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义视野下高校“云就业”的综合建设路径

2022-11-09 00:06马靓璠
大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求职者毕业生岗位

马靓璠

(山西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预计有1076 万高校毕业生,同比去年新增167 万,就业压力空前。而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社会及经济的冲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求职质量,传统求职就业方式较难满足当前需要,就业难度随之增加,这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挑战。针对疫情带来的复杂形式,“云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式。

一、“云就业”的发展优势

(一)适应“后疫情时代”特殊背景

2020年2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充分利用“云就业”平台开展就业服务,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2020年2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在2020年实现“511”线上培训目标,征集遴选50 家以上面向全国的优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推出覆盖100 个以上职业(工种)的数字培训资源,全年开展100 万人次以上的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2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0 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 校园招聘服务活动的通知》提出,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会同各地毕业生就业网,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五家“云就业”平台为2020 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 小时、全年365 天的线上招聘活动,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由此可以看出,“云就业”平台的推广和使用成为疫情影响下保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然选择以及必然趋势。

(二)信息的共享性与多元性

线下招聘方式的受众范围取决于企业的受关注度、活动宣传力度、活动召开地点以及求职者的参与情况。传统的招聘方式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巨大,主要针对部分高校以及部分群体,而“云就业”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固有局限,是一个集合了众多职位诸多公司的招聘大平台。它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招聘单位在“云就业”平台上可以根据实际用人需要发布招聘信息,信息一经发布,通过网络平台枢纽进行公开展示,资达成源共享,求职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求职需要进行筛选。它具有资源多元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云就业”平台大约有116 个,众多的“云就业”平台展示着海量的岗位信息。相较传统的线下招聘方式涉及企业少、岗位少的特点,“云就业”平台具有涉及岗位多、涉及信息全的巨大优势。根据“云就业”平台定位的不同以及求职者的不同需要,“云就业”平台又分为综合类和专项类,综合类囊括了各行各业的诸多岗位信息,而专项类则根据某一大类职业需求独立成型。求职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选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云就业”信息因其共享性和多元性的优势,因其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云就业”平台。

(三)迎合青年的网络化求职方式

自1994年4月中国加入互联网以来,人们的生活与沟通方式发生巨大改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传统就业形式不再适应当前的疫情背景,人们的求职方式随之发生改变,“云就业”正在成为求职的新方式、新渠道。从求职者自身特点来看,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从小就熟悉电子产品,对新媒体应用平台更是运用自如,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熟练地网络应用能力是“云就业”被广大大学毕业生所接受、所选择的前提。从“云就业”的巨大优势来看,传统的就业方式需要求职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较为低效。而“云就业”依托网络平台,具有远程、实时的特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十分高效。并且相较传统“面对面”的面试形式,线上面试拉开了求职者与面试者的距离,有助于求职者减少焦虑感,更有利于求职者发挥自我、展现自身优势。

二、高校“云就业”的发展困境与原因

(一)“云就业”的发展困境

1.对于“信息”利用,高校难以综合

就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当前疫情背景下缓解就业压力和减少就业困难的必然选择。但在当前疫情背景下,高校部分工作职能很难得以有效履行,因其自身的工作滞后性和低效率性导致资源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疫情下“云就业”成为特殊背景下的产物,“云就业”平台和“云就业”岗位数量巨大,就业信息资源十分充足。高校在面对数量庞大的就业信息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人才队伍储备,导致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数量巨大的就业信息,较难对就业信息准确作出精细化和标准化的甄别与管理,无法快速分门别类地进行就业数据整理和分析。导致依然存在“大水漫灌”式的向高校毕业生推送和发布就业信息的情况,这无疑难以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精准需要,造成学生不能准确地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对就业工作充满了迷惑与盲目。

2.对于“信息”真假,平台难以控制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云就业”与传统就业同样面临的难题。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尽量避免不实信息与虚假信息的不良影响,是困扰“云就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云就业”中的不真实信息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云就业”平台和求职者个人。部分“云就业”平台由于没有充足的信息源,通常采取“盗用”知名“云就业”平台信息的做法。这样,即使一个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经失去时效,但是过期的招聘信息和作废的联络方式依然公开发布在企业根本没有委托过的“云就业”平台上,成为无效的垃圾信息,误导求职者。由于平台缺乏必要的监督监管机制和资历审查手段,有些用人企业和求职者为招聘到优秀个人和应聘到满意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虚报单位待遇、伪造单位资质,求职者伪造学历证明、个人简历和相关证件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云就业”平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导致平台对于信息真伪性难以控制。

3.对于“信息”有效,学生难以识别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有强大的组织系统,各个环节相互联动、互相配合,从政府机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再到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发展中心,就业不仅被提到国计民生的高度,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每年人事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企业,尤其是高校组织的线下双选会是主要的招聘形式,不仅规模大,单位信度高,也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进行人岗匹配的重要渠道,线上招聘更多为辅助作用。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招聘单位进校难、就业学生出校难的状况让传统招聘方式受到重重阻碍,“云就业”方式开始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学生难以识别,加上就业信息面对群体多,就业信息推送缺乏精准性和针对性,使本就缺乏求职经验和信息识别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更是难上加上。

4.对于“信息”联通,政府难以调节

大数据时代,诸多“云就业”平台不应只建设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还应尽早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使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当前复杂的疫情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减少就业压力和困难。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就业信息得到更好的共享与利用。但“云就业”信息因其平台众多和信息庞杂,导致政府在进行信息联通时存在一定困难。

首先,面对众多平台和信息,政府在进行信息甄别和综合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同时由于部分“云就业”平台缺乏必要的监管,存在一定的虚假和不实信息,政府在进行信息联通时需要加以甄别和剔除,正因如此加大了信息联通难度。其次,现在越来越多的“云就业”平台不仅仅只是招聘信息的发布者,多数平台还涉及笔试技巧、简历制作、面试要点等就业全流程内容,丰富的就业内容在满足高校毕业生求职需要的同时,也加大了政府整合资源的难度。

(二)“云就业”发展困境的影响因素

1.“信息”利用率低,高校缺少必要的对接媒介

“云就业”平台的搭建不仅仅满足于就业资源的共享,更重要的在于就业资源的落地。受当前疫情因素影响,传统招聘方式存在着诸多限制,“云就业”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取得良好就业的效果,因此利用好“云就业”平台对于稳定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但面对“云就业”平台诸多的就业信息和招聘岗位,学校缺乏必要的对接媒介和技术手段支持,难以满足毕业生精细化、专门化求职需要。高校对于“云就业”平台的宣传使用力度不够,平台使用率较低,就业指导工作依旧存在惯性,传统就业推送方式仍被较多使用。即使部分高校搭建了自身的“云就业”平台,但由于受传统招聘方式和理念的影响,线下宣讲、线下招聘、线下签约依然是当前高校的主要就业形式。

2.“信息”隐秘性强,平台缺少足够辨析工具

网络招聘信息具有隐秘性强的特点,大量信息隐秘难以追踪溯源,同时国内大多数招聘网站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面对海量的企业和招聘信息,平台缺乏必要的监督监管制度和辨析手段,无法做到对每条信息的真伪一一甄别,监管力度不够。同时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惩治手段,对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惩戒和打击力度不够。部分不良企业可以随意发布虚假信息,骗取报名费和培训费,导致大学生求职被骗偶有发生;个人可以随意填写虚假简历和信息,导致求职市场鱼龙混杂。前述种种造成一些平台内无关信息、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充斥,平台缺乏“公信力”,不利于良好就业生态环境的形成。

3.“信息”针对性差,学生尚未发觉就业方向

就业个性化的实现对于学生实现自身职业梦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云就业”平台不仅仅应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还应该根据高校毕业生的个性特点、专业特点、求职意愿等信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需求相匹配的职业。然而当前大多数“云就业”平台更多充当着信息发布者的角色,信息分类不够明确,就业信息推送针对性差,缺乏必要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加之高校毕业生由于求职经验缺乏和对自身以及就业方向尚不明晰,在面对海量的就业信息和企业信息时利用能力低,职业选择困难,学生缺乏利用云平台搜索岗位、挑选岗位的良好技能,无法较好地利用海量信息满足自身职业需要,阻碍了“云就业”平台效用的发挥。

4.“信息”源头多样,政府难以整合利益主体

诸多“云就业”平台受资本运作影响,平台与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垄断。各平台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获得自身利益,信息资源常常为平台各自所占有,通常不会进行资源的分享和利用。加之平台众多,各平台存在诸多利益冲突,常常相互交织与制衡,信息源头多样且具有垄断性,政府在进行信息整合时往往难以调节各个利益群体。“云就业”平台不仅仅只存在招聘信息,还涉及就业全流程内容,这更加辐射带动和连接更多的平台和利益群体。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加之诸多的信息来源和多个利益群体的融合使政府在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时存在较多困难。

三、多元主义视角下的高校“云就业”建设路径

为进一步适应当前疫情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影响,发挥“云就业”平台的巨大优势,达到让招聘单位招到满意的人才,让高校毕业生寻求到合适的工作的良好效果,高校、“云就业”平台、大学生自身和政府必须共同努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保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

(一)高校压实主体责任,形成专人负责机制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发展中心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应压实高校主体责任,保证高校就业质量。第一,加强校园数字化建设,结合新兴互联网技术,打造综合性、全流程的“云就业”平台。提供必要的岗位信息、简历制作、笔试技巧和面试重点等重要内容。第二,加大“云就业”平台应用的使用力度,加大对学生“云就业”平台使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线上搜寻岗位、线上岗位筛选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处理应用能力,使“云就业”平台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与发挥。第三,强化校企对接,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对接与学校密切相关的企业,筑牢稳定、长期的用人供求关系,并将合作单位及时嵌入“云就业”平台,方便毕业时及时查询使用,稳定毕业生就业。

当前虽然部分高校有“云就业”平台的搭建和使用,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高校就业专职人员较多仍使用传统的微信群、QQ 群等传统就业推荐方式,对于“云就业”平台的使用不足,部分资源无法及时引起人们的关注,浪费了许多岗位对对口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口人才由于接收资源信息不到位造成的人才流失现象也十分严重,人才配置容易失衡。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扩大高校就业专职人员数量和加强就业专职人员培养是提升“云就业”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平台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保证资源质量优质

“云就业”平台应该加大自身网络监管力度,出台体系化的规章管理制度以及增设网络监管人员,加大对入驻企业的信息审核力度,强化对用人单位的资历审查,避免皮包公司、诈骗集团等。核实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避免招聘陷阱、信息陷阱,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保证就业资源的真实与可靠;及时处理不实信息、及时删除虚假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保证资源的优质与高效;及时更新招聘信息,为广大求职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招聘岗位,保证资源的质量与数量。这样企业和人才才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云就业”服务,使得“云就业”更加健康合理有序地发展下去。

“云就业”平台应充分挖掘信息精准定位,建立起一支素质高、技术强的网络管理团队,注重对大学生信息和高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利用云技术实现对大学生信息和高校信息数据的筛选和深入分析,建立“云就业”平台的个性化筛选机制,寻找意向性强、匹配度高的大学生和高校。通过系统自动进行就业信息推送,减少无用投递和无用岗位发布,体现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加强自身“云就业”平台建设,优化招聘流程、完善网络筛选功能,提升“云就业”平台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达到精准就业的良好效果。

(三)学生强化自身就业认知,提升信息利用能力

就业在一定意义上是大学生能力的体现和展示,也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寻找社会定位的过程。当前“云就业”平台充斥着海量的就业信息,但是却缺乏精准的推送和筛选功能,针对性较差,缺乏就业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招聘岗位与自身专业、意愿、技能等作出合理分析与匹配,是保障求职成功的关键。

首先,高校毕业生需要自我的准确定位,准确的自我定位是帮助自己寻求到合适岗位的前提。从专业特点、个人意愿、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自我定位,明确自身优势,熟知个人能力,了解自身意愿,从而全面认识自我,立体分析自我,实现人岗的精准匹配,达到职业的正确选择,保证成功就业。

其次,高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在求职就业前充分了解自身专业的对口方向,最优的职业选择,综合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寻求就业目标。加强对自身和职业的认知,提升信息应用能力,高校毕业生在面对针对性差、数量庞大的就业信息时,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选择,满足自己的职业预期。

(四)政府加强财政资金投入,打破相关利益藩篱

当前“云就业”方式较好地适用了时代的变化与需求,企业和求职者利用这种新型手段招聘和受聘到了自己满意的企业与岗位。但当前“云就业”平台众多,充斥着海量的就业信息,众多信息的利用需要高校毕业生反复筛选和对比,给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与困难。招聘信息分散庞杂、质量参差不齐。由教育部搭建的云就业平台“新职业”目前仅整合8 家“云就业”平台,“云就业”资源整合不够充分,资源利用不够高效。教育部、人社部等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机遇与挑战,在就业工作中加强“云端”顶层设计,落实“云课”帮扶指导,拓展“云上”求职渠道,为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架设“云梯”。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议由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牵头,整合有效资源、搭建统一便捷的“云就业”资源共享大平台,分门别类整合现有的116 个线上就业平台,功能设置上也更便于高校毕业生筛选和对比。

优质“云就业”平台的打造不仅在于各大招聘信息公布平台的整合,更在于多种优势资源的融合。就业信息系统需要充分考虑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学生能够通过平台实现特色简历制作、就业信息获取、招聘会报名、用人单位咨询等诉求;用人方能够通过平台实现招聘会发布、简历筛选、网络面试等需要;校方能够通过平台及时地发现毕业生求职意向和就业期望,根据学生的动态意向,自动精准地推送与毕业生求职意向匹配的单位招聘、国家基层项目等就业信息。加强与其他优质资源平台的融合,满足高校毕业生全流程就业需求,不断丰富“云就业”平台内容,努力打造形成满足多种需求的综合性“云就业”平台。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和谐与稳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云就业”模式是疫情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云就业”是基于在线平台的全新就业形态,其中包含了就业信息的“云发布”、岗位介绍的”云宣讲”、人岗适配的“云面试”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以在线技术为基础、人岗高度适配为目标、云时代环境下的全新就业机制。推动了就业人才市场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保证了求职者的就业质量,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在“云就业“存在诸多优势的前提下,弊端与不足也十分突出,综合各方力量克服当前“云就业”的短板势在必行,各方需认真分析当前就业新形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稳就业为发展目标,明确职责、拓展渠道、更新手段、注重实效,持续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做法、好机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云就业”平台寻找工作,适应“云就业”发展新形势,精准寻找个人定位,明确就业目标、实现人岗高度适配。高校毕业生也要把握好时代方向,根据最新就业形势不断学习、培养技能、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总之,在最新疫情背景下,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多方努力形成综合建设路径。

猜你喜欢
求职者毕业生岗位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找工作
新加坡求职者最会美化简历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