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之辩胜于百万雄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2022-11-09 05:10
中学语文 2022年30期
关键词:秦师秦穆公郑国

杨 柳

一、设计理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口才的重要性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期的烛之武说退秦师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句话。论辩语言的技巧,是说辞艺术的集中体现,烛之武“以退为进、分析利弊、援引历史”的说辞艺术让人赞叹不已。先秦叙事性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也收录了该篇,这是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肯定。该教材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先秦文化、体会论理说事的技巧、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本教学设计主要运用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标“立德树人”的目标,课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体会春秋时期的邦交文化。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典型的文言现象,学会古代汉语的翻译方法。

3.探究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分析烛之武说退秦师的说辞艺术。

4.培养学生学习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合作探讨烛之武成功说服秦穆公退兵的原因,分析烛之武独特的说辞艺术。

四、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五、教学工具

ppt 多媒体、投影仪、粉笔。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短视频,情景导入

播放秦、晋两国围攻郑国的五分钟短视频,让学生深切感受春秋时期战争场面,置身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去。

借助刚刚播放的视频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重点落在探究“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国军队”这个问题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对烛之武多了一份好奇和敬佩,带着这种感情走进新课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新课的方式,通过播放烛之武退秦师前秦、晋、郑三国交战视频,快速带领学生进入本课文的学习场景中,对于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有一个快速了解,而且也有利于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接着教师顺势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学生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不费一兵一卒,把重点落在烛之武高超的说退艺术上。

(二)讲授新课

1.介绍作者、作品。

《左传》以《春秋》记事为纲,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详细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换位思考。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插图及工具书资料,初读课文,知晓文章大意,遇到读不懂或者疑惑处圈画出来做上标记。找出文章中一共描写了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性格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又是如何体现的?

思考假如你是烛之武,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决定前去敌军孤身犯险?结局怎样?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意,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烛之武会如何说退秦国军队,设身处地的想想当时烛之武的处境,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体会更加深刻。很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3.小组合作,逐段解决疑难,赏析课文。

(1)归纳字词

学生以4-6 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解决文中的疑难或者困惑,小组内有组长,也有记录组内发言情况的记录员。主要针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进行讨论和探究、总结,例如:“秦军氾南”这句中的“军”,解释为“驻军、驻扎”,属于典型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用作动词;“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中的“之”是重要的虚词;“夜坠而出”中的“夜”,名词用作状语,解释为“在晚上”;还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这句中的“微”字很多同学表示有疑惑不理解为什么解释为“假如没有”,表示假设的用法学生之前没有学过,这个知识点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同样这是这句“夫人”与我们现代汉语的理解也有很大出入,古代汉语是“那个人”,属于古今异义词语。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做好笔记。

(2)疏通句意

归纳总结完重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以后,学生需要自主翻译全文和重点句子,特别需要注意像“何厌之有”这类的倒装句。翻译文言文可以组内学生两两组合,一个同学读句子,另外一个同学翻译,这样增加趣味性和交流互动性,或者组织类似“成语接龙”的形式,组内每位成员没人翻译两到三句,后面的同学轮着来,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监督方法,组内同学可以相互督促学习,让学习更加有动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位同学都有组内发言的机会,增加参与感,久而久之提高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探究说辞艺术

对课文有了一定学习和了解之后重点赏析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师的说辞艺术。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词句,说明烛之武是如何一步步说服秦王的,并由此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梳理本文大意,自主探究重点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和帮助学生学习。

首先,烛之武先说明目前战局情况,郑国知道自己很危险,一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道出了烛之武的来意。烛之武先以退为进,先说郑国知道自己弱小,不是强大秦晋两国的对手,知道自己要灭亡,如此来打消秦王的戒备心,耐心听他的讲述,这首先是战略上让秦王放松了警惕。接着换位思考,从秦国的角度出发,说明如果郑国灭亡对秦国有好处,怎么敢来打扰您呢?这样引起了秦王的好奇心,也暗示后面讲要向秦王详细讲述郑国灭亡其实对秦国来说是没有太多好处的。这样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第二点,说明郑国灭亡对秦国的弊端“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一句点出了郑国灭亡其实对秦国来说并没有太多好处,郑国在晋国的东边,是晋国的邻国,而秦国距离郑国还很远并且中间还隔着晋国,您也知道要想越过晋国去兼并或者管理郑国是多么的困难,所以郑国灭亡只是白白增加晋的土地,那么晋国的土地增加了,国力增强了,相较而言秦国的实力就被削弱了,这其实是为他人做嫁衣,对秦国而言是有害的,弊大于利。如此“厚薄实力”一对比,秦伯自然明白。烛之武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弊的说服方法让秦伯不得不思考灭亡郑国的利弊结果。

第三点,以利诱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一句是承接上文攻打郑国后的弊端来讲的,如果秦国放弃攻打郑国,郑国许诺肯定会重重答谢秦伯你的。烛之武分析秦国可以把郑国当做是东边的好友、盟国,秦国出使东边可以获得郑国的支持,郑国提供秦国缺少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是百利而不一害。这样烛之武深入浅出的说出秦国放弃攻打郑国的好处,许之以利,为秦穆公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

最后,烛之武援引秦晋两国之间曾经发生的真实事件,让秦晋两国之间的信任被打破,产生隔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这一点进一步援引曾经晋君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历史,晋过以前答应给焦、瑕两座城池,结果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设置了城墙防守,毫无诚信可言、过河拆桥。晋君是这样的人,秦伯内心也是清楚的,烛之武这样一挑明,秦伯就更加清楚和坚定了,烛之武说的有道理,不能攻打郑国,还要再考虑考虑。如此烛之武援引历史,成功离间秦晋两国的关系,让秦国退兵。

设计意图:详细分析烛之武说退秦师的说辞艺术,主要有四点理由:第一,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动之以情,晓之以弊;第三,深入浅出,以利诱之;第四,援引历史,挑拨关系。如此烛之武的整个说服过程处处站在秦国的角度,为秦国的利益着想,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展现了烛之武的超高的说辞艺术,烛之武能言善辩、有勇有谋、忠心爱国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再读课文,体会侧面描写,还原场景解文化

1.模仿语气,写微文

原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秦伯听完烛之武的劝说之后说了什么的语言描写,但是可以从“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这一句中得知烛之武的外交是成功的。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秦穆公的语气,写一段秦伯听完烛之武的劝说以后的微文。

设计意图:烛之武说完以后,通过秦穆公的反应,其实是侧面说明烛之武说服成功,说到了秦穆公心坎儿里了,才使得秦国退兵化解了郑国的危机。让学生分析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说辞以后的心理状态,模仿秦穆公的语言来更好地还原历史场景。

2.还原场景,解文化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春秋时期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图,如下图。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微妙的利益关系,说说秦晋为什么能达成联盟?而听完烛之武的劝说以后秦伯又放弃了秦晋合力攻打郑国的计划?深入思考这其中的原因。

图1:

明确:春秋时期对于那些实力比较羸弱的小国,其生存之道在于懂得并且君迎合大国的战略制衡需求。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学生对于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关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更加深刻体会到烛之武能够说服秦伯的原因,同时也领悟了春秋时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纠纷,说到底都是国家利益,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是综合实力的斗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春秋是一个战乱动乱的年代,各诸侯国为了获得自己最大利益,相互斗争,他们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烛之武凭借三寸之舌成功说退秦师,通过烛之武我们感受到了古人说辞艺术的魅力,真是一言之辩胜于百万雄师!同时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顾个人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五)作业布置

1.将文本改写成话剧剧本的形式。

2.以小组为单位,编排本课课本剧,并录制微视频上传学习互动平台。(选做)

附:板书设计

烛之武说辞艺术:

1.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2.动之以情,晓之以弊

3.深入浅出,以利诱之

4.援引历史,挑拨关系

猜你喜欢
秦师秦穆公郑国
做别人家的父母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爱马说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法探析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烛之武退秦师》的烛之武的形象