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2-11-09 05:36王黎黎东港市中心医院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治疗仪脑血管神经功能

王黎黎 东港市中心医院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53)采取常规康复介入治疗,观察组(n=5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治疗仪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患者的脑血管血流指标速度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A(47.42±4.52)、MCA(55.36±5.49)、VA(55.36±5.49)、BA(38.41±4.12)等脑血管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脑循环治疗仪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脑部血管血液流动力,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之一,患者可有典型的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表现。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使得脑神经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致残、致死率高为脑梗死的主要特点[1,2]。脑循环治疗仪为小脑顶核刺激治疗的一种,通过将电极片粘于双耳乳突位置以扩张大脑血管[3]。基于此,本文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例,对脑梗死患者采取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并通过对比传统疗法以探究前者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106例脑梗死患者,就诊时间2018年5月~2019年5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5~82岁,平均(59.5±4.1)岁;偏瘫部位:右侧有23例,左侧有30例;发病时间1~12d,平均(5.8±0.2)d;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4~79岁,平均(60.3±4.3)岁;偏瘫部位:右侧有24例,左侧有29例,发病时间1~13d,平均(5.9±0.4)d。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后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死;②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失语、头昏、偏瘫、头痛等症状;③患者家属知情并自愿加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②排除不同意参与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者;③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康复介入治疗,给予银杏达莫、银杏达莫、醒脑静、抗血小板凝集、神经康复锻炼等对症治疗。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压等体征指标。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治疗仪治疗:使用KJ-3000A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深圳市艾力特电子设备公司)为患者实施治疗。①治疗时机:在患者入院一经确诊后即刻予以其脑循环功能仪治疗;②位置:将电极片置于患者双耳后方乳突表面(双耳后侧同耳道平行的突出为部位),该治疗电极刺激经过小脑顶核区C,若偏离太过将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③治疗模式:择取显示“2”的中等强度刺激电流模式;将比率调为1~2;强度选取30%~90%,数值越高强度越大,以患者可忍受的耐力程度为上限。将频率控制在136~200次/min,以能承受的最高刺激强度为宜;④时间:每次治疗30min,1次/d,以15日为一疗程,共治疗2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参考美国国立研究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0~42分,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参考改良Barthel(MBI)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独立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独立性越好[4]。②监测并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血管流速指标,包括大脑前动脉(ACA)、完全大脑中动脉(MCA),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等;以德国DWL公司生产的Multi-Dop T TCD检测仪进行检测。③效果评定标准。痊愈:同治疗前患者的NHISS评分相比,分数降低超过90%以上;明显进步:分数降低46%~90%;进步:分数降低18%~45%;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有效率=100%-无效率[5]。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22.0处理本次10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NI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Barthel NIH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3 45.8±5.0 74.6±5.6 15.4±3.0 8.4±1.9对照组 53 45.2±4.7 69.5±4.8 15.9±3.2 9.7±2.0 t 0.637 5.034 0.830 3.431 P 0.263 0.000 0.204 0.030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A(47.42±4.52)、MCA(55.36±5.49)、VA(55.36±5.49)、BA(38.41±4.12)等脑血管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对比(±s)

表2.两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对比(±s)

组别 n ACA MCA VA BA观察组 53 47.42±4.52 55.36±5.49 28.56±5.85 38.41±4.12对照组 53 43.16±4.85 51.96±5.36 23.61±5.51 34.74±4.59 t 4.678 3.226 4.484 4.332 P 0.000 0.001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该病主要机理是脑缺血导致的炎性反应。发病起初,患者脑内白细胞地黏附使得内皮细胞遭受损伤,引起血脑屏障受破坏,发展至后期,炎性细胞侵入脑组织造成广泛的脑损伤[6,7]。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并且还有极高的致残率,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多数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仍可见程度不同的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8]。

既往临床中对于脑梗死的救治多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溶栓、脑保护及、抗凝、降纤,该类治疗方式方法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效果尚不理想,且治疗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容易产生抑郁、丧失信心等各类负性情绪。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脑梗死患者患病前期为其采取脑循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能功能[9]。

脑循环治疗仪也即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属于“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中的重要治疗仪器,可对患者大脑供血情况进行显著调整,促使脑损伤部位获得氧气供应,促进脑损伤的修复,对神经功能修复有利,从而可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提供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案。这一仪器属于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仪,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技术、生物信息模拟技术,组成脉冲组合波,通过电极贴片来对人脑提供电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脑循环治疗对神经功能保护效用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血管扩张:对脑部进行针对性地循环治疗可使得阻塞的毛细血管有效扩张,且能够阻止血管收缩活性物的释放,如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毛细血管收缩强度降低,扩张效用增大将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②神经递质学说:神经递质地释放同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密切,主要涵盖去甲肾上腺素(NA)及乙酰胆碱(Ach)两大因素;③白细胞流变学变化:机体受到电刺激后血管会产生相应扩张,局部脑血流量加大,改善后的微循环能够减少白细胞黏附的聚集,毛细血管内的白细胞数量降低后,微循环畅通[10]。除此之外,当已浸润至病灶中的白细胞数量降低,脑缺血区和周围的脑组织损害将均得到改善。

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循环治疗仪展开治疗,并选取关键指标进行观察。在指标选取中,首先脑血管血流速度是最为直观的指标,也是最能凸显脑循环治疗仪应用效果的指标。本研究发现,接受此治疗的患者其脑血管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单纯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CA、MCA、VA、BA等脑血管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脑循环治疗仪的应用,能够有效刺激脑补循环,增强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促使脑血流量提高,从而对神经细胞提供保护。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其病因是梗死病灶缺血,脑血环治疗仪增强患者病灶区血流量的作用,能明显减轻患者病情,避免疾病朝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同时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两项指标能够从量化角度,分析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否会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造成影响,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评分更高,且NIHSS评分更低。另外,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疗效显著。可见从临床疗效评估的层面分析,脑循环治疗仪能够发挥更明显的效果。不过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相对较少,且随访的时间相对较短,建议在后期的研究中,延长随访时间,并且打破地域限制,将更多患者纳入到研究中,从而避免研究样本选取中的偏倚性影响,为结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脑循环治疗仪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脑部血管血液流动力,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治疗仪脑血管神经功能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