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2022-11-09 05:36陈小令张葵玲林婵婵苏雅青朱晓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炎性组间内镜

陈小令 张葵玲 林婵婵 苏雅青 朱晓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并评价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样本开展本次研究,样本例数60例,在单双号分发法的指导下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0例单号患者为常规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另外30例双号患者为研究组,该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结果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各项临床指标,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急症,该病具有起病较急、病因复杂以及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其出血部位主要在食管以及胃肠等部位,患病初期患者会出现黑便以及呕血等临床症状,同时可能发生周围循环衰竭,一旦患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如不及时加以诊治,出血量会持续增加,从而对患者各个脏器的正常运作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为其治疗时应以及时止血以及防止再出血为主要原则,治疗方式则以消化内镜治疗为主。消化内镜治疗属于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了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并评价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60例到本院接受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自2021年3月正式获准执行,并于2022年5月顺利完成,在此时间段内,本院共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结合单双号分发法将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常规组30例患者中有17例男性患者与13例女性患者,年龄26~60岁,平均(45.32±1.42)岁,病程1~10d,平均(5.34±1.41)d,研究组30例患者中有16例男性患者与14例女性患者,年龄25~61岁,平均(45.29±1.32)岁,病程1~11d,平均(5.36±1.39)d,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可以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②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积极配合治疗;③个人信息与临床资料完整无误;④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充分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消化系统疾病者;①精神异常、听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语言障碍导致无法交流者;③中途退出研究或拒绝接受治疗者;④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患者通过静脉滴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与奥美拉唑的方式进行治疗,将100μg的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加入2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将40mg的奥美拉唑加入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d,共计治疗3d。

研究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首先要确认患者出血具体原因,并将消化内镜置于患者具体出血部位,使用比例在1:10000的肾上腺素盐水来为患者进行出血部位附近多点注射治疗,并将深度保持在1.0~1.5mm左右,确认无出血现象后将注射针取出。对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来说,需采用硬化剂聚氧乙烯单桂醇醚进行治疗,在消化内镜辅助下将可伸缩的注射针置入,之后向曲张静脉周边的静脉进行聚氧乙烯单桂醇醚注射治疗,每个点的注射量需控制在6~15mL,总量不得超过30mL,注射完毕后确认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如未发生出血则取出消化内镜。对于胃黏膜糜烂性出血患者来说,则需采用高频电凝止血,使用冰水对患者胃部进行清洗,之后再行肾上腺素注射治疗,确认无出血后拔除注射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肾衰竭、在出血以及穿孔等,总发生率=(急性肾衰竭+在出血+穿孔)/总例数×100%。

1.3.2 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患者出血症状完全消失且各项体征恢复正常为显效,出血症状以及各项体征明显改善为有效,出血症状与各项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 组间临床指标对比。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其中主要包括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等,并对比组间住院时间的区别。

1.3.4 组间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其中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 (TNF- )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分析组间区别。

1.3.5 组间生活质量对比。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来评估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中有如下4个具体指标,分别为临床症状、生活工作、日常感受以及躯体健康等,分值介于0~100分,得分高低可直接反映患者生活质量高低。

1.3.6 组间治疗满意度对比。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分对比,评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由患者本人亲自填写,问卷包含治疗方式、治疗安全、预后恢复以及总满意度等4个具体项目,每个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χ2检验组间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显著(P<0.05), 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显著(P<0.05), 见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3 组间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的临床指标更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显著(P<0.05), 见表3所示。

表3.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3.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n 退热时间(h) 止血时间(h)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研究组 30 22.73±1.52 15.34±1.31 273.51±10.04 7.71±1.44常规组 30 31.77±1.35 23.44±1.32 318.62±11.83 12.91±1.34 t 24.355 23.856 15.923 14.479 P<0.05 <0.05 <0.05 <0.05

2.4 组间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研究组的炎性因子明显更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显著(P<0.05),见表4所示。

表4.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表4.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

组别 n TNF-α(pg/mL) IL-8(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74.78±10.21 50.72±7.31 952.21±20.32 641.03±20.34常规组 30 74.75±10.32 63.54±7.32 949.22±20.23 701.87±20.32 t 0.011 6.787 0.571 11.590 P>0.05 <0.05 >0.05 <0.05

2.5 组间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显著(P<0.05),见表5所示。

表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n 临床症状 生活工作 日常感受 躯体健康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83.31±1.21 96.43±1.34 65.44±1.41 85.34±1.42 74.51±1.13 95.34±2.45 63.21±1.31 88.34±1.21常规组 30 83.21±1.21 91.21±1.31 65.31±1.31 75.34±1.11 74.12±1.32 86.34±2.55 63.31±1.21 75.31±1.22 t 0.261 12.457 0.302 24.813 1.004 11.382 0.251 33.91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6 组间治疗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更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比较显著(P<0.05)见表6所示。

表6.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s,分)

表6.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方式 治疗安全 预后恢复 总满意度研究组 30 91.13±1.33 92.23±1.14 90.42±1.22 91.21±1.41常规组 30 80.22±1.21 83.21±1.22 85.25±1.32 82.45±1.26 t 33.234 29.588 15.754 25.374 P<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主要是指患者消化系统内的器官发生出血症状,并且可以按照出血位置的不同将其具体化分为肠出血、食管出血以及胃出血等,一旦患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一旦患病需及时接受治疗,如任由病情发展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以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但临床实践表明,这种治疗方式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并不显著,并且常规治疗具有耗时较长以及起效较慢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控制患者出现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十分有限[3,4]。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大进步,目前临床上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消化内镜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在目前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可以及时且准确地确认出血部位,从而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保障[5,6]。本次研究将常规治疗与消化内镜治疗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对比,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而采用常规治疗的常规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00%。在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中可以发现,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与70.00%。在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止血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在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 与IL-8水平对比差异较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NF- 与IL-8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工作、日常感受以及躯体健康等指标评分对比差异较小,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在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对比中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方式、治疗安全、预后恢复以及总满意度等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在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炎性组间内镜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