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性访谈对精神疾病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2-11-05 07:28梁连仲郭美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7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服药动机

梁连仲 郭美萍

529100 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三科,广东江门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1]。精神疾病患者由于长期情绪不稳、饮食不规律、懒散、缺乏运动,或者受精神药物的影响,会引起或者加重DM[2]。同时,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往往缺乏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因此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反复发作以及伴发的DM 不能得到控制。动机性访谈可帮助患者发现并克服自身的矛盾心理,改变不良行为,以维护健康[3]。本研究分析动机性访谈对精神疾病伴DM 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疾病伴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科研组和常规组,各40例。科研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8~70 岁,平均(49.63±10.17)岁;病程8~30年,平均(19.26±5.78)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3 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3 例,情感障碍11例,其他3例;体重指数(BMI)19~26 kg/m2,平均(23.32±0.58)kg/m2。常规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0~72 岁,平均(50.15±10.44)岁;病程7~29年,平均(18.98±5.24)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5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1例,情感障碍12例,其他2例;BMI 18~25 kg/m2,平均(23.21±0.41)kg/m2。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中关于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并且已完成急性期治疗[4];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 型DM 的诊断标准;③无言语功能障碍及交流障碍,可自主表达意愿。

排除标准:①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者;②伴全身感染、恶性肿瘤或其他脏器疾病者;③不配合访谈者。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①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精神疾病和DM的相关知识;②要求患者遵医嘱服药,告知服药的注意事项;③监测患者血糖、尿糖和体重;④观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病情变化。

科研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①成立团队:队员为熟悉精神疾病及DM 相关知识、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包括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理队员。对所有队员进行动机性访谈技巧培训,包括模拟训练、小组讨论,保证干预措施的标准化和有效性。②制定计划:熟悉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制定个性化访谈计划,定期总结分析,改进不足。③动机性访谈:一对一访谈,共4 次,1 次/周,50 min/次。第1阶段通过开放式提问鼓励患者说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情绪反应,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2阶段采用反馈式访谈,告知目前使用的护理措施,询问患者是否了解饮食及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强调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告知精神疾病与DM 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服药的重要性;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告知应对方法。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针对性解决患者问题。第3阶段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回答进行讨论,调整方案,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强调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增强其遵医行为。第4阶段通过提问和反馈观察患者的变化,评估方案的可操作性。回顾前几次访谈过程和到目前为止患者发生的改变,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治疗信心。

观察指标:①血糖和体重:分别在入组时和干预后测量血糖,记录体重,期间根据需要监测血糖和体重。②精神疾病痊愈率:精神疾病痊愈的标准是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并且自制力完全恢复。③自我管理行为:参考DM 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涉及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用药及高低血糖处理,各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④住院满意度:自制住院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90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和体重水平比较:干预前,两组血糖、体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科研组血糖、体重水平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和体重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和体重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n空腹血糖(mmol/L)体重(kg)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科研组 40 12.14±2.26 7.14±1.37*69.24±5.18 73.35±4.47*常规组 40 12.28±2.33 9.69±1.58*69.33±5.17 69.48±3.66*t 0.272 87.712 00.077 85.331 4 P 0.785 7<0.050.938 2<0.05

两组精神疾病痊愈率比较:科研组40例患者中,精神疾病痊愈31例,痊愈率为77.50%;常规组40例患者中,精神疾病痊愈22例,痊愈率为55.00%,科研组患者痊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1,P=0.0444)。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用药及高低血糖处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科研组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用药及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n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用药高低血糖处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科研组 40 60.24±5.3885.27±7.24* 64.39±5.47 84.35±7.42* 62.48±5.32 88.34±7.39*61.53±5.6987.23±7.25*常规组 40 60.39±5.4180.15±7.06* 64.42±5.56 79.21±7.25* 62.35±5.41 81.26±7.19*61.48±5.7282.53±7.15*t 0.124 33.202 10.024 33.133 60.108 34.342 90.039 12.919 2 P 0.901 4<0.050.980 7<0.050.914 0<0.050.968 8<0.05

两组住院满意度比较:科研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满意度比较[n(%)]

讨 论

精神疾病是慢性迁延性疾病,一旦发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然而,精神科药物会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或者易导致食欲增加,加上本身精神疾病的影响,患者活动少、懒散,体重增加明显,继而出现一系列的血脂、血糖升高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精神疾病患者合并DM 的患病率达10.3%,远高于普通人群[5-6]。精神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高,故坚持服药尤为重要,合并DM 的患者也是以口服降糖药为主要治疗措施,但是受自制力的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未按医嘱服药,而导致病情易反复、血糖不稳,容易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7-8]。动机性访谈是以患者为中心、干预者为辅的沟通方式,通过发掘和解决患者的矛盾心理,以激发患者改变不良行为的内在动机,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其中,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其行为习惯的良性转变,是一种有效的访谈技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的血糖水平较稳定,体重控制较好,表明动机性访谈能促使患者自觉控制饮食、参加运动,从而减轻体重,稳定血糖水平,降低DM 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精神疾病痊愈率较高,表明干预后患者自制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服药依从性增加,愿意配合服药或自觉服药,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SDSCA 各项评分较高,表明行动机性访谈能优化患者自我行为、减少疾病复发,达到远期疗效,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满意度较高,说明动机性访谈能改善护患关系,具有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动机性访谈能提高精神疾病伴DM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拉近护患距离,避免医疗纠纷,更利于促进疾病转归,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服药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服药禁忌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服药先分阴阳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