是。除了权威信息之外,受众更期望得到有关本土政策的解读,更深层次了解本地发生的事情,因此,党报所立足的城市就是最富饶的选题富矿。

很多短消息看似“寥寥几笔”,但背后很可能是本地最为重要的发展问题、民生大事,地方党报应当充分关注这些信息,深耕本土资源,选取受众最关注的角度,进行充分解读分析,为本土受众提供“一站式”新闻服务。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安观察”紧瞄北京疫情形势变化,在多个关键节点配发评论,《这一仗,必须打赢!》《首都战疫就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社区战疫再显共治力量》《降级不是降防,坚持才有胜利》等文章通过报端与新媒体多渠道发布,立足首都市民最关心的疫情问题,亮明观点、解疑释惑,对相关责任方有赞扬宣传、有督促批评,成为首都战疫工作重要的舆论指挥棒之一。

从更大视野来看,随着信息壁垒不断被打破,受众对观点性内容的兴趣早已超越自己身边的“一亩三分地”,国家大事、历史纵横、社会事件、网络争辩等都可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些都为评论选题提供了广阔天地。党报评论也应当放开手脚,以全球视野、历史格局,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思想启迪。“长安观察”各平台文章关注全球热点,以辛辣文风和锐利观点收获了广大受众的支持,也进一步打开了受众市场。除了评论员外,还有高校教师、业界专家等组成的智库团队,更进一步丰富了评论的选题库和观点库。

(三)批判宣传之余,做建设性内容

党报新闻评论理应为受众提供深刻的主流社会观点以及正向舆论氛围。长时间以来,不少传统媒体评论给受众的感觉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对利好政策、模范典型或社会暖新闻等正面信息的解读与宣传;另一种则是针对社会上的种种乱象、负面人物、严重问题等进行反思、批评与监督。虽然这两种类型的评论具有一定的根基作用,但越是舆论纷繁复杂、问题千头万绪,受众越希望从党报中看到破题思路。

这里不妨引入“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建设性新闻”由丹麦记者乌瑞克·哈根洛普2008年提出,是针对新闻报道的学术概念,强调从受众的角度而言,过多的负面新闻报道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同情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新闻中加入积极的心理学元素,以向上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建构新闻,寻找破解问题的办法,往往更能起到引导作用。新闻评论作为“论”大于“述”的新闻体裁,对建设性内容的要求显然更高。

“长安观察”栏目本着提出问题,也要指出解决方向的宗旨,为新闻报道当事者以及受众提供了多层次观点。特别是针对北京当地的新闻事件,因为立足本地,更可以结合政策、城市特点,综合全国各地经验,提出前瞻性的思考。比如,《大城精治要问需于民更要问计于民》就某些民生工程槽点满满,一些改造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给民众添堵这一现象进行批评,同时把问题置于法治精神和程序意识之下,通过整合过往多个现实案例,强调:“引导大家坐在一起、表达意见,当面锣对面鼓地说清楚、讲明白,实现大家的利益大家协调,不失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也是更易达致共识的办法。”再如,《京郊民宿不能都走网红风》一文中,针对京郊民宿产业愈发兴旺但缺乏特色的问题,并未一味批评,而是对行业发展表示肯定,同时提出“提早找到自身定位、以文化装扮院落”的方向,在行业内引发广泛讨论。当新闻评论在评判是非的基础上,能够给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带来一定启迪,其公信力也会得以提升。

(四)增强互动空间,守护舆论环境

新闻评论同新闻报道一样,也需要心理上的“接近性”。在语言上形成与受众的共鸣,往往更能打动人心,更有利于观点传播。全媒体时代下,舆论空间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且公开地发表意见,人人都可以通过个性化表达收获粉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友评论、社交媒体发言、视频弹幕等互动不仅让受众情绪得以表达,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接地气的评论素材。党报需要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的传播方式与引导姿态,以更加亲和的态度完成评论,提升亲切感,从而让主流观点深入人心,也让媒体本身以朋友知己的身份融入受众的生活中。

“长安观察”在各类新媒体文章中适当运用网络话语、网友评论,以诚恳对话、沟通交流的态度析事明理、寻求共鸣。比如, 《中国“五一”引人羡慕,<纽约时报>没想到“小丑竟是自己”》一文中,引用了一位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博主的“凡尔赛抱怨”,其称自己没能预订到心仪酒店,因为房间在4月就已销售一空,以轻松的笔调突出中国经济社会风景尚好。《超600万人呼吁调查德堡实验室,溯源为什么就去不得美国?》一文,从普通民众的视角出发,对美国拒绝疫情溯源事件展开讨论,文中引用“美国在隐藏什么?”“疑点重重的德堡实验室怎么就查不得?”等受众真实想法,更有力度地强调了调查美国的要求合情合理,是众望所归。文章发出后也获得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效地宣传了科学精神和道义坚守在战疫中的重要性。当然,党报作为舆论引导者,也要积极规避网友互动中的泛娱乐化以及不文明现象,创造良好的新闻评论环境,推进评论向更理性的公共话语空间转变。

四、结 语

新闻评论是整个新闻事业最为重要的板块之一,其不仅是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化,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的深远影响,是提升公民素养、建设社会公德和传播正确价值标准的重要途径。对地方党报评论而言,新媒体可以成为其进步发展的羽翼,使自身的品牌价值、传播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面对社会价值向多元化发展以及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现状,党报媒体要始终明确价值导向就是生命线,要坚守初心,在关键时刻勇于为党和人民发声,为大局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北京日报党报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寄小读者的信
夜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