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05 09:53
商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商务精神学生

李 伊

(北部湾大学 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广西 钦州 535011)

自2015 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之一。创新创造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掀起了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的方向。

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MIB)自2011 年开始招生,以培养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商务专门人才为目标。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贸易大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我国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我国国际商务面临着高端人才短缺、商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高端人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创新创业型的国际商务人才。本文按照“一带一路”倡议、“创新创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特征对国际商务硕士人才的要求,从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时代特征对M IB 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M IB 人才

目前国际商务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需要国际商务人才在参与对外经贸活动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就经济活动而言,表现为“发展新工艺、生产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引入新渠道,适时实现产业要素的重组,使各种生产要素积极地运作起来”。就精神层面而言,是指一种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德等”(汪世珍,2018)。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大为缩短,产品更迭换代加速,企业要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必须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发展新工艺或创造新产品。这就需要国际商务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MIB 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平时理论教学知识和实践环节训练不断加强。

(二)需要有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M IB 人才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胡超、吴碧洁,2018)。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国际商务活动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方式,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人类社会迈入了以数字贸易为核心的第四次全球化浪潮。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创业的成本,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减少了低技术含量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出现了机器替代劳动力的现象。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生的培养应紧跟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时代的要求,加强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有针对性地培养MIB 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商务数据分析、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技能,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二、M IB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根据当前国际商务环境、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MIB 人才培养的要求,MIB 学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MIB“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首先,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双创”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融合的课程体系。其次,采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题讲座、校内外实习实践、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加强MIB 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校外各种资源提供的实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落实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除了平时的课程考试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外,在学位论文方面,也应推行商业策划书、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多形式的考核方式。

M IB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图

三、M IB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遵循上述的构建思路,MIB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创新是一种思维和精神,与人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经历密切相关,需要相关理论学习,并通过实践加以验证。首先,增加人文素养课程学习。了解相关人文社会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的基本思想观点,关注全球问题,关注国际商务活动,尊重文化多样性,用谦虚、包容的心态与世界沟通。其次,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地训练,如国际商务、国际营销、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交流等课程,可以训练学生的国际市场分析和国际商务活动处理能力。同时,运用国际商务的理论知识分析经典案例,提炼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历史的国际商务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创业能力的培养,要紧密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特点,开设相关的课程与实践。部分高校已紧跟信息时代特点,在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下开设了“互联网+联、大数据与智能商务决策、大数据分析与管理等专业方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结合经济学、管理学与信息技术等交叉学科的特点,成立了信息学院,设立了产业经济学(电子商务)硕士专业、电子商务与网络金融博士研究生方向。从这些高校做法可以看出,开设“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数据分析、商务决策与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学习和电商平台的实践,了解基本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利用平台的商务数据统计分析,掌握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和消费偏好,从而增加MIB 学生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今后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

MIB 创新创业人才既要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又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两个方面加强培养,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等教学方法,结合专题讲座、校内外实习实践、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方式。

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理论讲授,把国际商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清楚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国际商务活动的本质现象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紧跟全球国际商务发展新趋势,制定相关主题进行讲授或供学生研究讨论,增加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根据MIB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还需增加“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与国际商务相关理论与知识的讲授,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通过案例分析,能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归纳总结以及解决国际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小组研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观点的表达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研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另外,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创新创业精英挑战赛和全国MIB 国际商务谈判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训练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

2.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根据MIB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定期邀请跨境电商、大数据等行业内专家结合自身的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心得和体会,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课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同时定期邀请国内外学者就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国际商务环境、就业态势、专业素质和要求等开展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专业认知,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商务分析和决策能力。

3.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相结合。在“双创”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在校内建立了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研究院、创新研究中心或成立了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MIB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充分利用校内这些优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按照“双导师制”原则,主要由校外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和职业规划。所以,应有效地利用校外导师和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引导MIB学生进入“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行业实习,体验这些行业的实际运作,为今后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积累经验。

4.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首先,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国内外高校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科研和学术交流机会,开阔学生国际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积极引导MIB 学生参与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的申报,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其次,为学生创造与国内外高校或国际性企业联合培养的机会,鼓励研究生参与联合培养项目。

(三) 实行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还需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MIB 学位的获得,最终是以撰写学位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学位论文形式允许多样化,可以是理论与政策研究论文、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形式。但目前各高校学位论文形式多是撰写理论与政策研究论文,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位论文考核更应多采用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商务精神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基于大商务专业群建设的商务通用能力素质结构内容体系探讨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赶不走的学生
拿出精神
学生写话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
聪明的学生等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