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2022-11-05 05:47李虎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222006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结构化技能体育

李虎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222006)

“结构化”一词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单一的技术学练、忽视理论知识教学、以达标成绩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等教学行为的出现并不符合体育运动是一门结构化的身体活动的规律,因此,遵循体育学科内在发展规律是有效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体育课堂中实施结构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系统化发展,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结构化教学的内涵阐释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生采取结构化教学,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避免将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注重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将单一的知识、技能进行串联,突出连贯性、整体性、实践性等体育与健康课程特点。布鲁纳提出“学习一门学科就是把握它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学是一种将散乱的知识与技能串联在一起的全局性思维,避免单一内容呈现,使得教学内容以多个内容组合出现,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化系统教学的过程。简而言之,知识与技能有效融合是结构化教学的主要特征,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呈现“总分总”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运动技能,学以致用,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1.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方式的培养

结构化教学倡导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习本身既是结果亦是再学习的媒介,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鼓励其发挥个体的能动性,这有利于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发展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教学内容以组合形式的呈现

过去的一些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是以单个内容为主,缺乏不同内容的串联,忽视知识与技能的前后关联,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孤立的、碎片化的,知识与技能的关联、衔接与转化脱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较差。与之相反的是,结构化教学内容注重多个教学内容以组合形式呈现,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并逐渐形成体育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知识与技能,真正能够乐在其中。

3.注重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从教学改革实践来看,课程改革理念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扎实地落实才能保证教学改革措施得以有效实施。《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而如何执行与实施则需要教师个体的主动转变与实践。结构化教学不是整体化教学的另一种说辞,更不是对碎片化、零星化教学的修正,结构化教学是一种对于教学理念、意识与方法,通过教学策略与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与素养。因此,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结构化教学思维和认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体育教师的思维转变应体现在“学生怎么练”,注重“勤练”,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学以致用。

三、结构化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1.培养学生结构化学习态度

结构化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能动者,是自我监督的能动者,是教师发展的促进者。学生作为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即体育学习的能动态度,对于结构化教学的实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主体意识、反思意识与创造性意识的学生,可有效督促教师教学,并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因此,在结构化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使学生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敢于质疑、反思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自我学习的体验和获得感觉为依据,乐于表达与交流自我的学习体会,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改进提供参考;让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更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维护者,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2.提升学生结构化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者个体的综合素质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完成学习活动的能力、本领、熟练程度等,学习者通过有效策略适应自身全面的学习需求,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进而促进个体能力发展,提高学业成绩。如,学生不知道为什么每节课都要做准备活动。作为教师,应深知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教师没有进行传授,以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对准备活动价值的理解会存在局限性,甚至是片面性,不了解准备活动的作用,只知道“在做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削弱学生对于准备活动的行为投入和维持力,进而出现质疑声并消极参与。在学生尚未对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正确的认知时,其参与动力主要来自教师的管理力度、活动的吸引力和课堂氛围等。而当学生认识到准备活动价值和作用后,其参与的动力就有可能从外部向内部转变,学生学习行为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结构化教学中,一是要让学生理解课堂“结构”的含义与作用,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是要重视对学生个体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包括场地器材的选择、使用能力,运用学法的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体育教学规律的能力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予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养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理性化进行培养,使学生从被动盲从到积极主动参与。

3.提升教师结构化实施能力

以往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以教评教”的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随着教育评价体系的逐步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得到广泛的认可,即“以学评教”。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运用能力,即“学以致用”的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转向结构化教学,即从单个技术的学练转向完整技术的学练,并注重运动技术在活动和比赛中的实际运用。同时,要关注课堂中知识和技能的显性与隐性的联系,要求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而要关注课与课、运动项目之间的关联与发展顺序。值得一提的是,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思路,在运用结构化的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中,要避免对结构化教学的僵化操作,产生“因结构而结构”的束缚思维。

4.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要求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中小学体育课应包括20min左右的结构化运动技能学练,结构化运动技能教学倡导教学内容以组合的形式呈现,摒弃单个知识与技能教学,体育课并非只是单一的技术动作教学,应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融为一体,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关联、衔接与转化。因此,体育教师应具有全局性思维,注重单一技能向整体性技能转化,关注各个动作之间的联系,特别注重关联技术动作学习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比赛场景中运用结构化技能处理问题,提高学生在实战中技术运用能力。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教学设计中,运用领会教学、视频反馈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方法和手段,使“教会”更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有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掌握传球技术后,就需要关联到比赛中传球技术的运用,在2人1组传球练习中增加1~2人进行逼抢,迫使接球学生摆脱防守球员后接球,达到“以练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提高学生在真实比赛情境下的传球能力。当学生能够长期在结构化氛围中学习,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和在比赛中灵活运用,使学生获得发展。

当结构化教学成为一种意识和主动自觉后,教师的教学思维、学生学习态度将发生重要的改变,学生会主动学习、主动建构,形成自己个性的结构化学习方式,奠定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结构化技能体育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