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陵园规划设计初探
—— 以德化县鹤仙山生态园概念规划为例

2022-11-08 08:42黄晓婷
建筑与预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流线陵园公墓

黄晓婷

(方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古往今来,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无法抗拒岁月更迭,走向死亡。我国是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大国,年平均死亡人口高达千万,墓地占地已突破1hm2,并以平均每年170hm2的速度在蟊食着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人口老龄化来袭,紧缺的墓地、供需矛盾、白色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此国家民政部联合多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殡葬改革指导意见。本项目在此背景下进行规划设计,以下就对项目现状问题、应对策略及总体规划进行阐述。

1 项目概况

德化县鹤仙山生态园位于德化县浔中镇,周边群山环绕,东南侧紧临隆泰水库,山水环境优越。东以紫洋片区为界,西临现状道路,南北侧将一重山划入,保证陵园的独立性。总体规划范围85.25hm2,服务于全德化县域。可以说,鹤仙山生态园是绝大部分德化人的“人生终点站”。

2 现状问题

2.1 形象阴森可怖

一进陵园,便是满山触目惊心的水泥坟头,大面积硬化的公墓引起强烈的视觉冲击;露天遗物焚烧池时不时飘出刺鼻的气味,偶有游棺队伍传来悲痛的哭丧声,都让陵园透出一股阴森的气息。

2.2 功能流线混乱

陵园未经规划,道路系统不成体系,交通流线混杂。现状仅南侧一个出入口,遗体运送、丧属送葬、节假扫墓等所有活动均从此进入殡仪区,造成区内各种功能流线交杂混乱。

2.3 殡葬用地缺口大

现有公墓约5700 个,占地约110 亩,单人墓地占地约在10~15m2间,严重超标建设。现状2 幢安息堂,使用率已达92%、82%,趋于饱和。随着人口老龄化来袭带来的丧葬高峰,可以研判陵园骨灰安置位已无法满足未来德化殡葬业需求。

2.4 资源环境恶化

早期不规范陵园建设已造成部分山体水土流失;大量使用水泥、石材等硬质材料以及随地燃放鞭炮撒纸钱也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祭扫高峰,舟车劳顿,交通紧张,更是造成陵园超负荷运行。

3 规划策略

3.1 打造一个公园化的人文纪念场所

(1)公墓公园化。以营造“公园化公墓”为目标,针对现状水泥硬化坟头进行景观软化处理。根据当地生长条件,种植绿色植物,间隙配以彩色树种为辅,将坟山改造成高绿化覆盖率的“生态公园”,达到“远看山上林荫成片、不见墓穴”的景观效果;对于规划新增的殡葬用地,则引入生态葬模式,包括“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安葬方式,将传统墓地变为花海、绿树、草坪,让逝者与绿树花草为伴,源于自然,归为自然,实现公墓公园化。

(2)陵园人文化。改变陵园一贯阴森的形象,凸显人文情怀,除了对逝者的思念、祭奠外,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将陵园西侧山体纳入规划范围,结合“孝”“德”文化主题,打造孝德文化体验区。规划有十二生肖亭、二十四孝园、孝牌坊、名人碑等景观节点,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宗祠文化。通过对孝文化的延伸演绎,形成“孝德文化园”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将孝文化变成大众可感受、可参与、可学习、可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再造,提出“文化旅游祭祀”概念,将文化旅游与祭祀结合,开辟全新的精神之所,让陵园既是对逝去亲友哀思与怀念的场所,更是深层思考生命价值与认知的人文纪念公园,一改陵园生人勿近的阴森印象。

3.2 构建一个流线清晰的殡仪服务区

陵园的功能主要为 “殡葬”与“祭祀”,殡葬为短期需求,祭祀为长期需求,两类不同需求的用户应该作明确区分。因此,在陵园东侧新增入口,服务祭祀用户,南侧现有入口则单独为殡葬用户使用。用户通过对入口筛选实现构建清晰流线的第一步。紧接着便是入园后区域的功能流线组织,如殡葬用户进入殡仪服务区后的流线,应依据殡仪治丧步骤组织。因此对德化当地治丧流程的梳理就尤为重要。

通过对殡仪馆与当地村民的现场调查,梳理出德化治丧流程(图1),规划依据流程进行功能重置:由南至北依次为办理手续——存放遗体——吊唁——火化——骨灰安放,保证整个治丧流线不交叉不往返,达到区域内部流线清晰明确。同时,吊唁也依丧属需求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方式。传统方式主要为喧闹的哭丧、游棺、做功德等,现代方式为安静的遗体告别、追悼等哀思活动。根据二者动静特点,功能分区上也形成两个独立的吊唁区域,互不干扰。

图1 殡仪治丧步骤组织图

3.3 建设一座低碳环保的节地生态葬陵园

根据七普数据,德化县常住人口为332148人,年死亡率约为5‰,规划以30 年为周期进行公墓规模预测。预测结果为至2051 年鹤仙山生态园至少需新增6.64hm2墓地与18434个安息堂骨灰位。面对这么大的安葬需求,规划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出发点,响应国家民政部门提出的殡葬改革指导意见,推行“节地生态葬”。“节地生态葬”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项目依据现状地形条件,主要采用采取“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方式处理骨灰,尽可能让墓碑和墓穴不占用土地,尽可能保护环境。生态葬与传统葬相比具有低碳环保、节能、成本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节约丧葬费用及摈弃传统丧葬陋习等方面。

通过推行“节地生态葬”模式,响应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在满足未来德化殡葬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一个低碳环保的生态陵园。

表1 墓葬形式

3.4 搭建一个“互联网+”远程服务平台

(1)互联网+殡仪服务,包括生前契约、VR720°实景选墓、人生纪念服务等项目,线上妥善安排葬礼相关事宜,如事前咨询、仪式安排、所需物品及事后的后续关怀等。

(2)互联网+祭祀服务。搭建互联网祭祀平台,实现手机APP 与陵园实体一线相连,远程祭祀。祭祀者通过手机APP 可实现与先亲点对点的点花、点烛、点供、点碑文等,实现跨地域、跨国界的远程实况祭祀。互联网祠堂祭祀、VR“重逢”体验,多元化互联网祭祀模式,满足远距离祭扫要求,也避免祭扫高峰期引起的交通事故、森林火灾等安全隐患,减少政府行政成本,推动陵园服务高效运行。

4 总体规划

4.1 总体定位

依托现状殡仪馆,以“公墓公园化、配套完善化”为原则, 将现代殡葬服务理念、孝德传统文化与人文纪念功能有机结合,融入“节地生态葬+互联网”新模式,打造一个集“人文化、生态化、景观化、现代化”为一体的生态陵园。

4.2 规划结构

规划空间布局为“一环两心五片区”见图3。一环:依托陵园道路的思亲环线;两心:南侧入口殡仪服务中心、中部公园景观核心;五片区:殡仪服务区、祭扫思亲园、核心景观区、孝德文化区、景观过渡区。

图3 一环两心五片区

4.3 交通系统组织

陵园交通具有极强的节日性,在祭扫高峰期时常伴随极大的人流、车流。规划需要解决瞬时高峰交通问题。

(1)在东、南出入口处设置停车场,并结合道路设置部分路边停车位。

(2)根据不同功能组织交通流线,形成一线两环的道路系统。

一线:车行道路,连接东、南两侧对外出入口的车行线路。

两环:步行+电瓶车混行道路,依山体地形而建的环形路网,串接各山头墓地,打造环形的思亲祭扫流线。

4.4 墓葬形式规划

依据预测的公墓规模,结合各种墓葬形式选址特点,进行节地生态葬的布置。在陵园中心低洼平缓区域,采用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形式,而在坡度较陡的山体采用基葬或壁葬形式。通过不同墓葬形式的结合应用,达到因地制宜、节地还林的效果。

4.5 完善殡仪服务配套

坚持“现状缺什么,规划补什么”的原则,新建功德堂、公厕、遗物焚烧处,满足殡仪相关服务。根据德化当地游棺的风俗,设置鹤仙山民俗广场满足丧属使用。

5 结语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陵园是让逝者尊严永留、生者孝思长存的安息地,是每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今在国家民政相关主管部门着力推行殡葬改革的背景下,陵园的规划建设应以节约用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节地生态葬+互联网”模式为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以德化县鹤仙山生态园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现代陵园建设的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提出在传统孝文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节地生态葬+互联网“新模式,结合现代殡葬服务理念与人文纪念功能,充分发挥陵园的殡葬服务与旅游祭祀功能,打造一处集“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现代化”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态陵园。

猜你喜欢
流线陵园公墓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神秘的恐龙公墓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新見《金山吴公墓銘》考釋
恐怖的大洋公墓
几何映射
美国公墓像历史博物馆
走进陵园(外一首)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
大型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及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