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建设路向研究

2022-11-09 00:06黄斌
大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党史育人

黄斌

(东莞理工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党史是我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宝贵经验,是展现共产党人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鲜活教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呼吁青年群体要赓续红色血脉,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学好党史“必修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党史教育无疑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石。加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研究,开辟创新党史育人路径,对进一步消除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短板,推动应用型高校深度转型、发挥示范性引领作用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建设路向研究缘起

“十三五规划”期间,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合理布局,应用型高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办起来。它们或新建而成,或经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至,着力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特征,逐渐成长为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主体性力量,也成为当下高校青年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然而其面向社会、行业、市场的实用主义办学定位也无形中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办学中的边缘化程度。全面推进应用型高校党史教育建设路向研究,创新发展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关键之路。

二、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高校是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快速产物,具有建校历史短、人才培养重心低等特点,其办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育人功能被弱化,党史育人效能较低,其中几个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一)学校层面:缺乏战略统筹意识,顶层设计不足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发挥好党史教育学史明理、资政育人的作用,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然而,此前应用型高校专注于转型进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顶层设计不足,党史教育理念建设不强,教育旗帜不够鲜明。主要表现为缺少统筹运行、联动机制,部分教育活动浮于表面且不够深入,各部门合作不够充分,育人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如何紧密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技能型时代新人”这一理念,展开自上而下的宏观统筹和由面及点的引导,是应用型高校高层在党史育人的过程中需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教师层面:师资力量薄弱,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不足

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常以理工科类型为主,除思政专业教师外,其他教育者政治站位、核心素养多有不足。在大力提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今天,师资力量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党史育人的效能。快速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也对教育者自我适应、自我革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应用型高校不少教师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更新速度慢,教育内容偏理论化、缺少新颖设计,实际教育方式仍偏向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主,过于生硬和政治化,缺乏贴近生活生动气息,与现实贯通存在偏差等。教育过程中更不乏教育者和受教育主体沟通需求不对称、教育者为完成政治任务使得教育过程流于形式等现象,党史资源丧失了宣教能力。尽管这是现下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病,但在“偏科”的应用型高校中,此类问题更为突出。

(三)学生层面:存在身份认知偏差,主观能动性不足

成长于多元化时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的“00 后”学生能够很快地接受新的理念和教育。但由于阅历不够丰富,思想单纯、心智不够健全、价值塑造尚未定型,他们也易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相较于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多由地方院校转型建设,生源质量不稳定,不少学生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使命感、进取精神较弱,主观能动性不足等问题,对“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理解存在偏差,对党史资源的认知仅停留在表层,对深层次的内涵领悟得不够深刻,亟须加强引导。

三、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学生党史教育建设路向

党史是爱国爱党、明智担责、鉴今资政的必修课,是规避应用型高校办学的世俗化、功利化倾向的最好营养剂。应用型高校要进一步解决党史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效能,需以复归党史教育价值、优化顶层设计、创新特色教育、注重质量评价为着力点,形成闭环式教育,探索构建一个多元化、生动化、立体化、系统化的具备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的党史教育体系。

(一)复归党史教育价值,强化党史教育理念

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加强引导,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史教育的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营造知史爱党的浓厚氛围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不断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伟大意义、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展现新时代中国年轻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应用型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也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着眼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应用型高校应始终将这一重大命题融入党史教育全过程,激发学生身份自知,引导学生常思“为什么出发、站在哪里、往哪里去”的历史方位之问,加强学生对党史教育的认同感,带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勤思“我是谁、我能够为党和国家做什么”的现实之问,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二)优化顶层设计,建设一体化教育体系

应用型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统一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和内嵌到教育教学、学生工作、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下好全校党史教育一盘棋,打通党史育人“最后一公里”,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高校党委应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设计,解决好党史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问题,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1.推进制定党史教育的引领机制

高校应建立应用型高校党史教育目标,抓好党员组织生活教育和普通群众学生的日常教育问题;明确各类教学大纲中的党史教育目标,将党史教育贯穿在面向全员的各科教育全过程中;通过设定党史学习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必修学分、制定党史教育学年实施方案,规划和指导党史教育开展,引导全体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身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强化党史教育核心师资建设

一是要优化党史教育队伍结构。高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专业化教学核心力量,大力引进优秀思政博士人才,科学配置改善思想政治专业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积极联系吸纳各学科中优秀专任教师发展成为党员,强化学科教师中共产党员模范作用;配齐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将各学院专职组织员、辅导员配备到位,形成完整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体系。

二是要全面提升思政工作专业化水平。高校应制定合理的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引导全体教师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调动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引导全体教师坚持学深悟透,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和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伟大意义、伟大经验,将史实材料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实效,深耕细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传播者。

3.建立长期有效的协同教育机制

高校应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零散开展教育的局面,建立以院校各级党委为核心,协同学生工作队伍、专职教师、社工以及学生家庭、社会的多方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教育引导作用,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和育人元素,互通有无,同心同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联通开展,使教育活动有组织、有布局、有谋划地进行。

4.融合党建品牌联通教育载体矩阵

高校应完善院级阵地、文化设施、便利服务等建设,为学生提供“学习有场所、活动有载体、服务有特色”的优质教育,提升学生获得感、认同感;以党建品牌为依托,联通各教育载体,围绕思政课程圆心,辐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网络思政,丰富党史教育载体,为协同教育提供展示舞台,以推进系列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形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同心圆”。

(三)结合应用型教育特点,建设特色党史教育路向

应用型高等教育办学特点鲜明,只有将党史教育融入其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过程之中,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党史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增强学生使命感,将学生培养成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1.创新党史教育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精神和专业特色的内容设计

一是要凝练中共党史重要事迹和重要精神,增强学生使命意识。高校要善于运用重要的党史素材,诸如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等,将党史资源和家国大事相结合,和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相结合,梳理出有历史厚度、感情温度和思维高度的内容,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文字,将高大上的政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为国家、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二是要挖掘行业相关党员楷模,梳理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内容设计。党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大历史事件对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的引领,对应用型高校来说,引导未来应用型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行业素养同等重要。高校应将行业先锋的党员楷模融入应用型党史教育中,以同行者的力量鼓舞引导学生一路同行,让学生在实人和实事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影子”和悟初心、践初心的范例,同步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

2.创新党史教育路径,将党史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融合

无课程不思政。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在很长时间内都将是高校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这对应用型高校远远不够。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应促使党史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将课程中的党史教育延展至技术应用实践中去,由传统的输入导向转变为输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在解决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培养“两张皮”问题的同时,促进专业课程与党史教育同向同行,思想素质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协同发展。

应用型高校各院系可围绕党史教育主题,汲取丰富的党史资源,指导学生借自身专业所长,孵化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形成应用成果。以计算机为例,在“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面对此专业学生,可以小程序、App 等开发形式,打造党建信息化管理、分享平台,让学生在熟悉包括党史、党员发展等党建相关知识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以此推广,应用型高校各院系均可以党史教育为契机,孵化应用项目,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可视化,催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四)注重质量评价,形成闭环式教育

质量评价是衡量党史教育是否有效开展的重要方式,事关高校能否根据评价反向设计,及时调整、完善教育方式,正向强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闭环式教育。因此,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史教育质量评价维度,探索合适的评价方式,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1.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史教育质量评价维度

首先,应用型高校需着力对党史教育方法、内容、过程、效果以及活力等方面进行质量评判。重点评价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应用型高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回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其次,党史教育的开展是动态的长期教育过程,需要同步注重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既要注重育人成效,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懂、弄通、践行初心使命,也要重视立德树人过程:教育过程中高校是否形成良好的长效党史教育生态;教师是否具备主导党史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教育计划是否完备,能否结合实际,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教育阶段性目标进行要素调适,能否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2.探索适配应用型高校的评价方式体系

高校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涵盖学校、教师、家庭、用人单位等多元化评价体系,确保信息收集渠道畅通,评价结论有效,如定量记录学生参加教育活动的学时数、所获学分;教师与学生教学互评等。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工作中的党性、素质展现观察、记录、定性评判反馈更需予以重视,以深度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高校还应坚持因时而新,认真吸纳和应用大数据时代动态监测、随机采集数据样本等信息技术,将传统评价方法与新兴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增强远程、实时评价党史教育质量的可信度和实效度,促进党史教育质量监控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应用型高校要立足新时代技能型人才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等,强化顶层设计及一体化协同教育体系建设,创新教育内容、路径、评价体系,将党史教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应用型党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党史篇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