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

2022-11-05 04:38张海云葛志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江苏省国际化办学

张海云,张 潇,葛志伟

(中国药科大学孟目的学院,南京 211112)

江苏是我国第一制造业大省,2017 年江苏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对于总资产贡献率为14.98%,位列第一。江苏省深入探究全球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依据省内产业升级转型要求全方位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及多类型的工程教育育人体系,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总体上看,江苏省的工程教育还落后于国际先进工程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足,国际影响力也远远不够。“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向全球工程教育进行改革,推动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现状

(一)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办学意识持续增强

江苏省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率先发展高校中外合作并领先国内。20 世纪80 年代初,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创办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带动了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昆山杜克大学、东南大学- 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先后成立,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本科教育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启动研究生教育,教育部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落户苏州市。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及教育国际化大潮的共同作用下,江苏省高校明确认识到工程教育走国际化道路的意义,结合学校特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全球学术交流积极推动工程教育走出国门。南京理工大学设立中法工程师学院,采用法国工程师精英培养模式(Grande Ecole),依托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优势,以及南京理工大学现有的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引进法国大量优质工程教育资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依托中外学科优势,强强联合,引进外方的教育教学资源,借鉴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管理经验,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师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提高了师生参与国际治理和国际竞争的能力。江苏实施留学江苏优才计划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双一流”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升留学江苏品牌,来华留学生杰出人才显现,学校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并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紧缺人才。苏州科技大学响应商务部号召开展援外培训项目,仅2018 年就已承办了10期短期援外培训班,如“2018 年中国—埃塞俄比亚科技官员研修班”、“2018 年发展中国家生活污水和饮用水处理研修班”、“2018 年发展中国家物流发展与管理研修班”等。南京理工大学启动“海外学术伙伴计划”整合学科资源,培育世界一流学科和学科方向,统筹兼顾,促进共同发展。总的来说,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念受到了一部分工科院校的重视,并且国际化发展理念日益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充分学习及参照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江苏省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全省共有14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54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各校积极地进行学术交流,大多数与欧美发达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化合作交流范围不断扩大。

例如,常州大学与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新大)合作举办应用化学本科项目,依托人才培养体系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借鉴外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借助新大化学系“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外语能力、专业工程理论和应用能力,拓宽了学生国际化视野,培育掌握技术前沿的国际化专门人才,以满足常州市及辐射区域石油石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同行业市场竞争的优势。

2017 年,河海大学在水利部的支持下,申报“澜湄合作”水资源高层次人才计划并成功获批35 个“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名额,专门用于招收湄公河国家相关部门的水利高层次人才。学校还另外录取了来自孟加拉国水利部门的5 名留学生。该项目的实施将会有利于培养知华、友华的发展中国家水利高等人才,输出先进水利技术和标准,提升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国际地位,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

2018 年苏州科技大学承办10 期短期援外培训班,基本全部涉及到高等工程教育,如“2018 年中国——埃塞俄比亚科技官员研修班”、“2018 年发展中国家生活污水和饮用水处理研修班”、“2018 年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染防治技术培训班”、“2018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技术培训班”等。截至2017 年底,苏州科技大学已经承办了42 期短期援外培训项目和3期环工专业硕士项目,为来自亚、非、欧、拉美、大洋洲的多个国家的1000 余名环保及物流方面的官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由此可见,伴随着高等工程教育的不断发展,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交流逐年增多,与世界共享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成果,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三)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合作层次日益提升

随着教育国际化思潮的兴起,江苏省顺应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对策和举措,助力江苏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江苏省2018 年启动“留学江苏优秀人才遴选计划”,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培养科研人才、行业精英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 联盟”改变了大学间既有的一对一交流模式,让“一对多”、“多对一”成为可能,提升了交流效率,有利于多个学校间相同领域的促进与融合。同时,联盟的高准入门槛确保了联盟高校间高水平合作的可行性。江苏省首届“走出去”企业留学生专场招聘会,为中外企业学生构建了融招生、培养、就业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拓外和留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服务。这些举措使得江苏省与世界各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江苏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等12 所高校和苏宁集团、苏交科集团公司等13 个江苏省内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促使江苏省内高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分工,提升江苏省内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能力。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理念有待加强

1.国际化发展意识欠缺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多数国家都处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制造行业水平相对比较低,这给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江苏省积极响应倡议,近年来工程教育国际化成绩斐然。但需要注意的是,先进的国际化理念仍然没有得到广泛贯彻,许多理工科院校还缺乏国际化办学的整体规划,对于国际化的成果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反馈机制。本文选取江苏省11 所理工科一本类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虽然所有的学校都设立了海外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和国际合作交流处,但是部分学院网站关于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的专栏比较分散,重点信息不突出,无法满足多数人对于专业、学院国际化的信息需求;更有学校虽设置了专栏,但是没有任何信息。仅有一所学校对于学校国际化办学进行自评,指出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学院专职外籍教师基本没有,要么是从合作院校短期外聘,要么就是没有外籍教师进行授课。可见,虽然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理念被大多数院校所认可,但由于院校的管理人员对于国际化重视程度不同,部分院校国际化的措施并没有落实到位。

目前,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已对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部分高校已经进行了尝试。例如,苏州科技大学承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技术培训班、发展中国家给水排水技术培训班等短期培训班,以及举办中国—埃塞俄比亚科技官员研修班,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但是,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更多的是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工程经验,乃至工程教育的标准设置都向欧美国家看齐,而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交流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短期交流学习,多以技术输出为主,解决短期的发展问题。伴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的目标实施,高铁、港口等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但是,由于省内的服务“一带一路”意识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广大理工科类院校没有形成“走出去”的办学意愿,工程教育跟不上企业的步伐,不能培养出一批批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专业人才。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少懂外语、熟悉当地风俗文化的工程管理型人才和能够熟练进行指导和培训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都对江苏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江苏省企业国际化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江苏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并未把江苏省列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省份,这就让江苏省在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时缺乏纲领性的政策文件支持。江苏省虽然出台了不少推进省内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如“留学江苏优才计划”、“江苏- 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 联盟“等,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针对工程教育国际化的纲领性的文件,每个学校各自为营,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形成成体系的体制机制,也缺乏高效的运行机制。政府层面没有对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进行深入全面的考虑,对于国际化的方方面面缺乏宏观性指导意见、缺少详尽的配套实施细则,导致各理工科院校国际化标准不一、信息冗杂,国际化发展受限。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其重要保证。

(二)国际化活动开展总体有限

1.国际化合作交流格局还未形成

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国际化合作交流格局还未形成。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数据表明,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集中在发达国家,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的并不多。合作办学机构和地点多集中在苏南、苏中,尤其以苏南为主,苏北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几乎没有。诚然,此分布格局与江苏省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格局大体一致,但是不利于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连云港逐渐成长为“一带一路”沿线物流枢纽、综合交流中心,港口建设急需一批工程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地理因素,连云港高等工程教育并不发达,缺乏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以致国际化发展受限。江苏省理工科院校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敢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化交流格局未能形成。

2.国际化发展的层次、水平需要提升

长久以来,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理工科学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国际学校、机构开展合作交流。部分高校积极探索国际化道路,通过中外合作机构、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如师生互派、科研项目合作、课程开发、访学培训等措施大力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国际化氛围较为浓厚。然而,另一部分高校则受制于滞后的理念、经费的短缺、学校实力等原因,涉及到的国际化发展内容还停留在低层次、形式化的交流上,实质意义的国际化活动如课程的开发、教学标准的制定、资源的共享、师资交换、学生联合培养等活动的开展还不普遍。因此,江苏省工程教育国际化还处于不平衡、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上,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各相关理工科高校应从教学、课程、师资、资源、学生联合培养上着手,立足于江苏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企业、高校自身的发展要求,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不断提高国际活动和项目的层次、水平。

(三)教学人员研究领域国际化程度还不够

1.本土教师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师资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江苏省部分理工科院校在招聘时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如海外知名高校毕业或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作为新聘教师的应聘条件之一,并在全球高校内展开竞争。但是,总的来说江苏省高等工科院校的国际化意识、教学能力还处在较低水平,还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工程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目前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在面向“一带一路”国际化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一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多流行小语种,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影响了中外工程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效。二是国内教师大都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分布、工程教育发展现状、地区风俗习惯等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容易出现价值观上的冲突,影响合作交流,缺乏国际性知识和外语教学能力,大大制约了中外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因此,广大理工科院校应鼓励本土教师与海外高校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开展联合工作项目,通过公派出国、短期访问的形式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发展。

2.研究领域国际化程度不够

在经济层面上,“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有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产能输出+资源输入”,远期着眼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共同繁荣”。“一带一路”倡议势必会带动交通运输业、航空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但是从中外合作办学监督信息平台统计本科层次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可以看出,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在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专业集中,没有根据学校特色和“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寻求合作机会,通过统计本科层次的办学机构和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多集中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热门专业,而像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与信号、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都只有一个学校进行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学科布局分布极为不合理,没有根据“一带一路”需求调整已有的合作办学学科或增加可合作的学科,学科的综合与交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是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上外方多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江苏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必须培养了解“一带一路”的跨国综合性人才,只有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要求、产业发展的要求才能够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推动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工程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要抓住机遇、迎难直上,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提高国际化教育意识

江苏省政府和省内理工科高校应重视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主动作为,不断夯实国际化基础,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国际化体现在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涉及到中外合作办学、短期交流、长期访学等方方面面,包含引进来与走出去。各相关高校应在办学理念上与国际接轨,关注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大趋势,向工程教育先进国家看齐,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评估的优化;同时,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教育现状,加强校企联合,鼓励联合国外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开展合作,鼓励管理人员尤其是合作办学学院及相关管理机构人员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的工程教育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二)完善国际化体制机制

江苏省在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应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规范管理、增进效益、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一是信息平台的建设。江苏省应每年发布高等教育国际化报告,对学生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国际化、国际合作情况、高等教育国际化规划指标达成情况分学校分专业进行说明,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查并提出建议。二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出台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条例,促使各级各类中外合作交流明确重点和方向,规范办学体制及管理服务制度。对于已有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可以研究制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指导目录,明确各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结合“一带一路”给江苏省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区域和各校的发展需求,调整学科布局,使学科和人才在区域合理分布。

(三)推进工程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根据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调整、优化相关机构,明确不同机构、人员在国际化中的具体分工和责任。工程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注重长期效益的过程,而部分高校只注重短期的商业利益,而对国际化的真实成效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认识不足。因此,应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工程教育保障体系,并从政府、校、院等层面对工程教育国际化活动进行监督,确保全省、各校对于当前工程教育国际化实施现状和成效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方向。加强国际化活动开展的评价体系,吸引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工程教育一线教师作为主干力量,确保工程教育国际化活动的开展应时应市。只有对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活动结果有着清楚的认识,才能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四)构建工程教育资源联合平台

目前,江苏省各工科高校大都各自为营,物力、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得不到共享,不容易形成体系,导致工程教育国际化交流活动开展和影响有限。因此应该构建省内工程教育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平台为载体实现共赢。一方面,可以将平台内的资源整合形成江苏省独有的工程教育品牌,推动工程教育产教融合、管理体制创新,吸引国外的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各高校可以借助平台的资源进行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师资、设备的共享,来华的留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校进行学习。平台的搭建可以让各个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劣势学校可以通过共享资源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实现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江苏省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吃火锅的发现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活动预告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