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社融媒产品《6397公里的守护》成功的要义

2022-11-07 13:42杨冬梅
传媒 2022年20期
关键词:长江生态用户

文/杨冬梅

2019年1月,国家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新华日报社“交汇点”客户端由此启动了“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主题报道策划,并推出新媒体创意互动产品《6397公里的守护》。2020年6月,该作品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新媒体创意互动类一等奖。该作品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多家党媒、央媒和头部平台的转载,吸引了很多用户的互动参与,取得了新闻价值和新闻效果的双丰收。笔者通过分析该作品在主题策划、创意互动、创新表达等方面的创新,期望为今后类似融媒体产品的主题创作提供参考思路。

一、主题策划:立足生态保护,着力聚焦主题

对于一个新闻作品来说,主题策划是它的生命,是整个作品的灵魂所在。新华日报社“交汇点”客户端的融媒体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立足于生态保护的宏大主题,在深远立意的基础上,从长江这一地域切入,由小见大地触达用户认知,扩大传播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于生态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我国生态保护及其宣传指引了方向。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主流媒体积极探索宣传生态治理和保护的路径,倾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

生态保护作为一个宏大的主题,要产生有效的受众触达率,需要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力量。新华日报社“交汇点”客户端在全国拥有较大的舆论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其基于专业化的新闻生产能力,紧扣生态保护的主题,创意性地推出了新媒体创意互动产品《6397公里的守护》。从长江生态保护切入,展现我国两年来在长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长江生态的小切口,切入生态保护的大主题,由浅入深,引发受众关注。

生态无小事,保护靠大家。优秀的生态保护新闻作品不仅仅要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更重要的是使生态保护理念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心中扎根。《6397公里的守护》以凝聚多方共识为基点,力图建构生态理念共鸣,实现生态共治共享,尤其吸引低年龄阶段群体参与其中,因为未来是孩子们的,今天的生态保护是为了孩子们明天的生存环境,未来的生态保护是靠孩子们来实现。新华社召集了长江沿岸的很多小学生参与其中,在“6·5”世界环境日,编辑记者带领孩子们通过互动参与的形式,与很多环保专业人士、教师、家长共同采集水、空气、土壤标本,灌在“江豚瓶”中,记录其监测数据等,共同制作“绿色共成长手册”,以期帮助孩子、家庭、学校共同理解长江生态保护的要义。这样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动方式,为生态文化形成传播声势提供了可能性。

生态保护不是一盘散沙,在创作长江生态保护的新闻作品时,要牢牢树立全局概念,呼应“一盘棋”战略,从全局性出发,展现“一盘棋”指导之下长江沿线流域各方面的综合性成果,形成舆论合力。全局性成果的展示需要合适的载体,为了引起受众对长江水系保护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制作团队以孩子们采集的长江各段江水、空气、土壤等制作成的“江豚瓶”作为线索,在新闻产品中相互串联,共同构筑成一个长江沿岸共融共通的图景。这些形态各异的江豚瓶在新闻产品中串联成一个个和谐的音符,并通过音符的形式进行展现,形成了兼具全局性和趣味性的效果。这样的策划不仅串联起长江沿岸各线生态成果,也能串联起各方面的成就,还能以互动的形式吸引受众关注,多角度地表达主题,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重视多样化互动,实现网上网下创新表达

好的新闻主题除了出色的策划之外,还要能够通过合适的媒介载体和技术手段为新闻作品赋能,帮助它更好地执行落地,实现创新性的表达,从而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融媒体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充分开发作品本身的互动传播价值和潜能,在数字技术的依托下,实现了网上网下同心圆的共振,以其互动性、创新性、场景化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用户的关注。

在数字时代,要想在网络空间获得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效果,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是至关重要的。《6397公里的守护》采用线上H5超文本互动语言技术,以线下发起的“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的活动为素材和来源,构建了一个虚拟化的叙事空间。作品通过数字技术将长江沿岸的景观压缩变形,共聚到同一个虚拟空间,同时设置了反映触发机制,用户通过点击就可以获得真实的视听体验,可以听到从长江沿岸的采集的真实的自然原声,长江沿岸的风吹树叶声、水滴声、藏羚羊声都真实再现;同时,通过触发相关锚点,还可以在H5中看到创作团队在长江沿线多个城市的小学开展主题班会的现场视频画面,能够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在数字技术的串联下,打造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共鸣;此外,通过模拟定位滑动技术,H5页面中可以实现从长江源头到东方明珠的全线覆盖,涵盖了11个省区市的全局性内容,沿着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势,通过点击长江沿线地理坐标,能够触发互动内容,以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出长江沿岸相关环境介绍和生态保护措施等延伸内容,使用户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长江生态保护成果,多感官共鸣地塑造一种在场感,实现技术赋能下传播效果的升级。

在新媒介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交流互动更为频繁,新闻产品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重视两个空间的共融共动。在线下活动方面,“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官网建成后,面向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线下活动,吸引了很多“小使者”的加入,江苏沿线八个城市的“小使者”在各地同步采集长江沿岸的河水、土壤和空气样本,共同成立“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基地”;此外,各地还组织“小使者”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等生态保护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措施;不仅仅是小学生,当地还有很多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多方主体参与,并且就长江环境保护内容进行深入交流,不断升级线上活动。线下和线上活动并非是各自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H5互动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串联起来,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全域互动,全景化地呈现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图景,打造了非凡的认知体验。

尼葛洛庞蒂曾指出,媒体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媒体走向深度融合是传媒机构谋发展、新闻作品获关注的必然选择。新闻产品要做好媒体融合,不仅仅要在媒介、内容、形式上进行融合,更要跳出媒体看融合,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上推进融合新闻产品的产生。H5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牢牢把握了媒体深度融合的思想,不仅向内部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力量,同时对外合作实现与各种媒体力量的共融共通,造就生态保护传播的影响力。在内部资源整合方面,新华日报社“交汇点客户端”内部已经沉淀了雄厚的媒体资源,招揽了优秀的全媒体人才,其利用已有资源以实现整合再造的措施,能够有利于强化传播力量;在外部资源合作方面,此次的新闻产品以长江沿岸为主线路,从长江沿线省区市的报网终端,到中央的头部媒体,再到具有影响力的头部商业平台,多方主体共享资源,在合作中共同铸就对于长江生态保护新闻产品的呈现,多主体共同打造出了强大的传播声势。

三、以文化为抓手,创新形式表达

新闻作品作为文化产品,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支撑,具备人文关怀的新闻产品才能让用户获得心理认同感,从而使其传递的观念入脑入心。在人文精神的支撑下,创新性地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并联合民间力量进行内容生产,是《6397公里的守护》获得成功的要义之一。

新闻作品中的文化底蕴可以支撑其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取得更深层次的传播效果。作品依托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用户可以在在诗词古韵、生态原声中感受长江沿岸的美景,并体验到长江生态保护的建设性成果。在每一幅儿童画点开的互动页面中,用户都可以听古诗,感受自然韵律,体验传统文化和自然志趣的交相辉映。在“闻古韵”的衍生页面中,用户还可以听到孩子们朗诵的11首古诗词名篇,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望天门山》等,通过儿童清脆的声音,用户可以感受到长江沿岸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更加巩固生态保护的认知;点击“听新声”还能听到川江号子、洞庭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这种方式传承长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激发用户对长江生态保护的热情。

新闻产品的叙事表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播效果,互联网中的媒介技术延伸了新闻叙事方式,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创新表达,为用户造就全方位的立体化体验。作为一个融媒体产品,《6397公里的守护》既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视觉呈现,也有自然原声、人物原声、音乐等听觉表达,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能够造就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在视觉呈现方面,作品开头有一段以文字为主的导语,介绍了活动的意义、背景及参与方式,有利于引导用户参与。作品重点聚焦于长江沿线的全景式地图,再现了长江沿线11个省市区的主要标志性建筑物、动植物、文化标志等视觉呈现,也有一些“江豚瓶”的线下活动视频画面。此外,在听觉呈现上,作品中有儿童朗诵和自然原声的呈现,且该作品最终以曲调轻快的《长江之歌》收尾,烘托出了轻松欢快的氛围,促进了用户参与。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赋权,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也能够拥有生产新闻内容的能力,他们乐此不疲地产出着内容,并且随着这部分群体的扩大,为新闻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内容来源和灵感创意。与此同时,一些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参与到内容生产队伍中,从专业化的视角出发,将优质的专业内容传播出去。《6397公里的守护》运用同屏互动将UGC内容和PGC内容整合在一起,在交互中实现内容生产。其页面背景由专业画师手绘而成,画面唯美绝伦,长江沿岸的标志物则是由“小使者”绘制的儿童画,专业化内容和孩子纯真的笔触碰撞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带给用户一种亲近感和参与感。

四、结语

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指引下,主流媒体关于生态保护主题的新闻产品成为重要的传播课题。融媒体产品《6397公里的守护》立足宏大的主题策划,并从小切口引入,借鉴互动创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灵活的表达形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真正履行了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责任与担当。此外该新闻作品的创作团队践行了对新闻工作者眼力、笔力、脑力、脚力的要求,并形成了良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为今后生态保护主题的融媒体产品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猜你喜欢
长江生态用户
“水中大熊猫”群在长江出现啦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长江掠影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信用卡资深用户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