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实施结构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05 05:47周文伟周奕慧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练结构化动作

周文伟 周奕慧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教科所,545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一中学,545001)

一、体育课堂实施结构化教学的意义

结构化是指事物由无序、散乱、混沌状态转变为某种特定结构形态的动态过程,结构化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学流程上,更主要的是整体思路、知识、意识、思维、重难点等综合的结构化,是认知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显性到隐性深度的结构化,指向学生思维结构由低到高的螺旋发展。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而结构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能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所学技术动作与其他技术进行组合练习的方法,以及在对抗练习或比赛中的运用。在体育课上,学生们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学会处理在学练和实际运用时所形成的情感态度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拥有更好的心态。结构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体育课堂实施结构化教学的必要性

单个技术的学练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技术动作,但难以使其在复杂的情境中合理地使用所学技术,即使学生对所学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无法感知所学技术在比赛中的完整运用。运动技能的掌握,并不是靠学习就能学会的,而是在复杂的环境下,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够深入理解。

学生掌握脚内侧传球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在比赛中要让学生熟练运用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知道什么时机传(接)、接了之后传给谁最合理,学生们只有参与和看到了比赛的全过程,才能将遇到的新老问题联系起来分析、融合、转化变成场上学生们自己的有效操作。反之即使学会了足球脚内侧的传球技术,学生们也难以掌握该技术在足球比赛中什么情境下运用,该技术与其他技术动作之间的关系,以及比赛中如何运用等。

体育教师需要转变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融入结构化教学的设计理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内容,更要关注知识的应用,强调的不仅是内容的深度,更要注重内容的广度。在传授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加强各知识之间、各项目之间、教学内容和个人学习需求之间、教学内容和课堂之外的广泛联系。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能在认知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立体认知。结构化教学能使相互关联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各知识点之间相互支撑,可将所学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动作构成、各动作的技术和战术要领、实践运用、素质匹配、健身效果、易有损伤防护、赛事需求、规则与裁判方法、赛事欣赏与评价、交流合作等融为一体。这样的结构化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才是全面的、有效的,符合时代发展的。

三、体育课堂实施结构化教学的策略与注意事项

体育课堂实施结构化技能教学,需要教师把零散的、无序的、碎片化的知识有意识的串联和重组,并通过教学和比赛的形式将它们进行统整,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也能通过学生在比赛运用过程中的思考、分析、判断、总结,使自身的运动能力得到生成、发展和提高。所以,体育教师要创设相对复杂的组合式的教学情境和比赛,通过技能学练、战术演练、模拟实战等方式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懂得技能之间的联系,在实战中完善和解决自己技能不足的问题。结构化技能教学能让学生带着思考学练和比赛,大脑思考与身体练习趋于统一,通过练习和比赛,激发学生不断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理解,拓宽学生对运动项目视野,提升学生对项目的认知。

(一)体育课堂实施结构化技能教学的策略

1.结构化技能教学使教学设计发生改变

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注重各种技术间的运用和协调,让学生学会技术动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收知识信息,更好地运动技能,可先将运动项目整体的知识结构先进行分解,掌握一个个模块后,再一一将模块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个大单元,最后分解为学生容易接收知识信息的小单元。每个大单元中所包括的各个小单元之间的教学顺序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掌握程度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情况,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够形成技能组合学练,匹配当前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小单元为该阶段的主要学练内容。

以初中的排球项目为例,有些教师习惯将第一大单元分为垫球、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几个小单元,并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教学。但其实未必需要在垫球单元后接发球单元,对于学习能力强的班级的学生,可以接传球单元,使学生能进入抛垫传组合练习,甚至可以将扣球串联在其中,形成传垫扣组合练习。当然,也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观察,进行垫接发、垫接扣、垫接防守战术、垫接裁判、发接垫等小单元的衔接,而对于好动、没有足够耐心学习运动技能的学生,可以先传授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以垫球为基础,采用简化版比赛(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比赛难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比赛对抗,在对抗中提升学生对排球项目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发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了解产生不足的原因,再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不足办法的相应技能,使学生积极解决自身问题。学生的不足会因自身能力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需要固定各个小单元教学的顺序,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会更合适。每个课时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进行递进式的渗透,在介绍新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整合所学运动项目知识点的关联性,逐渐补全、完善认知结构。即使学习新的单个技术,也应该通过多样的学练方式,与其他技术进行组合练习、在对抗练习或比赛中运用。

2.结构化教学使教学方式发生改变

体育教师根据课时目标,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在教学中,可将某个单一技术动作作为主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和经验,将技术动作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关联和整合起来。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和督导学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并提高运动技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能体验到知识的获取,同时培养提升他们的各项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如,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运动技能,也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经验,选择2种或更多种技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1种技术动作为拓展,同时建立1个组合式动作的情境,让学生在连续使用多种技术动作的同时,进行结构式的学生,从而达到锻炼和掌握动作技巧的目的。以篮球的高低运球技术为例,“高低运球”中的高运球在比赛中的运用,是运球时没遇到防守的情况下正常向前推进的技术动作,低运球是在遇到防守时为了衔接其他动作完成过人的技术动作。在结构化教学中,可以以射线式整合的教学方式,尝试先由“高低运球”的学习为起点,逐一拓展到“急停急起”“体前变向运球突破”“运球转身突破”组合,最后延伸到衔接“行进间低手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或“急停跳投”等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结构化”教学,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高低运球在实际中的运用方式,同时也明白了掌握高低运球在比赛中能获得的优势。结构化教学相较于单一动作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掌握。

3.结构化教学使教学组织变得灵活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理、心理和兴趣,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使其更加合理、人性化。教师要主动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较大,很难将精力集中在运动上,所以教师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能缓解文化学习带来的压力,体育运动能促使自己身心健康,体育运动能改造大脑。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和多重作用。

如,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越来越显著,他们有着不同的诉求和期盼,他们更喜欢采用可选择式、探究式、竞赛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可设置将某项技术动作与其他项目技术动作相结合的多种组合练习内容供学生选择、学习,也可根据任务目标自主拟定达成“路线”的探究式学习,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竞赛式学习等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高中篮球教学为例,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联赛制”的教学方式展开结构化教学,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小学初中的体育学习中已经能接触到篮球运动,并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对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已经有所了解或已经掌握,如进行“联赛制”的结构化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练积极性。具体方法是将整个学期的篮球课作为一个赛季,整个赛季的篮球课采用比赛+学练的方式。从新学期第1节课开始,将班级成员分组,讲解项目特点和各个比赛角色的分工,以及各个比赛角色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介绍比赛基本规则以及制订第1场比赛的特殊规则。从而使各组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与引导,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团队讨论、合练,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或尝试不同角色,并从中了解到自身技术能力在实践运用中的不足。第2节课,进行本赛季的第1场比赛。同时教师做好学生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身体素质情况的相关记录,每次比赛后会有2~3节课的强化技术动作的学练课时。而学练内容,则根据比赛时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技术动作和教师的判断和评价决定。学练的方法,则是在解决技术动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联的其他技术动作进行强化学练,以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如何运用、什么时机运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赛场应用能力。在帮助学生纠正和巩固行进间传球的技术动作之后,需要加强学生对行进间传球方向、传球时机的预判,以及在比赛中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行进间传球的认知和练习。同时,行进间传球后可接什么技术动作,接哪种技术动作能在比赛中获得什么优势的知识内容,都应渗透在这2~3个课时的学练当中。这样的学练课将会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运用中将技战术发挥出来。强化技术动作的学练课时结束后开始本赛季的第2场比赛,之后的课时安排将按照比赛+学练的方式依次进行。“联赛制”的结构化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尽早体验到竞赛的乐趣,也可让自己根据自身能力偏向性地选择学练内容,在不断探究和尝试过程中达到自身的精准定位,提升团队整合优化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强调对一种技术传授的基础上,将技术与多种战术相结合,强化学生面对复杂的运动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循环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熟练地运用各种技术,逐步地掌握这项运动。同时,在复杂的体育场景和竞赛中,渗透损伤的防护、健身效果、素质要求、肌群训练方法、运动饮食的搭配等健康行为的教育,以及规则与裁判法、赛事欣赏与评价、交流合作等体育品德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结构化知识与技巧融为一体,完善其认知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体育课堂实施结构化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结构化教学要“粗”中有“细”

这里所说的“粗”就是摆脱以往的单纯教教材,通过纵向梳理教材,将相互关联的组合动作整合后教给学生,通过赛帮助学生短时间内理解所学多个组合动作之间的关联性,并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长期从事锻炼的位置(如,篮球中后卫、前锋、中锋),这样,教师在之后的教学中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针对性地“细”教。

如,小学的篮球课教材,结构化教学让教师可以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和学校的实际对小学段教材进行整合,选择趣味性强、后期运用多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小学低学段的学生时应“粗教”,将熟悉球性、运、传、突破、投篮等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学生,每次都融入一些“组合”及有关联的动作组合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体验,简化比赛规则,让学生在运用、对抗和思考中发现错误动作,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对该项目的认知完善和改进动作。这个阶段学练多,以小组比赛为主,难度不宜太高,评价的方式以鼓励学生能完成组合动作练习为宜。小学高学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练中细教”,此时学生已经对前期篮球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讲的内容能激起学生与自己在前期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对比、思考、分析。当教师讲解在比赛中,进攻时为什么总过不了防守队员、传球时经常被防守队员断掉球、传不出、传不准等学生经常碰到的难题时,学生就能专注地听、认真地学和思考。教师在教授学生串联动作的基础上应“提质增效”,可在比赛中融入更多的有竞争性、团队配合度高的技术组合评价,如传切、突分配合好的进球加2分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授课的时间偏向学后的实战运用。这个阶段以分层赛、练为主。篮球项目的学习,没必要将所有篮球的技术都学会、学好了再去参与比赛,而是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篮球学、练、赛的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在比赛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参与比赛或活动,并能终身从事锻炼。

2.结构化教学要让所有学生都有价值感

结构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多个相关知识点能够同时推进,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不断学练,构建并完善知识结构,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感觉被需要。如,有的学生因身体原因不能参与剧烈运动,或因伤病暂时不能运动,体育教师会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做力所能及的活动,或以相应的形式参与适量的体育活动;也有部分学生先天身体素质较弱,或过于肥胖、矮小,体育教师会重点帮扶,也会邀请学生骨干进行帮扶。常规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这2类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断挑战并战胜原来的自己,但价值感不足。结构化教学则会使知识点纵横交错,相互关联。掌握这种教学手段的教师,就可以从结构的视角拆解单个运动项目的所有知识点,形成多种知识组合融入每一次教学中,帮助每一名学生在学会技术的同时能掌握与体育有关的知识。就像举行1场比赛,需要的不仅仅是运动员,而是很多不同角色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这才算是真正的比赛。所以结构化教学的好处就是能在同一阶段内,让学生学习技术到学习技术和多重知识点,并了解它们的纵横关系、内外关联,从而使每一名学生找到自己在各个运动项目中适合的位置。因此,在学练设计中,教师既要为体质好,运动能力正常的学生提供运动负荷偏大,以强化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刚”性学练内容,同时也要为体能或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运动负荷偏小,技术动作之外的其他针对性的技术较强的“柔”性学练内容。“刚中带柔”的学练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己适应的学练内容,真正在团队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啦啦操课程因其动感强,节奏欢快,动作技术丰富,有一定的观赏性,在选项教学中广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针对高中的啦啦操教学,教师应在进行单元设计时,考虑每个单元及每一次课单一技术学练和啦啦操其他知识内容的交叉搭配,以呈现结构化。啦啦操手位学习可以搭配手位变化顺序的重新组合(编排),同时可以搭配手臂小肌群锻炼方法知识点的学练。这样大多数学生可以在了解啦啦操手位之后,进行手位熟悉度、手部力量、手部变化速度的强化等“刚”性学练,甚至可以自行选择配上最简单的步法(踏步等)进行协调练习,提高心率,增大运动量。而无法参加剧烈运动、有伤病或身体素质弱的学生,教师可在“柔”性学练设计中组织他们先跟着进行啦啦操手位的位置感知练习,了解每一个手位的方法和名称,这样也能让他们在身体条件负荷的范围内得到一定的锻炼,既不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负担,也让他们感觉能参与其中。在团队进入强化练习阶段,为他们优先提供手位变化编排的导学案进行探究学习,在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的同时也可以指导他们为自己的团队进行手位编排。

此外,在编排的同时,也会对手位动作进行复习,且是重复性练习,又可以起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当学生强化“刚”性学后,进入团队动作展示筹备阶段,进行“柔”性学练的学生就可以提供编排参考,为团队筹备节省时间。进入展示“团赛”环节,最后的不仅是评比每个队的完成度,也是评比“柔”性学练学生编排的作品。让每名学生都有收获,让每名学生感觉到快乐、成功,即便是评比最弱的团队,团队的每个成员也都能感受到“我参与了”“我没有被排除在外”“我也为团队做了什么”。在技术的学练、编排的应用、锻炼方法的增益,及比“赛”的体验,“评”价能力的培养等,这样的结构化教学有利于所有学生完善对啦啦操项目知识结构的构建。之后教学的拓展,还可以组织“柔”性学练学生作为观察员,为自己团队的成员“找茬”。只有对知识点真正掌握的人,才能做好“找茬”工作,这也是对这类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作为观察员还可成为“咨询团队”,引导他们学会和判断提升啦啦操技能的辅助练习方法,通过相互交流和指导帮助自己团队的啦啦操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研磨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适当的锻炼,也培养了他们探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3.结构化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

结构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体育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是面向全面的、全体的普及教育,结构化教学参与的主体是学生,那些一教就懂、一练就会、一赛就赢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人,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较弱、运动能力不足,这就要求通过结构化教学的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练方法的优化、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有效的结构化教学让学生们了解、认识技能和该项目的体育文化,以及与之相关联性的知识结构。初期的“赛”参与比赛人数可多可少、场地可大可小,规则可简可繁,主要是多给学生尝试体验,重视和强化比赛的完整和连贯性,强调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主要是让绝大部分普通学生都能参与比赛,激发学习兴趣。后期的“赛”,要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比赛回合的增多逐步强化规则意识,比赛人数和场地逐步趋于规范正常,学生在比赛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位置,长期坚持参与该项运动。

如,高一普通班《排球:下手发球、垫球与传球组合》新授课,在基本部分环节1中,教师讲解示范一端固定球体一端固定场地的道具球(防止球乱飞)提高练习密度。教师强调要点:发球人控制好发球的力度—感受击球的力度对球高度的影响—目测球落地点,感受、体验如何调整发球的力度,接球人感受球飞行的轨迹和球下落的抛物线,4人1组的羽毛球场低网轮换练习。环节2中,两两隔网发、接球练习。教师强调要点:发球人判断人网球的距离(目标点),发球人感受抛球的高度、击球的时机对球飞行的远度和高度的影响,感受调整击球的力度判断发球是否到位,接球人有意识接球。环节3中,进行4人1组,1发3人垫的纵队站位的传垫球。站位教师强调要点:发球人喊位置发或抛到位,接球人听到口令及时预判球的飞行角度和高度上步、后侧步接球,4人1组轮换练习。环节4中,4人1组进行1发,垫、传球、扣3人的横排站位练习,接球组的学生根据来球采用垫、传、扣组合练习(小竞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对这几个动作联系、融合、转化。教师强调要点:预判来球方向—起动跑位—判断、选择接球方式—调整步伐—控制接球手型—接球—垫、传给左右的同学—控制传垫球的力度、方向位置—进攻。

在实施结构化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培养体育骨干,使其能积极地挖掘和挖掘运动的内涵,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简而言之,结构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在课堂上,通过不断地发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并不断地发掘体育休闲的好处,学生就会乐意参加体育课,跟着教师的教学进程学习、训练,不是教师强迫,而是由自己的感觉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体能和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地提升。

猜你喜欢
学练结构化动作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下一个动作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