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探究

2022-11-08 23:08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众红色图书馆

夏 亮

(太原市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民众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人文关怀为驱动力,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打造特色空间、活动品牌及联盟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重塑新时代图书馆精神。

1 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演变

1.1 政府规划与技术变革助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嬗变

1.1.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颁布了一系列图书馆业务保障制度及条例,保障了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建立了以省市级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增强了各级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动性,以全民阅读为抓手,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提升了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太原市图书馆为例,该馆自2017年新馆落成开放以来,不断加强总分馆建设,拓宽服务范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拓展了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

1.1.2 图书馆技术创新助力转型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播途径与传播载体的变革,民众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引进新技术,如: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精准把握读者的资源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服务;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线上综合性服务平台,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阅读、线上科普等服务等,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1.2 通过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着力为各行业、各年龄段的读者提供资源服务,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保障民众的阅读权益。在互联网环境下,民众的阅读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2 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价值概述

目前,公共图书馆不仅是提供资料查询、文献阅览服务的文献收藏场所,还是集学习、交流、志愿服务、文化传播、阅读推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空间。

2.1 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2.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民阅读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应秉承“图书馆+”理念,积极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民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打造了颇具特色的阅读推广品牌,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开展。例如,“图书馆之城”作为深圳的城市文化名片,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3 当代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类型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事业,全民阅读已连续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在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满足民众基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产生的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

3.1 打造特色文化空间

3.1.1 “文献+空间+活动”,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既是陶冶市民情操、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第三文化空间”,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很多公共图书馆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充分发挥馆藏红色文献资源的价值,打造了红色主题文化空间,如宁波图书馆的“乔石书房”、江西省图书馆的“红色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的“新时代红色学习空间”、韶山毛泽东图书馆与韶山市图书馆打造的“党史主题图书馆”及嘉兴市图书馆的“红船中心书苑”等,开展了红色主题展览、红色影片展播、红色文化研学会等文化活动,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红色力量的职责。例如,2018年太原市图书馆打造了红色经典阅读空间“马克思书房”,把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启动了培养“小小马克思”行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活力的社会教育活动,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吸引了青少年读者的广泛关注。

3.1.2 打造特色阅读空间,满足民众新需求。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将地域特色文化与建筑美学结合起来,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延伸了服务职能,提高了服务效能,满足了民众的新需求。以杭州图书馆为例,该馆开设了音乐分馆、运动分馆、佛学分馆、生活主题分馆、茶文化分馆等26个主题分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杭州模式”,为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差异化的特色服务,满足了民众的多元化需求。

3.2 打造阅读活动品牌

3.2.1 讲座培训品牌。讲座是公共图书馆传统的文化服务方式之一,如河南省图书馆的豫图讲坛、山西省图书馆的文源讲坛、广州图书馆的羊城学堂、长沙图书馆的橘洲讲坛、宁波图书馆的天一讲堂等,都已成为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

3.2.2 传统文化推广品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民众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国家图书馆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其所创立的文津书院以展示中国典籍、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集典籍展示、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开展了一系列“文津雅集”传统文化活动,获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3.2.3 针对各年龄段群体的文化活动品牌。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日渐凸显和对未成年人社会教育的日益重视,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打造针对不同群体的活动品牌,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阅读需求。针对未成年群体,公共图书馆以阅读推广为主,既满足了他们的阅读需求,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发挥了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如:武汉图书馆举办的“新好少年,童心向党”红色阅读夏令营活动,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传承了红色基因;温州市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打造的“花婆婆绘课厅”有声绘本阅读推广平台,满足了小读者的阅读需求。针对老年群体,公共图书馆积极获取他们的学习、休闲、娱乐、社交等需求,开展了书法、摄影、养生保健、朗诵培训等文化活动,满足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如:重庆图书馆举办的“常青e路幸福夕阳”老年数字阅读系列培训,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临沂市图书馆举办的“从零开始学电脑”计算机培训班,加强了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识;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以阅读征文、老年人风采展示和助老志愿者招募等不同文化主题举办的“中国梦·敬老情”文化艺术节,已成为老年读者服务的重要文化活动品牌。

3.3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拓展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3.3.1 跨界合作。面对读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跨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吸引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读书会、非遗传承人、心理咨询师等团队和个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拓展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该馆联合当地教育部门及教育培训机构,针对青少年开展了网页建设、网络编程、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弥补了馆藏资源的不足,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3.3.2 组建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体在公共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随着文化活动品牌的形成,公共图书馆应组建经典文化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志愿者团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太原市图书馆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加入社会教育志愿队伍,创立了图书馆心理教育品牌“心灵港湾”,积极关注读者的“心”健康,开展了一系列讲座、线上活动,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温州市图书馆邀请高校教师、行业达人作为社会教育志愿者,开展了国学、养生、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社会教育培训活动,满足了民众的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民众红色图书馆
韩美联合军演遭民众抗议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图书馆
追忆红色浪漫
去图书馆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