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加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成效的路径研究
——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2022-11-09 00:06袁瑞谢艺王燕飞
大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国际化办学

袁瑞,谢艺,王燕飞

(南京审计大学a.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b.国际文化交流学院;c.学生工作处,江苏 南京 211815)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学习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队伍的一员,更要深刻认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对外发声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生为本,走进学生、贴近学生、融合传播,加强教育培训和投入保障,同时高校要主动融入国际传播大格局,不断注入中国声音的新力量,创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促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的重要意义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国际交流合作是大学建设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扎根中国办大学,对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发挥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根本在于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架起国际友谊的桥梁,增进校际之间、国际之间的深入了解,密切合作,为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南京审计大学创建于1983年,为“三部一省”共建高校。学校构建了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设有润园、泽园、澄园、沁园四个书院,政府审计学院、会计学院等18 个教学部,实行书院和学院“双院制”办学模式,学院主要承担第一课堂教育,书院主要承担第二课堂教育,形成书院与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模式。

学校坚持“一体两翼+”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以国际学院为主体,以“来华留学”“出国留学”为两翼,以搭建高水平、宽领域、多层次、受众广的国际交流平台等国际化软硬环境建设为“+”,发挥和利用好国际化办学成果,形成系列,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全面反哺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目前学校现有1 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联合审计学院),承担中法合作的“4+0”本科生培养项目,设有审计学(内部审计方向)、金融工程(金融审计方向)、工程管理(工程审计方向)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审计方向)四个专业,2020年首次开始进行招生工作,现有本科生583 人;有1 个中澳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3+1”的模式联合培养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有3 个中外学分联合培养项目,分别与英国伯明翰大学(2+2)、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2+2)、澳大利亚西澳大学(2+3)联合培养双学历学位本科生。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还设有“国内学历教育+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ACCA 方向班、审计国际教育合作的精品项目IEAP 方向班等班级,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

三、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际化工作缺乏重视,师生关注度低

校园文化氛围是师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人文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国际化氛围,对培养师生的国际化情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校还缺乏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对于国际化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且关注度低,对国际交流项目、国际组织任职等方面内容了解较少。

在学校考核制度中,每三年学校会对学院进行一次任期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一大项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指标。在2018—2020年学院任期发展绩效评价中,任期目标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分,共包含7 项指标,分别为“新增学院教师参加国际会议与学术交流人次(次)”“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国际会议)人数(人次)”“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次数(次)”“来华学习交流连续超过90 天的境外学生(含授予学位学生)(个)”“赴境外学习交流连续超过90天的本科生(个)”“赴境外学习交流连续超过90 天的硕士研究生(个)”“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合作机构(个)”。从学校整体角度来看,依据各学院的指标完成情况,发现半数以上指标完成率均在50%以下,大部分学院对于国际化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国际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缺少对国际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同时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国际组织人才推送机制不系统

国际组织是维护和发展各国利益的重要平台。为积极应对国际组织“中国人才荒”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其下属留学基金委与部分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输送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中实习和任职,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

截止至2021年11月,学校推选了2 名优秀在校研究生入选联合国审计后备人才库,参加联合国总部审计项目实践实训,这也是学校首次成功推送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实践工作。据此,在推送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工作方面,推送质量、学生人数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际化培养工作还有待深入拓展。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等内部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缺少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岗位信息、基本要求、招聘流程、雇主资源等外部信息的搜集,没有定期的推送信息的窗口;缺少清晰的推送工作机制,推送参与国际组织实训的链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国际交流机会有待增加

从实践方式的效果对比来看,实践体验会让师生在国际交流中的获得感更强烈,更有成效。目前,学校现有的短期国际交流项目主要采用选拔制的方式,学校资助名额有限,超出名额部分需要学生自费参与,很多学生容易止步于付费环节,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人数占学校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较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交流的机会相对疫情前大为减少,需要创新交流形式,多途径寻找国际交流的项目资源,增加交流机会。

(四)跨部门联动工作有待加强

人才培养工作是高等学校的重大课题,需要学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重要使命。各部门要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协调发展,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共同管理的工作机制。现行机制下,各部门职责、目标及运行效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工作衔接会有一定的信息差,多部门协作必然会存在困难,部分人员缺乏对联动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缺少有效沟通的工作机制,工作衔接出现脱节情况,影响工作推动的效率,容易出现孤军奋战的情况。

四、实施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成效的路径

(一)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潜移默化感染师生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校园内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拓宽视野、培养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教育国际化的方向,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学校海外交流与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国际化氛围的营造作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着力宣传学校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寒暑假赴境外交流学习活动等,调动师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强化师生的国际化意识,严格把关选拔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亲身体验境外高校学习环境与学术氛围,以此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组建国际交流项目宣讲团,重视校内宣传

加强宣传工作,有利于师生对国际化项目的深入了解,增强师生的参与意识、国际意识,让师生耳熟能详。宣传是否有效,宣讲团队建设很重要,前期选拔要严格把关。从参与过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中,选拔出在项目中表现优异、综合方面表现好的优秀代表,组建成国际化项目宣讲团。针对宣讲团队,开展宣讲指导活动,指导宣讲团队从家国情怀的初心谈到项目的亲身感受,丰富、完善宣讲内容,做到春风化雨。宣讲活动可以以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国际化项目宣讲活动,与学生间建立直通的交流平台,倾听学生诉求,与同学们现场对话,通过学生联系学生,发挥朋辈教育优势,榜样引领、感染同学们,加强同学们培养国际视野的意识;同时还可邀请有优秀国际组织任职经历的老师代表,加入宣讲活动,以讲座形式分享亲身参与国际事务工作的经历、感受,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培养国际格局。

(三)建立健全国际化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奖励办法

针对国际化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奖励办法,同时在各考核体系中,适当提高国际化指标的权重,鼓励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奖励方案可依据不同的条件分别设置不同的奖励方案,从学院、书院、辅导员、学生四个方面,从个人到团体分设不同等次奖励,旨在激励全校上下从大到小、从广到细,积极投入国际化工作。充分发挥双院协同作用,形成开展国际化工作的合力,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助力对标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名校。

(四)拓宽国际交流途径,开拓师生国际视野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需求战略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推进国际合作提质增效,扩大国际合作网络,深化实质性合作,丰富国际合作形式,构建国际间协同育人模式,聚合世界优质资源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提升国际化办学层次。

1.为学生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在38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审计事业的初心不改,遵循“特色、质量、国际化”办学理念,深耕国际化品牌建设,实现特色办学优势与品牌建设相融合,发展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短中长期项目并存。搜集、整合国际组织招聘岗位信息,做好把关审核工作,面向全校师生发布招募岗位信息;努力增加申报中外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全球治理课程学习,参与国际组织实训,架起学生到国际组织任职的桥梁。同时积极邀请国际组织任职的官员、专家等开设线上线下讲座,丰富学习内容。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身体悟国际化校园氛围的魅力,在吸收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中收获个人成长,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主动搭建“引进来”平台

聚焦内涵建设,加强对外交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实现党建引领促进科研发展,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现有国际化科研平台的整合、升级,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参与国际合作。汇聚专家资源,组织人才间聚会,加强沟通,发挥积极作用。以主办或承办国际组织相关会议为载体,发挥学校特色优势,突出优势专业,建设成为国际审计交流的窗口,提升审计国际影响力。主动搭建审计国际交流平台,积极邀请国际审计行业专家学者,促进中国审计国内外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整合并组建国际审计研究的智库资源。根据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要求,围绕“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审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全球治理研究”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培养、储备以及向国际组织输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才支撑。

3.整合国际组织岗位信息

正常在校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如非有意识的关注,很难直接获取国际的招聘岗位信息或者是关注国际方面的招聘信息,即便有意识也需要耗费很多精力查找。学校国际化工作部门可扎口收集各类国际组织的招聘岗位信息,并对招聘信息进行整合,分门别类,通过校内信息宣传平台及时发布,如国际化工作的公众号、就业信息网站等,可帮助学生增加就业信息资源。学校相关部门可设立专人负责,及时发布国际组织岗位招聘信息,更好地服务师生。

(五)建立学校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协同育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高校各部门应提高对教育培养工作的认识,加强沟通意识,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广泛调动各方力量支撑教育国际化工作,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围绕“育人国际化”的中心理念,以“大学习强素质、深调研理思路、大排查解难题、抓落实促发展”为重点,联合学工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四大书院、国际学院等多个部门,以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多部门联动,提高工作效率,主动研究解决学校国际化事业发展中的难题。切实做到深化服务,同向同行,守正创新,扎实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加强有担当、有理想、有情怀的国际化人才输送,为国际发展合作贡献中国力量,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

五、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环境的地位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支援,提升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工作者,始终将教育国际化工作与时代动向相结合,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活动预告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