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TATA 分析山东省农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2022-11-08 07:15孔令晓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线性山东省变量

孔令晓, 邵 康

(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根本,是人类赖以为生的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每个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得到了飞速提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农业在制度和技术创新及政府投入上的全面改革,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全新驱动力,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许多产业停滞不前,农业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公众和学术界对中国农业的未来非常担忧。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该省农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山东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产地。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是中国主要口粮生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出口粮基地,其农业发展对中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其农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可行建议,对改善中国农业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理论分析与研究思路

1.1 理论分析

目前,很多学术界人士致力于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文献[1]提出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民创业,为农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文献[2]通过对农民进行4个月的访谈得出结论: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会降低农业生产力,这将是未来农业部门发展的重大挑战。文献[3]研究得出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包括财政奖励、农业培训计划和基础设施发展。文献[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吉林省的农业发展水平。文献[5]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测量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两型农业”的发展程度,发现虽然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发展程度在不断提升。文献[6]运用熵权 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模型和障碍度诊断模型测度了甘肃省农业发展水平,发现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区域格局特征。文献[7]运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了内蒙古的农业发展。文献[8]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对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制约性较大。文献[9]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对2015—2019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文献[10]选取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乡村人口因素对江西省农业发展影响最大。文献[11]通过障碍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文献[12]运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和莫兰指数来测量农业发展水平和空间关系,得出中国农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趋势的结论。文献[13]采用熵权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空间异质性特征。文献[14]运用TOPS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研究山东省农业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得出高值地区应发展资金和技术集约化的农村。文献[15]以河南农业碳排放量为基础,制定指标体系衡量河南低碳农业发展水平。

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的文献,发现不少学者将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衡量该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农林牧渔总产值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用它来反映农业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1.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气候及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是较大的,但其数据难以统计分析。本文从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和政府行为等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析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各级指标含义

为了研究山东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使用STATA 分析统计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农林牧渔总产值X0作为因变量,播种面积X1、劳动力数量X2、大牲畜头数X3、农业机械总动力X4、有效灌溉面积X5、化肥施用量X6、财政农业支出X7作为自变量,全省的数据序列如表2所示(数据源自《山东统计年鉴》)。

表2 山东省各指标原始数据

1.3 研究思路

如前所述,将山东省历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因变量,7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用STATA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将所有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依次剔除不合格变量,得出拟合模型。然后,主观剔除几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另一个拟合模型。最后,将2种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和异方差分析,确定最终模型,进行结果分析。

2 实证分析

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之后,对全部因素或某几个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2.1 第一种回归分析

先将全部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全部变量回归结果

从表3的回归结果来看,一共有8个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模型的返回F检验数值为431.464,P(Prob>F)为0.002 3,说明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模型的可决系数(R-squared)为0.999 3,模型修正的可决系数(Adj R-squared)为0.997,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是非常好的。但由于模型中的P有几个远大于0.05,并且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远大于10,具有完全的多重共线性,所以要依次剔除P>0.05的变量。在剔除X4、X52个变量后,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部分变量回归结果

当变量为5个时,所有变量检验的P均小于0.05。此时,拟合模型Y=-0.004 88X1+1.496 8X2+8.386 8X3-0.000 79X6+0.000 43X7-49 562.58,模型的样本可决系数为0.998 1,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不错。

2.2 第二种回归分析

先主观选出部分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主观选择部分变量回归结果

当只剩下X1、X2、X73个变量时,P远小于0.05,说明模型的显著性是很高的。此时拟合模型Y=0.003 4X1+2.361 7X2+0.000 7X7-47 004.26,模型的样本可决系数为0.992 8,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不错,但模型的其他性质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2.3 多重共线性检验

对上述两个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的分析,检验结果如表6、表7所示。

由表6可见,在第1个模型中,除X1外,其他变量的VIF值均远大于10,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由表7 可见,在第2 个模型中,除了X2的VIF值略大于10外,其他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可认为该模型具有轻微多重共线性。对比两个模型,第2个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因此,舍弃第1个模型,留下第2个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

表6 部分变量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

表7 主观选择部分变量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

2.4 异方差检验

STATA 运行的模型异方差检验结果显示“Prob>chi2=0.367 1”,P明显大于0.05,不拒绝原假设,表明该模型是同方差的。

2.5 遗漏变量检验

模型的遗漏变量检验结果显示“Prob>F=0.481 5”,P大于0.05,不拒绝原假设,因此,认为并没有遗漏变量。

3 结果分析

最终得到的拟合模型Y=0.003 4X1+2.361 7X2+0.000 7X7-47 004.26。X1的系数为0.003 4,说明每增加1 hm2的播种面积,山东的农林牧渔年度总产值将上涨34万元。土地播种面积从根源上决定着农作物的产量,合理扩大播种面积、提升播种质量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X2的系数为2.361 7,说明每增加1万劳动力,山东农林牧渔年度总产值将增加2.361 7亿元。青年人很多选择外出打工或上班,劳动力稀缺和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农村农业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X7的系数为0.000 7,说明每增加1万元的财政农业支出,山东省的农林牧渔年度总产值将增加7万元。通过该计量结果可以看出,农林牧渔业的经济发展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有待进一步提升。土地播种面积、农村劳动力及政府的财政补贴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家可以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务农,吸引更多劳动力投身农业,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农业。

3.1 自然条件的约束效应

农业的发展较依赖于地形、土壤、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就会相对偏弱。山东省面朝海洋背靠大陆,在经过了5 464 km 漫漫长路之后,黄河从这里东流入海。山东省濒临渤海与黄海,有着长达3 345 km 的海岸线,迎着太平洋的季风,形成了暖温带季风气候。山东省的地貌环境复杂多样,以平原丘陵为主,境内水系比较发达,适合农业全面发展。山东省自然条件非常优渥,生态系统众多,具有颇为富饶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农业产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山东省境内山川河流众多,有益于农林牧渔业的全方面发展,是不可多得的农作物产出宝地。但山东省位于季风气候区域,一年之内的降水量变化大,造成的旱涝灾害是山东省主要的自然灾害,因此修建水坝抗洪防旱是预防山东农业经济损失的重要方法。

3.2 劳动力对农业的影响

劳动力是农业发展中最为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唯一一个具有主观性的因素,它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文献[16]认为农村人口迁移造成农村有效劳动力严重短缺,阻碍了农业的发展。随着农业人口老龄化局面的不断加剧,可预见务农者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较大断层,劳动力缺乏问题将更为突出。因此,要推动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业生产,以更少的劳动力实现农业发展。政府可拟定有关政策,使更多青年安身农业,让他们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劳动力的新型技术的培训教育,让农民能学到更多的技术和方法,并且使得这些新技术和方法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去,以增强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3 政府行为的激励效应

政府行为首要表现在政策制度及财政农业支出等方面,政府的支持是农业得以发展的坚实后盾。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在农业方面实施了很多非常有必要的改革措施。政府的财政补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农业生产补贴是种粮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关联到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尤其对于脱贫地区,这些补贴如果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成果,影响农民的利益。通过普惠金融,建立专门为乡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小银行和小微贷款公司,使农民实现现金自由,提高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建立针对农户的信用评级系统,降低金融机构贷款给农民的信用风险,提高各金融机构为小农户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从劳动密集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向科技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4 结 语

通过STATA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得出农业的发展与播种面积、劳动力数量和财政农业支出息息相关。因此,要坚决落实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稳步加快关键技术入户,鼓励发展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各种类的种植水平和效益,确保我国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增长,确保农业的根本地位。

猜你喜欢
共线性山东省变量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抓住不变量解题
银行不良贷款额影响因素分析
也谈分离变量
文氏图在计量统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多重共线性内容为例
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定义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正建议
山东省即墨市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