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画蕴大道 连二并三心如皓
——心理健康视域下的书法教育思考

2022-11-05 14:31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王洋
中国篆刻 2022年7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教育

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王洋

2017年教育部关于书法教育总体目标及内容最新方案中指出: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表现。随着国家五育并举政策的落实,教育中的有识之士越来越重视对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信息化浪潮下,即使学校已迈入互联网+时代,但书法这一传统文化依旧魅力如初。我们深知,书法艺术与情绪、品性和心理健康关系密切,通过书法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积极健康发展。然而笔者一路谨行,对于书法教学的现状与未来的探索之道感触颇多。

一、现状迷眼,有待破晓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是接受书法教育的关键时期,但全民对书法教育的主观认识和客观教学现状都不尽人意。笔者归纳为盲点连连,家校共存。

1. 思想上不够重视

多数家长认为只要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好就行,练不练字无所谓,反正书法又不考试。在家长们的忽视下,很多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下也不重视习字了,甚至原本可以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也在无人约束中放飞自我。

学校里,应试教育毒害阴魂不散,课表上的书法课往往成为师师、师生之间争执的课堂,难免衍变成一种伤害。没有规范的硬笔书法教材是一种硬伤,缺少专职的书法教师更是一种痛,使教材成为只可欣赏,不可教学的样本。书法课由语文老师上成了其他课。书法课上学生以写满老师要求的数量为目的的教学形式,完全背离了书法教育的初衷。

2.行动上缺乏落实

现在不少学校的书法课有名无实,有的甚至都不开设。在学校里,学生的每一门功课都被排得满满的,课后又被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占据,根本无暇练字。即使开设了课程,由于当前学校师资制约,书法教学规范指导也成为奢望。更有甚者,为了能较快完成作业,有的老师常默许学生“龙飞凤舞”“笔走龙游”般草草了事。

3.指导上要求不严

初学书法,自然伴随着书写中的各种问题,如错误的握笔姿势,颠倒的写字笔顺,错误的运笔方法等等。凡此种种都应该及时纠正,但很多家长与部分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却将此当作小事,漠然视之,听之任之。

试问:如长此以往,素质教育浪潮之下,一个连汉字都无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的学生,他还能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进而学好其它各门功课吗?以上种种,何曾不是 “叹息未应闲”之应景。

二、大道至简,润心有痕

传统书法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能让孩子远离喧嚣与浮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郭沫若先生说,习得一手好字,并非是要把人人都培养成书法家,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即可。养成这样的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源于书法对自身的影响,笔者在2012年踏上工作岗位起就开始关注并思考我们的书法教育。过去6年,笔者在山区任教,每天中午、下午都利用课余时间来陪伴部分学生练习书法,我亲眼看着学生的点滴可喜变化。直至去年,偶然的一次机会,7岁的女儿接触到了北大培文的书法老师王思强。其间,我也在旁看、听、写、思考,短短两个月时间,我发现女儿原本急躁的性格逐渐沉下来了,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得不佩服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并领悟到书法对人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1.冶性情,正三观

自古以来,书法教育被中国人看作修养性情,抒发情怀、志向,可言志,也可散郁的活动。郭振有认为“书法让美育更‘美’”。他说:美育的实质是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的统一,而这两方面的要求在中国的书法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具有充足教育元素的书法教育,它将艺术教育、思想教育、智力教育等融为一体,启迪着我们去欣赏、观察、发现、品评、动手,培养人的应变、创新等能力,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书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为心画,是音乐、美术教育不可替代的。从书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我们可以感知它能“养性情”“正三观”,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的提升。

古人多擅书,书法自古以来就是磨练人格品性的不二之选。“人正书才会正”,书写的不仅是字更是人自身的品性。学生在习字学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其内化于心,端正于行,内外兼修,还可以了解我们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练协调,开智力

书法,讲究 “气”与“势”,写好每个字需要身体和手的各个关节之间的协调性,学生在书法练习时还可以感受大脑、眼睛、肢体以及心灵的协作,从而培养自己的协调性。比如笔者在教学“法”字时,在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三点水的三个点,写法各有不同,同时还要比照字帖学习运笔方式。在脑海中形成“法”字的轮廓之后,指挥书写。长此以往,学习者更易领悟、领略书法的美妙之处,思考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于是,此人观察、思考、分析、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

笔者班上有一位学生,此生思维敏捷,但却是一位超级“马大哈”,答题时不是漏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自从他通过毛笔书法训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临摹,在潜移默化之下,几个月后,竟然改掉了粗心这个老毛病,树立了严谨的自学意识。

同时书法还讲究 “意在笔先”,充分训练学生的思想、行为。学过书法的人,一般在想象力、创作思维上,都会比一般学生要强。书法历经千年传承,具有其特殊的艺术性,其实也包含了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古代做帝王的第一课就是写好书法,所以练过书法的学生,一般看待事物,其角度视野、方法和境界都区别于一般学生,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他就很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不难发现,身边那些写得一手好字的往往都是学校里的优等生。

3.展个性,求创新

学习书法,是学生欣赏美、接纳美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用更高的审美来滋养自己,取得精神上的愉悦。书法追求个性,推崇创新。临摹使得孩子在大脑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汉字形体美,为今后的创作做好铺垫。因此,书法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孩子从模仿走向创新的思考过程。

课堂中,笔者为孩子们展示了各大书法名家的优美字体,并为孩子们示范一二,在孩子们啧啧惊叹的目光中鼓励大家大胆尝试。此意外之举收获了意外之喜,有的在一板一眼模仿隶书;有的一气呵成书写草书;有的对照着柳体;有的临摹着颜体,孩子们的作品大有百家争鸣之架势。课后,笔者利用作业展评,让大家亲眼目睹身边同学所创造出的不同书法之美,有学生会主动跟笔者说:“老师,他写的字和我写的完全是两种风格,他的作品好好看,我也想学写他那样的字体。”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不同书体、字体的区别与特点,对汉字各类形体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最后,笔者依据每个孩子的创作情况,将不同书体或字体的学生整合在一个小组内开展交流,让孩子们自发地去分享学习,有的小组会迸发出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会相互间参照对方的作品写上几笔,将自己对书法的体悟与思考诉诸笔尖。

4.定心神,促健康

同时书法练习能促进身心健康。书法练习需要平心静气,是身体的修炼,也是心灵的修炼,据医学研究,练习书法的过程讲究聚精会神,在这个过程中可让呼吸慢下来,心率低下来,使身体处于放松平和的状态,这正是书法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情绪平稳可以使人处事不惊,理智思考。长期练习书法,更能令人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三、践行初心,柳暗花明

学生青春期阶段没有严格的年龄界限,一般泛指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高中。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青春期的成长是一个人随着生理的发展变成独立状态的过程,她是学生自我认识的一个过程,是心理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心理学家把这一阶段称为人生最艰难的过程。这过程,我们要给予适度的关心、关怀和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考,也有很多困惑。常常表现为喜欢一个人在房间呆着,不愿和父母说心里话;一说话就很有脾气,行为偏激;爱顶嘴,不愿接受批评……

郭振有说:“现在这个社会很浮躁,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安静下来的,就是练习书法。”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作为书法艺术语言的线条,传达着书写者的情绪。通过笔法、章法、墨法等激发来表现书写者的情感。针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对症下药,通过家校合力,加强落实书法教育,心育新路未来可期。

中国书法的艺术性极强。执笔有松紧,高低需合理,指、腕、肘应合力而运笔,字的笔画(线条)有粗细、浓淡、强弱、虚实等,一笔既有粗细、浓淡、虚实及强弱等等,每一笔一画的出现都有含蓄之意;每一笔一画的结束都有收敛之效;每一笔一画的运行都有其书写者内心的“气”和“势”。如横划,欲左先右;竖划,欲下先上等等,蕴含蓄而不张扬的为人处事之理,富含人生哲理。像点画的运行如太极八卦,又如危崖坠石,而一竖如万岁古藤,一横如浩瀚奔腾。不管书法的线条以何种形式呈现,皆因“人”(情感、思想,情绪、感受)的介入,才使得中国字在洁白通透的宣纸上舞蹈。也就是常说的“书为心画”“画由心生”吧!通过毛笔练习的研究,对书法练习的态度正是我们教育的初衷。

四、对症抓药,以书育人

伟人的“好猫论”路人皆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作为教育者,更应深谙此道。在我们教学中,见过不少这样的学生,或懒惰、呆板,或急躁、偏激,或空虚、苦闷甚至自闭,缺乏主见或毅力薄弱……如何改善这些孩子不良的心理状态?面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只要我们在书法教学中指导得法,便有意想不到之效。

书法教育在“选”帖上,小学生选择的楷书字帖需做到点画有规有矩,字形平稳严整。如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颜勤礼碑》、赵孟頫的《胆巴碑》等。“读”帖时,应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先对字的结构予以总体的初步观察、分析、领会,在脑中形成“字”的总印象,是长是扁,是大是小。再从整体到局部,从字的偏旁结构,笔画顺序及其长短、粗细,乃至每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等,真正做到“目识,指划,心记。”如教学《颜勤礼碑》的“横折”这一笔画时,笔者借助白板投影,引导学生观察“里”和“日”这两个例字中的横折形态的不同之处:“日”的折画顺其自然,而“里”的折笔则在转弯之处垫出了稍高的肩,明显示以竖来压横。类似“横折”这一笔画的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多加辨析,仔细体会,才能捕捉到应有的信息。久而久之,心理浮躁的学生在长期的引导训练之下逐渐变得沉着有方。 “摹”时力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沉心静气求质求量,手摹而心记。“临”时,更应做到临与写的大小相当,占格以八分满为宜;先整体后部分;自查自纠,对比校正,养成习惯。 “评”时,落实多元评价,师生,生生间的评、议、改,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点评作业得失,做到活学活用,并在交流中学会接纳他人、欣赏别人的良好心理。

教学中也可结合古代许多伟大书法家的事迹来提升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古代许多著名书法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流传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笔者经常抽出一定时间给孩子们讲述王羲之为老妇书扇、入木三分、临池学书,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隋僧智永学书退笔成冢,怀素芭蕉练字等故事,宣扬他们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自我认识。

再如,笔者既是书法教师,又是班主任。双重身份的优势下,曾对五年级学生开展过书法团体心理辅导课,取得不错的效果。主要辅导场景如下:

1. 学生分成两组,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硬笔书法练习活动。

师:第一组的同学在一分钟之内,书写一百字;第二组的同学在一分钟之内,书写十个字。书写内容不做要求,但要求必须完成字数。

2.一分钟到,学生停止书写。

师:有请两组的同学分别谈谈自己的情绪。

生1:紧张、焦虑……

生2:兴奋、激动、高兴、轻松……

师:我选出两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在大屏幕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找出两组书写的规范度、认真度等不同处。

学生回答后,我再提问

师:请两组同学说说你记住的书写的内容。

紧张和焦虑的生1,没有记住书写内容。

轻松和兴奋的生2记住了书写内容。

师:根据刚才的书写经验,大家放松心情,书写作品练习,在 20 分钟内书写一首诗。要求:安静的,呼吸均匀,三姿正确。

3. 书写结束后我提问。

师:通过这次的书写练习,前后做对比,你的书写有进步吗?

师: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是智慧的?

师:对你学习其他学科有什么帮助?

4.最后进行师生活动归纳小结。

当情绪稳定,乐观地控制好情绪,安静下来去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能得到很大提高。这和生活是相得益彰的,是智慧的学习策略。

书法教育对学生了解、管理自身情绪、识别他人情绪三个维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学生经营人际关系、了解自身的情绪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提高,但在控制自身情绪方面却没有什么变化。而书法练习需要学生聚精会神,能极大提高青春期孩子情绪的稳定性,对于温和、顺从的性情培养有着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量变成质变,当书法练习累积到一定程度,书法创作便水到渠成,而激情奔放、欲罢不能的书法创作则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梁实秋认为:“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这是对书法的艺术功能的确切评价。书法课程的实施,能给予学生做人的道理,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所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心,如其至,总之曰如其人而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知心育人,重新审视书法教学,以书育人。通过书法教育,让青春期的学生了解书法史,欣赏书法作品,认识书法名家,在反复的书写练习中,在一笔一画的长期训练中,以正思想、习行为、铸意志为标杆,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理智宣泄,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净化骚动心灵,使阳光心态永葆。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书法
书法欣赏
题解教育『三问』
书法
书写要点(十)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欣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