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296例临床分析

2022-11-09 05:36刘荧荧康平县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5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顽固性鼻出血鼻腔

刘荧荧 康平县人民医院 (辽宁 沈阳 1105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2016年7月~2020年6月在康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中选择591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296例)和对照组(295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PTT、PT、FIB、TT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取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准确针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顽固性鼻出血在临床上属于五官科的常见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大量的鼻出血症状,以往临床主要采取传统的鼻腔填塞治疗,此种方法对前鼻孔轻度、少量的鼻出血效果比较好,但对多发于鼻腔后端的患者疗效比较差[1],而且进行后鼻孔的填塞的过程中,患者所遭受的痛苦比较大,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近年来,由于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该病的技术也得到快速进步,该治疗具有疗效佳、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渐成为近年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主要方式[2-4]。本文分析应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7月~2020年6月在康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91例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295例)和观察组(296例)。对照组295例患者中,男性199例,女性96例,年龄19~67岁、平均(46.3±3.8)岁,单侧出血271例、双侧出血24例;观察组296例患者中,男性201例,女性95例,年龄18~66岁、平均(46.2±3.7)岁,单侧出血273例、双侧出血2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纳入标准:①符合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标准;②鼻出血反复出现,经鼻腔填塞治疗无法控制;③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的内容,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血液、免疫系统的疾病;②鼻部恶性肿瘤;③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鼻腔填塞止血治疗,其中对于合并为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高血压和血糖的情况。患者经前鼻镜检查确定出血位置后,应用2.00%利多卡因30mL,加入3~4mL的1.00%肾上腺素棉片对鼻腔黏膜收缩,而后应用沾有凡士林的纱布或具有膨胀性的海绵进行前鼻腔填塞,如果无法止血则进行后鼻孔填塞。在不断观察后,如出血位置的鼻腔存在血流入咽位置或对侧鼻孔涌出,则进行常规干预。

观察组进行鼻内镜下的微波治疗,治疗时患者处于仰卧位,将鼻腔的填塞物取出,而后边抽取边记录出血的来源,先抽取一部分,应用吸引器对出血来源进行检查,防止一次性将鼻腔填塞物全部抽出,从而导致鼻腔出血,无法确认出血位置。将鼻腔内的血液后吸除,先用1%丁卡因对患者进行鼻腔黏膜的表面麻醉,收缩鼻腔黏膜,取出棉片,确定出血的位置后,因患者进行多次鼻腔填塞,鼻中隔以及下鼻甲黏膜会因填塞而创伤出血,所以经过棉片收敛后,进行止血。同时棉片抽出后,应用0°镜进行全面检查,对合并为严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将组织鼻内镜对鼻腔后端进行检查以及操作,可以在偏曲位置的小切口处,去除棘突,或者应用剥离子对鼻中隔偏曲的位置进行骨折对侧转移,确保在足够的空间范围内有利于进行鼻内镜检查。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热凝治疗,每个出血点的治疗时间约为3~5s,待停止出血或者周围的组织变白后停止,术后不填塞鼻腔。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治疗总有效情况评价等级为治愈、有效、无效。评定标准为:①治愈:患者鼻部出血症状停止,内镜下出血部位周围的黏膜光滑,治疗后3个月内无再次出血;②有效: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次数有明显减少,出血部位周围的黏膜有显著改善;③无效: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次数及出血部位周围的黏膜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计算方法为治愈率加有效率的和。

并发症指标:中耳炎、鼻黏膜出血、鼻黏膜糜烂。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的APTT、PT、FIB、TT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指标水平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58%)高于对照组(8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情况[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鼻黏膜糜烂、鼻黏膜出血、中耳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9%,低于对照组(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讨论

顽固性鼻出血属于耳鼻喉科中比较严重的疾病,临床将此疾病定义为:应用常规的局部压迫方式、血管收缩剂以及镇静剂和前后鼻孔填塞和输血等形式,均无法达到止血的作用。鼻出血是一种急重症,可通过鼻病引发,也可由全身疾病导致。鼻出血多在单侧阶段,也可呈现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也可持续性的出血,且出血量不一,轻度为涕中带有血液,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情况,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在鼻腔的任何位置均可能出血,该病的出血部位以鼻中隔的利特尔区为主要区域,该部位的血管比较丰富,位置表浅而且动静脉的吻合支相互交汇,在外伤或者干燥等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很容易发生血管破裂,造成鼻出血[5,6]。由于利特尔区位于鼻腔后端,采用传统的填塞鼻腔治疗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在填塞的过程中还可能因为擦伤鼻腔黏膜引起新的出血,与鼻出血的原发出血部位混淆,无法确定正确的出血部位;再者,进行填塞治疗期间容易引起患者缺氧,对患者的呼吸、睡眠产生不利影响,治疗过程比较痛苦。鼻内镜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距目前为止已经达到100多年时间,且对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已经相对较多,目前鼻内窥镜手术适应症不断扩展,在鼻出血的治疗阶段,鼻内镜的应用为医师和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

突然、大量的出血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甚至引发休克;慢性、反复的出血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7,8]。顽固性鼻出血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太明确,可能与患者心理、生理因素有关,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血压偏高的状态等。因此,临床应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寻找一种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痛苦程度低的治疗方法[9,10]。

目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式包含微波治疗,激光治疗,射频治疗和聚焦超声。其中微波、射频和激光治疗主要采用热能、光和等离子的方法,通过发射电磁波出现空间电离辐射,从内而外穿到鼻黏膜,从而对黏膜组织以及黏膜下组织产生破坏,达到对鼻黏膜阻断以及变应原接触的特征,降低鼻黏膜反应性目的。这几种方法在治疗的阶段,也在相应程度上损害着鼻腔的功能,如屏障功能障碍,分泌功能障碍以及免疫功能障碍,其中聚焦超声是一种有别于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将超声波为能量形式,超声波作为机械波,能够对组织和聚焦能量进行穿透,通过应用聚焦超声技术奖体外发射的超声波聚焦到体内病变组织,也就是治疗靶点,通过应用超声的物理效应以及超声作用在人体组织后出现的次效应。从而让治疗区的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和细胞功能变化,且治疗区的周围组织和超声通过组织,没有损伤,达到治疗作用。

微波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物理治疗方式,主要利用热效应、生物效应达到治疗效果,治疗出血时血液吸收微波温度升高,血液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能加快其凝固速度,堵塞血管和出血点的速度快,止血效果好,而且微波是通过热效应达到止血的目的,属于无碳化的凝固方式,不会形成烟雾,也没有辐射,对患者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11-13]。鼻内镜属于内镜技术的一种,检测范围比较广泛,对鼻腔的各个位置都能检查到,能完整地检查出出血点,避免遗漏。治疗前,通过鼻内镜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患者鼻出血的部位,使微波治疗有的放矢,有效避免了高温破坏鼻腔内其他的正常组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14,15]。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PTT、PT、FIB、TT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后,患者的应激状态有一定缓解,从而使凝血系统有所恢复,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对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应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能准确针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顽固性鼻出血鼻腔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鼻出血不妨试试扎手指
高血压患者鼻出血警惕中风
清理鼻腔内污垢请选生理盐水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
旋降汤治疗顽固性梅核气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